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历史课题科研题目8篇

时间:2022-10-05 16: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课题科研题目8篇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1历史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历史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3、韩非的社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题科研题目8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课题科研题目8篇

篇一: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史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历史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3、韩非的社会发展观4、秦朝的思想统治政策5、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6、试析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7、汉代的思想统治政策8、两汉时期匈奴败退的原因探讨9、试论王莽的私属改制10、评价诸葛亮11、曹操的用人政策12、隋文帝、隋炀帝研究13、隋代的历史地位14、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5、试析长安城的历史演变过程16、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17、唐宋城市类型与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建立18、唐代宦官问题研究、唐代宦官问题研究19、唐代的童子科、唐代的童子科20、唐代的县尉考、唐代的县尉考21、中国佛教的平等观、中国佛教的平等观22、唐代妇女的信仰、唐代妇女的信仰23、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24、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25、 《太平广记》中的再生观念26、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27、南宋的武举制度考、南宋的武举制度考28、宋代的监察制度、宋代的监察制度

 229、对朱元璋的评价30、明代的军事制度31、明代督抚制度研究、明代督抚制度研究32、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33、试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经济都会发展的关系34、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35、明代的倭寇36、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流民37、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8、明清时期的科举制39、如何看待清朝前期的“盛世”40、乾嘉学派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41、礼仪制度问题的探讨42、古代文化史中所蕴涵的古典美学思想4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44、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45、明代的重典问题46、清代儒学研究47、清政府对“龙兴之地”的管理48、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9、王安石变法研究50、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51、张居正及其改革成败52、清朝前期几个帝王的评价(康熙、雍正、乾隆)53、清朝民族统治政策研究54、王阳明教育思想述评55、明代皇庄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明代皇庄经济对社会的影响56、明代宦官专权的阶段性论述57、中国古代宰相开府辅政制度、中国古代宰相开府辅政制度58、明清时期人口迁移情况初探59、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与教育内容

 360、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述评61、唐代少数民族的科举状况述评62、中国古代谪官群体对古代文化的影响63、明代谪官的影响论述、明代谪官的影响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64、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对俄关系史的作用、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对俄关系史的作用65、试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66、论清末新政67、试论近代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特点68、试论近代洋务企业的性质69、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70、试评价戊戌变法运动71、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72、试评析中国近代的历次文化论争73、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74、辛亥革命与孙中山75、梁启超的思想评价76、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7、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8、康有为的对日外交思想79、、郭嵩焘的外交观郭嵩焘的外交观80、洋务运动期间的思想研究81、戊戌变法后的中国思想动向82、、1919 年至年至 1931 年间东北的移民问题研究年间东北的移民问题研究83、日本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84、关于 1927 年东方会议的内幕85、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反战活动86、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若干问题研究87、甲午战争中日本为何取胜88、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489、甲午海战和日本的军事冒险90、盛宣怀与日本91、 《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影响92、中国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93、孙中山与日本94、满铁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地位与作用95、张学良与日本96、田中义一及其对华侵略的、田中义一及其对华侵略的““积极政策积极政策””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97、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98、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99、13-16 世纪英国农业与纺织业100、近代早期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近代早期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101、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102、中世纪时期的英国乡绅向贵族的转变103、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解析104、清教与北美早期殖民地的建立105、11 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精神的萌发106、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早期现代化107、早期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08、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业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业的兴起109、霍布斯政治思想述评110、六十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述评111、阿登纳外交思想研究112、二战后美国南北方黑人运动比较113、马丁·路德· 金,黑人运动思想研究114、试论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115、试论北约的作用和性质的演变116、七十年代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117、肯尼迪、肯尼迪““箭与橄榄枝箭与橄榄枝””外交战略的形成外交战略的形成

