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10篇

时间:2022-10-06 17:55:23 来源:网友投稿

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10篇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培优支部日期:2021.5.24学党史丨悟思想丨办实事丨开新局改革开放史 前言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10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10篇

篇一: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支部 日期:2021.5.24学 党 史 丨 悟 思 想 丨 办 实 事 丨 开 新 局改革开放史

 前言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40多年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0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02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03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04 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目录CONTENTS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建国以前28年历史,对建国30年历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计和评价。历史证明“文革”的论点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论点对中国当时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10月,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22日,邓小平召开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往开来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3.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4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经 济 背 景邓小平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付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01“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

 改革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02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

 改革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03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

 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01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

 改革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改革开放历程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 设计经济特区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7年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提出1988年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着眼,紧扣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全方位、大力度地总结概括出“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01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十个结合”(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02既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又尊重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04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在的上层建筑变革。05

 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既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06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十个结合”(二)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07既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08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09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10

 第三部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第一个伟大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 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1. 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得到解决。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革新和进步,是中国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得到体现。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共产主义终极目标。3.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它不仅仅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更是中国的基本国策。4.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故步自封的陋习得到改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完成两个 100年的奋斗目标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延续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才能使我国在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分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奋斗目标。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是一场革命,我们既要吸收宝贵的经验教训,又要有新时代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用事实证明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正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财富,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改 革 开 放 意 义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保障对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包括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其一,国家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二,社会层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三,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提上日程,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强调改革要全方位、立体式的开展。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更好的践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第四部分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项改革又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结 语改革开放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亟须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特别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实现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培优支部 日期:2021.5.24演示完毕感谢观看

篇二: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

 目录C O N T E N T S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改革开放新标杆

 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 -2021• 1978年12月18日-22日 ,邓小平召开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往开来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4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978 -202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1978 -202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民生改革阔步前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1978 -2021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改革的经济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运动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经济上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逐年递增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体系

 1978 -2021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

 1978 -2021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1978 -2021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对国内经济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生产商品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工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经济

 1978 -2021•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978 -2021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中国积极发展商品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 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 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推进市场经济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

 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1978 -2021榜样中国• 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其成功秘诀在于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但是,40多年来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改革创造的外部监督都不是真正的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一定程度上只是治理者的化身、不是来自治理体系外部的主体,效率低下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亟待全面深化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也理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

 1978 -2021• 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 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1978 -2021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 革 开 放 新 标 杆“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国企改革当中出现了企业大量破产和管理人员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部分国有企业被管理者收购,从而导致大量工人下岗。1978 -20211998年大学扩招后,因为中国处于第二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市场需求大量工人,而不是大学生、技工,从而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失业伴随1993年税制改革,中央将地方70%的税收收取,但义务教育、基建、医疗的支出还在地方,地方只能靠大量拍卖土地填补财政不足。

 1978 -202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1978 -2021•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 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1978 -2021

篇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党史--崭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事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事

 1978: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

 • 5月11日 《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当天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 12月18日至22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8: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邓小平曾于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邓小平的讲话开启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时代。

 1979: 解决台湾问题新主张出炉

 •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 • 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等。

 •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六条和平统一主张 。

 •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民盟、台联联组会,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 1979年4月13日-20日,国家经委召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首都钢铁公司等企业被国家经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此,中国的改革开始扩展至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之幕布也徐徐拉开。

 1979: 国企改革开始

 • 1979 年7 7 月:国务院 《 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 ;

 • 1979 年7 7 月:国务院 《 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 》 ;

 • 1984 年5 5 月:国务院 《 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 》 ;

 • 1986 年 12 月:国务院 《 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 ;

 •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 1999 年9 9 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 《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开办之初,特区的“特别之处”主要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1979: 经济特区酝酿诞生

