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杨子涵;詹馨;王森;胡宇菲【摘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已在南京市多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其业务的推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供大家参考。
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杨子涵;詹馨;王森;胡宇菲
【摘
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已在南京市多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其业务的推广方便了农村居民支取现金、办理金融业务,满足了农户的基本金融需求,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相关研究文献,并在对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出南京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核心问题,就其改进和完善方法进行分析。%TheruralfinancialstationshavebeenrunsmoothlyindiverseareasinthecityofNanjing,resolvingtheproblemthatsomeruralresidentsareeagertowithdrawtheirmoneyfrombankaccount,anddealingwithrelevantbusinessproblems,whichhasmetthebasicdemandoffinancingamongtheruralresidents.Nevertheless,therearesomeproblemsinitsdevelopment.Afterreferringtoamassiveamountofreferencematerialsandrelatedresearchoutcomes,andalsobasedontheresearchsurveysabouttheoperationoftheruralfinancialstationsinNanjing,themajorissuescanbefoundout.Meanwhile,themethodsandsuggestionsofitssustainabledevelopmentarediscussedinthearticle.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行情况;居民需求;改进方法
【作
者】杨子涵;詹馨;王森;胡宇菲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18;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18;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18;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1【正文语种】中
文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部署指导,在现已开展的江苏省南京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基础上,对其服务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其目的在于为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办理效率,最终实现便民、惠民。截至2015年10月,南京地区共有298家已正常运营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但是,通过对各地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调查得知,尽管服务站运行初显成效,但使用率并不高,很难真正实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起到惠民的作用。并且,由于其前期投入成本和规划等因素,农村金融服务站发展态势不佳,运行情况与预期不相符,其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以下2点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一是从需求者(农村居民)的角度了解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和影响他们是否运用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的因素;二是从供给者(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角度了解金融综合服务站供应者的目标和在搭建金融综合服务站时所考虑的因素。
农村金融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发展金融的重中之重。
自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扩充了江苏省农村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功能,建立了一批多功能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并以金融普惠制为依据,为农
民提供支付结算、现金、国库、征信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五大综合服务功能,扩大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惠民项目范围。
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成立,使广大农村居民不用出村就能够办理小额转账汇款、代理发放资金、代理缴费和支出小额现金等金融业务,解决了农村因长期未设有金融机构网点而无法办理金融业务的问题,填补了农村金融股份的空白,为加快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但是,报告显示,在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宣传和推广阶段,仅有30%的行政村拥有服务站,这一数字与2015年80%的行政村覆盖率目标相差甚远。这一差距主要源于服务站的前期规划建设与后期运营管理。
在服务站助农取款点建立之初,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基础设施薄弱,并且农村支付结算需求矛盾突出。而助农取款点业务的推广,解决了部分农村居民支取小额补贴现金的需求。近期,叶银龙指出由于农村金融产业特征、体系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作为试点来降低交易成本和激励金融服务提供效率,并根据长期总成本分别在竞争型和垄断型市场下的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说明了服务站的建成有助于打破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局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便民利民。
在服务站不断推行过程中,为维持可持续发展,可利用线上线下立体融合的创新服务新形式,加快线上电子银行如手机、微信银行的推进,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创新式建议。
同时,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优点。美国农村地区社区银行服务对象为市场经济中的弱势群体,强调在特定社区范围内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以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可进行大额现金交易与贷款、转账;日本农村金融体系由政府主导,国家政府对农协的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印度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规定
每一地区必须有一个领头银行负责农业金融服务工作,对于各地区发展之间的经济不平衡问题,政府优先考虑不发达地区以满足贫困农民、无地农民等农村弱势群体的资金需要。
2.1调查问卷部分
根据小组成员分析出的可能影响居民使用农村经融服务站频率的因素,设计访谈问卷,并在2015年6月到12月期间给有关人员发放问卷。在此次调研中,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184份,回收率为92%。
(1)居民基本信息(见表1)。
(2)居民使用服务站情况(见表2)。
