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8篇

时间:2022-10-10 14:20:35 来源:网友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8篇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8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8篇

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的初步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儿童在上课前 10—15 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我尽量简化,充分利用教室里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设计,新颖、活泼,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好学”,开门见山,简短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讲授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搜集了许多资源,设计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直观观察,从中找出角,抽象出几何中的角。在对角有一定的感知后,我又设计让学生寻找周边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角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觉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其次,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了“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 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 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总之,我在讲授环节上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 设计了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让学生们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把课堂环境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效果,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积极,并学得轻松、有趣、起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介绍本课要学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初步感知角。

 (一)美丽的校园

 (课件播放校园情境图)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一看这是哪儿?都有什么? 引导孩子们找一找其中的角,初步认识角。

 (二)我们一起去北京

  课件展示北京的有关图片(点击每张,放大观看)

 以旅游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进行观察,引导说说哪里有角。(以组为单位,讨论进行,汇报讨论结果)

 (三)大家快来找找看

 (课件播放上图)找出图中的角。

 以组为单位,先讨论,再上黑板前指一指,说一说。

 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小练习

  1、出示上图,找出角。

 2、完成下面做一做两题(课件继续)

 找出直角,并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上面有直角?(黑板面、书本面等等)

 学习数出图形中的角。多找一些孩子到黑板前来数。

 四、画一画:学习画角。

  1、课件播放画角的步骤:

 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叫“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这两条线叫做“边”)。

 2、老师示范画角,请同学们一起动手画一画。(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画,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注: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五、折一折。动手折出角。

  看,我们的动物世界 (课件出示上图,激趣,过渡到动手操作环节。)

 (点击数字,依次播放下面各图解:)

 1、先让学生观察这几种折纸图解,以组为单位分析每一步中都有哪些角,都是什么角。

 2、师示范折“小乌鸦”,并在折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说一说,找一找,角在哪里。

 3、孩子们自由折。(可以折上面图解中的一两种,也可以折其他。)要求以组为单位,边折边和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手里折出来的角。

 4、展示作品,鼓励有创意的同学。

  六、总结:

 课件播放,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孩子生活中要多观察,做一个有心人。

篇二: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初步认识导入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 p38—39

 教学目标 :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

 、三角板等。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

 有

  这几个图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呀 ?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 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一起来试一试吧 !

 (玩猜一猜游戏)

 二、出示课题 :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 ?(都有角)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课件板题 :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

 三、引导探究 :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

 师: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 ?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 !找到了那么的角, 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 有什么感觉呀 ?(尖尖的)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 ?(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

 (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

 (课件重新出现 2 个角)

  师:你能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吗 ?

 3、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你能把它画在纸上吗 ?自己先试一试,并在你画出的角上,写出顶点和边。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示范画,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4、判断角:

  师:谁还愿意把你画的角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

 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角吗?为什么 ?(把不是角的取下来)

 5、比较角的大小 :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你发现了什么 ? (有大有小)

 师:谁能把这些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

 师:他排对了吗?大家意见都不相同,到底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

 师:每个小组都有①②号两个角,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个边长些,一个边短些)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 !

 (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开口的大小有关。

  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把上面的这几个叫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

 四、练习 :

 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四、总结 :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 ?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 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教学反思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 :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 :

 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 :

 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

  提问 :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 1 题 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3 相加,这就是 2 个 3.

 第 2 题 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5 相加,这就是 3 个 5.

 第 3 题 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4 相加,由学生说出 4 个 4.

 第 4 题 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2 相加,由学生说出 5 个 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除了用加法计算外, 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 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 ?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 1 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

  (1)教师是怎样摆的 ?

  (教师先摆 2 朵,再摆 2 朵,最后又摆 2 朵)摆了几个 2,(3 个 2)教师板书 :

 3 个 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 :

 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 相同加数是几,几个 2 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除了用加法计算外, 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 :

 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 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 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 ?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 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 2 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 3 写在乘号的后面, 2×3 表示 3 个 2 连加,3 个 2 得 6,因此算式是 2×3=6,读作 2 乘以 3 等于 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

  拿出 3 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 1 个 3;第二竖行再摆 3 个正方形,这是几个 3;第三竖行再摆 3 个正方形,这是几个 3,第四竖行再摆 3 个正方形,这是几个 3 ? (4 个 3)

 教师启发提问 :

  (1)求 4 个 3 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 (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 (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

  (1)每堆摆 4 个圆片,摆 5 堆,这是几个几 ?

