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7篇

时间:2022-09-30 10:00:40 来源:网友投稿

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7篇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7篇

篇一: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

 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鼓角:

 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 此处借指军号。岿(kui1)

 然:

 高峻独立。黄洋界(gai4)

 :

 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另四个是八面山、 双马石、朱沙冲、 桐木岭。

 【译诗】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题解】一九二八年八月, 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

 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 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

 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 红军子弹所剩无几, 靠石块御敌。

 在此关键时刻, 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几, 靠石块御敌。

 在此关键时刻, 红军扛来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 第三发不但响了 , 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 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 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 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

 已经回到井冈山, 因此连夜撤走了 。门坏的迫

 这首诗诗人通过对1928年8月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 井冈山将士武装割据的伟大斗争, 表达了 诗人从容不迫, 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全诗以写意手法, 再现了 战争场面, 没有正面全诗以写意手法, 再现了 战争场面, 没有正面的详细的激战描写,

 但在整个大意境中让人感到从容无敌的风度, 稳重帅气不在话下。透过这首诗, 我们还感觉到红军最初成长的路线, 以及毛泽东、 朱德、

 陈毅会师并肩作战的风采。

 这就是井冈山, 中国工农红军成长的摇篮, 革命的策源地,

 它的星星之火若诗人的诗句星光闪闪, 胜利是必然的, 如井冈山上的红军采取的口号:

 一、

 敌进我退!

 二、 敌驻我扰!

 三、 敌疲我打!四、 敌退我追!

 以及最早的八项纪律(克敌制胜的法宝)

 :

 一、 上门板; 二、捆铺草老捆铺草; 三、 对老百姓要和气, 要随时帮助他们; 四、 借东西要还; 五、 损坏东西要赔; 六、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七、

 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 盖厕所离住家要远(最后两项为林彪所加)

 。姓气随时

 即便是如此超级的以多(敌人)

 打少(红军)的激战, 而且生死未卜,

 但毛主席依然谈笑风生, 举重若轻, 以轻松笔法写出最后二行,即敌人宵遁。

 其实当时形势是十分危险的。在黄洋界大战中, 敌军多次猛攻, 被我击溃。午后, 红军从茨坪运来了 主力部队留下修理午后,

 红军从茨坪运来了 主力部队留下修理的一门迫击炮, 出其不意地向敌轰击。

 可惜当时只有三枚炮弹, 而且前二枚由于火药受潮未能打响,

 第三枚终于在敌群中炸响, 敌人以为我部主力到达, 连夜撤退。

篇二: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江月—井冈山 1928 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Jinggang Mountain --to the tune of Xi Jiang Yue

 Autumn 1928

 Below the hills fly flags and banners,

 Above the hilltops sound our bugles and drums.

 The foe encircles us thousands strong,

 Steadfastly we stand our ground.

  Already our defence is iron-clad,

 Now our will unite like a fortress.

 From Huangyanggai roars the thunder of guns, Word comes the enemy has run away in the night.

 【注释】

  井冈山:

 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 方圆五百里。

  岿然:

 高峻独立。

  黄洋界:

 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另四个是八面山、 双马石、 朱沙冲、 桐木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 , 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

 下井冈山开赴湘南。

 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 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

 洋界。

 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 红军子弹所剩无几

 , 靠石块御敌。

 在此关键时刻, 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 第三发不但响了, 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 上山之敌慌忙

 撤退。

 红军在哨口守了 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 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

 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

 已经回到井冈山,

  因此连夜撤走了 。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 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篇三: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毛泽东《西江月· 秋收起义》 有感——纪念八一建军节

 普公 ABC

 建军节来临。

 怀念毛泽东。

 是他亲手缔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真正的人民军队。

  重读毛泽东作于 1927 年的《西江月· 秋收起义》, 以为纪念。

 词曰: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但真正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后, 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湘赣边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

 8 月 18 日, 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 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 成立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

 9 月初, 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 具体部署秋收起义。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 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 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共约 5000 人, 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 二、 三团。

 起义前又收编一部分原黔军武装为第四团。

 卢德铭(原警卫团团长、 共产党员)

 任起义军总指挥, 余洒度任师长。

 会后, 对何长工首先提出的设计方案反复讨论修改, 确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样式:

 旗幅为红色, 象征革命; 中央为白色五角星, 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 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 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样,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就成立起来了。

 在中国、 在东方, 第一面革命的红旗打起来了。”(何长工语)

  此即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近年有党史专家提出应是镰刀锤头, 当然更准确一些。但“镰刀斧头” 多少年一直叫下来, 它的象征意义没有受到影响。

  9 月 9 日,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 安源、 铜鼓等地出发, 向长沙进击, 先后占领醴陵、 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 浏阳的白沙、 东门市等地。

