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唐至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的发展

时间:2022-12-17 18:25:06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摘要: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西方净土变;粉本;十六观;弥勒经变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7)01-0035-19

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的唐代西方净土表现一改此前的画面中央绘树下说法图并在四周环绕千佛的形式,而利用大画面(整幅壁面)来表现西方净土景象的形式逐渐成为主流。唐前期第三期时①,西方净土变的外围还增加了十六观和未生怨,来对《观无量寿经》进行详尽说明。其他变相图中也能看到这种对经典进行说明性表现的倾向,因此,可以说从唐前期第三期开始,变相图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本文旨在探明自唐前期第二期时出现的大画面西方净土变,其构图在第三、四期时分别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考察成因,以此深化对敦煌莫高窟唐前期诸窟的理解。

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大致由四个部分构成,由上至下依次是虚空段、宝池、宝地段,以及宝池两侧由楼阁所构成的宝楼部(图1)。这幅变相的一大特征是阿弥陀佛三尊位于宝池中。主尊阿弥陀佛内穿遮住左肩的内衣,外穿凉州式偏袒右肩式袈裟,双手作转法轮印,跏趺坐于宝池中的复瓣莲花座上,双足露出。主尊旁的菩萨立像两侧分别是跏趺坐于莲花上的观音和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三尊前方的莲花从根部衍生出9根莲茎,与其相连的每朵莲花上都有透明的莲蕾,其中画有或合掌、或倒立、或思惟状的童子,这被确认为九品往生的表现[1-2]。

上段虚空段里合计画有10铺阿弥陀佛来迎图,此外还有飞翔着的鼓和琵琶等乐器,其余部分填充着圆花纹样等。宝池两侧的宝楼部里有双层楼阁。此外,左右各有两尊体格略大的像,其中后方两尊是立于宝楼部与虚空段分界處的立佛像,前方两尊是坐于楼阁旁的菩萨像。宝地段和宝楼部之间架桥。宝地中央有2身跳胡旋舞的菩萨,两侧各有8身演奏着各种乐器的乐天,两端还绘有被认为是父子相会图的阿弥陀佛立像。

宝地前端设栏杆,下方铺四色砖,显出宝地是高于地表的。宝楼部也略高于宝地段。并且宝楼部与虚空段的分界处也铺着砖,这表明了虚空段还要更高一层。画面整体构图如同俯瞰的舞台一般。

一 唐前期第二期诸窟的西方净土变

根据樊锦诗和刘玉权的编年研究,唐前期第二期自贞观十六年(642)题记的第220窟开始,包括高宗、武则天时期(649—705)所造诸窟。其中,完工窟有21个,未完工窟有5个,还有3个窟是从前一期延续下来的[3]。这一时期的西方净土变不仅有大画面形式的,也有壁面中央形式的。

第334窟北壁的西方净土变不是大画面形式,上方和左右有千佛,下方为供养人像,近乎正方形的画面被唐草纹样带所包围(图2)。宝坛的前、后方皆有宝池,前者前方还有宝地。宝坛中央是作转法轮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阿弥陀佛,高肉髻,腰部收细,着偏袒右肩式袈裟。莲花座上伸出4根宝幢,阿弥陀佛头部上方有与芒果系双树组合在一起的天盖。佛像两侧是游戏坐于圆形束腰莲花座上的观音和势至菩萨,头上同样有与芒果系双树相组合的天盖。这两尊菩萨像周围还各有6身菩萨像。观音和势至菩萨后方的宝池里飘出五色宝云,其上载有单层宝塔。这被认为与《观无量寿经》第二观水想观有关,在第220窟中也可见到[4]。宝坛前端铺四色砖(后方未见),其上设栏杆,但在中央处栏杆中断,从宝池中升起平台,这种形式同样可见于第220窟北壁药师净土变。平台上有两只凤凰。宝地中央凹陷,正中是跳胡旋舞的供养天,左右各有5身乐天。虚空间的两侧各有2铺阿弥陀佛三尊来迎图及飞翔着的鼓等乐器,将三尊像天盖间的空隙填满。

虽然第334窟北壁西方净土变中有从莲花座伸出4根宝幢这样忠实于《观无量寿经》的表现,但整体来看应是受到了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的强烈影响。因此,第334窟西方净土变应晚于第220窟。但此窟的阿弥陀佛三尊像位于宝坛上而不是宝池中,这与第220窟有很大差异。而第220窟中仅见于北壁药师净土变的要素也被采用进来。另外,第34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也与第334窟北壁相似,画面上方及左右环绕千佛,四周环绕连珠纹带。

二 唐前期第二期大画面西方净土变相图

A. 第341窟南壁

第341窟南壁西方净土变(图3a、3b)中也能看到第220窟南壁的强烈影响,而且由于使用了整幅壁面,在内容上要比上述第334窟北壁更加丰富。宝坛被栏杆围住,前、后方有宝池,与两侧的宝楼部间有水渠状宝池相连。宝坛的前部中央没有栏杆,由此处延伸出平台。前方宝池整体呈凸字形。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宝坛中央的有茎莲花座上,双足露出,作转法轮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腰部处的收细不明显(图4)。台座上伸出4根宝幢,其上还有天盖。与宝坛上的众多菩萨像一样,阿弥陀佛的脸部也经过后世的重修。主尊旁有两尊体格较大的观音和势至菩萨,游戏坐,头上有与芒果系树叶相组合的天盖,其上还有多层圆盖状宝幢。阿弥陀佛三尊旁密密麻麻地围绕着众多供养菩萨,其中还有从栏杆上探身者。

宝坛与两侧宝楼部虽然被水渠状宝池隔开,但彼此间有桥相连。宝楼部画出双层楼阁和阿弥陀佛立像,佛像头上有天盖和与其相连的圆盖状宝幢,身旁有众多的供养菩萨。宝坛后方的宝池位于高处,池中水流如瀑布般落下。前方宝池中,沿着宝坛边缘生出10朵大莲花,其上有9身安坐菩萨及1身童子(图5),菩萨大多朝向阿弥陀佛礼拜。宝池中央还有11身位于小莲花上的菩萨,但向阿弥陀佛回首者很少。共计11身的阿弥陀五尊像和三尊像及菩萨像乘于宝云上呈来迎状,此外还画有骑象菩萨三尊像(右)和骑狮菩萨三尊像(左)、飞天、乐器和宝云等。第220窟南壁西方净土变合计画出了10铺阿弥陀佛来迎图,东山健吾认为这与《观无量寿经》第十二观普想观的“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有关[1]17。骑象菩萨三尊像和骑狮菩萨三尊像在第220窟北壁药师净土变中也可见到。宝地两侧各有1身坐于由芒果系树叶和圆盖状宝幢相组合的天盖下的菩萨像,头侧升起直达虚空间的宝云,其上载有被宝幢四面包围的单层建筑物(右),以及饰有3根宝幢的台座(左)。凹形宝地中央有2身跳胡旋舞的天人,两者身旁皆有伎乐天,除前述的坐于天盖下的菩萨像外还有单层建筑物(屋内有坐佛像,屋上有菩萨立像),这些要素也大多可见于第220窟西方净土变。但第341窟没有画出如何由宝地行进到宝坛和宝楼部。宝地两侧设台阶,由此可以下到宝池,有菩萨站在此处眺望宝池。虽然宝地与宝池之间大部分被栏杆隔开,但跳胡旋舞的天人附近及画面最前方没有栏杆。

推荐访问:莫高窟 盛唐 敦煌 西方净土 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