  (2)在小组内讨论, 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

  归纳小结 :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 4 个圆片,摆

 10 堆, 100 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 ? 只要 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 ? 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 5+5+5 5×3; 4+4+4+4

 4×4;

 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 4 下,拍 3 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 5 下,拍 4 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6×3

 1×5

  1+1+1+1+1

 9+ 9+ 9+ 9+ 9

  9×5

  7×3

 (四)归纳总结 延伸发展

 1、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2、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 ?

  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 :

 5×6

 师打开盒子验证。

 3、小柴胡冲剂 10 克 ×6 袋 餐巾纸 6×10 水彩笔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

  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 课后再去找找。

 、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

 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

 二、新授 1、教学例 2 出示 3 组气球,每组气球有 5 个 问 :

 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 ? (3 个 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 )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

 学生列式 :

 5+5+5=15 (个)

  5 ×3=15(个)

 问 :

 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

 问 :

 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

 板书 :

 5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教学例 3 出示例 3 的图 问 :

 你看了到了什么 ?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

 你能列式计算吗 ?

 板书 :

  4+4+4+4+4+4+4+4=36 (个)

 4×9=36(个)

 问 :

 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

 小结 :

 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

 师生共同总结出 :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

 1、P47,做一做 2、练习九,第 5、6、7 题。

 教学反思 :

 练习课(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p48—50 练习九 教学目的 :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文字题的初步接触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请写出下面的算式 :

 3 个 5

  4 个 4

 2 个 7

  3 和 5

  4 和 4

 2 和 7

  2、把下面的算式变成乘法算式 3+3+3

 4+4+4+4+4+4+4

 5+5+5+5+4

 6+6+6+6+3

 3、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呢?什么样的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表示呢 ?

  你能举例说明。

 二、练习 1、文字题 3 个 8 相加,和是多少 ?

 3 和 8 相加,和是多少 ?

 一个因数是 8,另一个因数是 3,积是多少 ?

 问 :

 第一踢和第二题有什么不同呢 ?

 2、看图提问题 小朋友们在跳绳,每 4 个同学一组, 3 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 ?

 让学列式计算 板书 :

 4+4+4=12 (人)

  4 ×3=12(人)

 问 :

 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

 3、小邮递员

 3×2

  6 ×4

  5 ×3 3 个 2 相加

 3+3

  3+3+3

  4 ×6

 2+2+2 5 乘 3

  2 ×3

  4+6

  6+6+6+6 因数是 4 和 6

  4 ×6

  3 ×5

 4+4+4+4+4+4 4、看七星瓢虫写算式 教学反思 :

篇三: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科

  目

 小学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教学时间

 1 课时(40 分钟)

 学习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 7 周左右,有一年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普遍比较活跃,很容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但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这些都是学生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铅笔和直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们不喜欢呆板的课堂,喜欢动手操作,因此使用多媒体导入新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易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折角、摸角、画角经历角的认识过程,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使科学的、准确的。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资源

 (1)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纸、一张圆形纸张;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U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些什么?(学生汇报)

 师:足球场的一角会形成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老爷爷用的剪刀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你们认识它吗?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1)找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学生活动)

 (2)汇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汇报时,可以有情境图片上的角,也可以是周围物体上的角)(学生汇报)

 3.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活动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折角

 师:(出示圆形纸张)这上面有角吗?

 生:没有

 师:你能利用它折一个角吗?(角折出后,先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的同学看一看)

 师:谁愿把自己折的角指给大家看?(学生指角)

 教学活动2 2[U2]

  生:我觉得**同学指的不是角,因为它的一边是弯的。

 师:听清楚了吗?只要有一边是弯的,就不是角。

 活动(二)摸角

 师:请同学们找到你折的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谁愿意把自己摸角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 1:尖尖的有点扎人。

 生 2:两边是直直的。

 师:原来角这么有趣,想不想把它们留下来和我们交朋友?

 活动(三)画角,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动脑筋想办法让角留下来。

 师:谁愿意把自己留下的角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展示角,评价优劣)

 师:老师也留下了一个角,请看,谁愿意把这个角指给大家看?(生指角)

 师:这尖尖的地方我们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叫角的边。(板书)

 师:(课件显示很多角)瞧,咱们的朋友多不多?

 师:谁能把第一个角的边和顶点指给大家看?(指名学生指角的各部分)

 师: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常常给它们标上数字,标 1 的角,叫做角 1,标2 的角叫什么?标 3 的呢?

