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汉晋音乐赋序价值探究

时间:2022-12-17 16:1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汉晋音乐赋序的内容通常都比较短小,但形式却丰富多样,通过赋序,人们可对音乐赋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所用的乐器、审美倾向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章主要就汉晋音乐赋序的价值展开相关分析,以使人们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汉晋;音乐赋序;价值;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6-0114-03

一、前言

在音乐赋中,赋序通常会对作者的写作动机、所用的乐器、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相关研究认为,自《神女赋序》以来,关于的赋序创作就已经逐渐增多,而汉晋时期的音乐赋作品中,形式比较丰富,有的以对话为主,有的以描述为主,对音乐赋的创作而言,它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及本人的思考,主要就汉晋音乐赋序的价值做以下相关分析。

二、赋序在作品中的价值

序,又叫前言等,其通常位于正文前面,通过序,人们可对作品的写作动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可利于对整个作品的理解[1]。

在汉晋时期,许多音乐赋序中内容都是对音乐赋作品的写作动机进行介绍的,如马融《长笛赋序》中有这么一句:“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颂》。”由赋序可知,马融在创作《长笛赋序》时,就是受到了傅毅、王褒、刘玄等所创作的《雅琴赋》、《洞箫赋》、《簧赋》等的影响,他看到这些音乐赋中没有《笛赋》,于是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灵感——创作《长笛赋》,以对《笛赋》中缺陷进行有效弥补。而在对《笳赋》进行创作前,孙楚主要是因为听到笳声而生出一种情感,于是开始了创作,例如,《笳赋》中的序言:“顷还北馆,遇华发人于润水之滨,向春风而吹长笳,音声寥亮。有感余情,爰作斯赋。”这就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作赋的主要缘由及当时的思想情感。通过音乐赋序中关于写作动机的描述,人们可对音乐赋中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根据孙楚《笳赋序》中的内容,人们可了解到作者对此音乐赋进行创作时,灵感来于某年春天在返回北馆的途中,而受到笳声的影响而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有感而发,并创作了《笳赋》,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深切地表达[2]。《笳赋》中有这么一句:“衔长葭以吹,嗷啾啾之哀声。”通过赋中的内容和赋序可知,当时作者内心正处于痛苦之中,他想通过《笳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及忧愁。

三、赋序在音乐器材考证中的意义

在汉晋音乐赋中,通过赋序,人们即可对作品中乐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西晋傅玄的《琴赋序》,就对齐桓公的号钟、蔡邕的焦尾、司马相如的绿绮、楚庄王的绕梁四大名琴做了简要介绍,从某些角度而言,这样的做法就是对音乐器材进行考证的一种方法,相关学者研究认为,汉晋时期的音乐赋序在对音乐器材进行考证的过程中,通常会包括以下相关内容:

1介绍乐器造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文献史资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如晋代傅玄《琵琶赋》的赋序中就对琵琶的造型做了相关记载,根据其赋序可知,那个时代的琵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国时期,杜挚所说的“百姓弦鼗而鼓之”的琵琶,此时的琵琶又称为鼗鼓,为圆形,两个面都用皮包着,演奏的时候,需用另一只手拿着柄对其进行摇动,后来,人们把这种乐器称为“秦琵琶”。另一种说的是汉代时期的琵琶,当前的琵琶形状为“盘圆柄直”、“中虚外实”,有十二根小柱子,四根弦,后来,人们称之为“汉琵琶”或“ 阮咸”。另一方面,从傅玄的《琵琶赋序》中,人们还可对秦汉时期,琵琶形状的发展及变化情况有一定了解。在后来的史料中,大多数都是根据傅玄的《琵琶赋序》对琵琶进行相关描述,如南朝沈约对《宋书·乐志》进行撰写的过程中,对各种乐器的起源进行论述时,就引用了《琵琶赋序》中的内容,后晋刘昫等相关人士对《旧唐书》进行撰修时,也引用了《琵琶赋序》中的句子,由此可知,傅玄的《琵琶赋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此外,傅玄在《筝赋序》中对筝的造型做了相关介绍,《宋书》在论述筝的相关造型时,就引用了《筝赋序》中的部分内容,从而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筝的造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介绍某些乐器的最初制作时间。根据傅玄的《琵琶赋序》可知,秦、汉时代是琵琶制作的开始阶段,根据晋代杨方的《箜篌赋序》可知,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箜篌进行制作。《汉书·郊祀志上》中有这么一句:“(汉武帝)于是塞南越……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瑟自此起。”对此句进行分析可知,汉武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箜篌进行制作。