由调查问卷所得的一手数据可知,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站的主要用户为5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这些居民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也偏低,在没有农村金融服务站时,他们大多选择在银行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银行的资源,农村金融服务站成立后,方便了居民的存取款,居民的使用频率也较高。
数据显示1/2左右的农村居民对经营户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且近2/3居民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未来的可持续性持积极态度。结果显示,服务站的距离对居民在服务站办理业务的频率影响不大,而自身的收入以及服务站经营户的服务态度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站业务量。
2.2实地访谈
为了解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营情况,小组成员在银行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对某些农村金融服务站进行了走访调查。经过调研,小组成员了解到,目前A镇设有7家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营最好的是a点,设立于2011年,年业务量在3500笔左右;B镇设有4家农村金融服务站,运营最好的是b点,年业务量在6000笔左右,可以看出,根据设点位置的不同,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营运情况还是有差距的。而除了这2家发展较好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之外,其余各家都因为所处区域偏僻,人流
稀少,运营情况较差。与A镇不同的是,B镇除了设有农村金融服务站外,还拥有3家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由区政府推动,商户入股自主经营,年底分红,与农村金融服务站处于同一位置。对于服务站的前期建设,银行往往会选择具有信贷支持,声望良好且较了解的商户,选定商户后向商户所在店铺投入点钞机、站牌和公约以保障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正常运营。但是为保障资金安全,服务站将会安装经商户投资置办、银行适当补贴的监控设备。另外,服务站配备了银行派遣的专员,每周前往农村金融服务站询问其经营状况,并为商户解答疑难问题和定期升级服务站的基础设备。
A,B两镇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均主要办理小额取现、消费、缴纳水电费等业务,在站点提取的现金由商户自己准备,不收取农户任何费用,商户每完成一笔业务都可以获得5毛钱的补助。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建立为银行分担了每月农户在柜面领取低保时带来的压力,降低了流失大客户的风险,减少费用。
3.1结论
本文通过对一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合二手资料与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服务站前期运行良好,服务态度佳。南京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基本能达到“六有”标准,均具有挂牌服务标识、服务站人员职责公告、POS机、金融服务产品与宣传资料、专业的验钞机具及专门记录各项业务的登记簿,服务站前期运行良好,居民通过在家附近的服务站最常办理取现、缴费、小额贷款金融业务,满足了自身的基本金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服务站经营户的服务态度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站业务量。而所获数据显示1/2左右的农村居民对经营户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且近2/3居民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未来的可持续性持积极态度。
(2)服务站权责框架有待明确,资金投入持续性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各地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模式和职责不同,因此至今其权利和责任尚未明确地界定。各金融机构在对服务站进行资金投入以及本身功能设置上还比较单一化,未实现资金融合
和功能互通;各银行机构的受理终端还存在跨行查询、取现交付手续费等相关业务障碍,因此建议解决综合利用的问题。此外,目前每设立一个站点需一次性投入约4000元,后续投入为平均每月400元。除去一次性投入外,各站点每月维持运作的后续运行费为100元左右,当未来站点不断增加综合金融服务后,后续投入将更大,因此持续资金投入问题亟待解决。
(3)缺乏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业务办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调查站点的实际情况反映大多数服务站缺乏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监控未开启,缺乏风险管理条例;并且,服务站业务办理人员在操作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缺乏明确规范和防控措施。调查发现,一些业务办理人员的金融业务知识明显不足,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如在服务站发现取款签名都是店主笔迹,店主没有意识到代签名的风险,因此风险防范意识和控制机制需要加强。
3.2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得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明晰权责框架,通过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制定规章制度、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和业务代理协议、备忘录等方式,明确参与共建各方的职责从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其次,开展风险防范,相关金融机构应与村委会和派出所整体联合来防范风险,将服务站作为社会治安重点保护对象,并选定义务监管员确保服务站安全,在加强防范、控制风险的同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人民银行将每个服务站站点的绩效纳入综合评价考核,地方政府开展优秀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评选活动,设立一定的奖励,但对超出业务代理范围的和不按规范流程操作的不良行为,应根据所建立的退出机制取消其代理资格;最后,政府需出台财税扶持政策,建立保障机制,对金融服务站点采取适当补贴或者减免其税收等方式,减轻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激发农村经营户长期合作的意愿,以在未来推广更多如代办农业信贷咨询、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业务,逐步向“三农”信贷服务、“三农”保险服务和“三农”期货服务方面拓展,将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成为农村
金融信息汇集平台,为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行业更好地服务“三农”发挥桥梁作用。
【相关文献】
[1]叶银龙.经济学视角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5(1):130-137.[2]祝世京.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可持续发展——以茂名为视角[J].中国金融,2012(15):85-86.[3]罗斌.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农村金融,2012(22):49-51.[4]刘立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践与思考[J].当代金融家,2015(6):112-113.[5]化安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践[J].当代金融家,2014(10):126-127.
推荐访问:县域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运行情况以及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南京市 为例 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