 师:在数学上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 1 就记作∠1,读作角 1,见到∠2 怎么读?生:角 2。

 活动(四)巩固拓展

 师:咱们的好朋友淘气也拿了一些图形,可他不知道这些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咱们帮帮他好吗?

 生 1:第一个是角。

 生 2:第二个不是角,前面不是尖的。

 ……

 师:大家都知道角的样子了。咱们休息休息,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请听好:一个顶点两条边,生活当中处处见。

 生:是角

 活动(五)认识角有大小之分及决定角的因素:

 1.探索比较角的方法

 出示角 1(较大的角)和角 2(较小的角)

 师:角 1 和角 2,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生:角 2 大,角 1 小。

 师:你师怎么想的?

 生:角 2 的张口大,角 1 的张口小。

 师:想不想知道智慧爷爷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想)

 课件演示:比较角 1 和角 2 的大小的过程,得出角 1<</SPAN>角 2,角 2>角 1

 师明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说明哪个角大。

 2.发现规律

 师:生活中的角很多很多,这儿就有两个角兄弟在争论些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角大小相等但边长短不等的两个角

 师:同学们,你能帮帮他们吗?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过程

 师明确: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夹口大小决定的,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活动3 3[U3]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说说哪些地方有角

  2.数一数下面一共有几个角?

  3.在下面的这个角中,从顶点出发画几条线就能使这个角增加 5 个角?

 教学活动4 4[U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于角,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篇四: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表演 12 3 6 9

篇五: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教了二年级的《 认识角》 一课。在 备课过程中, 通过对本课“导人”部分的认 真思考, 我设计了三种方案, 并分别进行 了试教, 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此次实 践的基础上, 我又一次学习了新的课程理 念, 倍感亲切! 方案一 :

 师 :

 出示一把勺子和一把 小刀 “ 比比, 它们前面这儿有什 么不同? ” ( 师分别指着 勺子和 小刀的前端) (生:

 大多数神情茫然) 生 1:

 小刀前 面尖尖的 , 勺子前 面圆

 圆的。

 生 2:

 小刀前面容易划破手, 勺子前 面不戳手。

 (2分钟过去 了, 无果。) 师:

 (哭笑不得 , 只好 自我圆场 ) 小刀前 面有 个尖尖的 角吧 ! 勺子前 面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认识 角) 这一次设计,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 有角与无角的事物, 并作对比, 试图从这 过程中引出角这个概念。本以为这样 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又培养了他们观察 比较的能力。

 可实际情况事与愿违。

 “他们 前面这儿有什么不同? ”提问的目的是想 以此引出下一个环节, 导出角。不料学生 回答说 “尖尖的” 、 “圆圆的” 、 “划破手” 、

 “不戳手” ,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我却未能 想到! 至于学生是怎样想的, 即有怎样的 思考过程, 根本顾不上理睬了, 只是焦急 地与学生纠缠。其实学生有一定生活经 验, 课后反思时, 我发现:

 他们的每一种回 答, 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 有某种理由的。

 问题的关键是设计提问时我预见到了什 么! 事实证明:学生对勺柄和刀口的直 接感性了解, 往往是93 t ,形特点或是不同 的使用特性去看, 看来不大会和角联系在 起。况且角为平面图形, 从立体实物中 导入也是不可取的。由于考虑不周, 对学 一一生了解不深 , 产生以上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方案二 :

 师:

 ( 电脑演示:

 伴随《 小星星》 的音乐, 出现夜空星星闪烁的画 面。) 小朋友们注意到没有? 平时我们画的小星星有几个角啊? 生 1:

 5 个。

 生2:

 10 个。(数人附和, 指出凹在里面的还有五个角。) 师:

 (一时语塞)我们就看突出来的角, 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生 3:

 (手点角尖) 师 :

 点 了一下就是一个角吗?(师示范指角 :

 一个点两条边 )谁愿 意再来试试 ? 生 4:

 (仍然手指 角尖) 这一次试教, 想从平面图形五角星导入。伴随《 小星星》 有节奏 56 数学大世界 2012/ 03 shu xlle da shi j ie 的音乐起, 创设了一幅美丽的星空图, 而后导出五角星。

 教后想想实 有小题大做之嫌。

 况且一开始就选五角星为例找角, 也有不妥之处,

 五角星上可不止五个角啊! 尚未有正确完整的角的概念就让孩子去 指角, 又一次忽略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方案三 :

 师 :

