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RP市场近来资本暗流涌动,跨国巨头与本土强人之间不断发生的并购案,似乎预示着新一轮洗牌即将开始
中国ERP软件企业的迅速成长已让国际软件巨头们感到了压力!
2006年5月18日,美国奥兰多,SAP监事会主席Plattner在这里举行的高级客户会议上就为此表现出了相当的担忧,他说:“在今后5到10年内,市场将出现主要的中国竞争者……SAP必须到亚洲去,成为当地主要竞争者。否则它们将吞并我们!”
高管们的忧心让SAP不敢怠慢,这家目前全球最大的ERP提供商因此加紧了资本运作——过往经验表明并购是实现企业本地化尽快抢占市场的捷径。只是略微出人意料的是,SAP的“意中人”不是传说中的速达,也不是用友或神州数码,而是在ERP市场并不出众的东软集团。在此次合作中,双方除了建立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消息显示,SAP还意外地斥资1000万欧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购入东软约2%的股份。这是继微软2005年持大约7500万美元,先后投资浪潮集团、中软和大连新华信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投资行为。
SAP的忧虑不无道理,国内软件企业近期的行动表明国内ERP市场竞争出现新格局:近日,用友软件出人意料地为航天信息“打工”;金蝶在转到香港主板市场后加紧了资本运作的步伐,收购了在珠三角ERP市场颇有影响的歌利来公司;一向高举高打的浪潮通软则意欲占领ERP标准高地向下打压市场……
上述种种迹象显示,国内ERP市场暗流涌动,洗牌正在展开。
外资狂飙意欲何为
5月22日,SAP与东软合作协议的签署因为中德两国总理的参予而显得不同寻常,业界普遍将此解读为德国人希望借此唤起市场对自己的重视。
中国ERP竞争的主战场已经转入中小企业市场。此前SAP抢尽大型企业市场风头,在中小企业市场的表现却还不能满足SAP的胃口,因此他们选择东软一起合作就显得合情合理。计世资讯软件分析师曹开彬就认为:SAP虽然在高端市场占相对优势,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却一直是SAP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而与东软的合作,借助东软中小企业的资源为SAP进军中小企业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
SAP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孔翰宁博士告诉《IT时代周刊》:“SAP看中的是东软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强大的培训能力,以及众多的用户基础,希望借此能给SAP带来更多的商机。”
其实,自2005年以来国内的ERP市场一直热钱不断。微软在企业软件市场乏善可陈,因此选择了更直接的入股方式快速切入中国市场。2006年5月17日,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第二次到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家里吃晚饭。觥酬交错背后,微软已用区区2500万美元拿下浪潮国际30%股权,并曲线进入了浪潮通软和浪潮电子政务两个公司,前者的主营业务正是ERP。而近段时间,微软欲以10亿美元收购用友、SAP欲收购速达的传闻也此起彼伏。
吸引外资企业眼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ERP市场潜在的巨大空间。据国内相关机构日前发布的数据指出,2005年中国 ERP 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铺开,该机构同时断言市场还将进一步向后进地区深入和扩容。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ERP是一个需要高度本土化的行业,外资巨头的竞争力难以与国内厂商抗衡。为了打破僵局,具有强大资本优势的国外企业将更多地选择收购兼并等手段扩大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严阵以待
外资软件企业的进入如火如荼的同时,国内软件企业也同样感到了压力。目前,用友公司一年的营业额不过10亿元人民币,而金蝶只有6亿元。这根本没法跟国际巨鳄相提并论,如果不能迅速做大,他们被收购的可能性就不断加大。
“ERP市场太挤了。”一位用友销售人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在他眼里, SAP、甲骨文、用友、金蝶、浪潮、速达等ERP企业目前全都挤向中小企业市场。
“过去,大家各自占领自己的细分市场,基本相安无事,而目前在中小企业市场,简直就是一场乱战。”用友销售人员接着表示,“就好像谁坐上了中小企业ERP市场的头把交椅,谁就可以掌握ERP市场的未来。”
这种表述不无道理。中国号称有1000万个中小企业,ERP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任何一家ERP软件提供商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对于外资的进入,国内ERP企业也是诚惶诚恐,用友总裁王文京就曾提出警惕国际软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威胁论”。浪潮集团副总裁王兴山也曾经深表忧虑:“如果微软ERP进来,我认为对中国的企业会是致命的冲击。”
