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解读试题明方向,精准教学提素养

时间:2022-12-18 10:00:09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香۲۲iM}i学习”的学生。因此,不少学生认为判断题要“凭感觉、靠运气”。不排除有学生靠运气猜对了一两个题目,但教师绝不能引导学生“凭感觉、靠运气”应对选考。没有对题目的精准解读,学生很难得到高分。以本次选考第2题、第3题为例:

2.市场经济中一定会出现企业兼并的现象。

3.经济增长滯缓时,政府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这两个题目思维含量高、难度大,但有些学生却觉得“很简单”:根据以往经验,第2题中的“一定”说法太绝对,是错的(可能有些教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的);第3题中“经济增长滞缓”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政府需要“增支减税”拉动社会总需求,也就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有些教师也是这样教的),因此是对的。但是,“一定”“必然”等绝对化的说法一定是错的吗?“经济增长滞缓”一定是由“社会总需求不足”引发的吗?可见,有些学生不认真解读试题,而是根据平日刷题的经验以及教师的误导,不假思索,作出误判,导致“运气不佳”。

(二)精准解读选择题

选择题题干中的情境材料蕴藏着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等重要信息,这需要学生精准解读挖掘;题肢以单项或组合的形式组成备选选项,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根据情境材料与连接词精准把握。连接词通常有“体现”“表明”“说明”“因为”“基于”等,蕴含着题干与应选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需要引导学生精准把握连接词,找到题干与题肢的正确关系。以本次选考第27题为例:

27.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渠,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們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①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②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本题的连接词出现在题肢的最前面,试题情境中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循环,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梯田因此千年不衰”不能表明实践活动的历史性,而“生存需要”不是“建立起有利的联系”的充分条件,因此,①②④不难判定。争议较大的是选项③,这需探讨“按规律办事”的要求和表征。办事,必然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按规律办事”更是体现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按规律办事”实际上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基于这样的分析,不难发现“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充分条件,故③可选。

(三)精准解读主观题

主观题由情境材料和设问构成,情境材料大都来自当年度国内外时政热点,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重要载体。情境材料一般都蕴藏着答题信息,但需要经过提炼、整合、归纳,使之与理论相融合,成为支撑理论观点的事实依据。设问一般从学科内容、评价材料和学科任务等方面明确答题的任务和要求,主要有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原因类、 意义类、认识类等类型,一般切口较小。以本次选考第37题为例(材料略):

(1)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民营和小微企业应如何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走出企业发展的困境。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角度,给政府提三条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本题创设的情境取材于我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整体有3句话:第1句阐述了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第2句提出了民营和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第3句指明了制约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本题两个设问都是措施类,都有具体明确的学科内容、评价材料、学科任务,学生需要精准辨识设问(1)(2)分别对应试题材料第2、第3句话,才能有针对性地调用知识、提炼材料进行分析论证。

精准解读考题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作为选考试卷命制的重要依据,对选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对此,教师只有精准把握,才能引导学生精准把握。

二、纲举目张:精准把握考纲

(一)精准把握考点层次

《考试说明》明确了具体的考点应达到的层次要求:从低到高依次为 a识记、b理解、c应用,并明确了每一层次的具体指向。这要求教学必须精准把握各考点的层次,引导学生达到相应的程度要求。一般来说a级考点大都以判断题和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主观题大都考查c级考点,而b级考点判断题、选择题、主观题都有考查。这让有些教师产生错觉,把经验当作规律,片面地认为“a级考点不考主观题”。如,本次选考《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主观题考查了“欧盟的宗旨”,有教师不理解“欧盟的宗旨”作为a级考点为什么要考主观题,并以此来质疑选考试卷的科学性、规范性。

《考试说明》并没有明确指出a级、b级、c级考点一定要通过哪种题型考查,a级考点是识记要求,即“再认或再现”,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但并非不可以作为主观题考查。本题设问(欧盟的宗旨是什么)正是属于知识的“再现”。可见,如果教师对《考试说明》研读不到位,就会使教学失去准星,误导学生。

(二)精准理解考点知识

《考试说明》指出,“思想政治考试主要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重视对每个考点知识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在这一基础上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学科素养。

以本次选考第37题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角度,给政府提三条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为例,学生如果不能精准理解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影响答题的针对性。虽然“科学的宏观调控”属于c级考点,但关于行政手段,《经济生活》只是简单介绍为“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挖掘和拓展,引导学生把握宏观调控三个手段的区别,从而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炼试题信息,精准作答。

(三)精准把握考点关系

《考试说明》在考核要求层次b理解中,明确了“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要求。而本次选考试卷坚持核心素养立意,突出对学科基本概念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准把握考点内部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本次选考第3题“经济增长滯缓时,政府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经济生活》是这样表述的:“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从逻辑关系看,“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同时具备“经济增长滞缓”“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两个必要条件。因此,单独一个“经济增长滞缓”不能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充分条件。实际上,导致经济增长滯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就既受需求侧影响,也受供给侧影响,但主要是受供给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非简单地依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学生出错是由于“死记”课本知识,没有正确把握“经济滞缓”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这也启示我们的教学要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精益求精:精准开展教学

(一)精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体现在考试评价上,浙江选考政治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关于学科具体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是相互交融、有机统一的,因此,培育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也是选考备考的必然选择。

如本次选考第29题①选项“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有很多学生认为试题材料表明生产是主要矛盾,因而排除。其实,本题的题干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说明建造房屋与农业生产存在对立的一面;第二层是“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说明建造房屋与农业生产又存在统一的一面。因此,建造房屋与农牧业生产构成一对矛盾。而从“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又可知房屋建筑必须服从于农牧业生产,农牧业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这正是本题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入选的原因。本题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这给教师的一个启示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提升科学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二)精准发展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学习能力。我们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能力。如本次选考第38题的第(2)问指向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此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的。因为政治学科中存在着许多的“辩证关系”,如《经济生活》中的生产与消费、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政治生活》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等;《文化生活》中的经济与文化、实践与文化、继承与发展等;《生活与哲学》中的物质与意识、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

正确把握这类关系(见图1),既要具体分析每一组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判断问题所指向的因果关系,明确是p对q的影响,还是q对p的影响,或者p与q的相互影响,精准把握双方关系的具体内涵及其表征;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学习“辩证关系”类知识的一般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进阶;还要通过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使学生触类旁通,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一种知识迁移,更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的迁移。

(三)精准提升学科表述能力

政治学科表述能力要求学生“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述见解”。通过精准分析试题材料和设问,笔者把本次选考第37题第(2)问所指向的试题材料与参考答案对应如下:

[设问指向的试题材料 优化政府营商环境的建议(行政手段角度) 一些地方政府懒政怠政 建立政务服务考评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有些领域授资准入门槛过高、审批繁琐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和环节 涉企规章缺乏规范性稳定性、竞争监管和执行力度不统一 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收费较多等 清理、规范和降低涉企收费 ]

首先,学生要能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角度针对设问指向的试题材料作答,这要求学生只有精准分析设问、试题材料,才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其次,学生要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本题中“政务服务考评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市场准入门槛”等学科术语在“科学的宏观调控”考点和试题材料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这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时政素材,加强对学生学科语言提炼的规范训练和有效指导,精准提升学生学科表述能力。

总之,精准解读考题、精准把握考纲、精准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推荐访问:精准 素养 试题 解读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