四、音乐审美中的定位及价值

汉晋时期,许多赋作家都会先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先唐音乐赋做一定概括后,再对音乐赋进行创作,还会把某些概括性内容应用在相应的赋序中,以表达相关的音乐审美思想,因此,在音乐审美中,赋序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1舞蹈赋对审美的相关要求。在舞蹈赋中,关于音乐和歌舞等相关方面的描写通常较多,他们常会通过歌舞场景、舞者内在的美感以及表情神态等的再现来使观赏人从中感到一定的乐趣。在汉晋时期,舞蹈赋主要以娱乐为主,而作者通常都是通过舞蹈赋表达相关的审美思想及对美的追求,此外,赋序中通常也会反映并宣扬一定的审美追求[3]。如傅毅的《舞赋》,是相关研究者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一篇表现舞蹈类的音乐赋,在《舞赋序》中,通过假托宋玉和楚襄王的对话而做相关论述,此赋和宋玉的《神女》《高唐》有一定区别,对其赋序进行赏析时,应从以下方面对其音乐进行审美判断:

(1)其强调歌舞在言语及思想感情表达中的意义及重要性,在欣赏的过程中,其更注重的是表演者的声音及表演形态[4]。《乐记》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尚书·尧典》中说道:“诗言志,歌永言”,由此类赋中的句子可知,它们把歌、舞、诗三者融为一体,它们代表着人的思想观念,反映着人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思想情感。傅毅在《舞赋序》中提出:“歌以咏言,舞以尽意。”通过歌声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比通过诗句去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加有效,而和歌声,通过舞蹈,则更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在《舞赋》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蔡仲德则认为,诗句、歌声、舞蹈都只是一种表现手段,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段,所表达的情感在强弱方面就会有所不同。歌声和舞形的特点都是动,而舞则表达是感情的一种不可遏制的迸发,和歌声相比,舞蹈更具激情,因此,通过舞蹈,可把赋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能使人们通过欣赏舞蹈来对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更充分的而深入的了解。

(2)根据“《激楚》《结风》,阳阿之舞,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可知,傅毅认为,通过舞蹈,人们还能利用自身的形体来表达自己内心最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者在表演过程中,把内心和形体进行有效而完美的结合,从而加深人们对音乐赋作品的了解,并使人们对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有更清楚的认识。

(3)傅毅认为雅乐和郑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及价值,它们在治国的法律、政治中的指导及应用中有严格的一面,也应有其不严格的一面,而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郑、卫音乐赋中所表现的思想是持批判态度的,由此可知,傅毅对郑、卫音乐赋的看法和传统儒家思想的看法是相反的。此外,傅毅还认为,雅乐对人有一定的熏陶及教化作用,而郑卫之乐则具有一定的娱乐作用,在欣赏郑卫音乐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会得到一定放松,这和传统的“放郑声”思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对傅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分析可知,他能够提出这样与众不同的观点及思想理念是非常难得的,在音乐美学上有着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及价值[5]。

对整个《舞赋》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可知,其对郑卫之乐给人带来的娱乐持一定的肯定及赞赏态度,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和汉宣帝说的“女工有绮縠,……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耳目”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但是,如果深入分析,人们就会发现,《舞赋》对郑卫之乐并不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

2乐器赋在审美思想方面的变化。汉代时,对乐器赋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把“悲”一类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他们认为“悲”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品的美感,在《琴赋序》的创作中,嵇康就曾以归类的方法对前代乐器赋作品中关于音乐方面的审美定位及思想进行评论,其说明,汉代时期,大多数的乐器赋作品都是把“悲”作为主要思想,悲哀的程度越深,就越能对读者产生感化作用,从而就越能体现作品的美感[5]。

在先秦时期,人们在对音乐赋作品进行欣赏时,都是以悲为美,孔子在《诗经》中说,兴、观、群、怨是《诗》的四大作用,在《论语集解》中,何晏曾引用孔安国的一句话“怨刺上政”,《诗经》中所说的怨刺,主要说的是对天子暴政的怨恨,《诗大序》中,把这种怨刺限定为“主文而谲谏”, “发乎情止乎礼义”,此时怨刺和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较符合,且语言方面的表达比较委婉、含蓄。