因此,在跨国公司借巨资向中国市场施以重压的同时,国内软件厂商也纷纷发力,ERP市场的竞争已经由初级阶段上升到了深层次阶段,企业开始更多地从资本和市场层面渗透。神州数码收购鼎新而一跃挤进国内ERP市场前几名的余温尚未褪去,另一起国内软件企业的并购又扬起了ERP市场的波澜。4月22日,金蝶宣布收购在珠三角ERP市场颇有建树的歌利来公司,这是继年初金蝶推出“让ERP个性化”计划之后,发力ERP市场的重要一步。
在解释金蝶为何采取并购策略时,金蝶副总裁章勇指出:“并购歌利来,一方面是看其本身的客户资源;另一方面,歌利来的专业人才和制造方面的能力,可以对金蝶产生一些互补。”而金蝶总裁徐少春也表示:金蝶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加速对国内外中小ERP厂商的并购,迅速做大规模,以期在未来占据有利位置。金蝶未来5年内的收购战略初步体现。
在资本运作风声水起的同时,用友则另辟蹊径。5月,王文京携高官高调参加了航天信息进军ERP市场的新闻发布会,用友借航天信息进入了此前无法进入的一些敏感行业,这些行业对国外软件并不信任。而且,航天信息在全国布局广泛,未来在中小企业市场也将大有可为。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表示,在新的形势下,用友将更多地通过合作的方式跑马圈地,最近与航天信息的合作只是这个策略的一个案例而已。
而选择与老朋友SAP的合作,可以说是东软继与CA、BAAN合作之后,又一次进军ERP领域的大胆尝试。刘积仁博士认为,“东软过去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能力,此次与SAP的进一步合作,是我们大力拓展企业ERP市场的又一个开端,将使中国企业在企业管理软件的选择上有更广阔的空间,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让整合来得更猛烈些
ERP在9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我国,到现阶段的开始全面普及,已经形成了以SAP、甲骨文、微软为主的几大国际著名软件企业占据着高端市场,以用友、金蝶为主的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占据着中低端市场,以及众多专业中小型ERP软件企业并存的局面。
从近期SAP在中国建立研究院,外资软件企业有意收购国内著名软件企业,再到金蝶收购歌利来可以看出,随着ERP市场容量的扩大,ERP市场将会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众多中小型ERP软件企业将会在几年内消失。
曹开彬指出:“外资纷纷进入国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市场竞争,提速产业整合。事实上,SAP与东软合作已经表现出极强的整合意识。同样,借助东软,SAP也可以将触角伸得更长。这种合作其实是更深层面的竞争。”
可以肯定的是,2006年仍将是各个厂商在市场血拼的一年,渠道之争将成为重头戏。国内ERP市场还会出现残酷的价格战和新一轮的洗牌,这对用友和金蝶能否保持高增长将是很大挑战。”
不过,曹开彬认为ERP市场整合的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更猛烈一些。一些外资软件企业只将目光盯在了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大品牌企业上,实际上有一些区域性的小企业也有很成熟的渠道,在技术上也很有实力,像金算盘、新中大,他们在地方做得都非常不错。而这些小企业,目前外资软件业并没有发现他们的价值。
不过,业界一方面在为中国ERP兴起的并购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希望国内厂商在发力之时保持冷静,尤其要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认识。王兴山就希望中国的软件企业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他说:“要想成为一个产业,有两个核心要素:要么有原创技术,要么就是有制造生产方面的技术。对于我们来讲,在第一个方面中国已经很难了,而软件生产、制造、质量保证体系,这方面的基础我们也很弱。我感觉我们应该迅速在软件制造,软件的成本,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方面下功夫。”
曹开彬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中国ERP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未来国内的ERP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全球来看,客户、品牌、渠道是企业致胜的法宝。而从国内市场来看,除了上述这些因素,技术上的优势也越来越凸现,是不是能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出个性化的产品,是国内ERP市场取胜的关键。
其实,不管是中外企业或国内企业间的并购,还是后者的自我夯实,种种迹象表明,国内ERP市场经过数年的洗礼,整合已势在必行。究竟谁是最后的赢家,业界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