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距离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到期失效仅剩6小时,韩国政府在最后关头决定推迟终止该协定。韩日之间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不仅是两国唯一的军事合作协定,而且是美、日、韩“东北亚小北约”的重要基础文件。
今年以来,韩日之间的矛盾从贸易领域烧向军事领域。在美方巨大压力之下,韩方宣布“有条件地”推迟终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只是暂时压制了韩日矛盾的升级,两国关系的病根仍然难除。而与此同时,美国驻日、韩军费增加问题,使得这个“小北约”同盟关系,又烂成了一锅“粥”。
韩国的困境
韩国与日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历史问题紧密相关。1910年,日本公然吞并朝鲜半岛实现所谓“日韩合并”。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半岛才从日本的侵吞下独立成南北朝鲜。但是,紧接着便是美国对韩国和日本的占领。
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及其在二战中对朝鲜半岛人民犯下的无数罪行,使得历史问题不时发酵,刺激韩日关系的敏感神经。韩国文在寅政府上任以来,在历史问题和对日政策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2017年10月,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终审裁定,支持4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的索赔权,判决涉事日本企业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元(约合58万元人民币)。
该判决引起日方强烈不满,日本外交大臣河野太郎当即称判决结果“令人非常遗憾且无法接受”,坚持认定两国1965年签订的《日韩请求权协定》已经解决这类索赔问题,并威胁将考虑所有可能的反击选项。
2018年1月4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就上届政府与日本达成违背受害者意愿的韩日《慰安妇协议》向受害者致歉。同年2月9日,文在寅在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上届韩国政府与日本签署的“慰安妇”协议让韩国受害者和国民无法接受。安倍则强调两国关于“慰安妇”的协议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协议,其履行不应受到政府更替影响。
对于韩国在历史问题上旧事重提,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反击行动。2019年7月2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修改《出口贸易管理令》,将韩国从日本政府的贸易“白色清单”中移出。作为回应,韩国政府随即宣布将日本从韩国政府的贸易“白色清单”中除名。日本政府7月4日针对韩国施行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出口管制。
日本相对韩国不仅在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上占优,而且在技术和产业层级上居于上游,使得韩国在与日本的贸易对垒中处于下风。日本对韩国实施禁运的三种半导体原材料均为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性材料,韩国企业对日本产的高纯度氟化氢、光刻胶和含氟聚酰亚胺的依赖度分别达到43.9%、91.9%和93.7%。这就使得高度依赖从日本进口原材料的韩国大企业三星电子、LG和SK等的日子很不好过。
半导体行业是韩国的支柱型产业,201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7%,如果去除半导体产业增长所带来的效益,韩国的经济增长就锐减为1.4%。对于日本的贸易制裁韩国无法承受。
文在寅政府求助美国予以调停,但由于日方反对,美国的调停无处着手。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唯一既能反击日本,又能让美国无法置身事外的方法,就是在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上做文章。8月22日,韩国政府宣布,《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将在11月22日之后失效。
鉴于日韩关系在美国东北亚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当然不希望日韩关系紧张。8月9日,特朗普敦促日韩尽快改善两国关系,他表示:“日韩明明是同盟国,却将美国逼入艰难立场。”
韩方在11月22日深夜作出暂时给《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续命”决定的“条件”是:如果日方继续维持对韩国的贸易禁运,韩方将诉诸世贸组织裁决;同时,韩方可随时终止《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效力。
可是,韩国在美日韩三国军事、经济格局中的困境已经显露无疑:它既在技术和产业上受制于日本,又在军事合作上难以顶住美国的压力。
日本打的是什么算盘
鉴于韩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半导体产业在韩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韩国总统文在寅曾亲自出面希望特朗普调停日韩关系,但日本方面反对美国介入日韩纠纷。日本前驻美国大使藤崎一郎表示:“日本政府认为这是日本与韩国之间的事。我们不需要美国斡旋,就像日本不会斡旋美国与墨西哥或与加拿大的纠纷一样。”
日本对韩国强硬有自己的底气。近20年来,随着日本东芝等大企业退出消费终端、半导体制造市场,韩国企业在半导体产业上才顺势而起。也就是说,在韩国崛起的是日本放弃的产业。由于原材料对日本的高度依赖,使得日本几乎捏住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命门。
日本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禁运给韩国造成的困境,不过是韩国在经济上高度依赖日本的一个缩影。7月28日,韩国经济研究院发表的《韩日主要产业竞争力比较及启示》报告显示,2018年,韩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高达4227项,对日本进口依赖度超过50%的产品高达253项,其中,韩国纺织用纤维产品的对日进口依赖度高达99.6%,韩国化学工业与相关工业产品的对日进口依赖度为98.4%。为此,寻找产品替代以消除日本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对韩国而言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此可见,日本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禁运,不过是一个警告而已。
作為对韩国不再延续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决定的回应,9月27日,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在内阁会议上发布的2019年版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已将韩国在日本防卫交流伙伴中的排序从2018年的第二位降至第四位,置于“澳大利亚”“印度”“东盟”之后,还列举了发生在2018年的韩国军舰火控雷达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巡逻机进行锁定等纠葛,批评韩国的应对“已对日韩防卫合作与交流造成负面影响”。
日韩间因历史问题吵架,不算是新鲜事。但过去,争议主要表现在舆论相互攻伐和民间抗争上,并没有大规模地影响到两国间的产业协作层面,更不至于让两国首脑都站到前台来,亲自上阵。这一次为什么不一样?
