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们如何正确解读化学

时间:2022-12-15 12: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文章从准确地理解化学、辩证地看待化学和正面地传播化学三个方面对化学进行了解读,讨论了如何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化学、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养育化学人文精神。

关键词:理解化学;解读化学;传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1-002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09年4月23日《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为何错读化学》的文章,作者浦家齐先生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化学在不断地发展,物质在不断地丰富,化学对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背负的偏见和误解也越来越沉重。作为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常常被周围的人责问“你看你们化学”、“都是你们化学”……化学怎么啦?受浦家齐先生的启发,就有了写一写这个话题的想法,希望能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1 准确地理解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而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由物质引发的任何事情,都会把人的眼光牵引到化学上来。食品中毒、环境污染等,被人认为与化学紧密关联,“毒害”、“污染”就逐渐成为了化学的代名词。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混淆或模糊了化学的概念。

现在人们谈“化学物质”就色变。大家疾呼人类已被化学物质包围了。化学物质已进入到人的每一个空间,渗透到人的每一个细胞,这种生活还怎么过啊。请问“什么是化学物质”,而“非化学物质又是什么”。现在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来自自然界的物质就是非化学物质(自然物质),由工业生产得到的物质就是化学物质。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则某种来自自然界与工业生产的物质之间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植物体内的叶绿素与人工合成的叶绿素都是叶绿素,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的生理作用完全是相同的。所以,无论什么出身的某种物质都是同一种物质,可能工业生产的物质所含副产物、成分比例或吸收效果不如自然物质,但物质本身的意义不会因是否自然或工业生产而不同。

更有甚者,把由物质引发的中毒、危害或污染事件的责任都强加给“化学”,这更是不讲理的逻辑。试想:当你看到流言蜚语、恶言中伤、恶意诽谤的时候,你会认为是语文出了问题吗?当你看到火箭发射因为数据计算错误而失败的时候。你会认为是数学出了问题吗?当你看到用电引发人员伤亡或重大火灾的时候,你会认为是物理出了问题吗?……你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人们看到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温室效应、赤潮等事件或现象的时候,都会认为是化学出了问题呢?那是因为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其实,所有这些事件或现象,正说明化学在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物质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运用化学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正说明了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对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积极而又广泛的意义。

当碰到跟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时,首先不应认为这是化学出了问题,化学品的滥用和废弃化学品的不当处置才是造成这些事件的罪魁祸首。社会生活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化学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这样的思维会帮助你准确地理解化学。用客观的心理和态度来看待化学。

2 辩证地看待化学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如阳与阴、好与坏、对与错、长与短、厚与薄等,参照的标准不同,它所具备的意义不同。化学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这种两面性,如果不用辩证的眼光来全面看待化学,就可能让自己戴上单色的眼镜,片面甚至极端地看待化学。

化学运用中“正与反”的辩证关系。如:曾出现过的三鹿奶粉受污染事件,中间涉及了一种物质叫“三聚氰胺”,为纯白色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是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和用做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方面有着广泛运用。但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它的高含氮量,把它添加到奶粉中充当蛋白质谋利。最后导致奶粉中毒事件。出了问题以后,有人把“三聚氰胺”当做罪魁祸首。但不能掩盖三聚氰胺对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所以,化学在应用的时候有积极的一面(正),也有消极的一面(反),只有认清这种“正与反”的辩证关系,才能发挥正面的影响来造福人类。

化学运用中“主与次”的辩证关系。如: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当前化石燃料依然是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特别是煤的重要地位仍然无法撼动。但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带来大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排斥燃煤。把煤的燃烧当作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样理解也是片面的。煤作为能源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认识煤的主流思想,对于煤带来的大气污染是次要问题。所以,化学在运用中还存在“主与次”的辩证关系,认清主次,才能把握重心,优化细节。

化学运用中“多与少”的辩证关系。如: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停止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能够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自然界碳循环需要的量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带来全球的“气候危机”。也就是说二氧化碳适量排放,多植树造林,是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就像每天人体都要吸收一定量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吸收量少了或多了都会影响人的健康。一定要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围内。所以,认识化学运用中“多与少”的辩证关系,你就能控制化学运用,使化学应用服务人类,造福社会。

当你遇到化学有关的问题的时候,当你要评价化学在其中的意义的时候。如果你只看到了化学意义的某一面,你应该去想想化学意义的另一面。这样你一定会得到客观的答案,形成科学的认识。

3 正面传播化学

正面的或负面的教育都能给人以教育。但负面的教育又在给人传递负面的信息,让人在接受到准确的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负面的信息。开展化学人文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期待。一份渴望。希望能扭转当下人们对化学认识和理解。激发人们对化学的热情,以至提升全社会的化学科学精神和素养。化学人文教育要能传递真善美的思想。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学生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求“真”的化学。化学史始终是围绕化学家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接受历史上优秀化学家故事的熏陶。激励和启发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做事。尊重客观事实。脚踏实地,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处处都追求表现自己的本质和本性。例如,化学家道尔顿把古代的原子概论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誉为近代化学之父。可道尔顿是一

位既没上过中学。更没上过大学。在务农时利用空隙时间发奋读书,凭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就这样一位科学家。在人们还没有原子概念的时代。却提出了原子理论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论点。从道尔顿的身上,学生可以领悟到:只要执著与刻苦,自学也能攀登科学高峰;勤于思考,大胆假设;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坚定信念走自己的路等。

求“善”的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有领域,趋于社会化。古往今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人类学会了使用和保存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随着制陶、冶金、瓷器、染料、玻璃等制造工艺的发展,人类逐渐向着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的方向前进;从陶器、铜器、铁器、蒸汽、电气,直到原子能时代的到来。目前中国正在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增长优先之路。长此下去。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深受其害的畸形结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要求站在人类的立场,既不要脱离了自然环境来追求人和社会的发展。也不要脱离了人和社会的发展去保护自然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化学”应运而生。围绕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等方面挖掘人文素材,对学生开展“求善”的人文教育。让学生明白:化学在为人类提供物质、满足人类发展、构建人类文明和体现人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求“美”的化学。化学世界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如:不同物质具有不同颜色:一种物质处于不同条件下。可具有不同颜色:分子结构和物质结构具有建筑学的艺术和结构美:现代技术能将某些原子组合搭建成人们需要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分子:门捷列夫建立的元素周期表,成了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的典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力、热、声、光、电、色现象是运动美;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换、变化是运动美……在化学教育中,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激励学生以美为方向去创造生活,开拓未来,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通过化学人文教育素材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思想上得到碰撞,认识上得到启发,心灵上得到净化,人格上得到锤炼和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化学人文精神得到养育。

为了能正确解读化学,除了需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更需要大家都来面对这个问题,能为这个问题发出呼声,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浦家齐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用身边具体生动的案例、通俗科学的语言传递了一个正确的思想。碰撞或影响了周围人的认识,谢谢他带给我的启发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麟生,乐美卿,张太森,环境化学导论(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如何正确 解读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