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3篇

时间:2022-10-10 13:40:23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3篇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 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前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3篇

篇一: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

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前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Preface

 目录第一 规划背景第二 总体要求第三主要任务第四 强化组织实施

 规划背景第一部分

 规 划 背 景2017年,中医药法施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548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8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2.6万家。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规 划 背 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有效应对多种健康挑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发挥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应看到,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总体要求第二部分

 总 体 要 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总 体 要 求(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持遵循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在创新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完善政策举措和评价标准体系,持续推进中医药领域改革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促进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统筹谋划推进中医药服务、人才、传承创新、产业、文化、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等工作,形成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合力。

 总 体 要 求(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成长途径和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传承创新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临床与科研结合更为紧密,多学科融合创新持续推进。

 总 体 要 求——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中药注册管理不断优化,中药新药创制活力增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传播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作用更加显著。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积极发展。——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法治、监管等支撑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主要任务第三部分

 主 要 任 务(一)

 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1.做强龙头中医医院。• 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高水平研究与创新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院管理、传统医学国际交流等方面代表全国一流水平。将全国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优质中医药资源短缺或患者转外就医多的省份设置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主 要 任 务2.做优骨干中医医院。• 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规范科室设置,推进执行建设标准,补齐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短板,优化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一批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提升地市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

 主 要 任 务3.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和诊所提升管理水平。

 主 要 任 务4.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 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

 主 要 任 务(二)

 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1.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 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继续实施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行动,加快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基层糖尿病、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持续开展0—36个月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逐步提高覆盖率。

 主 要 任 务1.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 增强疾病治疗能力。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及脾胃病、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制定完善并推广实施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逐步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和疗效水平。加强中药药事管理,落实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技术。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 强化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尘肺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大力开展培训,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主 要 任 务2.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中医药参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中,研究纳入坚持中西医并重以及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强中医救治能力建设等相关内容,推动建立有效机制,促进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依托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基地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全部设置发热门诊,加强感染性疾病、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相关科室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强化中医药应急救治支撑保障。加强中医药应急科研平台建设,合理布局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加大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人员充足、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人才库,提高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和重症救治能力。完善中药应急物资保障供应机制。

 主 要 任 务3.发展少数民族医药。• 加强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少数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改善少数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少数民族医医院专科能力、制剂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符合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优势病种研究力度,有效传承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医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保护力度,持续开展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抢救整理工作,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主 要 任 务4.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 推动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在综合医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加强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制定实施“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将中西医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 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符合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点和规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订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设备配置。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和专科建设,促进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改革创新。• 提升相关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引导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普遍开展中医药服务,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加强相关领域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优化妇幼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妇女儿童中医药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服务能力。

 主 要 任 务5.优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 完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总结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和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

篇二: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

dquo;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2 年 3 月 29 日,中央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规划》统筹考虑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合作等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 10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设置 15 项具体发展指标和 11 项工作专栏。《规划》提出的 10 个方面重点任务,为实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举措,提供了保障。一是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将全国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优质中医药资源短缺或患者转外就医多的省份设置分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 130 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成 15%的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在 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二是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继续实施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行动,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制定并推广 20 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实施对口支援提升项目。完善中医药参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 35 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提升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将中西医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支持建设 50 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形成 100 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三是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动建设 100 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做强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相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适当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支持一批中医医师开展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西医学习中医人才专项,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四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在中医理论等重点领域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30 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形成相关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链。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开展中医药循证评价研究。五是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编纂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完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数据,支持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行动和中药智能制造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中药质量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六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促进和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七是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事业,促进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做大中医药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八是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

 推进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九是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推进中医药领域综合改革,建设 10 个左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十是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开展基层中医药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建立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中医药法治建设,完善中医药法相关配套制度。政策原文:“ 十四五 ” 中医药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 2020 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 5482 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 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0.48 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 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 2.6 万家。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 20.69%。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 196 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

 增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传统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质量,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有效应对多种健康挑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发挥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应看到,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传承创新能力有待持续增强,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健全。二、总体要求(一 )

 指导思想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坚持遵循发展规律。

 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在创新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促进中医药特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完善政策举措和评价标准体系,持续推进中医药领域改革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促进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统筹谋划推进中医药服务、人才、传承创新、产业、文化、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等工作,形成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合力。(三)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人才成长途径和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传承创新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临床与科研结合更为紧密,多学科融合创新持续推进。—— 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中药注册管理不断优化,中药新药创制活力增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 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传播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作用更加显著。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易积极发展。—— 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法治、监管等支撑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主要发展指标三、主要任务(一)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1 1 .做强龙头中医医院。依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高水平