 ( 电脑出示 :

 5 个平面图形) 每组桌上都有个布袋子, 里面放有以上 5个图形。认识吗? 师:

 如果不用眼睛看, 你能很快从布袋里把 圆片给摸 出来吗? 生:

 (情绪激动, 异口同声)能! 师:

 好 ! 一起试试! 听清楚要求:

 组长拿布袋, 其他组员摸。准备, 开始! ( 各小组积极尝试, 师巡视, 不断激励 :

 加油! 快点! 摸到啦? 摸 到就举起来! ) 师:

 (对完成任务的小组)你们怎么那么快就摸出圆片啦? 有什 么小窍 门哪? 生 1:

 圆弯弯的, 其 它图形 的边直直的。

 生2:

 圆边上滑滑的, 其它图形会戳手呢! 生 3:

 圆上没有角, 其它图形上都有角。

 师 :

 ( 引导再次对比观察 , 验证与其它图形的 区别圆上确实没有 角! ) 是吗? 真棒! 大家不仅能看出, 还能通过手模, 把有角和没角的 图形区分开来, 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角》 (板书课 题 ) ⋯ ⋯ “我 听过 了, 就 忘记 了; 我看见 了, 就记住 了; 我去做 了。

 就理解 了。

 ”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它能促使学生在 “ 做数学” 的过程中, 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便于知识的再创 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在把握他们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如果 能引导他们通过观察、 操作, 参与各种活动去感受、 接触、 体验, 学生 就会更具体深刻同时准确地把握、 建立概念了。

 再次执教时, 重在让学生先在感受中再认角。

 感受, 一如朱小蔓 教授所说, 是一种特殊的感知, 它既不是单纯的听, 也不是单纯的 看, 而是各种感官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教学的过程也就是 儿童的感官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老师的引领下, 让学生看屏幕再认 五个不同图形的表象, 然后不看或闭上眼睛,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触 摸, 感知带有角的图形与无角的图形的区别, 在强烈的对比中将角 的形象清晰化。

 尔后, 对照 5个图形, 将触摸的感觉通过视觉作用再 次验证和强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每位教者的共识。“备课先得备学生” 这样的话说得太多、 太滥、 也太容易了! 殊不知谈何容易! 皮亚杰十 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 他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

 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

 他提出的发生认识论 的两个中心思想“相互作用论”和“建构沦”认为:

 知识不是外界客体 的简单摹本, 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 而是由主体 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 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 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所支配的, 而 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 儿童要通过 自己的活动, 建构形成他的智

 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在皮亚杰看来,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成人,

 而且 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 由教师传授给儿童, 而是出自 学生本身。

 “教而后知不足⋯ ⋯ ”教学实践使我不断加深对教改的体会, 深 感课改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贯穿于每天的 日常教学行为 中。

 著名教育家帕斯卡尔说过:

 人是自然界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 们的学生分明就是那一根根可爱的小苇草, 富有活力、 更富有思想。

 只有了解了这些, 他们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一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 顾 祯 《 = 角的初步认识) )的新课导入的案例分析

篇六: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 38、39 页。

 【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 “美丽的校园”和例 1 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设计理念】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 学与现实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 运用“引导—自学”教学形态,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 学方法,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

 【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谁知道少 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红领巾)

 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小朋友一定要爱惜红领巾,保护红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个角)(多媒体演示:红领巾的三个角分别闪烁几下)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角。(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好朋友——红领巾入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引导探究 1、 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 :

 这 是 那 里 啊 ? ( 校 园 )

 在 这 美 丽 的 的 校 园 里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生: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角,操场上也有角,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 角…… (1)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也藏有角,

 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成员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集体交流)

 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你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知识。

 ( 设计意图:通过找角,让学生体验角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

 (注:学生指角的过程可能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 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 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能在三角板上指角给同学看看?(学生完整的把角指出)

 (2)师:请同学们一起拿出三角板,跟这个同学一起指一指角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指着黑板上的点)这点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角还有什么呢?(两条直直的线)

 师:(画出两条边)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们取了名字,叫边(板书:边)

 (3)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多媒休演示:隐去实物图,出现三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和老师黑板上画的这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哪个小朋友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呢?(请小朋友出来指)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设 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说出角的特点,在学生富有想象力地探索的同时,通过老师现实有趣的谈话,将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到“探个究竟”地境地)

 3、 动手操作,做角。

 (1)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袋子,里面有各种材料,比一比哪个 组的小朋友手最巧,变出的角最多。注意,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怎样做的?

