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说出谁高,谁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以及游戏等形式,能认识和区分高矮;情感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矮》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高矮》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说出谁高,谁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以及游戏等形式,能认识和区分高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高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我班学生的智残情况、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吧学生分为A、B、C三组,结合其特点,我准备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A组学生能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说出谁高、谁矮
B组学生能初步感知高矮,在教师的提示下区分物体的.高矮,说出谁高、谁矮
C组学生能说出高矮,跟着老师学,遵守课堂纪律
说教学重难点:
我班学生对数前概念的理解、判断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我将教学重点设为: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说出谁高、谁矮。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高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取的教法是动画视频、直观演示法以及游戏法等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通过动画视频导入,探究新知,学以致用,创新评价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动画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小人国》,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高矮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一)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图上画的有谁?
看一看,比一比,他们谁高,谁矮?
(二)实物感知高矮
①请一位学生与老师站在同一起点,让其他学生目测,比较谁高,谁矮
②请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起点,让其他学生目测,比较谁高,谁矮
③请一位学生站在地上,另一位同学站在椅子上面,比一比,告诉学生这样比较高矮是不公*的。
师总结: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玩游戏:《高人矮人》让学生掌握高矮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第四环节:总结
这一环节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回顾本节课学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高矮)我们主要是比较了身高,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互相比较一下看一看谁高,谁矮,也可以和其他班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是谁高,谁矮?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出示本节课的课题。
《高矮》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步骤、初步体验高矮。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怎样排同学们队伍引出课题“比高矮”请一小组的学生上台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评价排列的队伍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排,应该怎样调整。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高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步骤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先请两个高矮比较悬殊的小朋友出来比高矮,让矮的回位置,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跟他比,这样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第三步骤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感悟、明确比高矮、。
在这一环节,我叫两位差不多高上台比高矮,就这样站着比,不容易比较出高矮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方法比较高矮,再出现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的方法。教师小结,小组内互比身高,再出现比长短,引导学生说比长短应注意什么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比高比矮的体会。
2、在这一环节,我用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也用这种方法比高矮的,但是淘气同学这样做,你觉得对吗?师:哦,原来背对背比较高矮时,同学们不能把脚跟踮起来,除此还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正确方法,背对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样高。
3、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小组内互比身高
(1)师讲清要求再比(2)反馈
4、进行反馈练习
(1)出示课件主题图
学生自行观察主题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老奶奶和小朋友比高矮你能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你还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2)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们可以比一比,谁高谁矮;也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组听。
(3)师:同学们掌握了比高矮(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生在说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第四步骤拓展时空,感受比高矮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目的是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骤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
1、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8页第一题练一练
2、出示课件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3、出示课件课本第17页第2题做一做
4、组织讨论课本第19页“三只小兔比高矮”。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学生讨论交流那该怎样比,引导学生想出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馈。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这些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咱们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