《诗大序》中,有一种关于“风化”的思想,其想要表达的其实也是 “以悲为美”的美学思想,这种思想表明,一种新的美学理想已逐渐兴起,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而音乐艺术就非常赞同这样的审美理念。人们对音乐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乐器作为传递介质,从而得以形成良好的美感反应,和散文及诗歌等相比,其能更直接地把音乐中的美感传达给人们。因此,在音乐领域中,对音乐进行审美的过程中,人们都认为悲是美的体现,以悲为主题的音乐通常都会得到人们欣赏与喜爱。在《七发》中,枚乘曾对制作钢琴的木材所生长的环境中的凄苦、险恶做了相关描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乐赋中对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研究发现,这是众多音乐赋中第一首反映以悲为美的作品。在这之后,许多人对汉代音乐赋进行创作及欣赏的过程中,都会把“悲”和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联系,并普遍认为如果音乐赋中的主题是“悲”,那么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就是比较高的,且意义深刻,耐人寻味。王褒的《洞箫赋》以及马融的《长笛赋》中,都是以悲作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在描述乐的同时,也都融入了一定的悲情,由此可知,汉代时,“悲”已成为音乐赋的主流思想,在对音乐赋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人们都会把悲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价值。

在《琴赋序》的创作中,嵇康则把自己对前代音乐赋中以悲为美的写作方法及理念做了一定抨击,其认为前代音乐赋中“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价值,但是它们不能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比较充分而真实的表达。此外,嵇康还是认为,音乐的真正作用应该是能够使人们从中得到熏陶,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而“以悲为美”的审美定位,并没有对音乐的本质意义有一定比较正确的了解[6]。嵇康对魏晋哲学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且所受到的影响也比较深,嵇康热爱哲学思想,且对自然也抱着一颗崇尚之心。清代何焯曾这样评论《琴赋》,在众多的音乐赋作品中,虽然它们都蕴含自己的思想并保护许多奥妙,但是大多数作品在精当完密、思想情感的表达方面都有所欠缺,而《琴赋》在各方面的表达却都是比较完美的,其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音乐赋作品。在《琴赋》中,更注重的是音乐所蕴含的形而上性质,更关注的是人的思想情感,对于音乐器具所发出的音调,并没有引起过分的关注,其更看重的是对蕴含着生命独特意义及世界规律的探究,《琴赋》的主题思想是,借助音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自我形象以及作者对审美定位及审美理想的追求[7]。

在《琴赋》中,嵇康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做了相关描述,并把之融入字里行间,其对琴木进行描述的同时,也对隐者的高尚人格做了相关描述,琴木材料的来源和隐士的隐逸达成和谐而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映衬,从而在咏物写景中表达了隐者及自己对世俗的鄙视。前代的音乐赋作品,通常都蕴含着较明显的儒家审美理念,而对嵇康的生活环境及所受到的教育可知,其对音乐赋的审美定位则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其作品中通常也会蕴含一定的道家思想[8]。如对《琴赋序》进行创作时,嵇康就已经明确提出了“琴德最优”理念,他通过琴声来表现自己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以及对社会的看法等,这样既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社会所提出的抗争,又为自己找到了心灵及精神上的艺术天堂,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五、结语

音乐赋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音乐赋序中,我们可对作者的写作动机、审美理念等有一定了解,从而可对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有较深入的把握,本文主要就赋序在作品中的价值及在音乐器材考证中的意义等方面对汉晋音乐赋序做了相关分析,以此为汉晋音乐赋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伍润华.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中序曲与赋格的关系探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3).

[2]陈松青.汉乐、汉赋与汉诗——汉代诗赋的音乐性考察[J].中国文学研究,2007(4).

[3]李其霞.汉代赋家创作心态与汉代赋颂并称现象之考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4]邸宏香.略论《文选》中的汉代音乐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5]陈功文.论汉晋音乐赋的艺术特色[J].镇江高专学报,2012(1).

[6]陈聪发.试论嵇康的琴德观——以《琴赋》为中心[J].安徽文献研究集刊,2011(1).

[7]孙鹏.论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新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8]李云涛.嵇康《声无哀乐论》中反儒学的美学思想[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

[责任编辑 薄 刚]

推荐访问:探究 价值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