 但由于敌强我弱、 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 起义军也受到严重挫折。

 9 月 14 日, 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 命令第一、 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19 日晚, 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 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 进入江西, 沿罗霄山脉南移, 以保存革命力量。

 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 处境十分困难, 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 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9 月 29 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

 编(即三湾改编):

 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 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0 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就是“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匡庐, 指庐山。

 潇湘, 潇水和湘水, 代指湖南。

 与南昌起义比较, 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 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 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 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词的上阙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军队诞生的过程。

 下阙则是向反动统治阶级宣战, 阐述了现代版“官逼民反” 的道理和“霹雳一声暴动” 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了秋收起义, 亲手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

 但他一直主张南昌起义发动时间 8 月 1 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从未动摇过, 表现了人民领袖的博大胸怀。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 82 年了。

 今年我们还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

 回顾历史是为了建设未来。

 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进性, 我们的军队始终在党的领导下, 忠于人民, 我们的国家就必定兴旺发达, 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日可待。

 (2009-8-1-2: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篇四: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角 AGUANGnAO 衍 @糍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赏析 刃 风云变幻的时代,造就了英 雄 ,也 造就 了诗人 。

 英雄 改换 着天 地 ,诗 人抒 写 着时代 。毛 泽 东 ,正是 这样 一位 英雄 ,正是 这样一位 诗 人 。他 身带 浩然正 气 、胸怀雄 才大略 从 天地 间走 来。

 “丈夫志 四海 。天地 存 正 气”,他 带领 我们 的 民族捣 毁一 个 J l e- ~-界 ,打造 一 片红 色新天 地 .人 民 因而欢呼 、江 山为之 变 色;他 带领 我 们 的革命 前 辈和 勇士 先 贤 ,夺取 了一 次又 一 次伟 大胜 利 .抒 写 了一 篇 又一篇 壮 丽诗 章 。领 袖 笔 下的诗 章 记 录 着战 争历 史 的丰 富壮 美 ,同 时也记 录 着革命 伟人 的壮 志 豪情 。

 《西江 月 ·井冈 山》正 是 这样 一 首 记 录 1928年 黄 洋 界 战 斗 的 诗 篇 。它带 我 们 回到 了那个 战鼓 雷鸣 的激 烈场 面 ,那个 红旗 招展 的 历 史 瞬 间。我 们似 乎 重 新感 受 着激 战 的 氛围,感受着领袖的谋略神采,感受 着红 军战 士 的 勃勃 英姿 。

 战 争 气氛 的烘托 ,敌 我对 峙 的刻 画 ,将 领之 智 谋 、战士 之 勇敢 ,尽 驱作 者笔 下 。

 首 句 “山下旌 旗在 望 ,山 头鼓 角相 闻”写战 争 来临 ,两 军相遇 对峙 的 紧张 气氛 。敌 人 闻风而 动重 兵开 来 ,我 军严 阵 以待 迎接 战斗 ,两 军对 垒 ,号 角齐 鸣 。第二 句 “敌 军 围困万千 重 ,我 自岿 然 不动”,写敌 我力 量 悬殊 ,敌众 我 寡 ,

 敌 强我 弱 :我 军战 士 面无 惧 色不畏 强 敌 ,我 军领袖 泰 然 自若满 怀信心 。一个 “自” 字将我 军笃 定的信 念 、坚 强的意 志 彰显 于纸 。“军 民团结如 一人 ,试看 天 下谁 能敌”,谁 输谁 赢?是人 力和装 备 的 比拼 ,更 是双 方 信念 、智 慧的 较 量 。接 下 来第三 句 “早 已森严壁 垒 。更 加 众 志 成城 ”, 写我 军 将 士 的 精 神 风 貌 。红 军战 士意 气勃发 。同心御 敌 .团 结 似铁 ; 团结 就是 力 量 ,信 心 成就 胜 利 。末 句 “黄 洋界上 炮 声隆 ,报道 敌 军 宵遁 ”,写战 争的 结局 。机智 勇敢 的战 士打响了关键 的一炮 ,那炮声是进 军 的号 角也 是 神 奇 的捷 报 ,敌 人 闻风丧 胆 ,仓 皇逃 去 。更加 衬托 出我 军 的声威 显 赫 ,敌人 的狼狈 溃败 。一 场 以少胜 多、以弱胜 强 的战 斗轻松 告捷 。上 片 重 点 写 我 军严 整 的 部 署 和 昂扬 的 士 气 , — —政 工学刊 ·2003·8— — 下片主要 写 军 民万众一 心 ,粉碎 敌人 围 攻 ,取得 最终 胜利 。上下 两 片贯 通一 气 , 生动描绘 出当年红军保卫红 色革命根 据地 的 画面 ,形 象地 呈现 了一幅人 民战 争 的壮 丽 图景 。

