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重大工程决策之后

时间:2022-12-16 11: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半途而废的昌陵以及后来

修建皇陵是西汉皇帝执政期间的重大工程。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去世,19岁的刘骜开始执掌西汉天下。《汉书·成帝纪》记载: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 “闰月, 以渭城延陵亭为初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延家窑村)。

公元前19 年的2月,成帝刘骜反复斟酌大将解万年等人的建议后,停止延陵的修建工程,并赦免了修建陵墓的工徒。这时候,延陵虽然已经修建了十年,但是竣工之日依然遥遥无期。解万年和陈汤建议,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在渭河南岸长安城以东的新丰县戏乡步昌亭附近(位于今西安市东灞桥区与临潼区交界处的吕家堡村一带)重建一座皇帝的寿陵。在斟酌权衡之后,成帝刘骜同意了这个方案。昌陵正式修建的时候,工徒多达数万人。为了强壮京师、侍奉陵邑,成帝还把资产在五百万以上的豪富五千户迁徙到昌陵,同时鼓励朝臣也迁往昌陵邑中,还专门给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之类的官员划分了墓地与第宅。

可是,五年时间过去了,昌陵的中陵、司马殿门还没有动工,已经是“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

昌陵修建的时候不但“增埤为高,积土为山”,而且“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竟至于出现了“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惛焉”。时人禁不住慨叹:“以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

昌陵在修建的过程中,毁坏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墓冢,刘向感到这和刘骜即位之后“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的行为十分不相称,于是就给成帝上疏《谏营昌陵疏》。

工程缓慢、民怨沸腾、朝臣劝谏,成帝也觉得要在短期内修好昌陵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免忧愁起来。他感到当初废止延陵的建设是一个错误,决定知错就改,停止昌陵的建设而继续修建渭河北岸的延陵,并且不再迁徙吏民,以安定人心。

公元前15年的12月,成帝下了一道诏书,指出解万年等人的奸诈用心,诚恳地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并把解万年流放到敦煌郡。

“改作昌陵,反天地之性,因下为高,积土为山,发徒起邑,并治官馆,大兴繇役,征发如雨……五年不成而反故。发人冢墓,断截骸骨,暴扬尸柩……”

后来,《汉书》也严厉地指责了修建昌陵时毁坏民冢、暴尸乡野的行为。

昌陵虽然半途而废,而修建昌陵时掘发平民墓葬的恶行却留在了历史的深处。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到了2008年底,文物部门在西安市临潼区窑村、椿树村、于李村、代张杨村一带找到了昌陵邑的遗址,发现了大量汉代瓦片、砖块和瓦当。

昌陵邑遗址紧挨着昌陵,以前曾经在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汉代板瓦、筒瓦、“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瓦当残片。成帝时代的多座墓葬封土,绝大多数在上一世纪初年至文革期间被夷为平地。

2002年后,昌陵邑遗址区发现了陵邑的建筑遗物,诱发了附近村民疯狂盗掘瓦当的行为。

掘取“立庙”、“治城”之材

在乱世三国的时候,曹操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见墓就挖,把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等一大批墓葬挖开,为的是用劫来之财补充军需,提高军士的战斗士气。而孙吴政权却为“立庙”和“治城”的建筑材料去盗墓。

长沙王吴芮(公元前202年,刘邦所封,封王一年以后去世)死后四百多年,孙权安排人挖开了他的墓葬。

《三国志》中的《魏书·诸葛诞传》裴松之注引《世说》记载:“魏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取材于临湘(今长沙附近)为孙坚(孙权的父亲)立庙。”结果掘墓者挖开墓葬后惊呆了,看见长沙王吴芮“貌如生,衣服不朽”。挖墓者破棺拆椁,偷走筑墓的材料。几十年以后,一个挖墓者见到了吴纲,感到惊异,就问他:“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吴纲瞿然曰:“(吴芮)是先祖也,君何由见之?”一听吴纲是吴芮的后代,盗墓者就说了自己四十年前参与挖掘吴芮墓的情况。听说自己十六世先祖吴芮的容貌衣服完好,吴纲禁不住追问:是不是另换一个地方把先祖重新埋葬了?挖墓者回答:当时另埋了。

孙吴政权的这一挖墓行为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湘水注》中也有过叙述。

吴景帝时代,为了“取板治城”,在材料奇缺的时候,居然发兵在“江陵掘冢”。《太平御览》卷引用《抱朴子》的话说:“吴景帝时,于江陵掘冢取板治城。”把他们需要的建材弄走后,兵人们“后发一大冢,内有重合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具,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座。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军’,或言‘侍郎’,似公主冢也”。一看这架势,兵卒就“破其棺”,发现“棺中有人,鬓已斑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玉璧三十枚籍尸”。最后,兵人把死者由棺材里抬出来靠在墓壁上,结果“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出,堕地。两耳中及鼻中,有黄金如枣”。

唐德宗建中年间,韩滉出任镇海节军度使,为了加强军备,提高自身的作战和防御能力,他决定在长江下游筑城造舰。于是安排偏将丘涔督办整个工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丘涔不但“日役千人,朝令夕办”,对士卒严酷虐待,而且还下令手下对城周围数十里内的先贤丘墓,能挖的就挖。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安史之乱爆发,乱军攻打颍川(今河南许昌),“自至德元年正月至十一月,贼昼夜攻之不息”,为了防范来敌,薛愿发动士兵修建御敌工事,“距城百里,庐舍、坟墓、林树开发斩彻殆尽。”树林的木头已经不够用了,薛愿居然把庐舍的木头和坟墓中的木材也弄来修筑工事。

到了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南京太监石岩要建造墓葬,因为当地缺少比较大的砖头,当建墓者十分为难的时候,有人建议把附近一个封土很大的墓冢挖开。墓葬挖开后果然找到了许多砖头,一看竟是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墓葬,此时已经是王安石入葬江宁40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为了大运河的南北贯通

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隋炀帝执政期间最为重大的惠民工程。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主要目的是把长江、钱塘江、淮河、海河和黄河连接起来,便于南货北运。炀帝任用征北大总管麻叔谋为开河都护全权负责这项工程。到618年,隋炀帝被杀的时候,大运河的开凿修建已经基本结束。

为了贯通大运河,工程施工中挖掘了大量的墓葬,后来唐人在《炀帝开河记》中记述了当时挖掘墓葬的一些情形。

“畚锸既集,东西横布数千里。才开断,未及丈余,得古堂室,可数间,莹然肃静。漆灯晶煌,照耀如昼。四壁皆有彩画花竹龙鬼之像。中有棺柩,如豪家之葬。”听了监工的报告后,叔谋下令打开棺材,看见“一人容貌如生,肌肤洁白如玉而肥。其髮自头而出,覆其面,过腹胸下略其足,倒生而上,及其背下而方止”。在周围搜到了一个石铭,一看“上有字如苍颉鸟迹之篆。”谁能识文断字,就免去他的劳役。果然一个人出来,一看上边写着:“我是大金仙,死来一千年。数满一千年,背下有流泉。得逢麻叔谋,葬我在高原。发长至泥丸。更候一千年,方登兜率天。”麻叔谋一听,赶紧准备了棺材,把死者重新埋葬。

推荐访问:决策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