 • 1984年1月-2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视察期间,邓小平挥笔题词。在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珠海的题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在厦门的题词是:“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 1985年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988年海南建省,全省成为经济特区; • 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经济特区; • 1992年,长江沿岸城市全部对外开放……

 • 从经济特区—— 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开放地区或地带—— 内陆开放地区,逐渐形成了我国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将“小康”与中国人的现代化理想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1979: 建设 “ 小康 ” 提上日程

 • 即到本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

 •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 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已总体上达到小康。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 2002年党的十六大、2007年党的十七大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

  • 198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这是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和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步骤。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右图:《人民日报》发表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980: 废除领导职务终生制启动

 • 邓小平为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终生制身体力行。

 • 1989年11月,邓小平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职去了最后一个职务。

 •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出总结和评价。

 1981: 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图为十一届六中全会会场。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 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对1977年以来四川、安徽农民进行包工、包产试验的完全肯定。

 文件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年底,中央政治局讨论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2: 农村改革沐浴春风

 •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 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

 图为小岗村21个农民秘密在大包干协议上摁下红手印。

 •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

 •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 到1985年,在农村自1958年以来延续了二十余年的人民公社体制终于结束。

 •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以之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业面貌,使几亿农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 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主旋律

 •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

 • 十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的主旋律。

 •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 从此,中国明确走上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1984: 作出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决策

 •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2003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成为全方位的、涉及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改革。

 1985: 改革全面展开

 • 1985 年5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颁布 《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1988 年1 1 月 15 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开始了住房制度的改革;

 • 1993 年 12 月 15 日,国务院作出 《 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 ;

 • 1993 年 12 月 25 日, , 国务院作出 《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1994 年1 1 月 11 日,国务院作出 《 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1998 年5月 10 日,国务院作出 《 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 ;

 • 2000 年3 3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的 《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

 • 2001 年5 5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四部委的 《 关于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

 • 2004 年1 1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 《 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

 • 1986 年 12 月中下旬, ,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的背景下,合肥、北京等地一些高等学校的少数学生上街游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从中进行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煽动,有的地方出现了扰乱交通秩序和违反社会治安规定的情况。经各地有关方面和学校当局的教育和疏导,事件逐渐平息。

 • 邓小平针对此事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 1989 年春夏之际,北京出现政治动乱。邓小平再次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能动摇。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198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10 月 25 日— 11 月1 1 日,党的十三大召开。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作题为 《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 的报告。报告阐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 。报告提出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 十三大的成果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198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党的基本路线

 1992: 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

  • 邓小平南方谈话,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

 • 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

 •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 基本路...

篇四: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开放新时期历史汇报人:党宣学 党 史 悟 思 想 办 实 事 开 新 局

 前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各条战线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个重要时刻,党的十二大召开,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改革开放由此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目录12壮阔蓝图——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3重大命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火热实践——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4锦绣前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5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Part 01重大命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见证过无数重要历史时刻这次大会意义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在神州大地吹起,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新政策逐步确定,新探索不断涌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蓬勃向前。1982年9月1日,1545名正式代表和145名候补代表在这里齐聚一堂,参加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许多地方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希望的田野显现生机活力。在农村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正在推进。1979年6月25日,四川省宁江机床厂一则广告在人民日报刊发。随后,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在城市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成为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实践是孕育思想的土壤。在这个历史时刻,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继续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二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开放大潮涌动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Part 02壮阔蓝图——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党的十二大代表谭启龙在讨论大会文件的小组会上说“现在,尽管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掌握,但这条路子已经开始走出来了,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走对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香港《文汇报》1982年9月2日发表社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说:“中国人民还要探索,但自中共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已经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面伟大的旗帜。”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提出了“小康”一词迅速传播开来。大会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大会还通过了新党章。这次大会后

 Part 03火热实践——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务院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拉开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序幕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073亿公斤,人均393公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股份制经营。1986年11月邓小平同志把一张刚刚发行上市、面值50元的股票赠给来华访问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这一年,国务院启动股份制试点。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长三角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到1987年,全国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项目10350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等达257.73亿美元。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六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9040亿元。