 研究与创新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院管理、传统医学国际交流等方面代表全国一流水平。将全国高水平中医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优质中医药资源短缺或患者转外就医多的省份设置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2 2 . 做优骨干中医医院。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规范科室设置,推进执行建设标准,补齐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短板,优化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一批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提升地市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3 3 . 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宣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推动中医门诊部和诊所提升管理水平。4 4 . 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

 (二)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1 1 .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继续实施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行动,加快构建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基层糖尿病、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持续开展 0—36 个月儿童、65 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逐步提高覆盖率。增强疾病治疗能力。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及脾胃病、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周围血管病等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制定完善并推广实施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逐步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和疗效水

 平。加强中药药事管理,落实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使用中药。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技术。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强化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尘肺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大力开展培训,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2 2 .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

篇三: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

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20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1 7 月 29 日上午,由大同市卫计委主办的全市 2017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在迎宾广场举行。

 今年 7 月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题宣传月,此次宣传主题为“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活动现场,大同市健康教育所和城区 1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摆放展板、发放资料、义诊、接受咨询等多种方式,向过往居民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国家的免费政策及健康知识,以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主动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大同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大同市已为 255 万

 余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为辖区的 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监测随访、中医药健康服务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20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2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宣传,让更多居民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政策,7 月28 日上午,上虞区章镇镇政府和章镇镇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家庭医生签约你签约我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

 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现场义诊、健康咨询、现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向过往居民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国家免费项目;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0—6 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等内容。共接受项目咨询 100 余人次,免费测血压、血糖 50 余人次,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资料 150 余份。宣传结束后,工作人员到慢性病患者居民家中进行面对面随访,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指导,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健康服务。

 20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3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和参与度,7 月 11 日上午,由泸州市纳溪区基本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办公室牵头,组织城区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共 20 余名医务人员在永宁街道文化广场开展了一场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采取牵拉宣传横幅、展示项目宣传展板、发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手册、宣传传单、现场开展政策咨询和义诊、播放音频资料等形式,向过往人群广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内容及健康保健知识,宣传不同人群应该享受的服务内容及如何获得服务的渠道等内容。还现场免费发放控油壶、计步器、腰围尺等推广健康支持工具。

 本次活动共免费发放各种宣传资料 1000 余份,免费义诊征询 300 余人次,发放控油壶、计步器、腰围尺等健康支持工具500 件。

 参加现场宣传活动的区卫计局局长赵学忠介绍说,通过本次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实施、全民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健康泸州、健康纳溪的建设再次添砖加瓦。

 20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4 您的血压有点高,请按时服药!”张医生一边为一位老人胳膊量血压,一边叮嘱着;“您的血糖有点高,请多吃青菜少吃

 面食!”李医生一边为一位老人测血糖,一边提醒其改善饮食习惯……7 月 18 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蒸湘街道太平小区广场,区第一人民医院、蒸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义诊服务台前,医生们热情地为市民义诊。

 当天上午,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在蒸湘区启动。区领导王卿为活动致辞。

 此次宣传月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延伸和丰富宣传主题。仪式现场氛围浓厚,群众参与度较高。活动邀请了广场舞队开场表演。现场通过义诊活动、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咨询,向居民宣传推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及康养+医疗项目,大力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就医理念。

 活动现场服务居民 600 余人次,发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资料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资料 800 余份。

 20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总结 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综治宣传月活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南街社区按照上级要求,于三月份开展综治宣传为主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了开展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努力开创南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社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召开了主题宣传动员会议,要求社区人人参与宣传活动,专门对宣传月活动进行新部署,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宣传月活动,使这次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神有色,成效显著。

 二、宣传形式多样 为了使活动切实达到增强治安防范目的,社区采取了以下形式进行宣传:1 首先在社区开展法制学习教育,组织社区党员,集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2 以走访入户发放宣传品形式对居民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法制意识,让社会安全打下了群众基础。3 在社区宣传栏和主要路口,张贴宣传标语,达到家喻户晓,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共建平安社区。

 三、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1 1 、对社区内进行防火安全宣传报告

 2 2 、了解社区内情况,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3 3 、对社区内刑事解教人员,吸毒人员进行帮教回访工作。

 4 4 、进行夜间巡逻以减少案件的发生,此次宣传月活动社区两委高度重视,确保宣传月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使这次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推荐访问:2022年中医药法宣传总结 年中 宣传 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