 生 1:

 我是用纸折的角。

 生 2:我是用线拉出的角。

 生 3:我是用小棒拼成的角。

 …… 小结:小朋友心灵手巧!用自己的双手做出这么多角,真是了不起。

 ( 设计意图:做角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生生互力,师生互动,在交流过程中,生生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宽了知识面,发展了数学思维。)

 (2)

 师:同学们能用哪两根带孔的小棒做角吗?(学生活动:做活动角)

 这个角真有趣,可以活动的,我们可以叫它活动角。

 4、 体验感悟,画角。

 (1)

 师:同学们做角做得那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把角画好。请同学 们自己先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画角)

 (2)展示学生作业,指名说说画角的方法。

 (3)多媒体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再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本环节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角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5、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课本 38、39 页的内容,请大家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三、 巩固深化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几个顶点? 顶点是什么样的?角有几条边?边是什么样的?

 师:想好了没有,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辨认角。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

 用肢体语言表示角。

 师:你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示出一个角来吗?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创造出角,实际上就是对本节课内容进行 简单小结,不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 归纳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

 :

 反思:《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 T 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篇七: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与创新·教育信息化【摘 要】

 为什么学生在 《角的初步认识》 已经学完后,仍然会陷入诸如“边长些的角要大”等一些常见的误区?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尝试用四种体验方式—— — 观察体验、动手体验、游戏体验、生活体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孩子们切身体验,潜移默化地把“角”的基本概念、空间观念“扎”进学生的脑海中。【关键词】

 角;体验;观察;动手;游戏;生活;基本概念;空间观念《角的初步认识》 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认识角、正确画角,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简单的两句话,要做好并不轻松。早几天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按照情境导入—— — 找生活中的角—— — 在盒子里摸 角—— — 总 结 角 的 特 点—— — 动 手 用 圆 纸 折角—— — 变魔术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 画角—— — 数学游乐园闯关 (找角、数角、巧手摆角、剪角)

