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母亲恩情教学设计,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上节课,我们都认真的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
出示古诗,齐读,指名读
过渡: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入这个故事。
二、民主导学: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想母亲对孟郊的恩情表现在哪里?
把你找到得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试着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生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发挥想象,母亲缝衣时的神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指导朗读“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
(1)“一针针一线线”,是啊,她缝得多认真啊,缝补的针脚怎么样?(又细又密)为什么要缝得这么密啊?(在古代,有一种风俗,家里人要出门,母亲或妻子为他缝补衣服,必须针脚密密的,这样出门的人才能早点回家。这包含了爱,也包含了祝福*安。)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2)“还在”,母亲劳作了一天,可是没有休息,还在缝补衣服。
(3)“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连星星都困了,可是母亲不肯停下来。
(4)母亲把期盼、把担心都缝在了衣服里。这就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诗。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读出母亲的牵挂。
过渡:“儿行千里母担忧”,分别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村外感受离别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送儿送到村子口,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就要去远行,母亲有千言万语在心头。再听,她还会对儿子说什么?
2、面对母亲担忧的叮嘱,看到已是满头白发的`母亲,假如你是孟郊,你会说些什么?
3、多么感人的画面,谁来读好这段话?(个别——齐读)
4 、 母子分别,孟郊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5、师: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凡的,她的爱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事情上,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这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你读读课文第三小节,说一说!
2、 理解“生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文中指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力。
练习造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孟郊看到小草之后,是怎么做的?“抚摸”两个字都是提手旁,做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这么摸?让我们记住这个词,一起来写一写。
看着这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孟郊想到了什么?
读着读着,你想说些什么?
4、我们就像那一株小草,在阳光般母爱的滋养下,变得朝气蓬勃,母亲的这份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的。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5、没有阳光,就没有小草的生长;没有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茁壮成长。让我们一起来读。
6、孟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古诗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短短的一首诗,共30个字,字字句句流露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子对母亲的感恩,齐读。
(四)感情延伸 课堂小结
1、联系生活或学习,说说我们该怎样回报母亲。
2、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全天下的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时帮父母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检测导结:
1、背诵《游子吟》
2、完成写话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恩”,指读带着学生书空生字,教认。
3、解题:恩情:深厚的情意。“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
2、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读读认认。
4、出示以下带有生字的词语,认读识字。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逐段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6、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补、针”两个字,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上方左右齐*,下方左高右低。
(2)“根、抚、摸、报”,左窄右宽,右边部分的第一笔,笔都向外伸展。
恩:上下结构,上面的“因”小而窄,下面的“心”宽而扁。“心”字写时卧钩起笔较高较细,然后略向右下行笔,底部稍*,超出“因”字右侧再向左上钩去。三个点。第一、三两点分别在卧钩左右外侧相对,第二点落在竖中线上。迟:写时注意两点,一是下面的“捺”要包住“尺”,二是“尺”字的“捺”要改为“点”。寸:虽然只有三画,要写得舒服。注意:横画挨近竖中线起笔,竖画的下部长于上部,一“点”不宜偏下。永::“点”竖中线上方落笔,横折钩的“横”部稍短,在竖中线左侧起笔,至竖中线处沿竖中线向下运笔,至底部“钩”出,“横撇”的“横”沿横中线向右运笔,至“横折钩”“横”的起笔处向左下“撇”出。撇在有上格与“横折钩”的“横”齐*处起笔,至田字格中心收笔。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向右下角运笔。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母亲的爱是柔柔的春风,是冬日里暖暖的阳光,她呵护着我们的心灵,哺育着我们健康地成长,无论我们长得多大,走得多远,她总将我们牵挂,总将我们深深地思念,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六、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
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认真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那么请你再读读课文,待会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出示:我想读书
我想说话
我想提问
二、初学古诗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出示古诗:《游子吟》
(1)自由读,指名读。
(2)请学生大致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内容】文章大意 生字
【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文章大意指的是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其核心是把课文读准读通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发现自己难读或不会读的的字,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说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然后教师范读。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生字指的是本课的“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10个一类生字和“孟、缝、沐、浴、铭”5个二类生字,其核心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正确书写10个一类生字,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教学的重点是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弄清生字的结构、部首、笔顺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与说明
【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一类生字和认读5个二类生字。
【说明】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就是指通过借助汉语拼音和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一类生字和认读5个二类生字就是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10个一类生字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认读“孟、缝、沐、浴、铭”5个二类生字。
三、教学问题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困难是“抚、摸”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学生不易把握,产生这困难的原因是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没有明显的标志。要解决这困难,就要教师先让学生掌握好这两个生字的笔顺,再在田字格中具体指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可先出示古诗,告诉学生这是古代的一位诗人写的,适当的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3、题目就是《母亲的恩情》,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受母爱而作诗的故事。
(板书:母亲的恩情,读准字音,理解“恩情”)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介绍孟郊:唐朝诗人,他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引出《游子吟》教师朗读古诗。
6、范读课文。
活动二:初读指导
【设计意图:读熟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初读时应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师生活动: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老师应说明诗单独为一段)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谁能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名试读课文每一段,师生共同纠正。
6、出示古诗《游子吟》,读熟,思考:老师不做讲解你能读懂哪句诗的意思?(指名回答)
活动三:教学生字
【设计意图:扫除学习课文的障碍,才能更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生活动:
1、小黑板出示生字生词:“缝补、针脚、几根、抚摸、报答、迟迟、寸草、永远、恩情、孟郊、沐浴”。指名读、抽查认读情况
2、请说出生词中,你已经懂得哪些词语的意思?(联系实际和插图理解)
3、出示生字: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
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
4、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5、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补、针: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
根、抚、摸、报:左窄右宽,右边部分第一笔起笔要高于左边部分的第一笔。
6、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母爱是伟大的,它呵护着我们的心灵,哺育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无论我们长多大,走的多远,母亲总是牵挂着我们的。
五、目标检测
1、填写古诗:
慈母( )( )( ), 游子( )( )( )。 ( )( )( )( )缝。
( )( )( )( )归。( )( )( )( )( ),抱得( )( )( )!
2、用下面的偏旁组字
木 礻 氵 扌
推荐访问:恩情 教学设计 母亲 母亲恩情教学设计 菁选3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