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2篇

时间:2022-10-07 10: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2篇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甘肃教育■管理理论探索【关键词】家校协同;家庭教育;共育【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合作协同育人2篇,供大家参考。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2篇

篇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教育■管 理 理论探索【关键词】家校协同;家庭教育;共育【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23—0034—0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育效果的论述中提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一样倒塌下来。”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个性特点、行为养成、学习习惯等方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第一粒扣子。”[1]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教育,是一种系统、科学、普适、阶段性的教育形式,而家庭教育则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两种教育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今后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2] 。为充分了解家庭教育及指导需求现状,笔者按照“核心区域学校、其他城市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及农村学校”在某区分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涉及辖区21所小学1-6年级学生。通过问卷统计显示,55%左右的城乡家庭均表示比较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说明该区一半以上的家庭对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较强烈,家长有意愿通过学习提升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方面,接近80%的家长倾向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专业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度、信任度和依赖度较高,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力尚不足。家校联系方面,有高达70%的家庭是由母亲与学校联系,联系的原因多为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以教师要求后的被动联系居多,没有主动联系的意识。而其他家庭成员与学校联系甚少,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成任务了,主动联系沟通的意识淡薄。家校互动的方式多为学校单方面的安排,问卷数据显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多采取学校定期通知相关活动的方式,活动次数每年1-3次为主,每次时间为1-2个小时,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及时解决实际家庭教育问题的需求,且形式较单一,如讲座、专题家长会等,没有真正实现家校互通融合发展。二、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 家校共育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儿童成长是在其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教育引导所实现的成人、成才过程 [3] 。面对颇有个性的00后、10后,很多任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常常反映压力很大,如果单单依靠学校有限的时间和教师有限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效果微乎其微。儿童个体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两大教育阵地的影响。在家庭中,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性格习惯初步形成;在学校里,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社会教育,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成果。实现家校共育,要以促进孩子成长为目的,以尊重孩子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和孩子个体的独特性为基础,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的完善,实现孩子个体的生命价值。通过家校双方努力,一方面能让儿童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也能让其在严谨、有序的学校环境中,体验教师科学计划和严慈相济的教学引导。2. 家校共育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推进。在现实中,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就找各种客观原因,不做自我反思也不与学校沟通,矛头直指学校和教师,第一反应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或是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授课方式单一等,来自家长的要求多,学校压力大且“众口难调”。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往往是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觉得已经尽到应尽的义务,把希望寄托给教师和学校,一出问题便推卸责任,矛头指向学校和老师。事实上,家长在做好学生衣食起居照料的同时,应主动助力学校教育,主动加强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现状,形成教育合力,发现问题及时配合解决。同时,家长要走进学校,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校园文化,了解学校的核心理念,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多视角观察审视评价孩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客观、正确的引导,切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进程。3. 家校共育有利于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家庭是孩子第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初探○ 陈 茜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34

 2020.23■管 理论探索理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持续性、针对性、多元性、全面性等特点,但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当下, “4+2+1”模式的家庭居多,让很多孩子形成了自私自我的观念,熊孩子的“闹剧”屡见不鲜,这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师经过完整规范的师范教育后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专业的学科素养,加强家校沟通时,教师可从客观的角度辅助家长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从“家门”走进“校门”,多角度观察了解孩子,重新审视改进自我教育方式,进一步引导孩子成长。另外,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根据提前征集的培训需求“点菜送课”,为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锦上添花。三、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1.构建团队,专业指导家庭教育。通过问卷分析可知,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学校的家长在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方面都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如何有效创设家庭学习环境” “生活与习惯培育” “社会性能力发展” “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安全与健康知识” “如何增进家庭亲子互动情感”等多方面的指导 。上述需求如果仅依靠学校的专任教师辅导,在专业性、实践性等方面都显得单薄无力。为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大学教授、骨干教师及学生家长组成,多领域人士合力参与,能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指导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讲师团立足“孩子入学、家长入校”的理念,不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讲师团职能,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等灵活多变的援助形式,常态化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定期分赴各学校开展各类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个案分析等方式,主要从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个人成长关键期的重要性,讲解不同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阐述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不断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同时,依托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讲师团专家可有效利用QQ、短视频等新媒体与家长、教师沟通,定期推送网络课程、视频链接以及文字影音资料等,让家长坐在家里也可了解到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资讯。2. 打通渠道,家长参与共同治校。秉承“人各其美、和以共进”的育人思维,弘扬良好家风,积极传播和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深度体验实践的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视角观察、评价学生,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家委会、家长读书沙龙、亲子活动、微信管理、家长开放日、家校生三级联动等制度,通过有专业特长有授课意愿的家长在学校课堂或实践场所开设“微课”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参与热情,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深化教师对家长的了解,确保家校融合有序开展。定期邀请家长推门听课、主持班会或队会等举措,教师可征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传达学校对家长和家庭的希望和要求,促进相互理解,打造育人升级版,下实家校融合“一盘棋”,推动家校教育“抱团”发展,擦亮家校同频共振“名片”,有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3. 纵深交流,家校牵手协同育人。家校携手互动配合,共同促进家庭教育,共同教育引导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充分调研、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各学校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家校共育方案,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成长期待,形成教师、家长的共育策略。教师要加强家校沟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沟通技巧,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提升业务素养,增强育人自信心,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加深互动,提升共育效果。学校在鼓励家长参与治校时,可通过开展“学校好家长” “最佳志愿者”等评选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推荐环节中,在年终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将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一方面肯定家长治校工作,另一方面调动广大家长参与治校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调研各校共育现状和需求,提供师资、资金保障,协调社会力量助力共育,做好服务工作。家长要通过多途径获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关键节点,及时与孩子交流,同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共育项目,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家校互通互动的运行机制下,接受理念一致的教育,减少内心冲突,清晰认识自我,形成合理的自我期待,实现自我理想。参考文献[1]B.A.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5-35.[2]单志艳.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 构建家校合作新形态[J].人民教育.2019(22):17-20.[3]康丽颖. 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家校共育指导[J]. 人民教育.2019(22):13-16.编辑:陈富祥35

