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荆楚几何纹样造型演变探析

时间:2022-12-16 12:00:0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4i人物图形纹样的自然美相互衬映构成图案,也有一部分几何纹样相互组成连续萦回的几何花纹,作为某些器皿上的主要装饰纹样。荆楚几何纹样在不同的时期,其造型、表现手法、构图方式、图形组织与分割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荆楚几何纹样造型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在楚国800多年历史变革过程中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1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荆楚几何纹样主要有三角形纹、圆点纹等少数几种几何纹样(如图1),并对其它主要纹样起烘托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因而也是一个解除了束缚、富于进取和创造激情的时代。商周时期的艺术所体现的那种神秘、凝重、威吓的“美”属于奴隶制时代。虽然封建社会也是阶级压迫的社会,但比起奴隶社会还是要自由、愉快的。从审美来看,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必然培植新的审美需求、新的审美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在青铜器上占据了近千年之久的兽面纹逐渐消失,精细华丽的几何形花纹增多了,荆楚纹样从神秘世界走到现实生活中来了。可以认为,几何纹或半几何纹完全取代了各种动物纹,这是政治思想领域的变化在工艺设计上的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最为丰富,当时的玉器、陶器、漆器和丝织等的纹样,或多或少是受它的影响而发展。春秋早中期的青铜艺术仍是对西周中晚期的继承和自然延续,运用写意甚至象征方式,将动物纹变成抽象的几何形,逐渐形成纹样化的几何装饰风格。春秋晚期青铜器纹样的风格,在继承中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精巧、细密、秀丽的方向发展。过去表现奴隶制旧思想的神秘纹样被废弃,使原来的纹样得到改造,它的发展前途,除了使它产生几何变形出现新的品种以外,别无选择。而且纹样出现抽象和变形,乃是一种必然规律,事实上,永不变形的纹样是没有的。例如商代早期和西周中晚期都出现了整个时期的纹样抽象和变形。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变形是向几何纹样发展。

2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荆楚几何纹样,是以点、面、线的形式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花纹图案,主要有圆卷纹、涡纹、菱形纹、方块纹、方格纹、方格点纹、点纹、三角形纹和弧形纹等。这些纹样,虽然是以简单的点、面、线的形式组成图案,但由于构成方式的不同,其装饰纹样也是千差万别,互不雷同,更未显得呆滞。这类纹样,大多数相互组成连续萦回的几何花纹,作为某些器皿上的主要装饰纹样;还有一部分是与其它纹样组成图案,一般只起衬托作用。

战国装饰工艺—个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几何纹样的创新。流畅、清巧的人情味占领了整个装饰艺术领域,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花纹内容一扫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神秘莫测、诡异凝重的特征,代之以具有一定动态的各种灵巧的动物图像和华丽的几何变形图像。“战国早中期,是青铜器纹样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形的特点是各种动物纹全都转变为几何纹或半几何纹。所谓半几何纹是指在几何纹中尚残留有某些尚能辨认的动物残余形象。这种变形是战国时代的思想领域的变化在工艺装饰上的反映。”

“到了战国中后时期青铜器几何形纹样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几何形纹样以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的结构居多,内填细密的云纹或雷纹。这种云雷纹己不作地纹,而作为几何纹本身的一部分,疏散地施于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的结构之中。战国中、晚期几何形纹样极其盛行,除了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等富于规律又极尽变幻的结构外,这时还出现了毫无规律、活泼欢畅的流云纹,它以自由舒展、宽疏相宜的弧线,来表现流转的行云。这些几何形纹样配以金银、红铜及宝石的镶嵌,令人眼花缭乱,具有极其绚丽的效果。”例如三足云雷纹活环鼎的云雷纹(如图2),在战国及秦汉的铜器和漆器上,常能见到这类曲直相依、线面结合的直线型云纹。它集严谨与活泼、细柔与刚直于一体,是具有特定时代感的一种云纹样式。

在楚漆器中,几何纹样的直线纹、卷涡纹、圆点纹及各种凤纹、龙纹和蟠螭纹是最基本的构形元素。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变形,创造出回纹、波浪纹、弧边三角带涡纹、连云纹等,它们变化多端,少有雷同。楚人似乎特别钟爱回纹,几乎在每件漆器上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例如长沙楚墓出土的狩猎漆奁(如图3),人与兽明显小于上下二条装饰带中的回纹,人、兽的动态也被限制在周围纹样的规范和约束之中,呈现出浓郁的楚风楚味。在楚漆器的几何纹样中,云纹使用范围很广,属于延长式卷云纹,以延长的云尾,突破了云雷纹的规范阻隔,纹线条流畅奔放如行云流水。这种轻逸飞扬的云在当时之所以能够普遍接受,因为其自然自在的形态,体现了战国时期人们在自己的精神中寻求人性自由的理想。如荆州市荆州区雨台山三五四号墓出土的一件彩绘云纹漆盒(如图4),厚木胎斫制,圈足。中部由四个扇形卷云纹组成一圈环带纹,外环一周由凤乌纹、云纹组成的环带纹,其外又环绕一周勾连云纹。漆质光亮、纹饰流畅优美,是战国漆器云纹中最具个性的一种,具有翻转自如、随形就势、奔放畅达的特征,显得无拘无束。所以说,楚漆器的云纹是一种流动的生命样式。