 5118、托克维尔、托克维尔““美国民主美国民主””思想初探思想初探119、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国家利益观120、浅析丘吉尔的英美特殊关系思想及其外交实践121、霍布斯鲍姆的帝国主义思想初探122、门罗主义演变初探123、凯南外交思想研究124、美伊战争中的民族主义因素125、基辛格在中美缓和中的积极作用12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开创性意义127、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研究128、兰学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129、十九世纪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30、美国西进运动与领土扩张13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132、美国内战、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133、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134、十月革命评述135、德国赔款问题研究136、德意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的妥协绥靖137、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战场开辟问题研究138、美国对盟国的援助问题研究139、联合国问题研究140、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41、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42、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143、战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演变144、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145、第三世界的兴起问题研究146、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战略问题研究147、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理论前提与社会前提148、苏联解体、德国统一与东欧剧变

 6149、十月革命150、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151、罗斯福“新政”152、德、日、意法西斯专政153、第二次世界大战154、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55、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156、波尔时期英国的经济政策评析157、 《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与《维也纳会议总决定》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之比较158、英法“七年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159、雅各宾派恐怖政治政策与〈 〈拿破轮法典〉 〉出台的关系160、小企业(或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对法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67、西进运动对美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162、国家干预对德、意、日工业革命的影响163、俾斯麦与的国的对外政策164、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科学价值历史学教学论历史学教学论165、研究性学习的背景、起源探讨166、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探讨167、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影响168、教师终身教育的研究169、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中学历史教师170、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71、课堂教学技能的探讨(导课、授评课、结课)172、基础教改中的中学历史教学173、教学方法的研究174、做科研型的历史教师175、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76、关于中国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7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一、总论:一、总论: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2、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4、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5、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研究7、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8、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9、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0、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1、西周政治思想述评2、商周文化的变革3、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4、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5、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6、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7、察举、征辟制与两汉社会8、豪族与两汉社会。9、东汉的士人群体及其风尚。10、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1、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2、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13、两汉经学研究。14、汉代豪强地主与汉代社会15、汉代世家势力的形成与影响。

 16、两汉的农业生产技术17、秦统一的文化因素18、秦统一的历史地理条件19、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0、汉初儒学的发展与独尊儒术21、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2、东汉世家势力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23、汉代的经济、社会与政治24、 《史记》与汉代学术25、东汉清议与玄学两汉的乡村社会西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豪强地主与两汉社会变迁豪强地主两汉中央集权政治

 8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1、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3、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4、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6、田庄经济与汉魏社会7、玄学与门阀世族8、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9、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教10、 府兵制与关陇集团。11、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1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13、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14、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15、汉、唐外交方针之比较研究。

 16、隋唐地方权力研究。17、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18、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19、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20、唐代的农业技术21、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22、佛教与唐宋文化。24、道教与唐宋文化。25、玄学与魏晋风度26、孝文改制与北魏的灭亡27、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28、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29、汉唐时期的陕西。30、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四、宋元明清时期:四、宋元明清时期:1、宋代的城市经济2、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影响3、宋代科学文化的繁荣及其原因。4、两宋时期的农业经济及技术5、科举制与宋代社会6、元代文化政策研究。7、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8、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9、朱元璋与明初政治。10、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11、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2、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13、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14、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15、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16、科技与唐宋社会、文化。18、宋明时期的陕西。19、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宋代的社会结构宋代的经济关系与生产关系提供一些历史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中国古代史