 整篇 词有敌 我 的对 比 ,是 实写 亦是 虚 写 。敌 人兵 马 众 多装备 精 良,我 方势 单力薄枪炮简陋;敌方意志薄弱 ,我方 信 念 坚定 。寥 寥几 句刻 画 了将 和 士的 面 貌 ,革命领 袖 那 么谋略 远 大 ,红 军战士 那 么机 智 应 变。这 首词 如 实描 写 守卫黄 洋界 的惊 心动 魄的 武装斗 争 ,是 一幅 生 动鲜明的战斗速写,是对革命 乐观主义 精神的高声歌唱。我们被红军战士的神 勇征 服 了 ,我 们被 领袖 的神 采征服 了。

 从 《西江月 ·井 冈山》,到 (-e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读毛泽 东的篇 篇诗作 ,我们真切感受着时代的足音 , 隐约 看 到 革命 先 辈 迎 着 炮 火硝 烟 跋 涉 而 来 ,听他们 呐喊 奋 斗 ,为他 们 鼓舞 激 动 。“七 百里驱 十 五 日,赣 水苍 茫闽 山 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反 围剿斗争,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 千山只等闲” 的红 军二 万五 千里 长征 ,“钟 山 风雨起 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人 民解放战 争 ⋯⋯ 那革命 者 的壮志 豪情 ,那领袖 的 气度胸襟 跃 然纸上 ,与其说 我们 被 感动 了,不如说我们被震撼了。毛泽东的诗 词 ,不写缠 绵悱 侧的 感情 ,不抒 壮 志难 酬的愤 懑 。不 发 空洞抽 象的议 论 。作 为 领 袖之 词 ,他 不 同于文人 苏 东坡 的 “旷 迭”,也 不 同 于文人 中的 武将 辛弃 痰 的 “豪放”,其词在雄浑豪放之间 自有一种 大 气磅 礴之 景 象 ,扭 转乾 坤之 气 势 ;自 有一种睥睨天下之 气概 ,震撼人心之力 量 。

 附:《西江月 ·井冈dJ) (作 者单 位 :东北财 经大 学) 责任绩 辑 :崔宝玲 《 :=l uc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西江月西江月 井冈山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一九二八年秋 毛泽东毛泽东

  山下旌旗在望,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敌军围困万千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 [井冈山井冈山] ]在湖南、 江西两省交在湖南、 江西两省交界处, 位于罗霄山脉的中部。界处, 位于罗霄山脉的中部。

 1927年年1010月, 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月, 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 第一个革命根据到达井冈山创建了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 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地。

 开辟了 中国革命的新纪元。19281928年秋, 井冈山受到一次严峻的年秋, 井冈山受到一次严峻的战斗考验。战斗考验。

 8 8月, 在湖南省委月, 在湖南省委“ “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指导下, 红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指导下, 红军二十八、 二十九团进击湖南遭到军二十八、 二十九团进击湖南遭到“ “八月失败八月失败” ” 。

 。1927左” ”

  毛主席闻讯后, 并亲率红毛主席闻讯后, 并亲率红军三十一团第三营到桂东军三十一团第三营到桂东沙田去接应二十八团回井沙田去接应二十八团回井冈山, 只留下不足一营的冈山, 只留下不足一营的冈山, 只留下不足冈山, 只留下不足兵力守山。兵力守山。

 8 8月 月30敌吴尚第八军乘我主力不敌吴尚第八军乘我主力不在, 从酃县直趋黄洋界,在, 从酃县直趋黄洋界,向井冈山发动猛攻向井冈山发动猛攻营的营的30日, 湘日, 湘

  由于山上红军早已接到毛主席的由于山上红军早已接到毛主席的指示, 加固了 工事, 做好了 准备,指示, 加固了 工事, 做好了 准备,所以, 敌人连番冲锋都遭失败。所以, 敌人连番冲锋都遭失败。而我军和山上群众团结一心, 斗而我军和山上群众团结一心, 斗志昂扬越战越强志昂扬越战越强志昂扬, 越战越强。

 激战志昂扬, 越战越强。

 激战终于将敌人击退, 保存了 红军根终于将敌人击退, 保存了 红军根据地。

 毛主席这首词, 就是歌颂据地。

 毛主席这首词, 就是歌颂这次黄洋界保卫战的光辉胜利的。这次黄洋界保卫战的光辉胜利的。激战一昼夜激战一昼夜昼夜,昼夜,

  【山下旌旗在望】

 山下的【山下旌旗在望】

 山下的敌人的军旗均在视线之内 。敌人的军旗均在视线之内 。“旌旗” , 旗帜的通称。“旌旗” , 旗帜的通称。“旌( 音精)

 ” , 古代一“旌( 音精)

