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三国鼎立》的教学反思分析学生学情

时间:2022-12-17 10: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反思教材处理

总体讲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反思教学设计

引入环节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为话题引出曹操,再用曹操诗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抛出问题“曹操壮心是什么,实现了吗”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穿越时空,走进三国”用时15分钟,以我看我听的方式去经历、去讲述、去想象了解基本史实,包括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环节“读史明鉴,问道三国”用时15分钟,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解决本课難点: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环节“赤壁怀古,评说三国”用时10分钟,将历史故事、历史人的评价、谚语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达到学科的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结束:以课堂小结的方式结束新课,用时2分钟。小结采用归类法:①种局面;②大战役;③分天下;④个人物;⑤个时间。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回到课前引入的问题“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心最终未能实现”结束新课。

三、反思课堂效果

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注重了学科知识综合。尤其是穿越时空前,老师问“今年是何年?”“2016年”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非常遗憾,穿越失败!”。当老师再次让问“今年是何年?”,学生回答:公元200年时,老师恭喜学生穿越成功。随即点击课件,进入伴有图片和音乐的“三国鼎立”画面。在轻松愉悦的话语中,将学生带进历史情境。

其次,在课堂呈现出的开放性中,掌握学生学情。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穿越时空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比如有学生谈到:他先来到袁营里,听到了袁绍与许攸的对话,再来到曹营里听到了曹操与许攸的对话,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对话情景再现给大家。学生的参与面较广,特别是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可能是对三国的知识了解较多,本节课回答问题格外积极。我也会多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有限,在一些问题上存在错误的理解。比如有一位同学说到了“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随即又说之后曹操取代了汉献帝成为皇帝,这位同学明显是存在认识偏差问题,其实初一的学生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普遍存在“认识偏差,一知半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作出纠正,带领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深刻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历史不像影视剧亦或是小说带有夸张传奇的色彩,真正的历史必须是严谨精准的不允许杜撰的。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考试中就不会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

第三,从探究合作创设情境的学习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能动作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激趣、引导、纠错、激励,为学生的学服务。本节课我创设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两个历史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成曹操、刘备、诸葛亮,分别说说在战争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一环节学生参与度高,热情高涨,均能分析出原因,但是也存在分析不全面的问题,例如不能从正反、主客观等方面进行分析。部分学生仅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的主观原因却想不到客观原因比如袁绍的骄傲轻敌,许攸火烧乌巢的妙计。可见初一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远远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由于已学习了整节课,学生对知识已有所掌握,所以能够做出教准确的评价。有一位学生对曹操的评价客观公证,评价曹操并不像戏剧中是奸臣的形象而是一位政治家、诗人、文学家。同时他又评价曹操也是一位多疑的人,比如他杀害了名医华佗。总体讲该学生能从多方面评价历史人物,且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客观公证的评价历史人物。评价人物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很乐于表达,也让我深思,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有时真的是缺少一个展示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需要教师提供的,需要教师合理的设计课堂,设计问题。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改变填鸭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三国鼎立》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状况。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借助影视作品、诗歌等材料,对历史进行初步了解,但不深入、不系统,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而本课我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合作探究等方式将三国历史变得鲜活和立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创造出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和高效的学习方式。总体讲本节课比较成功,由此我也总结经验与教训,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不断改进与突破,避免填鸭式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教师起到引导、激励、纠错的作用,力求学生学得开心、高效。

推荐访问:反思 教学 分析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