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时间:2022-12-15 19: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1-0031-04

乡土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乡土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在新课程中,充分利用、适当补充乡土历史材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邵阳有丰富的地方历史人文资源。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护国将军”蔡锷、“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火烧赵家楼”第一人匡互生、“史学大师”吕振羽,等等。近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支配,不少教师忽视了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以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甚至部分大学生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后,对自己家乡的人与事、景与物知之甚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乡土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结合教材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一)以统编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穿插讲述乡土历史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特别是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历史必修教材(人教版),其着眼点主要放在全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主线索上,许多全国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写得比较简单,有的甚至只“点到为止”,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把每个地方的历史都详尽地囊括进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有机穿插一些乡土历史教材,则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必然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等目的。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运用乡土资源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呢?

首先,如果教材中讲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发生在本地区,或者重要历史人物是本地籍的,可以结合乡土史具体、详细的讲授。如,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新思想的萌发”一课,概述了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我们在讲课时先介绍了魏源的具体出生地——今隆回县司门前镇,然后重点介绍了他的生平和《海国图志》的思想内容及意义,使学生在加深认识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爱国思想的同时,产生了一种作为魏源故乡人的自豪感。同样,讲“护国运动”中首举护国大旗的蔡锷、讲近现代文化史课中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和“史学大师”吕振羽等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如我讲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这一课,就用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来导入新课——先播放这首歌曲,然后问学生:“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是一首反映什么历史时期的歌曲吗?知道它的歌名吗?知道词曲的作者是谁、他是哪里人吗?”在师生互动得出答案后,再这样过渡到新课的讲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首歌成为鼓舞中国军民奋勇杀敌的进行曲。面对日寇疯狂的‘扫荡’和野蛮的‘三光’政策,我抗日军民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的方式,最后以弱胜强,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样导人和讲述,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这位诞生在自己故乡的人民音乐家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再如讲《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这一内容,我除了用《国民革命歌》作背景音乐导入此课外,针对教材讲到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两湖地区,我补充了北伐军第七军下辖的陶钧团奉命攻打邵阳并收复了邵阳,北伐军入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城内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今北京革命博物馆珍藏着的“宝庆人民支援北伐宣传队”和“宝庆人民支援北伐募捐队”两面旗帜心’便是明证。通过补充讲述,既使学生懂得包括邵阳在内的湖南是北伐的主战场之一,又认识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如果教材中讲到的重大历史事件不是直接发生在本地区,但与本地区有某种关系,或影响波及本地区的,也可适当补充乡土史讲述。如,《历史》(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提到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这时,我们在补充讲到最先响应的是湖南省后,可接着补充讲述邵阳地方史:长沙光复、湖南军政府成立的消息传到邵阳,10月30日,革命党人谢介僧等人联络清驻军巡防管带张贯夫率部攻宝庆,新化会党赶来配合,光复了宝庆城,接着成立了军政府宝庆分府,推谢介增为都督。这样,使学生对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事件的规模、影响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同样,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的“五四风雷”这一目,除了补充讲述“火烧赵家楼”的故事,并提及第一个点火者匡互生是邵东人之外,在讲各地学生纷纷响应时,可补充地方史实讲述:6月初,在长沙读书的邵阳籍学生回到邵阳,与本地学生一起组成了“宝庆学生联合会”,接着号召、组织了全城各学校的总罢课和反日游行示威,高呼“勿忘国耻”“收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学生听了这段历史,不但对五四运动的规模、斗争目标和形式等加深了认识,而且被自己先辈的爱国热情深深感染。又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讲到北伐战争中,英国等列强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等,引起各地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成果最大的是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这时,老师可介绍发生在邵阳的有关史实:“万县惨案”的消息传来后,邵阳的中共党组织立即发起召开了大规模的群众声讨会,高呼“赶走英国佬”。会后,向暄、贺绿汀带领学生和工人放火烧掉了英国在邵一煤油库,并把从其他地方搜出的1000多桶“洋油”倒入资江燃烧。随后,梁湘云等带领一些人捣毁了英国人建造的福音堂,赶走了20多名英国传教士……学生的情绪被老师的讲述、更被当年群众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再者,如果教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本地区的关系不大,但其中的次要人物与本地有关,或为了形象地突出某个历史事件,可以适当借用本地历史材料来补充讲述。如,《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一目,教材介绍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事件和“七三一部队”罪行,为了加深认识,我们可补充日军在邵阳的暴行:1944年10月2日,日军攻入邵阳城后,他们在新渡口和白沙洲屠杀俘虏的400多名中国伤兵,并在城内屠杀无辜百姓,仅在“宜园盆堂”一处就杀死100多人。据战后统计,邵阳在抗战期间伤亡的人数达11.0919万人,其中死亡1.5614万。通过补充讲述,学生对日军泯灭人性的暴行有了更清楚、全面的认识,更加激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又如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国民革命的失败”,教材在重点讲述“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的同时,提及了“马日