 ” , 古代一旌( 音精)旌( 音精)种旗子。

 【山头鼓角 相闻】种旗子。

 【山头鼓角 相闻】各山头红军的号声 响成一各山头红军的号声 响成一片 。

 “鼓角 ” , 此指军号片 。

 “鼓角 ” , 此指军号声 声, 古代一, 古代一

  [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任凭敌人重重自岿然不动。

 任凭敌人重重包围“进剿” , 我却巍然屹包围“进剿” , 我却巍然屹立, 毫不动摇。

 这里写出红立, 毫不动摇。

 这里写出红军“不为敌之其势汹汹所吓军“不为敌之其势汹汹所吓倒, 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所倒, 不为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 不为某些挫折而灰心”沮丧, 不为某些挫折而灰心”的革命英雄气概。

 “岿(音的革命英雄气概。

 “岿(音亏)

 ”高峻的耸立着亏)

 ”高峻的耸立着

  【早已森严壁垒】

 毛主席教【早已森严壁垒】

 毛主席教导我们:导我们:

 "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每战都应力求打无准备之仗, 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 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有准备, 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下有胜利的把握 "(<下有胜利的把握下有胜利的把握."(<> >第四卷第第四卷第12471247页页) )“ “森严壁垒垒” ” , 指阵容严整和防御工事, 指阵容严整和防御工事的周密牢固而不可侵犯。的周密牢固而不可侵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森严壁

  【更加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更加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成为坚固的城堡。

 毛主席教导我成为坚固的城堡。

 毛主席教导我们:们:

 “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你?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你?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完铁壁, 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完全打不破的。全打不破的。

 ” ” (< (<毛主席语录>80>80页)页)

 “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看天下谁能敌 。

 。

 ” ”毛主席语录

 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黄洋界隆隆的炮声,军宵遁。

 】

 黄洋界隆隆的炮声,报道了敌人连夜溃逃, 选不了红报道了敌人连夜溃逃, 选不了红军的胜利。

 据参加战斗的同志回军的胜利。

 据参加战斗的同志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之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之忆, 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之忆, 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之后, 我军从茨坪调来一门迫击炮,后, 我军从茨坪调来一门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军, 敌人以为我两发炮弹命中敌军, 敌人以为我主力赶来, 仓惶逃去。

 “宵遁” ,主力赶来, 仓惶逃去。

 “宵遁” ,乘夜逃跑。乘夜逃跑。

篇六: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史海拾贝5h Ih a l5h 岫巳I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 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战争年代毛泽东所写的《西江月 ・井冈山》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篇, 最近, 笔者在接触参观井冈山的老同志以及在整理有关史料时, 有几点发现, 特予以披露, 以飨读者。《西江月 ・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黄弹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 56 年8 月出版的《中学生》 杂志上, 是谢觉哉在《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 的文章中提供的。19 28 年4 月 , 朱德、 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 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从而诞生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武装一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为“剿灭” 红军, 湘赣两省敌军受命于蒋介石, 频繁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0二竺兰竺兰半兰竺!剿” , 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 毛泽东率!发动第二次“会剿” 。

 为打破敌人“会19 28 年7 月 , 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城30 里内达25天之久, 而朱德、 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 、 29 团向敌占区茶陵、 郡县进攻, 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 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

 但正当此时,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派任边界特委的书记杨开明附和第29 团官兵的思乡情绪, 放任28 、29 团向湘南冒进, 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 红29 团几乎全军覆没, 剩余部队同28 团一起向桂东转移。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 万分焦急, 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 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l团的一营, 狡猾的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 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黄洋界, 又称汪洋界, 控制了井冈山的北大门, 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 是宁冈、永新、 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 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

 这五大哨口即:

 东面的桐木岭哨口、 南面的朱砂j中哨_ ◆◆◆党史博采20 0 7 ・12◆◆◆口、 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 西北面的八面山和黄洋界哨口。

 这五大哨口都是筑有坚固工事的险要隘口, 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 黄洋界哨口一旦失守, 井冈山必然失守, 因此黄洋界保卫战几乎等于井冈山保卫战。

 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 但井冈军民在团长朱云卿、 党代表何挺颖、 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 发动群众、 凭险抵抗, 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一、 《西江月 ・并冈山》 的写作明间和地点《西江月 ・井冈山》 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万方数据

 5h Ih a Ish Ib ei史海抬贝■当时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参加黄洋界保卫战, 一直以来, 许多文章、 书籍对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含糊不清。在已出版的书籍上有的标注《西江月 ・井冈山》 ~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二八年秋, 有的版本上注明是一九二八年九月 , 根据目前所参考的资料来看, 应该是在九月 份, 地点是在遂川大汾, 时间大约是九月 五日左右。毛泽东同志8 月 中旬离开井冈山到湘南去迎还红军大队, 23日到达湘南的桂东。

