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珍秦镇嘉唐饲草料基地灌区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按牧业项目标准也是可行的,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牧业综合开发的目标。工程的建设是当地政府和牧民群众热切的愿望,牧民群众积极性很高,同时工程规模适当,无复杂的技术难题。工程建成后,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珍秦镇嘉唐饲草料基地灌区;效益分析
玉树州称多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结合的半农半牧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293.85万亩,其中农业用地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4%,牧业用地1522.6万亩,占66.38%,林业用地485.2万亩,占21.15%,其他用地280.54万亩,占12.23%。
2016年以前称多县珍秦镇嘉唐饲草料基地没有任何灌溉设施,当地牧民群众过载过量的放牧,对草场资源进行了掠夺经营,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日益衰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草地畜牧業和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危害,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草场退化载畜力降低,诸多牲畜无法存活;牲畜长期超载,蓄草矛盾尖锐:草场过牧和人为破坏,造成草场沙化和水土流失,大风、沙尘暴日数增多;无水、缺水草场面积增大,水量供需矛盾突出;冷季草场贫瘠,退化以及严重的鼠害,抗御寒冬自然灾害能力下降。
“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即:“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按照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促进饲草料产业的发展,而且支撑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工程环境。
根据玉水字(2016)14号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2016年8月18日该项目开始建设,项目新建的灌溉面积为10000亩,灌溉引水口位于珍秦镇的东木隆巴沟,该项目与2017年6月30日合同工程完工,2017年8月20日已投入运行,运行正常。该灌区目前的效益分析如下:
一、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对项目区草场产草量的调查,在无水灌溉时,草场年产鲜草量400kg/亩,项目建设以后灌溉得到了有效保证,灌溉条件下草场年增产鲜草量800 kg/亩。按照人工草场计算其经济效益:800kg/亩×10000亩×0.3元/kg=240万元。为便于分析比较,灌溉草场的投入、产出计算,应遵循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及畜牧业经济计算的有关规定。
可鲜草利用率按95%计,每只羊每天鲜草食量按4kg计,则灌区10000亩的草场可养活的牲畜头数:
灌溉前:可养活的牲畜=(亩产鲜草量×可利用率×面积)/(利用天数×每只羊食草量)=659只羊。
灌溉后:可养活的牲畜=(亩产鲜草量×可利用率×面积)/(利用天数×每只羊食草量)=2474只羊。
整个项目区内养活的牲畜可增加1815只羊。
年增产值:冬春季育肥,平均每只羊可增重6.4kg,若冷季每只羊体重平均按15kg计,则育肥后可增至21.4kg,每1.0kg羊肉按28元计算,羊皮每张按50元计,羊毛每公斤按20元计算,每只羊每年产毛0.6kg,牲畜出栏率为45%,则草场年增产值为:
出售羊肉:1815×45%×21.4×28=48.9万元;
出售羊皮:1815×45%×50=4.08万元;
出售羊毛:1815×0.6×20=2.18万元;
以上合计年增产值为55.16万元。
二、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积极开展水利灌溉项目建设工作,有助于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也为项目区加快现代牧业建设步伐,统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牧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草原灌溉工程的建设是实施人工草场灌溉的保证,是促进人工草场增产、牧民增收的前提,也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该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工程的实施后使项目区草原灌溉水平得到提高,因地制宜推广管道节水灌溉和增效技术,提高项目区饲草料产量;工程的建设,给项目区带来诸多收益,如草场增产、牧民增收、改变生态环境等,由此可带动其他地区牧民的积极性,改变“等、靠、要”的观念,设法筹措资金,以此为样板,借鉴与模仿,进而使称多县牧区饲草料灌溉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
“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来畜牧业民族为保存自身及自身所依赖的生产资料(牲畜)而形成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消极抗御,饲草料灌溉的大力推广,将极大的增加畜牧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牧民走上定居定牧,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示;地方畜产品工业的发展依赖原料,饲草料基地灌溉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使饲草料基地生产力提高,畜产品产量增加,也为本地区提供了质优、量多的畜产品(肉、乳、毛、皮),这是对地方畜产品工业的一个促进,也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也将带动整个地区的畜产品加工业及其它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总产值有一定的提高;饲草料基地灌溉的发展,畜牧业加工及其它工业的兴起,可为诸多闲置的劳动力创造有利条件。
三、项目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区位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其气候特点是高寒、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由于地形差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汛期,加之缺乏有效的拦蓄工程,天然径流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满足牧草生长需水要求,
草原灌区工程的建设,可使人工草场植被茂盛,使饲草高度增加,草场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鲜草量由400kg增加至800kg;灌溉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优质牧草的增加率和生产量。
通过草场灌溉,可提高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继而增大地表阻力,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蚀,起到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沙化的目的。草场灌后牧草产量增加,质量提高,牲畜有足够的优质草料来满足生长需要,因而不但减少了饿毙外,牲畜体壮也增加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故死亡率必然下降。
总之,项目的实施,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给牧区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四、综合评价
项目区位于玉树州称多县珍秦镇,是称多县主要牧场所在地。近几年由于气候干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牲畜成活率低,制约了该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上经济分析表明,本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草场灌溉条件,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通过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工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要求,说明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