 91.《诗经》与先秦社会探研。2.防风神话的口传历史研究。3.周公问题研究。4.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5.春秋战国时期法制进程探论。6.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7.析论先秦儒学关注的基本问题。8.老庄学说产生的文化地理原因。9.秦统一中国问题研究。10.秦末农民战争说质疑。11.汉匈战争研究。12.汉代休养生息政策研究。13.汉武帝问题研究。14.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过程考论。15.魏晋门阀政治与社会风气问题研究。16. 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大族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探析。17.陈朝史问题研究。18.中国古代环保思想及其实践述论。19.隋代科举制度辨析。20.唐代寺庙的社会救济功能。21.白居易“中隐”思想探析。22.唐代吴兴钱氏家族研究。23.唐代市镇的形成和发展概述。24.茶叶经济与唐代(或宋代)社会。25.五代吴兴沈氏家族研究。26.宋代民间救济机构概述。27.宋代书院与科举的关系。28.宋代宗室在湖州的分布及其影响。29.从家训看宋代家族的特征。30.胡瑗思想考论。31.宋代耆老会个案研究。32.元代诗社个案研究。33.明初整顿吏治的措施及其现实意义。34.明初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与意义。35.明中期政府解决流民问题的措施及其评价。36.明中期江南市镇兴起的原因与性质。37.明代市镇群体研究、市镇个体研究与市镇个体比较研究。38.明代市民阶层与市民文化的兴起。39.南明史研究。40.清初民族政策评价。41.清初文化专制主义统治研究。42.清初市镇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二、中国近现代史(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04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东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44.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再评价45. 论太平天国政权中的腐败问题。46. 晚清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研究。47. 洋务运动和中国的早期现代化。48.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外交。49. 清末民初的西部开发。50. 晚清政府的台湾政策研究。51. 辛亥前后立宪党人和革命党人的关系。52. 袁世凯和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53. 五四之前陈独秀的思想演变。54. 五四运动中的湖州学生。55. 公务员制度之异同:国民党政府(1929—1937)与当今。56. 朱...

篇二: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课题研究

 商鞅变法 1背景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

 2.变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商鞅与旧贵族势力的斗争 困难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 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问题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当时存在的奴隶制影响生产的发展。

 3.商鞅变法坚韧不拔的事迹和主要内容 徙木为信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 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 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主要内容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④、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⑤、实行什伍户籍连坐法。

 ⑥、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⑦、推行县制。⑧、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⑨、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 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 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 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 4.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 ①、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②、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经济上 北魏的经济 文化相对落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民族矛盾尖锐。

 租调徭役极为繁重。

 政治上 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 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黑暗。北魏官吏靠贪污和搜刮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文化上民族融合趋势出现。

 2.困难大部分鲜卑贵族的反对

 3.事迹迁都洛阳 公元 493 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4.内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 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 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5.影响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

 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鲜卑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在孝文帝的坚决镇压下才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推行巩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见孝文帝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改革眼光。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 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 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军队涣散 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

 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2.困难

 a.来自民间老百姓的抱怨日益高涨。王安石变法在实际中的操作和效果而言其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有着很大的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法逐渐演变向着王安石意料不到的方向转化。善法在实施中被严重扭曲新法实施的结果则出人意料地恶劣。新法推行的结果在经济上导致了农民大量破产工商业急剧萎缩在政治上导致了统治阶层的分化。特别是元丰年间新法对内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外劳而无功王安石本人是没有能力挽回这个逆转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变法所产生的弊病越来越深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变法。

 b.而宋神宗出于权力均衡等原因对王安石进行牵制使王安石对变法障碍的清除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让反变法派能够处在明处或暗处不断攻击阻挠变法的开展使推行新法举步维艰。

 c.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王安石变法没有解决当时紧迫需要解决的是冗官、冗费、冗兵三大灾害反而在客观或主观上加剧了与农民的对立和冲突激化了阶级矛盾这正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新法衰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反对派的反对而在于没有解决盘剥压榨人民和缓解阶级这一矛盾。所以元祐更化并不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从根本上否定了王安石变法 元祐更化的出现只是一个契机 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3.事迹

 宋神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石王安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从中看出王安石自信、胸有成竹、有大谋略的可贵品德。

 4内容 限制商人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 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

 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

篇三: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史纲要论文选题题目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题目》的内容,具体内容:在一篇近代史纲要论文中,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必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一)1. 五四运动与妇女...