 黄洋界保卫战是在8 月 30日打响。

 所以对黄洋界保卫战的评价诗篇《西江月 ・井冈山》 , 只能是在战斗结束以后所作。毛泽东同志8 月 23日在桂东唐家大屋开会, 受敌人袭击, 24 四日晚上搬到扬岸继续开会, 决定部队回师井冈山。

 毛泽东同志回山时, 不是跟三十一团三营, 而是与朱德、 陈毅同志一起走的。

 当部队到达遂川的大汾时, 朱德同志还亲自写信通知湖南酃县赤卫大队大队长何国诚同志, 要他率部打通大院与大汾的道路, 准备从酃县的大院到遂川的荆竹山再上井冈山。

 何国诚同志今年9 月 份来井冈山时说:

 “朱德同志这封信他一直保存了多年。

 ” 当时由于敌人对井冈山进行第二次“会剿” 没有结束, 而刘士毅部还盘踞在遂川县城, 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 , 红军在大汾研究, 决定打遂川, 于是朱德同志率部打遂J1I没有回到黄坳。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同志, 在战斗结束之后,即率一部分队伍赶赴遂川大汾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接受打遂川的战斗任务, 李克如同志回忆说:

 “在这期间他正在大汾见到朱云卿, 而此时毛泽东同志也正是在大汾了解到黄洋界保卫战的具体情况, 毛泽东同志是9月 8 日到黄坳的, 所以在大汾见到朱云卿必须是7 目以前, 李克如同志回忆, 他8 月 31日还在桂东县的峨形,峨形距大汾约20 0 里路, 没有两天是到不了大汾的, 黄洋界保卫战是8 月31日结束, 朱云卿、 何挺颖等同志必须把山上的工作研究安排以后, 才能下山, 最早也只能是9 月 2日离山, 3日或4 日才能到达大汾。照此估算, 毛泽东同志应该是9月 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见到朱云卿同志的, 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 毛泽东有了感触, 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 ・井冈山》 。= 、 《西江月 ・井冈山》 手迹昀由来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 这就是《西江月 ・井冈山》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念奴娇・井冈山》 , 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 ・井冈山》 留有手迹。

 那么, 其手迹是如何获得的呢?19 60 年, 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井冈山管理局在刚通车的黄洋界公路旁兴建了一座5米高的木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1 9 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还在此碑前合影留念。19 6 5年6 月 30 日至7 月 3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同志偕夫人于立群一行访问了井冈山。

 原来, 郭沫若陪外宾到杭州时遇上刚从井冈山下去的毛泽东, 毛泽东谈到井冈山的发展和变化, 动员他上井冈山看看, 说井冈山一定会引发他的诗兴, 因此郭沫若多年盼望上井冈山的心愿终于变成了现实。7 月 1日下午, 郭老偕夫人登上黄洋界, 他深情地吟诵了一遍毛泽东的《西江月 ・并冈山》 , 这天, 郭老参观黄洋界哨口工事时, 正值井冈山管理局组织工人建筑一座高l2 米的立式钢筋水泥结构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尚未完工。

 井冈山的负责同志向郭老汇报说, 打算待碑建好后, 镌刻上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 ・井冈山》的诗词, 但找不到毛泽东这首词的手迹。

 郭老当即答应说, 待他回北京后请主席重书一遍。

 第二年井冈山管理局又派专人去北京向郭老汇报此事。郭老为这件事专门向毛泽东作了请示, 毛泽东满足了井冈山同志的愿望, 重新书写了《西江月 ・井冈山》 这首词。今年我们在编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志时, 对现有资料进行重新整理, 发现了郭老于19 6 6 年7 月 17 日写给井冈山负责同志的一封信, 信的全文如下:井冈山的负责同志们:去年访问井冈山时黄洋界的诗碑在改建中, 同志们打算刻上主席《西江月 ・井冈山》 的手迹。

 曾有同志毛泽东手迹◆◆◆党史博采20 0 7 ・12◆◆◆_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后1.多心% 万方数据

 . 一一.■史海拾贝5h Ih a l5h Ib eI到北京商量此事。我曾向主席请求, 满足同志们的愿望。

 最近蒙主席写就, 并摄影寄上。请照碑式勾勒, 并且适当放大为荷。如以主席原式, 则当成横披形,已建立碑又须改建。如何之处, 请酌量处理, 寄件收到后, 望回一信。,敬礼郭沫若一九六六年七月 十七日井冈山的同志收到郭老寄来毛泽东手迹的摄影件后, 便遵照郭老的意见, 将毛泽东这幅诗词手迹放大,并精心排列成竖立形镌刻贴金在纪念碑的正面, 背面则镌刻贴金朱德同志的亲笔题字: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此碑于19 6 9 年4 月 由林彪反党集团强行炸毁, 于同年8 月 30 日改建成“火炬亭” 。