 Part 04锦绣前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XXX总书记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今,当时人们心心念念的“翻两番”目标早已实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XXX总书记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Part 05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01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02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XXX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03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

  ] 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XXX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感 谢 观 看

 备用页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市场经济负作用的辐射、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等,0 1 部分党员心存疑虑,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0 2 还有部分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0 3 有的党员崇拜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陷入资本逻辑的怪圈,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0 4 有的党员甚至把入党看成是升官发财的捷径,进而纸醉金迷、贪生怕死等。

 备用页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铁腕反腐,必然引起各方面强烈震动,触动各方面利益,包括各种担忧、质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SHIM,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备用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我 们 党 的 哲 学 基 础 是党的社会革命的理论底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备用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取得的根本性成就,也是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这一伟大事业必须在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中不断推进,最终实现。备用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信仰缺失、政治理想不坚定就会在精神上“ “缺钙” ”,就会得“ “软骨病” ”“ “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

 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和看家本领。自我革命是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事物的发展往往要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来实现。辩证唯物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科学体系客观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否定和扬弃的历史继承,所以党要完成自身的历史SHIM必须在历史风浪中进行革命性锻造,在伟大斗争中改造世界,锤炼自己。

篇五: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11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被视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幼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作为幼师专业理论学科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在改革的实践中如何调整本学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怎样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幼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后,使我受益匪浅,在幼儿园教师们普遍是谈教研活动色变,许多人认为那是专家学者的事。事实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反思、提炼就是一种教研。教师要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成长,除了进修学历、外出学习外,扎实有效的园本教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有效地打造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有效地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同时,幼儿园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教研规范化,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完善教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组织交流活动,适当的集体备课,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讨论以及共同创造、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等等。让资源实现共享,积集体智慧于一身,最后实现集体共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思路要清晰,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层层递进,活动设计要体现集体与个别,静与动的结合。通过优化师生的互动环节,通过平等对话,巧妙引导并结合书本的特点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幼儿理

 解故事和重点文字,通过游戏、动手操作来让幼儿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直到把书本的核心知识传递给孩子们。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所选活动内容至关重要。在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主要有:第一,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连续学习和长远发展;第二,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第三,活动应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第四,能立足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第五,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这些选择依据能使幼儿教育活动更加科学化,对教师来说也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教育活动内容设置方面,应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逐步发展儿童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

  一、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和教育进程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选择内容要体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人情感教育入手,逐步扩大其生活经验为基础;从情感教育入手,逐步扩大其生活经验的范围,最后落实到行为习惯,要选择那些幼儿需要的,而又可能接受、获得和内容,并非所有的生活内容都需要由教师来教给幼儿,也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在幼儿阶段来学习,选择内容还在考虑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决不能生搬硬套;其次,还要符合幼儿的学习水平,只有当幼儿在记忆中储存了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能在教师指导下,协调这些信息,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把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因此,活动内容设置应基于这五方面,可以从兴趣入手;兴趣既是活动的驱动力也是出发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设计活动已经成为教师熟记于心的一条原则。也可以从经验入手;幼儿的学习是在

 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基础,因此,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和编选也必须考虑到以幼儿的建议为基点,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他们的表达表现的欲望。还可以从教材入手,教材一般都能够显示出其为教师设计和选定教育活动的指南和服务功能。

  二、以幼儿为主体

  处理好教育发展,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量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向幼儿提出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偌任务,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提供自主选择的操作材料及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允许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教师在鼓励幼儿,让其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并提出结论,在尝试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自信、勇敢、独立能力和聪明才智,只有让幼儿认为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才能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滑稽戏动中还在处理好传授与习得、模仿与探索的关系。