 的流程一一展开,教学设计的环节完美,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课件展示、动手操作、总结提高、观察比较,学习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听上去是一堂很生动的课,似乎大部分学生也知道了角的特点,会画角,但我还是从中发现了问题:一是当课件出现“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同学们比较大小”时,一些学生觉得边长长的角要大一些;二是当出现“一个角的一边长一边短,让孩子们区分这是不是角”时,一些孩子认为不是角。在体验教学中突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黄 彬(株洲市石峰区杉木塘小学 湖南株洲 412005)创新 2015 年 11 月 融合40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创新 2015 年 11 月 融合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孩子明明已经“认识”了角,“掌握”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却仍然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呢?大部分老师通常跟上面那位老师一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我总觉得这里缺少点什么:老师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呢?学生有没有在体验中学习呢?角的基本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建立角的空间观念是教学难点。如何把角的基本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重复,也不是换个形式来重复这几句话。角的空间观念不是看几眼、摸两下这么简单。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孩子们才喜欢,才乐于接受。我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看那些摆在白板上的角、画在黑板上的角。孩子们真的会认为角就是一个“∠”的样子,这个“∠”哪个地方是角呢?是那个摸上去比较尖的地方吗?这就是孩子们哪怕知道那是角,也没有角的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孩子们天天看老师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批改的红勾勾,不是有的勾勾大,有的勾勾小吗?老师不是说:“我给你打一个大勾,奖励你!”大勾勾不就是因为边要长些吗?这是孩子们从生活经验来判断得出的,怎么到了这节课上却说这个像“∠”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了?这就是孩子们脑海中没有角的基本概念造成的。孩子们已经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但是并不是很扎实,他们从形状上给予判断,对这些图形是“封闭图形”的概念肯定是需要后段学习继续巩固。所以当他们看到老师画的“角”时,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个“角”当成一个封闭图形来看,也就是说,有的孩子们无形中把角的两条边给围起来了。边长些的角自然给他们的感觉就大了,这是他们心中 “角”的空间观念。当我们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了解到这些,再来思考通过何种教学方式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就简单多了,也实在多了。我是通过以下四种体验方式来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的:一、观察体验:发现“角”与其他封闭图形的不同点,总结“角”的特点在孩子们找到生活中的“角”后,通过观看课件演示,区分“角”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角”不是封闭图形的特点。这样孩子们自然不会再用他们的眼睛把“角”封闭起来看了。学生观察发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课件给出一些判断题,学生又总结出:边是直的,并且都从顶点出发。他们还总结出,边往哪个方向都可以。你看,孩子们很厉害吧,比我们的教参书说得还详实呢!“那你们画几个。”一声令下,无需我教,孩子们都知道画角—— — 先画个小点,从点引出两条直直的边。二、动手体验:感知角的空间形态“角”到底在哪儿?只是简单地摸一摸,是个尖的东西就是角?那铅笔尖呢?我认为这样是对角的误会,有些话顺着说是对的,反过来说却错了,但孩子们不懂这些啊。这种认识对今后学习平角、周角也很不利,平角摸上去尖吗?周角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这堂课里说“角是尖的”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因为本堂课没有接触到平角、周角,所以我会告诉孩子们:“今天你们摸到的角是尖的,以后我们41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还会看到一些角平平的、圆圆的呢!很神奇吧!大家要加油哦!”这样说既没有给学生一个错误的概念,也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孩子们摸了手上的三角板中的角是尖的,并不等于孩子们的头脑中角的空间观念就扎实了。我让孩子们双手分别抓住直角三角板的 30度和 60 度角,让他们感知哪个角大,大部分孩子感觉是 60 度角大 (课上我并没有说度数,只用左右来区分他们手中的角),因为他们觉得 60 度角在手心里占据的位置比较多。也有几个学生并没从这个角度去感知,他们忽视了我讲的要求 (手的感觉),而是从视觉上再次看到 30 度角的边比 60 度角的边长 (三角板上的),所以 30 度角大。当我强调是手的感觉后,我看到有些学生明白了,但有些仍是似懂非懂的神态。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个个都一说就明白,要多观察学生的表情,你才能真正驾驭好课堂。对这些没有完全明白的孩子,我没有去指责,这样毫无益处,反而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我给孩子们演示两个“活动角”。我先把每个“活动角”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老师手上拿的都是角吗?”通过几秒钟的思考,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角”,并郑重其事地从概念入手告诉我:“老师手上的都有两条边,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管它边在哪儿呢,都是角!”这为以后学习 0 度角打下了基础。然后我慢慢旋转一个角的一条边,使角的度数大约在 120 度左右,边旋转边模拟打哈欠的样子说:“啊!刚才我睡得真舒服!”再旋转另一个角的一条边,使角的度数大约是 20 度左右,模拟另一个声音懒洋洋地说:“啊—— — 我还想睡!”—— — 孩子们笑。“刚才哪个角的哈欠打得大一些呢?”从他们的生活经验足可以知道那个 120 度角的“哈欠”大些。我追问:“为什么呢?”“它的嘴巴张得大些!”你看,还需要我们教什么呢?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角当成了“哈欠”,把角的边看成了角的“嘴巴”,“嘴巴”张得大些,不就是“边”张得大些吗?这下,孩子们对角的空间观念又多了点。接下来,只要帮孩子们把词语转换下就行了。当然要记得多把角的“边边”与“嘴巴”结合起来说,孩子们喜欢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呢?那几个不太明白的孩子一下子清醒了。接下来孩子们两人一组动手比赛活动角“打哈欠”。有几个大胆的把边打开到了平角。最有趣的是,当我走近他们准备拿一个来展示的时候,好几个又胆小地把角缩小了点。看到我表扬那个一直举着平角的同学时,满脸的遗憾。接下来就有了更多大胆的动作,周角也被他们做出来了,我高兴地向他们介绍“平角”和“周角”是我们以后要认识的,他们兴奋不已—— — 以后的知识,现在就知道了一点点,还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能不开心吗?你看,孩子们自己动手才能真正体验到角的空间形态。三、游戏体验:明晰概念、提升空间意识我用课件和实物做了好几个大小不同的“角套”,这些“套”,可以把不同度数的角装到里面,来见识一下它们的“威力”吧!孩子们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与那个他们喜欢叫“嘴巴”的边边张开大小决定的,但不是说,孩子们就会永远认为与边的长短无关了。我得再帮他们消除“杂念”,使角的基本概念、空间观念在他们脑袋中扎下很深的根基。课件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角,让孩子们辨别哪些角大,哪些角小。通过上面的环节,孩子们都基本能准确判断了,但他们并不一定能说出道理。他们手中的辨别武器只有一个“角的创新 2015 年 11 月 融合42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什么无关?说不清也道不明。看到这里,老师们应该也猜到我的做法了。对,我通过让孩子们在课件中和动手实物玩游戏“角住进各自的家”,他们彻底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原因。四、生活体验:找到生活中的口误,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最后说说孩子们的另一个误区—— — 老师批改作业时红勾勾有大有小,其实讲的是什么呢?我展示几个我打的“√” (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不一样),孩子们结合本课知识,找到生活中的口误,“大些的勾”是错误的说法(勾的角度一样时),正确的说法是“这个勾的边要长一些!”然后引导孩子们再观察几个勾(边不是直的),老师打的勾一定就是一个角的形状吗?孩子们观察:原来老师打的勾很多时候是类似于角。我通过课件又创设另一个情境提问:桌角是“角”吗?墙角是“角”吗?孩子们的回答同样是热烈的,他们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桌角和墙角都由几个今天我们学的“角”组成!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两条边组成一个角,又有哪两条边组成一个角,几个平面的角组成了墙角或桌角。通过体验生活,找到生活中的口误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角”与本堂课上平面的“角”实质上的不同点,进一步确认孩子们对“角”的基本概念掌握得很扎实了。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四种不同的体验方式—— — 观察体验、动手体验、游戏体验、生活体验等,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角”的基本概念、“角”的空间观念不知不觉中已经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脑海中。(上接第 36 页)