事变”、李大钊就义等。这时我们可以分别补充这样两个地方史例子:一是5月21日“马日事变”发生后,根据上级指示,中共宝庆负责人刘惊涛聚集各路农运骨干于邵阳东乡(今邵东县)的团山,准备出师救援长沙,结果混进军中的地主反动分子叛变,当天深夜包围了他们的住处,刘惊涛等8位农运骨干被杀害,史称“团山惨案”;二是讲到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后,与20多位中共党员被残酷地处以绞刑时,我们可介绍第三个走上绞刑架的是刚满22岁的谢伯俞。行刑前,刽子手威胁他:“赤党分子,怕不怕?”他凛然回答:“只要正义在,岂怕断头台!”从容走上绞刑台……学生听后,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反动势力的背叛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对那些面对敌人的屠刀、面对死亡而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先烈们,尤其是那些年轻的革命者油然起敬,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乡土史材料十分丰富、生动,教育效果十分明显,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运用时一定要处理好乡土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一是不要舍本求末,喧宾夺主,主次、轻重颠倒;二是选择的乡土史材料要典型、真实,要具有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作用,否则就不能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任务。

(二)开辟第二课堂,现身说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历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光凭语言、教具等虚拟情景所无法表达的欠缺,发挥了任何资料和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给了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及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新教材,提出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建议”,包括组织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举办墙报、展览,观看影视资料片,阅读文史作品,制作有关教具,开展调查访问,请相关人讲座,参观、考察历史遗存等等。乡土历史以其资源的丰富和实践的方便,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活动课的广阔天地,为进行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材料和场所。下面就邵阳地区的相关资源,简单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1 参观遗存,以史激情。如前所述邵阳是一座历史名城,境内有许多历史遗存可供后人参观、瞻仰,如魏源故居(隆回县)、蔡锷故居(邵阳市郊)、团山烈士陵园(邵东县)、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市区)、塘田战时讲学院(邵阳县)等等。当地教师在讲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可带学生去参观这些历史遗存,并现场介绍和讲述。

2 新旧对比,以物激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在自己的家乡参观、游览和调查,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来看祖国的发展变化。如《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介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与发展。为了使学生对这一变化有形象地了解,我曾组织学生参观邵阳老火车站(北站)和新火车站(南站)及新站前矗立有魏源铜像的大广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说家乡,话历史”之类的感想或调查报告,甚至让学生从自己家庭的发展变化(如电话、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等从无到有、从低档到高档)人手,在调查、写作的基础上,开展座谈会、报告会,举办图片展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受。

3 专题讲座,以人激情。除了上述“走出去”的方式外,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即请那些对某一历史事件了解、研究比较深入的专家学者,请亲身经历过某一历史事件的“过来人”(如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不少老人还健在)来校作讲座,把他们的经历和感想告诉学生。

4 观看影视,以画激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得到推广普及,课堂上运用动画、利用录像、电视、电影片断来进行历史教学,已成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这一教学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思想教育、教学效果是书面文字、口头讲述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果条件具备,我们可以把一些乡土史资料整理制作成幻灯、动画、录像片,或者写成历史短剧让学生表演并拍摄出来,课堂或课外供教师教学或学生观赏。这样寓教于乐,乐在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接受教育,学到知识。

(三)编写乡土史教材。开设乡土史选修课,系统进行乡土史教学

徐特立说过:“最原始、最基本、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他又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人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这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者能够进行对教科书的批判,给以删削与补充。”这说明还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就十分重视乡土史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工作。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课程设置及其说明”中,关于“选修学分Ⅱ”作了这样的规定:“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并这样说明:“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显然,我们也必须重视历史选修课,可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及时编写出乡土史教材,以备学生选修。

乡土史教材的体例,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通史性的,即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另一种是专题性的,即选择介绍本地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经济、文化成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为选修课,乡土史应该以专题为主。教材可以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地方组织有关文史工作者、教师等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编写好以后,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在保证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设出乡土史课程。

[作者简介]曾维君,男,1960年生,湖南邵阳学院历史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杨莲霞]

推荐访问:乡土 充分利用 历史教学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