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织业很发达,在几何纹样中,最受楚人偏爱的是菱形纹。菱形纹在陶器上较多见,由于经纬线的直线性质,在丝织品上便占绝对优势。“丝织品的菱形纹变化多端,或曲折,或断续,或相错,或呈杯形,或与三角形纹、六角形纹、S形纹、Z形纹、十字纹、工字纹、八字纹、圆圈形纹、塔形纹、弓形纹,以及其他不名状的几何形纹相配,虽奇诡如迷宫,而由菱形统摄,似乎楚人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可复加的程度。”在锦和绦上,还有菱形纹,与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相配,并且由菱形纹组成或分割成纹样单位。例如湖北省江陵出土的田猎纹绦的纹样(如图5),内由四个菱形组成,其间的人物与动物的形象都高度几何纹样化,田猎紧张激烈的气氛织造得真切感人,整幅装饰能让人感受到几何纹样的独特魅力。

3 秦代

秦代漆器几何纹样主要有圆卷纹、圆圈纹、菱形纹、三角形纹、方格纹、点纹、点格纹等。有少数是以它们相互组成几何花纹,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大多数漆器上又往往是与其它装饰纹样构成图案,仅作为一种衬托。

受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主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思想的影响,几何纹样以方带圆,四方八位,突出中心等四平八稳的结构,成为一种主流。从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来看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几何纹样又有所发展。其中的云纹明显带有战国瓦当和漆器装饰的遗风。它融质朴与精细为一体,方中有圆、静中寓动。

4 汉代

西汉时期几何纹样主要有菱形纹、平行直线纹、三角形纹、圆圈纹、圆点纹和点纹等。它在当时装饰纹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漆壶、圆盒等器皿上,有极少的是以几何纹样为主要装饰纹样;而绝大多数是与动物,自然景象等纹样相互配合,使画面的花纹变化多样,图案更加美观,而且往往是以其它纹样为主要装饰,它只起烘托的作用。

汉代的一些织物上也运用几何形象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杯纹,在汉代仍然十分流行。所谓“杯纹”就是从战国到秦汉时,一种流行很广的菱形连续纹。《释名》说:“有杯纹,形似杯也。”这种杯即“耳杯”,它的主体为椭圆形,两边有耳,是古代用来饮酒、吃羹的。丝织物上的菱形几何纹,正面看去却像耳杯。在马王堆出土的杯纹绮(如图6),以两个杯纹单元组成,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使整个纹样形成虚实对比。

在东汉织锦中新出现的波状纹,一反前代几何纹封闭的对称状态,纹样呈横向波折状连续,波浪起伏,富于运动和韵律;有的在纹样间加饰铭文“续世”,取其无限延续,连绵不断之意,因此又称“长寿纹”(如图7)。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形象,身着的衣服纹样是“S”形云纹。这种“S”形纹样具有左右上下互相呼应、回旋生动的特点。其线条粗细搭配、大小穿插,在对比统一的纹样形式美的法则中有了新的创新。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荆楚几何纹样作为辅助纹样的地位没有得到改变,只是类型、造型和图式等方面发生一些改变,这也是根据主体纹样造型而作相应变化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何纹样早期重要的符号意义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审美价值则发展成为主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何纹样题材类型、纹样造型和图式随着其他主体纹样的变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日趋灵活多变。

荆楚几何纹样题材地位虽然不如原始部落文化中几何纹样的地位高,这一点从几何纹样在器物表面的位置、面积和构成方式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即使几何纹样的地位下降到次要的装饰、烘托其他纹样的地位,但是其基本的形态与题材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并没有改变。这种民族深层的象征文化原型并不会随着古代氏族部落的灭亡,国家政权的失落,古代朝代的更迭而改变。它正是一个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基础的变化是极缓慢的,一旦民族象征传统进入“集体无意识”领域,就形成了民族精神的结构形式。楚艺术发展是受到中原文化、东越文化、南蛮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互相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因子,在消化各地域文化艺术因子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艺术风格。就荆楚几何纹样造型风格演变而言,也体现出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鉴堂.《走进中国传统艺术》.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131页.

[2]雷绍锋,杨先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1 18页.

[3]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第一版,第39页.

[4]陈文平.《中华文物古玩鉴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第50页.

[5]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第173页.

推荐访问:纹样 探析 演变 几何 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