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玲玲画教学设计3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1-16 20:45:06 来源:网友投稿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玲玲画教学设计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玲玲画教学设计3篇【通用文档】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五、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时都喜欢画什么?在画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画参赛画时遇到了一件让她急得哭起来的烦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样的烦心事,玲玲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想想你怎样记玲玲的“玲”字(齐读课题两遍,说说怎样记住“玲”字)。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玲玲遇到什么烦心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生字、生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人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2.多媒体演示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玲玲刚画好的画、弄上墨渍的画、把墨渍变成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并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板书:满意(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

  2.齐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3.多媒体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

  4.指名在全班分角色读对话,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展开三次对话的?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呢?(第一次对话:爸爸的话要用关心、催促的语气来读,玲玲的话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参赛画而感到满意的语气;第二次对话:玲玲的话要读出紧张、着急、伤心的语气,爸爸的话要用沉稳、安慰的语气来读;第三次对话:爸爸的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5.男女生对读。

  6.师生合作,男生读爸爸说的话,女生读玲玲说的话,老师读叙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插图的段落。(第九自然段)

  2.齐读第九自然段,想想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六、作业

  略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的不如意事。这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处理,有的小朋友会沮丧,甚至是自暴自弃,这都会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学生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学到,遇事不但要乐观,还要开动脑筋。努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同时还可以体味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今天有位新同学来到我们教室。她的名字叫??

  (板书) 玲玲

  指导读好后鼻韵母。

  2、 你想了解玲玲多一点吗?自由朗读课文,请教"小泡泡",读准课文中的字音。想想: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 提问。

  4、 补充板书 25 的画

  指读课题。

  二、 学习生字词。

  1、 玲玲说自己懂的知识很多,她想挑战我们班的同学,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设计意图】以玲玲的名义,设下从字到句的各个难关,让学生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

  2、(小黑板示字) 开火车读字

  你从生字中发现了什么?

  老师提醒--字音、字型。

  老师范写:"糟"、"脑"。

  3、(示词语) 开火车读

  注意正音。

  4、你们能用生字组词吗?四人小组讨论

  5、提问。

  6、造句。

  三、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1、 再读课题。

  你能就课题提出你想知道或你想考同学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问,如:这画叫什么名字?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2、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 提问。

  4、 让我们也进入到课文里,一起来感受这个故事。

  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5、 指读。

  第一组--通顺、流利、语气。

  第二组--动作、神态

  6、 你觉得 爸爸说的话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导入文章的拓展。

  四、 拓展。

  1、 提问。

  2、 总结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玲玲 玲玲画教学设计3篇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1 玲玲的画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