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逆向教学法

时间:2022-12-15 1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用逆向教学,让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此及彼,进行多向思维。它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個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教师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 逆向教学法 ;多向思维;发散性问题;教学效果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按照因果关系发生、发展。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一定要按照此顺序讲述,“逆向教学法”就是把完整技术分为前后几个动作 ,由后面动作开始由后往前进行教学。

一、“点”的逆向

这里的“点”指的是一节或一章的重点或难点,在“点”上的逆向教学有助于对重、难点的突出、突破。如我在讲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人教版)新航路的开辟为例,首先提出问题: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有那样多的困难艰辛,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引出对新航路原因探讨。接着我设置了一个游戏,出示胡椒、肉桂等香料的图片,学生们兴致盎然,他们各抒己见:树皮、珍珠、香料……。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航海家们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惊涛骇浪之中,仅仅是为了香料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合作学习,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航海家,你觉得的要进行远洋航海还须具备什么条件?因为此问题有趣、好玩,新颖,学生们七嘴八舌:钱、人、船、航海技术……,课堂气氛热烈。最后我让学生们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虽然书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可以归纳成很好记忆很好理解的一句话,那就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但是仅仅这一句话,是远远不能概括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于是从学生们最熟悉的餐桌开始入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自己家餐桌上的家常菜,我适时的引入,发现美洲其实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我们现在所吃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很多是美洲的农作物。同样,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餐桌也有了巨大变化,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新航路开辟以后,使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书本上的这句话——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不需要老师去讲解,就已经深深的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这种设计就打破了教材按因果关系的叙述,而是采取由果到因的探究,环环相扣,层层设障,对学生来说极富于挑战性,用学生的话说:仿佛在探险。

二、“线”的逆向

这里的“线”是指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习历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然后根据这个基本线索梳理知识点。但是,如果从因到果,从前到后去找则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反过来则会使学生感觉如同探险,刺激有味道,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会特别深刻。

如我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人教版)第一、二单元时,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发动学生找线索。这两章历史发展的线索应该说很明晰,学生完全有能力找出其线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最终确立。第二步,根据线索串知识。这就激起了他们的探险欲望及兴趣。而后,教师按这一设计从每一阶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入手设计问题。

三、“面”的逆向

这里的“面”是指对于教材中某一章或一节所讲述的具体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及影响的全面。在“面”上的逆向即从整体上打破教材编写的思路和顺序,重新进行组合。

如我在讲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人教版)第四章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出示问题即:(1)、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些国家?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2)大战持续多长时间?请找出主要战役或事件?让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答案。第一步设计的问题简单,学生很容易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同时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急于想了解大战的具体情况。教师这时便可根据学生归纳出的答案具体讲解大战的经过:一个主战场、两条战线、三个阶段。第二步,教师抛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即: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问题立刻在学生当中引起争论。最后的结论是:不同意,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线并非事件发生的根源。教师趁此继续引导:根源在哪儿呢?回忆之前所学,并出示相关材料。教师根据引导分析,学生便可得出: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与经济实力呈现出明显的失衡,正是由于这种失衡而产生矛盾,为了维护各自的安全与利益便结成同盟,同盟的形成使的矛盾升级而演变成战争。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彻底明白了大战爆发的根源所在,得出结论说明:学生对战争爆发的根源的理解是深刻的,教师依此自然归纳出大战的性质:对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详细梳理具体的知识点:矛盾的表现及形成的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具体概况。第三步,依据教材讲解大战的结果及影响。重点强调其两大后果即可。

这样的设计思路基本上是按照“经过----背景-----结果”对整节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全面逆向整合,将本节的重难点集中,并运用追根究底、层层深入的方法使各个知识点能够更好的有机联系,首先让学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化了认识,加深了理解,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提高记忆效果。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异彩纷呈。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过对于逆向教学法的实施,我认为要因“材”而用,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用,因为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用,对于学生较熟悉的历史事件或者已经形成定论的重大历史事件,采用此方法效果会很不错。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要能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及案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

[2]《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张一平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赵亚夫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教学法 逆向 浅谈 历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