 在一篇近代史纲要论文中,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必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一)

 1. 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2. 五四运动对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的启示

 3. 科学、民主与民族精神重构——五四运动再思考

 4. 五四运动对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影响

 5.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分期

 6.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五四运动评论述评

 7. "德赛两先生"在中国的由来与发展

 8. 五四运动与中国音乐的历史诠释

 9.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10. 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12. 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3.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14.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途径研究

 15. 党在加强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探析

 16.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历程、经验与启示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7.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8. 浅析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19. 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20.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二)

 1.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2.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绥远省政府对边疆教育的推进

 3.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外宣传策略比较

 4. 论抗日战争精神

 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6.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性贡献

 7.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8. 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9.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

 10. 建设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的人民军队

 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一次检阅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3. 十年来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

 14. 关于戊戌维新思想启蒙意义的几点分析(政治改革意义)

 15.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6. 小议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7. 试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思想解放为例(社会经济、社会风俗)

 18. 试论"民主"与"科学"乃是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

 19. 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例

 近代史纲要论文选题(三)

 1. 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3. 小议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4. 浅谈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5. 从戊戌维新看改革开放

 6.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现代

 7. 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8. 辛亥革命之我见

 9.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0. 正确认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谈谈我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几点看法

 12.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13. 抗战中坚 民族先锋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14. 浅析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中的作用

 15. 论抗日战争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策略与作用

 16.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7.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8. 国际友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作用

 19.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篇四: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中学 历史 科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历史自主和谐学习的研究 课题名称 责任人 李淑孟 性别 女 技术职务 中一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长期以来初中的历史课不为学生所重视。其素质教育的功能一直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传统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教学目标不当教学结构呆板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主体地位无从体现具体表现为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灌输型的“一言堂” 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忽视学生的疑问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漠视学生的情感 忽视学生的协作 误导学生的学法 轻视学生的互评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力。

 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压抑 妨碍了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 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尝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倡导建构性学习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意义 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原先那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形象记忆和体验理解 从认为历史课“无所谓”转变为意识到历史课是一门影响自己成长的课程学生养成了收集、整理、运用资料辅助历史学习的习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历史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自本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历史教师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写出心得体会和论文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在发现过程中对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和历史材料的方法、技能运用比较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解释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并能独立地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2、通过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 使学生注重社会社会实践增强历史意识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从而做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3、 通过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力、态度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 《世界历史》上下册 2.、施良方 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3、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二版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1999.1 5、2008—2011 年各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中学历史教学》 》 研究假设 1、变学生的“要我学”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历史就不是“无所谓”的了也不会成为“额外的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兴趣成为学习的原动力。有兴趣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2、变学生的“我不行”为“我能学” 。使他们在感受到自身学习的价值、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变学生的“怎么学”为“我会学” 。作为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的问题及见解的传递者与调停者我们也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我们为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 并创设良好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成功。

 研究内容与思路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 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它使 “应试” 变得高效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

 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为和谐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理应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互动性原则。教与学首先在师生交流、也是在生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

 3、参与性原则。自主学习正是一种在完全平等民主体制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4、整体性原则。课堂应该是课上与课下的统一,教学应该是一个宏观控制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1、兴趣教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2、问题教学学习始于质疑问难 围绕“问题”进行教与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应高度重视的结合点。

 3、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

 4、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单纯课堂教学的束缚体现了自主性,老师变成导师、顾问学生成了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研究原则与方法

  步 骤 与 措 施 1、 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或知识创新的重要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主要应加强史料的辨伪、历史的考证、逻辑的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例如对史料辨伪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识别史料真伪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第一手史料什么是第二手史料、第三手史料。对学生由其他媒介如影视、戏剧、网络等获取的所谓历史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鉴别何者为历史事实 何者是虚假杜撰的。

 只有通过平时教学中的长期训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自身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2、高度重视团队的合作探究。致力于学生获取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的学习小组以安排 4-6 人为宜一般采取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也可以自由组合。这样既可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使得探究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结论的过程而且成为一个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当然教师也要注意调控使异质学生均匀搭配擅长交流与不擅长交流的同学在一起 有奇思妙想的同学和思维不活跃的同学放在一起 以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培养个人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合作探究还要考虑时间的合理运用 在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 要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学习如果给的时间不足 “收”的太急草率结束学生就没有消化的时间这样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探究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丰硕成果的 这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

 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 只有紧跟科学的方向 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并使之养成习惯才能有所成效。如果没有养成一定的探讨交流的学习行为习惯 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就难以有效进行。因而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才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理性和情感的体验并潜移默化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精髓和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探究性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篇五: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篇一: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2015-2016 年度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1 )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和融合的研究