从日本方面来看,安倍政治地位稳固,有资本应对日韩之间的关系波动。
6月25日,安倍刚刚凭借自民党、公明党和维新会的支持,轻松否决了在野党提出的不信任案,之后立刻开始部署参议院选举事宜。参议院选举结果,将决定安倍修宪的顺利程度。按照安倍的意愿,这届任期内是一定要把日本自卫队写进宪法第九条的,以此完成日本军队的正名化。
在这样的意向下,安倍显然不可能因为历史问题向韩国低头。否则,他可能失去日本修宪力量的支持,拿不到参院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票。
而日本选择的三种限制输出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很有讲究:氟聚酰亚胺是电视和手机面板要用的,光刻胶和氟化氢是制造可折叠屏幕的。这三种材料都不易存储,一旦断供,韩国半导体产业无法抵抗。日本此举旨在强行让韩国承认《日韩请求权协定》的有效性。
“居中者”美国的尴尬
在韩日因经贸摩擦和军事合作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美国正与韩国、日本就两国所驻美军费用分摊问题进行谈判。已煮得一锅“粥”样的盟友关系,又添上了新的食料。
对于驻韩美军的费用分摊,美国漫天要价要求韩国分担的下一年度美军驻军费用从当前的10亿美元陡然增至50亿美元;与此同时,要求日本分担的下一年度美军驻军费用从20亿美元涨至80亿美元。这样的高额“保护费”不仅包含了驻韩、驻日美军的开支,也包括了美军在这一地区展开活动的开支。
对韩国而言,日本的贸易制裁导致经济更加艰难,驻韩美军费用又陡增至上一年度的5倍多,实际上形成对韩国的两面夹击,而这竟然都来自盟友。对于美国的“狮子大开口”,韩国民众反应非常激烈,高喊“韩国绝不做冤大头”和“美军滚出去”。
韩国总统文在寅正面临支持度大幅下降的严峻局面,无论是在对日本的贸易摩擦上,还是在《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存废上,以及对驻韩美军费用分摊上,能够作出让步的空间非常小。这正是驻韩美军费用分摊问题美韩之间三轮谈判难以达成妥协,遭遇重压为《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续命”,也必须表态“随时可能终止”的原因所在。
对日本而言,既然美国可以对日本及北约盟国挥舞贸易大棒,又有什么资格和理由劝说日本放弃对韩国的贸易制裁?
实际上,矛盾交织的表象之下有着隐秘的秩序。韩方终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和日本将韩国的防卫交流伙伴降级之举,固然有针锋相对的意味,然而,却都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的挑战。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初采取一系列“退群”行动之际,日本媒体便敏锐地作出了“美国正在全球战略收缩”的判断。虽然日本官方没有对此公开表态,但日本政府开始改变地区战略部署的步骤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当今对驻日、驻韩美军费用漫天要价,美国军费连年增长之后后续乏力是重要原因。
日韩贸易摩擦和《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存废导致的直接问题是: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到底是谁的同盟?谁更需要这个同盟?
事實是,美国甚至比日韩更需要三方同盟。这个同盟直接服务和服从于美国的东北亚战略利益。这才是美国派出国防部长埃斯珀这样重量级政客反复施压韩国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存续的根本原因。
韩、日、美东北亚盟友这锅“粥”到底会煮成什么样?众人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版综合《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法治周末》《环球时报》《青年参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