篇二: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智慧 2021 / 03JICHU JIAOYU YANJIU·88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家校协同育人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广大中小学校对于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最迫切的研究任务是界定什么是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和如何进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一、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重大意义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着力进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并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深入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最终探索出一条以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为核心内涵的家校协同育人之路。(一)

 家校协同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基础教育重大发展战略基础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个部分构成,传统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对独立,融合度和协同度很低。随着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随着我国社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广大家长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教育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问题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凸显,并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2010年2月8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颁发,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2016年11月《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16—2020年)》印发,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推进迅速、直面基层,足见其重要性、紧迫性。家校协同育人理念已融入国家教育基本政策和重大战略之中。(二)

 家校协同问题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校的矛盾焦点和发展瓶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广大中小学教育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协同路径朱洪秋 王志伟【摘 要】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现代教育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好关系就是好教育。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协同好师生、亲子、家校三大关系。如何协同这三大关系?可以建构民主对话型的“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家庭会议育人模型和家长会育人模型。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行动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并推动了学校育人文化从传统育人文化向现代育人文化转型。【关键词】家校协同 三大关系 三阶段四环节模型【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1)03-88-04朱洪秋 /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从事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北京 100034);王志伟 /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学生教育研究(北京 100024)【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CBDB2020187)

 朱洪秋 王志伟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协同路径2021年2月·0389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家校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有研究者指出,“家校冲突在不同的社会时期零星可见。与那种偶发的、个别的家校冲突所不同的是,在当今教育改革深水时期,家校冲突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1] ,家校冲突正在日益成为广大中小学建设和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甚至正在成为制约中小学质量提升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瓶颈问题。面对大面积的家校冲突和矛盾,应急处理解决方案、突发事件解决技能和技巧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只有系统建构家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实现对家校协同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才是走出家校协同困局的根本出路。(三)

 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在西城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西城区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教育高地,西城区已经把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纳入了 《西城教育现代化2035》,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是北京市第一个成立区级家校共育科室的教育行政机构,西城区中小学生家长对高质量的教育诉求越来越高,西城区家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趋严峻,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在西城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西城区某普通小学一年级的266位学生家长的学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家长的学历构成中,博士和硕士已经达到 24.44%,本科以上已经达到 80.00% 以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愿望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对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这一变化给家校协同育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做好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不仅可以为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政策指导,还能为西城区各中小学提供操作模型和案例,它将是西城区家校协同发展的奠基性工程,还可能成为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范例”。二、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部开始对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进行专门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行动研究和队伍建设工作。(一)广泛开展家校协同育人调查研究工作在西城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和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对1~6年级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大面积问卷调查,提炼总结出磨蹭、专注力、自主性、作业问题、手机问题、逆反问题等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困惑,并从应然的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其次,在西城区3000多位中小学班主任中进行了全员调查研究,总结概括出问题学生、个别家长、主题班会、家校冲突等突出问题和困惑;最后,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家校共育科合作,在西城区广大中小学德育干部中开展了专门的家校协同育人调查研究,对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建设性建议。(二)积极开展家校协同育人课题研究工作为了使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申报了西城区重点课题,课题名称为“家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行动研究”,申请了西城区教育教学创新项目,项目名称为“家校协同育人课程体系与治理体系建设”,申报了北京市规划办课题,课题名称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西城区重点课题、西城区教育教学创新专项、北京市规划办课题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起西城区家校协同育人科学研究的高楼大厦,共同服务于西城区广大中小学的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和区域协同发展工作。2017~2019年,组织了家校协同育人科研月活动和区域展示活动,每次活动都在200人以上。(三)广泛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推广工作家校协同育人的重点在于实践和行动,在调查研究和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推广工作,把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实践中去。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首先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古友谊小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等学校展开,然后通过西城家校协同育人研修班、西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西城开放性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室等渠道进行传播和推广,再通过西城慕课系列课程、创先泰克直播、钉钉直播等平台进行互联网传播,目前可统计的家校协同育人课程点击人次在30万以上,生涯中心的两节家校协同育人课程在学院公众号上的观看人次达到6万多。