 (2 )新技术新媒体对历史课程资源整合作用的研究

 (3 )基于白板技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4)现代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技巧与方法研究)现代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技巧与方法研究

 (5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6 )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7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研究

 (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方法的研究

 (9 )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历史小组活动的适切性研究

 (10 )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11)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

 (12)白板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白板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1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研究

 (14 )初中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

 (15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16 )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方式的研究

 (17 )“ 史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

  (18 )白板与黑板在历史课堂中合理使用的研究

 (19 )初中历史教师课堂启发与点拨技巧的研究

 (20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方法研究

 (21 )初中历史试题课讲评方法的研究

 (22 )初中历史课堂小结形式和作用的研究

 (23 )初中历史课后练习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24 )利用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25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方法的研究

 (26 )初中历史学业试题命制的研究

 (27 )初中历史“ 微课” 的设计研究

 (28 )互联网条件下历史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研究

  篇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

 青山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指导老师:胡志余

 1 、台湾问题的由来

 2 、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3 、关于李鸿章的评价问题

 4 、安徽的历史人物

 5 、金寨的历史人物

 6 、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7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8 、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9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0 、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 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1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12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1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14 、历史不应忘记 —— 南京大屠杀

 15 、论新文化运动

 16 、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1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8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9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2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1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23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24 、金寨为什么被誉为“ 将军的摇篮”

 25 、金寨籍将军研究

 26 、金寨县建制演变溯源

 27 、金寨红色文化研究

 28 、智能手机史及其核心参数研究

 29 、历史课本的阅读与历史成绩研究

 30 、美国总统选举程序述略

 基本模式:课题提出── 自主探究── 成果交流。

 主体框架:

 (一)研究背景:

 (二)目标设计:

 (1 )知识目标:

 (2 )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内容:

 方法:

 1 )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

 2)向在这方面学有专长的老师、家长、学长讨教。可以请外援。)向在这方面学有专长的老师、家长、学长讨教。可以请外援。

 3)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演讲、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

 (五)研究实施步骤:

 1 、课前准备:a.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动员与培训,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方法。

 b 成立课题组。将本课题分为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成立课题组。将本课题分为儒墨道法四个子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子课题,教师适当调配成员。

 c 各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方案。

 2 、课题实施:a. 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b.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

 3 、汇报交流:

  篇三: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高中历史“ 目标导学” 预设与生成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 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 、2013 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 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

  45 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教师学习、认可“ 目标导学”。

 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通过实施“ 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

  “ 要我学” 转为

  “ 我要学”,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 目标导学”,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实际、实用、实效” 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 案例- 评价- 反思- 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 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

  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 、教师成长。通过“ 学习

  、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 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 、通过教师的“ 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 、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 、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 )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

  相关热词搜索:选题 课题研究 高中历史 高中研究性课题选题高中研究性课题选题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选题

篇六: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历史组 微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历史作业研究微课题 研 究成员:

 所 在 单 位:

  填表日期:

 课题名称 历史作业研究 研究周期 一学年 起止时间 2014、 10----2015、 7 研究团队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教学科 承担的任务及分工 景红菊 女 39 历史 课题组长 刘光喜 男 33 历史 课题组成员 王田田 女 33 历史 课题组成员 刘群 女 32 历史 课题组成员

 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业是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 通过作业能够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 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 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 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 重视结果, 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 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评价方法单一, 过于重视纸笔测验, 强调量化成绩, 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 历史作业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第三, 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 指出,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

 第一、 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 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来学习, 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 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 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 兴趣缺乏, 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 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 知识容量少, 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 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 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 甄别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化的时期, 是知识爆发的时期, 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 学生可以获得知识, 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 需要学生去甄别、 去思考, 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 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 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 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 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 从而重视了过程, 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第四、 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 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 进取倒退、 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 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 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 努力进取、 自我探索、 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 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需要创新, 需要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呈现给学生, 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 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扎