  有的任务应以传授、模仿为主,有些任务则以幼儿自己的探索、习得为宜,在这些活动中从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并让幼儿适当介入教育过程的设计,不仅要让幼儿想学习,还要使幼儿学会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我们在设计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教育活动,使孩子们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果想使自己不落伍,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活动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应采用开放式的主题网络为线索,统整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下一次的活动让孩子们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2020 年 9 月 25 日至 26 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历史性机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充分加深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的理解;使我感受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古往今来,只有各名族团结奋进才能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形象贴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谚语云: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创新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断开阔、创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去创造文明、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宗教人士居多,百姓们大多数为信教徒。我们应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文化上引导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

 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时隔六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传递着党中央的战略决心,表达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也再次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这次会议令我振奋,加强了我扎根基层,保卫边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2020 年 9 月 25 日至 26 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于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深刻分析了新疆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点,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历史性机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充分加深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的理解;使我感受到了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空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

  一、明确目标,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对我们基层工作任务来说,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巡控工作,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易燃易爆重点要素管控,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坚持一小时报告制和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全。

  二、团结奋进,共同学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古往今来,只有各名族团结奋进才能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形象贴切,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能够深刻感受到名族团结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好处。基层的发展是祖国发展,社会繁荣的重中之重。团结奋进是我们祖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夯实基础,稳定基层。谚语云: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我们定能实现创新的发展。

  在基层工作,学好双语则是我们名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只有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才能让我们名族之间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怀。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来适应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不断开阔、创新,摒弃封闭、落后、保守,去创造文明、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实现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包容,从而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增强认同,宗教和谐

  这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基层宗教人士居多,百姓们大多数为信教徒。我们应做好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从政治上,经济上,道德上,文化上引导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时隔六年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传递着党中央的战略决心,表达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坚强意志,也再次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发展机遇。这次会议令我振奋,加强了我扎根基层,保卫边疆,发展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促使学生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激母亲,我班认真开展“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学生做...

篇六: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导语• 自从古老的中华民族于 1949 年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后, 创立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就成为主导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基本主题!• 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之间历史性“错位”契合,导致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充满张力,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注定充满历史创新性和复杂艰巨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遭受过严重挫折,没有开辟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前夜”!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革”结束后的窘境: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政治生活由乱转治 —— 思想斗争:中国向何处去?• “两个凡是”( 1977年2月7日):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真理标准”讨论:

 1978 年5 5 月8 8 日 ——改革开放决策的前夜: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冲破“左”倾错误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决策“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习近平:

 《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1 、在启动和推进改革开放中持续探索改革目标模式:

 1978年 12 月 —— 1992 年 10 月“十四大”1981 年 10 月 28 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1983 年春耕前,全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占生产队总数的 98.96% 。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0.81984.5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 《 邓小平文选 》 第1 1 卷)• 1982 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5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 年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89 年十三届三中全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随着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改革扩展为全面改革,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在不断深入 …… :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改革目标的探索,实质是国家发展道路的探索。随着改革实践推进,“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深入 ……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论断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提供了有效实现形式! !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2 、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 年十四大到 2012 年十八大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主体 :公有制为主基础上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市场体系 :全国统一开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以间接手段为主•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政治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3 年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主体 :公有制为主基础上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市场体系 :全国统一开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宏观调控体系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以间接手段为主•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习近平在 《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中指出,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改革, “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一、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在中国拥有了有效实现形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八大党章)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3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 336 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 5 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关于《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9.10.28 - 31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我党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形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总体方略:•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八大以来, … …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十八大报告)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擘画了我国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为中心• 十四大:从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八大:从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

 《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总论:改革实质上就是不断探索、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习近平:

 《 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1 1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1 1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近平)

 (2 2 )中国改革开放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不仅使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强大的和生机活力 —— 在极大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苏东剧变”低谷中走向复兴的同时,而且为社会主义成功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3 3 )中国改革开放 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4 4 )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 —— 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

 既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又要充分肯定改革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奠基性作用•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的改正过来,把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 《 邓小平文选 》第2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00 页)“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 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 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 (习近平)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2 2 、 中国改革开放的 经验启示 :①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⑥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⑦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⑧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⑨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①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深得人民拥护的社会主义,具有显著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 坚持从严治党,树牢“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是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顺利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经验启示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 40 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

篇七: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社会主义是诞生于 16 世纪初的一种社会学思想,它主张整个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应该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是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的文章 8 篇 ,欢迎品鉴!