 直到19 7 7 年, 火炬亭随着一声炮响消失了, 在原址上又恢复了黄洋界上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这时对碑文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此竖碑正面镌刻了毛泽东手迹“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由于考虑到当初毛泽东写的是横披形, 加之郭沫若在7 月17 日的信中嘱咐说:

 “照碑式勾勒” ,“并适当放大” , “如以主席原式。

 则当横披形” 。

 因此这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块横碑, 横碑正面就镌刻上了毛泽东的手迹《西江月 ・井冈山》 。

 看来正是由于郭沫若当年的鼎力相助,我们今天才有幸欣赏毛泽东那独特的书法艺术, 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伟人的风范。三、 《西江月 ・井冈山》 酋青的争议目前, 人们对这首词的头两句:“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中的“山头” 、 “山下” 的所指已不存疑义。事实上, 70 年代后才有了统一认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番争议。

 当时, 一种意见认为, “旌旗” 是古词今用, 它泛指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旗帜, 《孙子・旗” 本是交战一方同时使用的信号。“山下” 、 “山头” 都是井冈山军民的阵地, 它是互文见义的词句。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山下” 一词指的是敌方,因为它用的是“旌旗” 而不是“红旗” ,“旌旗” 是泛指敌人的旗子, “旌旗在望” 意谓敌军已在视野之内, 而且正在步步逼近, “山头” 是指红军, 这样它和“山头” 句的“鼓角” 相对更突出了激烈的战斗气氛。。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此次我们在整理资料时意外地找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函, 信是寄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 信的形式采用竖式小楷。

 内容如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九月 廿七日回信收到, 谢谢。

 关于主席的西江月 ( 井冈山)一词的解释,就我们所知, 以来信中的所说的第二种解释较为妥当, 即:

 山下旌旗在望是指敌人, 山头鼓角相闻是指我们。敬礼郭院长办公室十・八前面提及郭沫若曾将毛泽东手迹的摄影件寄给了井冈山管理局, 管理局将郭老寄来的信转交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信后万分感动, 并在回信的同时又将当时词中“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的两种解释意见向郭老请教。由于郭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又是毛泽东的诗友, 他了解某些毛泽东诗I军争》 篇云:

 “言不相闻, 故为鼓铎; 视!不相见, 故为旌旗。

 ” 认为“鼓铎” 、 “旌霾塞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党史博采2007・12◆◆◆溺词的写作背景及有关想法, 毛泽东也常与郭老探讨诗文。

 所以就有了上面提及的郭院长办公室回信。毋庸置疑,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的“山下” 是指敌人, “山头” 就是指我们( 红军), 这两句正写出了敌我双方两军对垒、 严阵以待的战争场面。此次战斗胜利后, 战士们难解心头兴奋, 有人根据京剧《空城计》 模仿编了一首《空山计》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即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要侵占我的五井?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 你既来就该把山进.为何山下扎大营?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 来、 来!我准备着红米南瓜——南瓜红米,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 来、 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说革命。由此不难看出, 郭沫若办公室来信的解释更加站得住脚了。

 而绝非什么“山头” 、 “山下” 都是井冈山军民的阵地。

 多年的争议终于有了统一认识。

 ● 万方数据

篇七: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第 28 卷

 第 12 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8

 No.122019 年 12 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19

 文章编号 :1008-8717(2019)12-0049-04《西江月·井冈山》的功能文体赏析覃 玖 英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摘

 要 :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文体理论、Martin的评价理论和 Hasan的言语艺术分析理论为分析依据,结合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对毛泽东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进行语言表达、意象表达和主题意义三个层次的分析,从而得出这首诗词的深层次意义即主题意义。关键词 :言语艺术 ; 功能文体 ;语境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A Functional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e Poem Jinggang Mountains to the tune of 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QIN Jiu-y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Abstract:Based on Halliday’s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Martin’s appraisal theory and Hasan’s model of verbal a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volutionary poem Jinggang Mountains to the tune of 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written by Mao Zedong with respect to three strata of verbalization, symbolic articulation and theme in the combination of context and draws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poem.Key words:verbal art; functional stylistics; context.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2019-06-20覃玖英(1970-),女,湖南常德人,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功能文体学,外语教学。1 引言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伟大道路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下了好几首著名的革命诗词,如《西江月·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等。本文将主要依据Hasan 的言语艺术模式并结合韩礼德的功能文体理论、语境理论和 Martin 的评价理论,分析《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三个层面,即主题、意象表达和语言表达等三层意义,从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意象表达层面特征并结合语境层面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研究其文体特点和规律,领会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以及诗歌语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对该诗进行深层主题意义的解析。2 理论依据语言是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位层构成的编码系统 (Halliday,1985)。