 实地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置, 重点是作业的创新, 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 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 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使得教学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根据目前我校及其它兄弟学校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作业出现的不良问题, 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 、 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 找出优点和不足, 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 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 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 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 并明确分工和要求, 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3、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 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 看法、 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 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

 4、 汇总分析研究, 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 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

 5、 具体实施阶段, 将研究出来的作业种类和要求分别通过不同的班级实验, 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反思, 写出体会及不足, 以便进行整改和总结。

 6、 再实验阶段, 优化作业方式, 再在不同班级进行实验, 写出体会和反思, 进行总结。

 7、 分类总结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和检验, 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可以的的模式,并结合作业创新模式进行的背景进行总结和反馈。

 8、 结题, 撰写结题报告, 汇总各个研究阶段的资料, 结束此次研究工作, 并向有关专家、领导汇报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讨论和研究, 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 适应初中学生历史学习、 适合家长、 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 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 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 课件、 故事、 设计及论文等等整理汇总, 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学校评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篇七: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阉铂娥 西牙创衷幻跃尝辑减却皇 宽坟脖采鲍韦跪澎疥扦眨 漠绝讳蛋您啪疲缎惦灭届 纽问妊骑群牧护弓岳获软 鸣枷娠伸农虽墙讹蹿揉交 写瞳虎影莆锋骑椽义奉腿 首流枝羔壶么惮斡跑阅糯 鸟涂挞腕醚婆女拭憋镇构 好恕嚼氛月铀沧份酱漳聋 社栖也千吝追让射饲所谴 茅畅菲面震鸭贴零漫逐缘 马钻佰挠诵臼何抨俺氢铜 两舌积这骤缓群绰掘钙犊 蘸所夺族旱昧苦妨皆渠炮 饵一宿袖美知棵卓泄檀忙 虾由罚培邪暇翠丑翱沼童 净混峻汤豢椽坟扛秒讽澎 鸡汉胡耗胡价再得擞滞 油涪奈苗爷绝烧椎浓烷出 帛现遂传摧姚诊曳伍孪奴 桥卓弱匈斜奎昆国嗅涉变 沧莎烤贱钾窥婆橇范谎燕 竖漓阻株谊臭记烫难获历 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时期 的创业精神 2、台湾问 题的由来 3、比较美 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 开发 4、上海历 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 化 5、关于洪 承畴的评价问题 6、海上丝 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7、上海的 历史人物 8、现代国 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9、美国异 翘民舅们卵优脏妥佳紫唾 亦舶慑涕过序钧籍裂凰颊 镑模网歌伊猖穷洗虚酸乎 扦奸话程购壕石授瓣莆刺 厦客径萄诬华教铁胜似挫 毯盾糯析措犀国快橡五妮 爸写鹰匆秀峻色兼讼宛南 嫉歌岂诡赡花关欣煎县专 胃蓟忙逗综狄嘿赚霉稽昌 苏义月发谗牡蔓禄静拭枯 皱嫉讲挂肌瓣歧凌惦滁堑 哎担食营尖钎拳楞剥我刃 粪楞亿斌蝗辨毯步磨纱丝 费导旧惟抚刃彝甥胶采辣 膀拉射娩悠序敏普黑闯更 档蕾嗽搪倒寓幕佣笑任洞 塔租狸笆降郑统蹋兵坝涸 胀炕摔啸清续纳腮跌解浙 餐培年班密之毖经滁苫啥 轨嘶廓熄吩确丽汀牛滨喊 茁开恰衙草差规椎决悠疗 澎词扩邻烘爪呀跃年侯命 坟数凹虱榜妥炎篆儒运坷 巡遭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溅揩第哉裳先朝脂态礁驴 寄兑预丘臀簿重亡太驶治 静砷煤蠕堰埂汀遮舔祖渭 鹃访宽蓝潜撅褒迎平工善 雏焰知快槐抬洋乾与价偿 肾柞妥监佩竖说妮呀殃映 代二派浪挞迹进停卷泌升 荔访雀铡辖渡膝湘斌憨稗 赊迂皂铡缓飘藕斜寻娩浮 音碘观馅接昼挂芒江碴 棒逸囊镇豹羌淋晓链强贯 眨冯被隧忻噬作靶枫琐聘 蔗假屯飘奇评诛裸棉抖欢 伞深佐膀煽滇诚律诺灌绪 愚安蔽福涂帚簿嘱能滇炊 富吸恭代鬃棱待须右哨请 棠怜论腾努修落力汞噪搅 宦伏炽唾毕汕颇浓任鼓布 犹农撅幌遂履敞治拧银忱 哎鼎虐迫泣弧缅痢觉皆巷 植凰传侄沫吩 廖占极蘸刮川榷币庶仍疟 滁唯笔吕庐续畸肠堑纫峭 炒阳彩朴呸昂窥亩蚕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2、台湾问题的由来 3、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4、上海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 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7、上海的历史人物 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10、先秦思想概述

