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前燕时期的社会经济

时间:2022-12-17 17: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前燕建国前后,其经济发展迅速,为进军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本文就慕容鲜卑入居辽西,特别是定都龙城(今朝阳市)前后,统治集团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采取的一些鼓励和发展措施,促使龙城的经济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关键词:朝阳;十六国前燕;农业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K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前燕是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建立的政权,从公元285年慕容廆执政至公元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的这段时间里,慕容鲜卑的活动区域主要在辽西地区并在今朝阳建立都城——龙城,后来扩展到中原地区,是十六国时实力最强大的政权之一。它的社会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和手工业,几乎赶上魏晋时期的中原地区,龙城的经济在这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慕容鲜卑前期的生产以游牧和射猎为主,后随着慕容部势力的不断壮大,始从畜牧业转化为农业,继而以农业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化,如后面所述,是受边郡原有的汉族农民以及西晋末年从中原各郡流入东北的汉族移民影响的结果。慕容部在慕容廆继位之前一直过着忽东忽西、驰骋不定的游牧生活,《晋书·慕容廆载记》云:“太康十年(即公元289年),廆又迁于徒河之青山,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1]

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安辑流亡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的世家大族举族迁徙,据史料所载: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大河以北各郡流亡者道路相望,那些流亡到塞外的广大汉人,由于幽州的王浚和段氏鲜卑都没有很好地安置他们,而他们到了慕容鲜卑的地方后,慕容廆很重视这批人,并对其中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如裴嶷、阳耽、封弈等等。廆刑政修明,爱重人才,安辑流亡,故汉族流民数万家扶老携幼,皆往辽东集中。“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 [1]慕容氏为了更好地掌握流民,以巩固其统治,在公元310年,就开始在辽水流域成立中原流亡的地方政府——侨郡、县。廆按其原籍,分别成立侨郡以安辑之。“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1]对中原流亡来的汉族人民,赋予一定程度的优待办法,如免除徭役等。因此,辽水流域的流民,更为增多,多过原来居住的人民十倍以上。“九州之人,塞表殊类,襁负万里,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 [1]到慕容皝公元337年称燕王后,慕容氏的辽西政权已极巩固,对流民的政策也略有改变,公元347年,皝下令取消郡一级的中原流亡政府冀阳、成周、营丘等郡,而“以渤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悉隶属燕国。” [1]都直属中央统辖,对流民的优待政策,也逐渐取消。

东汉以来汉人逃到鲜卑地区的数目相当可观,这些流移到辽西地区的汉族人民,当然是品类不齐,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大多数来说,都是劳动人民。他们中有的作了鲜卑上层的“谋主”,有的教导鲜卑人制造兵器铠盾,有的教鲜卑人学习汉文、汉语,有的帮助鲜卑人兴城筑寨,发展农田和手工业,他们的到来,对于辽西土地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提高,是起着决定的推动作用的。“慕容鲜卑的邑落公社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这种社会形态的过渡主要依靠中原汉族农民的辛勤劳动,移民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2]

(二)降低赋税推广牛耕

鲜卑在檀石槐时农业生产已有所发展,种植极少一些作物,如青穄、东穑等,仍以畜牧、狩猎为主,内迁后,随着与汉族接触的增多,至慕容廆时,农业生产始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门。他很注意农业的发展,认为“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 [1]除了教民稼穑外,并在江南求得桑种,植于平州,此为辽河以东有蚕桑之始。到了慕容皝统治时期,初时租率是很高的,慕容皝为了适应人多地狭的实际情况,把过去圈为园苑、牧地的土地都开放了,任凭流民垦种,并贷给农民以耕牛、屯田于苑中,开始要对他们实行“公收其八,二分入私”的办法,流民自己有牛而田于苑中的“公收其七,三分入私。”后接受记室参军封裕的建议,按魏晋屯田制土地上等分成办法,采取六四或五五分租。慕容皝下令“苑囿悉可罢之,以给百姓无田业者,贫者全无资产,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若私有余力,乐取官牛垦官田者,其依魏晋旧法。” [1]这样,在慕容氏的农业中推广了牛耕,发展了农业生产。从考古资料上看,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东晋壁画墓的牛耕图也表明,牛耕已极普遍地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了。

(三)重农政策

慕容皝时,为了使农业更好地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沟洫灌溉,以益官私,主者量造,务尽水陆之势。”并且“躬巡郡县,劝课农桑”,规定“孟春之月,二千石令长劝民勤垦,其不垦辟者措以刑法。”除百工商贾外,余者还农政策,具体作法为“四业者国之所资,教学者有国盛事,习战务农,尤其本也,百工商贾,犹其末耳,宣量军国所须,置其员数,已外归之于农,教之战法,学者三年无成,亦宜还之于农,不可徒充大员,以塞聪儁之路。” [1]