 [1] 评价理论(Martin &amp; Rose,2003) [2] 是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该理论更为关注的是表达态度中的情感、鉴别和判定的语言,以及一系列把语篇的命题和主张人际化的资源。评价性资源依照语义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分级。情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判定,鉴别是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Hasan(1985) [3] 认为言语艺术包括三个层面 : 主

 50题、意象表达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就是运用语言资源表达意义的过程,为主题和意象表达服务。意象表达是由产生主题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前景化和语言模式的组合在这一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Hasan 是功能文体学的另一主要创建人 ( 刘世生 &amp;宋成方,2010) [4] , 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研究者对功能文体研究都是基于 Halliday 的理论,而忽视了Hasan 的文体理论研究。在中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基于她的理论进行文体研究 :刘世生 &amp; 宋成方(2014) [5] 对其言语模式进行修正,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 ;王竹青 &amp; 苗兴伟 (2015) [6] 运用其框架,对长篇小说《麦田守望者》进行文体分析。覃玖英(2016 [7]对其框架进行修改,用于中国诗歌的文体分析。本文将语境理论融入 Hasan 的言语艺术框架,进一步增强其解释力。3 诗词的功能文体赏析3.1 语言表达层在语言表达层主要分析这首词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以及这两种意义在表达词的主题方面的作用。3.1.1 概念意义Halliday(1994) [8] 将及物性分为 6 个过程 :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整首词一共 8 个小句,从语言层面分析及物性,突出敌人和我军战斗情况的强烈对比。整首诗词共有 3 个物质过程,分别是:围困、不动、宵遁 ;关系过程有 2 个 :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3个心理过程 :在望、相闻、炮声隆 ;1 个言语过程 :报道。物质过程描述敌军和我方所处境况以及最后的战况。“围困”的施动者是“敌军”,“万千重”为环境成分,描写敌军之多,重重包围我军。与我军状况形成强烈对照 :“岿然不动”。“不动”的施动者是“我”,描写我军的军心稳定,顽强迎战 ;最后战况是物质过程 “宵遁”,施动者是“敌军”,描述敌军乘着黑夜狼狈逃窜的形象。关系过程中的‘森严壁垒’描写了红军为战争所做的战略准备非常充分,“早已”是环境成分做时间状语,表明红军准备时间足够,所以打胜仗 ;“众志成城”描写了战士们对战争所做的心理准备也是非常充分的,红军战士们斗志高昂,“更加”是环境成分作方式状语。三个心理过程都是感知,“在望”“相闻”“炮声隆”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场面 :看见山下的战旗摇荡,听见山头的战鼓声、军号声以及隆隆炮声。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 ;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而黄洋界上的炮声隆隆,有力地鼓舞了红军军民,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Halliday(1994)

 [9] 将小句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 : 排序关系与逻辑语义关系。排序关系可分为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逻辑语义关系可分为投射和扩展关系。《西江月·井冈山》一词分为上下两阕,8 个小句。上阕中,(1)(2) 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 ;(3)(4) 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关系。下阙 (1)(2) 句之间排序为并列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延展;(3)(4) 句之间排序为主从关系,逻辑语义关系为投射关系。整首词上阕小句之间和下阕前两句均为并列关系,且为扩展的延展关系。因此,下阕最后两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突显出来,显现“前景化”特征,证实其意义突显的重要作用。在及物性分析中,整首词中比较突出的是下阕的言语过程“报道”。言语过程报道了战斗结果,战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通过“炮声”传报的,陈毅曾说,“此炮乃敌之起身炮,我之送行炮。”这一突出的言语过程与逻辑语义关系达成一致,都为“前景化”的特征3.1.2 人际意义 这首词中的人际意义主要依照 Martin(2003) [10]评价理论中的态度来分析词中的评价资源。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情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是人的情绪上的反应和性情,通常由心理过程或关系过程来实现。情感有肯定的情感和否定的情感。情感表达的价值在于它可能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姿态的最明显的表现。这首词中有三个心理过程,“旌旗在望”、“鼓角相闻”和“炮声隆”。诗人是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写下的诗句,因此词中洋溢诗人胜利的喜悦之情。看到的是展开的飘扬的红军旗,听到的是响彻山头的战鼓声和隆隆的炮火声。在中国,古时候战鼓声一响,就能令人精神振奋,鼓舞士气。“炮声隆”则更是胜利的号角,宣告此次战役的胜利,诗人的胜利喜悦之情一览无余。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判定,是由制度规定的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肯定和否定评价的意义。做评判时,我们把一个行为判定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以及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等。在这首词中,诗人对此次战役中的敌军和我军军民有五处判定 :“万千重”“岿然不动”“更加”“众志成城”和“宵遁”。“万千重”是对敌军的判定,肯定敌军数量之多,武器之强大。但是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我军是“岿然不动”。这种显性肯定的判定

