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以学定教明方向吟诵涵泳滋味长

时间:2022-12-18 13:20:05 来源:网友投稿

“1121”是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个载体——导学案;两种课型——自主课、互动课;一个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121”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引领。期望通过这种引领,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氓》时,有的学生在理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时认为这个女子“真傻”;有的学生在读到女子的婚后生活时,完全不在乎文中女子的怨怒和无奈,反而笑她常年操劳而变成黄脸婆。学生也不能准确理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很显然,因为对文本的阅读不够、思索不深,自主学习不到位,学生在各种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测中偏离了文章的本意。如何应对呢?

一、关注学生自学体验,悉心引导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一个致力于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不断地通过朗读来品味文字的韵味。鉴于《诗经》语言的重章叠句形式和大量使用四言的特点,比较适合运用朗读教学法。为了抓好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设置四个环节: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再读(读清句读,读出节奏)、三读(读出重点,揣摩情感)、四读(重点段落仔细读,含蓄文字反复读,把握情感)。在整个40多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小组内互相听读、纠正,学生个体自由读穿插其中。教师深入浅出的朗读指导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敏感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把握住文本中的深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才有可能体会到一个爱情受挫、被无情抛弃的女子曾经投入爱情时的欢乐和期待,一个勤劳的妻子夙兴夜寐的辛苦,一个可怜弃妇的悲愤和无奈,以及一个女子千方百计地劝服自己放下和决绝时的清醒和自爱。

二、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开放解读文本

当学生分析诗中女主人的悲惨命运背后的社会原因时,竟然信口提及“封建思想”“三从四德”等大概念,岂不知《诗经》出现的西周、东周还不是封建社会,又何来封建思想?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必然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总会分析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关键是背景的分析是否有效。

通观全文,有一个背景式的意象往往被忽略掉,“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女子每一次命运的变化都和淇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被弃,回乡途中路过淇水,种种往事涌上心头。她想到的是年少的她初次面对爱情时的甜蜜、紧张、忐忑、快乐和忧伤,她并没有完全抹去氓的好,可见她对氓是一往情深的;她想到的是婚后自己夙兴夜寐、任劳任怨,努力做个好妻子,却遭到了被抛弃的待遇;她想到的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也决定“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静静流淌的淇水,曾经看见了多少这样伤心不幸的女子,曾经听到了多少这样混着血泪的肺腑之言?这些女子痴情、单纯,她们会忐忑地期待爱情,她们会真诚地投入爱情,她们会在失败的爱情里痛哭、指责和愤怒,但是她们还是会勇敢地、清醒地痊愈、自爱、决绝。从这个女子最后决绝的姿态和清醒之语来看,这绝不是一个拖泥带水、期期艾艾的女子。她会愤怒于男子违背诺言、二三其德,但她不会后悔曾经和他相爱的时光,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冲动,更不会抹杀爱情本身的美好。说出“士之耽兮,犹可说矣,女之耽兮,不可说矣”这句话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一种感伤和对自我的认知。

“淇水”这个背景设置得很有意味:淇水是流动的,正如人的情感是流动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我们不能轻易否定男子开始时的真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拿以后的变化来否认开始的真心,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爱情给我们的伤害就随便判定相爱双方道德不良,甚至怀疑爱情、否定爱情。

三、遵循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对待学情

高中生往往期待爱情,对其充满好奇感和神秘感,但是他们又不敢或不好意思表露出这样的好奇和期待。或许,这正是课堂上的他们不断以各种笑话和戏谑、打趣,把难题抛给别人、伪装自己的原因吧!即便很多教师认为“不要沉迷于爱情”的论断似乎更符合高中教学实际,但不应该把这些高中生看做是小孩子,应该从心底里尊重他们的不成熟。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文本教学中告诉他们怎样面对爱情、怎样对待它的纯洁性和伤害性,怎样对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保留一种神圣感和敬畏感。一篇本来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诗歌,我们老师何必把它搞得杀气腾腾呢?

“1121”课堂改革倡导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慢慢地影响学生。文学即人学,是关乎心灵的学问。教师在紧扣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指导学生朗读以品味语言美、体味文中情,还是通过开放性、民主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握文意,都是把一己生命之感受和文学之经验贯注于文本的过程。总之,一堂好课是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动态的持续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17)

推荐访问:吟诵 滋味 方向 学定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