这种安辑流亡,减低赋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政策,不但增加了农业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而且也调整了生产方式,使慕容鲜卑的社会经济生活由游牧转为定居,由以畜牧业为主转向以农业为主,牧猎渔为 辅的经济生活,使四世纪的辽西地区接近于魏晋之际的中原地区。也正因为前燕农牧经济的发展,才使慕容氏政权扩展到黄河流域,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政权之一。此外,从这一时期墓葬出土农具来看,其使用的农具同中原一样,以铁制农具为主,考古发现当时的铁农具有铲、斧、刀等。牛耕的推广和铁农具使用,是慕容鲜卑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慕容皝败段氏,掠户五千;破高句丽,掠男女五万余口;灭宇文部,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袭夫余,虏其部众五万余口;袭后赵幽冀之境,掠三万余家而归。这部分被征服的人民,以及慕容氏统治下的鲜卑族人,也渐渐地在生产上农业化了。据史书记载:苻坚灭前燕时得郡157,人口9987935。这些数字虽有些夸大,但这也说明当时前燕经济是非常雄厚的。所以慕容氏的辽西政权能有较多的户口,养活较多的军队,与他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

畜牧狩猎业是慕容鲜卑传统的经济部门,一直在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业生产的发展并上升成为其经济的主要部门,使畜牧狩猎业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随着农业的发展,牛耕也推广起来。频繁的战争,对军马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同时,生产力也在不断进步,这些因素对畜牧业的发展必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考古材料中,我们也能看到大量与畜牧狩猎有关的遗物。如近年在朝阳十二台乡袁台子壁画墓中,出土有帐角、础石、铁镞等并在壁画中有所描绘,反映出当时慕容氏畜牧狩猎的存在状况。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前燕时期农牧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繁荣起来,史书谓之“百工商贾”。从近年朝阳、北票的墓葬中出土属于这一时期的文物上看,包括陶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马具、带具、兵器、漆器、货币、食具等,种类多、数量大,工艺水平较高。

有专门的陶器制造业,陶器分夹砂和泥制两类。器类主要有夹砂大口罐、泥制陶壶、陶罐、三足陶樽等炊器,多饰竖向磨光暗纹,篦齿纹、八字纹、奔马纹、水波纹等。

铁器分锻铁和铸铁两种,种类繁多,有生产生活用具,如刀、斧、容器等,有兵器如剑、刀矛、镞等,马具有马镫、街、环、卡,墓葬中的棺钉、棺环等,铁器的广泛应用,说明前燕的冶铁业已发展到很高程度。

铜器的制造业尤为突出,铜器以马具为大宗包括少量的兵器及饰物。“马具的制作水平较高,技术娴熟,装饰繁缛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包括马面饰、鞍桥饰、杏叶、銮铃、各种牌饰、泡饰等。“铜鎏金马具是三燕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龟背纹内饰由楔形点线构成的龙、凤、鹿等图案和步摇冠装饰是三燕文化遗存的重要因素。” [4]

金银器主要用于装饰品,如步摇冠、簪、钏、钗、戒指、耳环、牌饰等,有的做工极精。

前燕时在铜、铁和银器等金属器的制作中,大量运用鎏金、错金、镶嵌、锤鍱等高超技艺,表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前燕的商业是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逐步繁荣起来的,这时的商业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从北票房身、朝阳十二台乡砖厂墓群中出土的五珠钱、货泉上看,其沿用的是汉代的货币制度。同时,其对东晋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都有广泛的贸易往来,设立互市,输出或输入所需物品。

前燕经济的发展,为前燕政权进军中原做了最有利的物质保障,慕容鲜卑精于骑射,骑兵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它的统治区域曾包括今天的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在五胡纷争十六国林立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慕容鲜卑在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由原始的畜牧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包括畜牧狩猎业、手工业、商业等多种部门的经济体系,慕容鲜卑经济的发展为北方统一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晋书·慕容廆载记》第2804,2806,2823,2826,2808,2825页。

[2]马长寿.《乌桓与鲜卑》第12页。

[3]董高.朝阳地区鲜卑马具的初步研究[J].1981年《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第11页.

[4]田立坤.朝阳发现的三燕文化遗物及相关问题[J].文物,1994(11):29.

推荐访问:社会经济 浅谈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