 而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与飞速进步的社会保持同步,而不致于显得格格不入。当然,这半个小时中,班主任必须在场,且不停巡视,避免有些不自觉的学生不恰当地使用手机。四、信息化设备促进学生成长适时记录在学校或班上组织活动之前,让学生学会使用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趣或者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帮助他们来保存自己成长的印迹。此外,不定期举办个人生活风采展,精心选些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墙上,使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综上所述,作者把一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设备资源巧妙利用起来,让其去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服务;这些方法实际很简单,只是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新形势下,能够多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利用新事物,并不断寻找新手段新方法努力去给教育创造条件,最大限度降低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 2015 年 11 月 融合43

篇八: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角的初步认识 P17-19 页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平等,民主,和谐,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新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经验,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含义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在找角—摸角—折角—画角—数角—剪角等活动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使他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亲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

 难点:能准确画角。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圆形纸片、长方形纸、小棒、剪刀等。

 【学具准备】

 三角板、圆形纸片、长方形纸、小棒、剪刀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图形王国走走,看看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新知识,想去吗? 生:想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小棒摆出我们认识的图形朋友,好吗? 生:好 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合作摆小棒,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让四根小棒手拉手(生摆,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现在拿走一根小棒,三根小棒手拉手,又会是什么图形?(生摆,交流是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这是什么图形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师:孩子们和角打个招呼吧。

 生:角你好。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贴上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让学生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主题图中的角 师: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我们的新朋友——角,总是喜欢和大家捉迷藏,咱们一起到手工教室去找找它好吗? 生:好 师: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小眼睛赶快动起来吧。

 生:(小旗子上的角,小房子上的角,三角板上的角,五角星上的角……)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找到了这么多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那我们要把这些角画出来,该是什么样子呢? 请你们想一想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后的样子,可以用手比划比划。

 出示幻灯片 师:看,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后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三)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找到的相同地方说给同桌听。开始。

 生: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相同点?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奥,这些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其实角就是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线所组成的图形。

 师:哪位小朋友能找出第二个角,第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呢?(上台指) 师:说的太清楚了,掌声送给他。

 师:咱班的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每一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吗? 生:是 师: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贴上(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感知角的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触摸感知角的特点 师:请你们拿出三角板,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开始吧。

 生: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好,谁来示范? 师:说的太好了。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角,请同学们看看、找找,把你找到的角跟同桌交流一下。

 师:找一找你身边哪些地方有角,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师:小眼睛真明亮。

 【设计意图:一方面重视学生感知,让学生亲自触摸、感受物体的表征,更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通过自己摸一摸,从而发现一个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个特点。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五)深化认识,分辨角 师:下面老师要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考考你们。今天啊,可是角爷爷过生日,大白鹅家族也想带着自己准备的角来参加角爷爷的生日宴会。看,大白鹅驮着角来了。角爷爷发现这些角礼物中藏了几个假角。你发现了吗?快跟同桌说说吧。

 生讨论 师生一起探讨。

 师:你们真能干。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时,你有什么好方法?你能跟大家分享吗? 生:角必须要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角的顶点尖尖的。