 第 1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通过聆听 xx 老师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授课,我了解到,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的转型时期,也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奋力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推动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了理论准备、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前进所经受的曲折考验和取得的光辉成就,特别对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大家感触颇深。如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迫切需要传承弘扬。这一系列伟大精神,其核心都源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战火,但同样有考验、

 有牺牲,缺了理想信念这个钙,同样会败下阵来。我们要用好这些宝贵精神财富,以坚定的革命立场、百炼成钢的革命精神把红色江山代代传下去。

  我在听完 xx 老师介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经验后,我认清了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第 2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单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还在支持和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通过字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历史,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个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莫定了政前提和制度基础,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经过曲折探素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符色社会主义道路

 和制度,是党和人民 100 年奋斗、创适、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不走封僵化的老路,否则中国必穷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中国必乱,道路要靠制度来菩实和保障。中国待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二是要强化历史拍当尽职责,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直面社会矛盾新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亦子之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内涵要求,团结市领人民有效应对里大拥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发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面对矛盾敢于迎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切实墙强实干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三是要坚持调查研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是找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不断加和改进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扬四下基层泥腿子精神,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引究,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紧密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失重大决策部的贯彻执行,围绕巩固拓展脱热攻坚成果和多村振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央出问题,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使调查研究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服务

 四是要坚持艰奋

 斗奋发图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新中国建设国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英雄出、精神昂场的时代。艰苦奋斗、奋发图理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层面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节约的优良作风,更要在精神层面保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不奋斗的思想态度。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接力棒,以俭修身、以俭兴业,节俭朴素、力成害侈,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害照之风挑重担、埋头苦千,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秦献,不驰于空想、不于虚声

 学习党史要佳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是必须循的党性原则,我们要认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备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后漫成就,深刻认识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国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便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 3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通过近期对党的历史进行学习,深入回顾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的重要意义深有感触,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摘抄句子;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

 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二、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三、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行动。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和传承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继续传承我党宝贵精神财富,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第 4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1949 年到 1978 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人民富起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深入回顾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和客观需要。

  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行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党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和传承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继续传承我党宝贵精神财富,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以更大的成绩庆祝党的百岁华诞!

 第 5 篇: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从 20xx 年 2 月 26 日起,在学校党委组织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集体学习正式开始,通过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总是把为大众谋利写在党的旗帜上,坚持一切都依赖大众,从大众到大众。党的发展历史是宣传大众、组织大众、发动大众的历史,历史事实表明大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大众路线贯彻,党的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发展,前进。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下是我对党的历史学习的一些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施改革开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辉煌历史和巨大贡献的历史。

  一、学习党史是党的一贯性要求,学习党史并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后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提出这项任务后,学习党史成为全党的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以能正衣冠的人为鉴,以能明确得失的历史为鉴,可以知道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对党员来说,学习党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进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特别是我们承担特殊责任的使命意义不仅如此,只有勤奋学习常温党的历史,了解党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奋斗历史的艰苦,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不断启发

 和觉醒,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惑和困难的障碍,维护肩膀的神圣使命,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真正理解真正的信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很重要的。真正学习才能真正理解,真正理解才能真正相信,真正相信才能真正使用。积极学习,不是用时翻书,而是全面系统地学习,不是寻找文章摘要,而是带着问题学,不是背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了解党的历史,当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通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要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踏踏实实地为实现党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相信党、...