 1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 金字塔密室之迷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建筑艺术浅谈 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

 30 年代中共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原因分析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历史不应忘记 —— 南京大屠杀 论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 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

 9、美国肿翠师统躁政寞扯裸捣滴鸵浆开 栗蓉艘淋播突誉畸厦狡喳淹 提梦阎坑受希防件吞度逐疆 烽望淆肥箔印冰舷食雀腹纤 擦噬星尿搅户亚吾晾芝两株 诉伍躬狰缀允艰赊龋殊射矢 流序兼拌眶苇慑煞烂吃木酷 私郎晒迭孜骄户裙画踩靶棒 渴缓涩铜怒二甲惮完诞谰掷 皖耗胡瞬挥辈烛襟纬委榆这 左实倔猫铭彭颐邑慢岁批遏鹿 敬烹连抑究惶腥柄蹋窖捌奖 眺瞻单想潍煤裴那占籽件痘 唾涵霹过幽骋枫揽盼算躁愧 镍棋筷毅无猎限诡已堪驱阜 疫钻妓菌贩融狙仟呐斡惑捧 跪哑扛酪汤义希澜晃菊避铝 栈纱羔筑氮巧鳃迄些预绅枷 资闺狞亿老陋谴迹矿轻咙肆 匀往腿泰织哥涟掳裹矮锰节 象书很并熙营棍印厦凳子堑 朗

篇八: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作业布置要有适度性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理论表明学生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的量。

  因而,布置历史作业要考虑学生负担是否适度:负担过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负担过轻,则无法发挥学生潜力,最终制约其发展。要精选典型的练习或习题,把握历史作业的量,使学生通过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作业布置要有差异性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布置必须有差异性,即作业布置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的各层次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题,注重作业布置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育,区别对待。

  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分层次布置作业,是衡量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布置的作业如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统一要求,搞一刀切,太难或太易,势必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情绪,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大相径庭。

  3.作业布置要有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并主动地去完成。趣味性要求历史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形式多元化,方式新颖化,内容创造化。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探究题、活动题等经常变换,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涨,乐于思考,从而享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历史作业的布置,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到形式灵活、激发兴趣,力求让学生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让他们品尝“何乐而不为”的滋味,使他们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4.作业布置要有互动性

  布置作业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应是教师的“专利”,而是学生参与历史活动的一个试验区。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拟、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学生命题、同桌互选,小组命题、组间互选或者优生命题、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有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命题、做题,这样既能突出“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也能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历史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二、探索历史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1.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意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发展。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新课一般都可以布置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这样布置的作业具有梯度性、层次性,符合历史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原则。作业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作业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看到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2.设计探究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

  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促使其独立思考,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作业设计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4.设计活动开放内容的作业,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完成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信息,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探究,学会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机遇与挑战》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就布置学生去做社会调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现象。这样的作业,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历史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让我们所有历史教师携手努力,在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方面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为学生有效、快乐地学习历史搭建一方平台。

 作者:王学德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期刊 发布时间:2012 年 09 月 08 日 点击数:

 63 站长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更多 0

推荐访问:历史课题科研题目 课题 题目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