 生:角的两边直直的。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

 师:老师也有一首判断角的小秘诀呢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我 是 一 个 小 小 角, 一 个 顶 点 两 条 边, 我 的 顶 点 尖 尖 的, 我 的 两 边 直 直 的, 不 尖 不 直 不 是 角. 师:希望我们用小秘诀找出藏在角队伍里的假角。

 【设计意图:利用角的小秘诀判断角,加深对角特点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丰富对角的认识 (一).小组合作,折角 师:老师现在遇到一个难题,希望聪明的孩子帮老师解决,好吗? 师:(出示一张彩色的没有角的纸)

 这张纸上有角吗? 生:没有 师: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指出你折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你折好了,真能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折的角。

 (找 2 名同学上讲台上展示,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给大家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哪里? 生:(指出自己折的角的顶点和边)

 师:她不仅折的好,说的也好,孩子们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纸折角,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体验感悟,画角 师:那角应该怎样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角博士是如何画角的,认真观察。(播放视频,教师讲解画角方法)

 师:画的时候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师:现在我们按角博士的方法一起合作来画一个漂亮的角好吗?(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

 师:角博士看我们学的那么认真,送给我们一首画角儿歌,我们一起念起来吧。

 生:我 是 一 个 小 小 角

  一 个 顶 点 两 条 边

  画 角 时 , 要 牢 记

 先 画 顶 点 再 画 边 师:现在用你灵巧的小手画一个漂亮的角,画完后,给角标上各部分的名字,比一比谁画的角最美,赶快动起来吧。

 师:看来大家都画完了。

 师:角博士随机选出了我们班几位同学画的角,谁会评为最美角之星呢?你想对没评上的同学说些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个角是“最美角之星”。第二个角有一条边不是直直的。第三个角的两条边没靠紧顶点,第四个角有一条边没靠紧顶点,第五个角的顶点太大,顶点要尖尖的。第六个角有一条边不直……… 师:说的太好了,你们真能干。我们数学中的画图必须严谨,必须标准。

 师:同桌互相检查你们画的角,你想对同桌说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去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同时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画角比赛,规范学生的画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融会贯通,数角 师:我们同学都会画角了,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角吗? 出示课件,学生数角。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探险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一起跟随蓝猫先生去深山探一次险吧。

 师出示课件:

 蓝猫先生最喜欢探险了,有一天,他到了一座深山,发现了一个石洞,看到了这样几个字母:NM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数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自动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生:有 7 个角。

 师:你们的小脑袋可真好使!我们帮了蓝猫先生一个大忙。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奥秘!

 【设计意图:这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放手让学生探索,使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也巩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动手操作,玩角 师:上新课前我们用两根小棒摆了一个角。再加一根小棒,你能摆出三个角吗?

 师:小组四人合作,看哪个小组的摆法多。赶快摆起来吧。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多种摆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摆角,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五)拓展练习,剪角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小故事好吗?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太阳公公照的大地暖洋洋的,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这下可把小兔子难坏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生:能 师:小巧手赶快动起来吧。

 生:动手剪 师:请三位同学上前面展示。

 师:看,兔妈妈公布答案了。

 师:看来我们同学不仅聪明,小手也真巧,你们太能干了。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深度的剪角设计,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分享验证,深化内容 师:假如你是角,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小结新知)

 生 1:hi,大家好,我是角,我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 2:大家好,我是角,我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我的边直直的,我的顶点尖尖的。

 生 3:你们会画角吗?画角时一定要先画顶点,再画边。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棒啦!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你学的怎么样? (出示课堂检测题)

 【设计意图:把总结的机会留给学生,把自己当做角来总结知识,不仅达到了本节课课堂小结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本节课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方法多样,角度多元化。把总结新知变为角色扮演,使课堂结尾得到幽默和升华。】

 五、升华主题,欣赏角的美 师:角不仅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神奇魅力吧。(伴随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

 师:再欣赏一下老师摆的一些美丽的角图案吧 师:你们想不想动手摆出漂亮的角图案? 生:想。

 师:回家自己找材料,拼摆出最漂亮的角图案。送给爸爸妈妈,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新朋友----角,今后,我们将会学习更多关于角的知识,在角的王国里探究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的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 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进入数学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使学生在感知、操作、抽象概括、拓展创新中感悟、发现,真正将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效果分析

 由于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课的一开始,首先让学生用四根小棒,三根小棒摆一个你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摆出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教师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问学生这个图形你还认识吗?使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导入新课内容。然后课件演示老师搜集的实物图片,并请学生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

推荐访问:角的初步认识有趣的导入方法 导入 有趣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