 51其实是对敌人的莫大讽刺,也是对我军的弱小却取得胜利的强烈对比。“宵遁”是对敌军否定的判定,形象描述敌军听到隆隆的炮声就仓皇逃跑的狼狈形象。“岿然不动”是诗人对我军战士面对数倍敌人的包围却依然傲岸不可撼动行为的肯定。“更加”和“众志成城”两处判定是诗人肯定我军面对强大的敌军所做的心理准备,面对敌军不气馁,不妥协,而是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后面这三处判定都是显性的和肯定的判定,表达诗人对军民指战员的赞赏。

 鉴别是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在这首词中,诗人对此次战役中的敌军和我军军民有两处鉴别 :“早已”“森严壁垒”。这两处鉴别是肯定我军早早修筑的防御工事,而且对敌的防御工作做得很完备很充分,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人际意义分析中可以发现,诗人对我军军民的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战斗准备很满意,对最后的胜利充满欣喜和赞扬之情 ;对敌人是持否定和讽刺的判定。3.2 意象表达层Hasan(1985)

 [11] 认为,意象表达是由产生主题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前景化模式和语言模式的组合在这一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人创作诗歌作品需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形象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即“象”,但是赋予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此,这些赋予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形象可称之为“意象”。3.2.1 前景化模式在这首词中,突出的前景化模式和语言模式主要有夸张与对比两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敌人的人多势强和气焰嚣张,重重包围红军 ;但是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在这种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惊慌,泰然自若,且沉着应战。“岿然”一词则充分表现出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这种夸张和对比讽刺了敌军的无能且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2.2 意象表达意义这首词一共有 3 个意象:

 “旌旗”、 “鼓角”和“黄洋界”。“旌旗”和“鼓角”指的是在山上坚守的红军。“山下旌旗在望”指的是在山下坚守的部分红军,具体是指由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和井冈山一带的红色赤卫队。这一意象描述山下也有红军坚守,阵地仍然在红军手里。“山头鼓角相闻”,指的是坚守黄洋界的红军的一个营(三十一团),利用悬崖峭壁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这一意象描述了山头的阵地也仍然在红军手里。“黄洋界”山顶海拔高达 1300 多米,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 :汪洋界。当时黄洋界哨所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黄洋界保卫战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敌人四个团的兵力,因此,又可以说黄洋界是胜利的象征,以少胜多的象征和以弱胜强的象征。3.3 语境与主题层分析语境层分为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诗人写诗时的历史文化语境是 :1928 年 7 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井冈山革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围剿”,为抗击敌人,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在永新县城将敌军围困约一个月,而朱德、陈毅则亲率红军二十八、二十九两个团的主力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用计“围魏救赵”,迫使敌军急忙回援茶陵,大破敌军的首次“围剿”。但后来两个主力团向湘南冒进,在郴州却先胜后败,不得已向桂东转移时,毛泽东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去桂东接应。这时驻守井冈山的仅剩三十一团的一个营,敌人则乘机集合四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动进攻。9 月 26 日,毛主席返回井冈山,听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赞歌。黄洋界保卫战不仅保卫了井冈山这个重要的战略基地,而且为红四军返回、打破敌军第二次“围剿”和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诗词内的情景语境 :敌我两军 ;两军对垒激战 :战旗摇荡,军号吹响,炮声隆隆 ;最后敌军逃跑,我军胜利。以上语言表达层、意象表达层和语境分析都共同指向了本首词的主题,即词的最后两句,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因此,这首词表达的主题是 :描述黄洋界保卫战的殊死战斗,赞扬红军将士凭借天险,以少胜多、英勇顽强的斗志与革命牺牲精神。黄洋界保卫战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整个革命斗争的艰难形势和以少胜多的特点。4 结语系统功能语言学视文体为“选择”,认为文体是受一定的情景语境的“促动”在语言系统中进行选择的结果。任何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意义。本文以韩礼德、马丁和哈桑的功能语言学和文体学理论作为分析理论,以语言为切入点,运用前景化的意象表达和诗歌的意象象征手法,并融入语境层,阐释《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主题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此词的主题,领会语言的形式

 52和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语言使用原则——选择就是意义。参考文献 :[1][8][9]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1994.[2][10]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

 2003.[3][11]Hasan,R.Linguistics,Language and Verbal

 Art[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4]刘世生 , 宋成方 . 功能文体学 [J]. 外语教学 ,

  2010.31(6):14-19.[5] Liu,S.&C.Song.Ways of illustrating and...

推荐访问:读西江月井冈山的有感300字 井冈山 有感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