 朱洪秋 王志伟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协同路径JICHU JIAOYU YANJIU·90三、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及协同路径通过家校协同育人的系统性研究和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的三年行动研究,本文重点从家校协同育人的三大关系及协同路径来分析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问题主要是指师生关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和家校关系问题。本文所指的好关系,主要是指好的师生关系、好的亲子关系和好的家校关系。(一)好关系的内涵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应该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识基础之上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这种和谐共生关系又要建立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包容、鼓励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好关系的内涵。为了便于理解、记忆、传播和交流,本文把建立好关系中对关系中主体的尊重、理解、信任、包容、鼓励以及对于关系建设流程中的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识合起来称为建立好关系的“十大关键词”。(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及其协同路径对于每一所学校来讲,家校协同育人的第一要务是办好学校,这是家校协同育人中学校的首要责任。学校如何办好学校?从家校协同育人的视角看,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落实好的师生关系中的“十大关键词”并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应运而生并得到组织和落实。“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三阶段”是指主题班会的会前阶段、会中阶段、会后阶段,“四环节”是指主题班会的三个环节又按照学生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统一规律划分为四个组织环节,这四个组织环节分别是会前阶段的“自我认知”环节、会中阶段的“分享互动”环节和“达成共识”环节、会后阶段的“落实行动”环节。为了验证“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模型的运行效果及规律,研究者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做了一年时间的行动研究,并组织了2017年的北京市西城区科研月展示活动。“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示意图(三)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其协同路径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家校协同的第一要务是做好家庭、家风、家教工作,这是家校协同育人中家庭的首要责任。家庭如何进行教育工作?从家校协同育人的视角看,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了能够落实好的亲子关系中的“十大关键词”并建设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为蓝图,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研究者建构了“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并通过此模型进行组织落实。“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的“三阶段”是指家庭会议的会前阶段、会中阶段、会后阶段,“四环节”是指家庭会议的三个环节又进一步划分为会前阶段的“自我认知”环节、会中阶段的“分享互动”环节和“达成共识”环节、会后阶段的“落实行动”环节。为了验证“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的运行效果及规律,研究者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做了一年时间的行动研究,并组织了2018年的北京市西城区科研月展示活动。“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图2 “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示意图(四)良好的家校关系及其协同路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同,主要是在学校努力办好学校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努力树立好家风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落实好的家校关系中的“十大关键词”并建设良好的家校关系,研究者以“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为蓝图,结合家校协同育人的特点,建构了“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并通过此模型进行组织落实。“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的“三阶段”是指家长会的会前阶段、会中阶段、会后阶段,“四环节”是指家长会的三个环节又进一步划分为会前阶段的“自我认知”环节、会中阶段的“分享互动”环节和“达成共识”环节、会后阶段的“落实行动”环节。为了验证“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的运行效果及规律,研究者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附属小学进行了一年时间的

 朱洪秋 王志伟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协同路径2021年2月·0391行动研究,并组织了2019年的北京市西城区全区展示活动。“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图3 “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示意图在三种家校协同育人模型的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型操作最简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因为它主要用于家庭成员这一微型团体内部的有效沟通,对时间、空间和地点限制都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召开,也比较好控制。“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且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它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的团体沟通和团体文化建设模型,这一模型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良好的互动性,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力抓手。“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是三个育人模型中最难操作的一个育人模型,其难点不在于操作的基本流程,而在于沟通对话的主体发生在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成人之间,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成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比难度系数大大提升。尽管如此,只要秉承公平、公正和坦诚沟通的基本理念,“三阶段四环节”家长会育人模型对于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沟通协调功能。四、“三方对话”是实现三大关系协同的有效策略从家校协同育人主体的视角看,家校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是教师、学生、家长的三个主体之间的协同,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两两关系的协同。为此,实施“三阶段四环节”主题班会育人模型、“三阶段四环节”家庭会议育人模...

推荐访问: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育人 协同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