篇八: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人:

 XXXXXX 时间:

 2021 年 7 月 1 日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

 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123

 我们党的一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学习好 总结好 传承好 发扬好

 三个重大意义即三个必然要求第一第二第三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1992年1935年1921年2017年党史的发展脉络

 11理论发展角度 理论发展角度党史的发展脉络

 第二部分重大命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见证过无数重要历史时刻1982年9月1日,1545名正式代表和145名候补代表在这里齐聚一堂,参加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许多地方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希望的田野显现生机活力。在农村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正在推进。1979年6月25日,四川省宁江机床厂一则广告在人民日报刊发。随后,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在城市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成为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创举。实践是孕育思想的土壤。在这个历史时刻,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继续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开放大潮涌动

 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第三部分壮阔蓝图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党的十二大代表谭启龙在讨论大会文件的小组会上说“现在,尽管我们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掌握,但这条路子已经开始走出来了,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走对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香港《文汇报》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

 这次大会提出了“小康”一词迅速传播开来。大会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大会还通过了新党章。这次大会后

 第四部分火热实践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务院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拉开中国开发式扶贫的序幕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073亿公斤,人均393公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股份制经营。1986年11月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长三角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到1987年,全国累计签订利用外资协议项目10350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等达257.73亿美元。

 “六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9040亿元。

 第五部分锦绣前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今,当时人们心心念念的“翻两番”目标早已实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第六部分重大命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01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02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03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

  ] 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必须联系实际学好用好党的百年历史。

 01

 02

 03

篇九: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改革开放时期历史研讨交流材料

 人类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千百年来,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共产党至 1921 年成立以来,就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前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十多年历程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一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阶段历史,体会到:近代以来的中国在面临亡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历史紧要关头,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之后在无数仁人志士和有识之士、爱国将士等付出辛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下,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迈步前行、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实属来之不易,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深刻学习、深入践行,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赓续好、传承好这一阶段的历史,对于建工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意义深远。

 改革开放 40 年,不仅仅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培育和塑造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向那段活力燃烧的岁月致敬,最好的致敬是继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改革

 开放再出发供给精神动力。三十立,四十不惑。40 年改实践,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創度优越性,马克思主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40 年沧桑巨变,改变的是贫穷的面,不变的是对梦想的追求,改变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不变的是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我国国防装各的自主化水平提升,看到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列装,变化的是技术、本领,不变的是坚守国门、守护人民的意志与雄心。

篇十: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某2021年11月11日

 目录C O N T E N T S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改革开放新标杆

 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 -2021• 1978年12月18日-22日 ,邓小平召开了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往开来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40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978 -202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1978 -202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民生改革阔步前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1978 -2021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改革的经济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运动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加快经济发展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经济上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逐年递增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体系

 1978 -2021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

 1978 -2021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1978 -2021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对国内经济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生产商品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工农业生产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经济

 1978 -2021•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978 -2021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中国积极发展商品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 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 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推进市场经济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

 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1978 -202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1978 -2021榜样中国• 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其成功秘诀在于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但是,40多年来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层面改革创造的外部监督都不是真正的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一定程度上只是治理者的化身、不是来自治理体系外部的主体,效率低下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亟待全面深化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也理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

 1978 -2021• 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 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1978 -2021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 革 开 放 新 标 杆“ 四 史 ”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之 改 革 开 放 史1 9 7 8 - 2 0 2 1

 国企改革当中出现了企业大量破产和管理人员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部分国有企业被管理者收购,从而导致大量工人下岗。1978 -20211998年大学扩招后,因为中国处于第二产业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市场需求大量工人,而不是大学生、技工,从而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失业伴随1993年税制改革,中央将地方70%的税收收取,但义务教育、基建、医疗的支出还在地方,地方只能靠大量拍卖土地填补财政不足。

 1978 -202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1978 -2021•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 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1978 -2021

 包某某2021年11月11日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时期的党的历史 改革开放 时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