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1 我,一棵普通的小草,过着*凡的生活,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枯黄,冬天钻进泥土里,可你知道我们小草是根据什么来生长的吗? 当听到第一声春雷时,我就知道惊蛰到了,从这一天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1
我,一棵普通的小草,过着*凡的生活,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枯黄,冬天钻进泥土里,可你知道我们小草是根据什么来生长的吗?
当听到第一声春雷时,我就知道惊蛰到了,从这一天开始,我要努力地向上生长。这一声春雷唤醒了我,唤醒了我的同伴,也唤醒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提醒人们春天来了,要进入春耕忙碌的季节啦!在这里小草我提醒农民伯伯们:惊蛰气温升高迅速,但雨量有限,请农民伯伯们一定要照顾农作物,不要让它们长时间口渴哦!
当我看到一片秧苗嫩绿嫩绿时,我便知道芒种来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要更加努力地向上生长。这段日子是最难熬的了,不是每天烈日当空晒得我口干舌燥,就是连续十几天阴雨绵绵。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祈祷这段日子快点过去。
每当我看到荷花凋谢,菊花、山茶争奇斗艳,我便明白寒露来了。我要开始枯黄,做好钻到泥土里的准备了。这时,我看到农民伯伯们,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秋天不愧是收获的季节!
当我闻到一阵阵清香的腊梅香味时,我心里思忖着:立春来了,我要赶紧积蓄力量,集中水分,时刻准备破土而出。过了一个冬天,外面肯定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了。
二十四节气,它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祖先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才将它们准确的.记录下来。我们应该要为二十四节气,更要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阅读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1)
——24节气的小学作文60篇
24节气的小学作文1
春天有些沉寂,*静如水面。却总使人沉迷于安乐,总使人忘了奋进。
檐下,燕子衔来了春天。弄堂里的孩子还在念着陈旧了的古诗:“梨花淡白柳青新,柳絮飞时花满城。”玩得正起兴时,却被母亲领回了家。边关门边说道:“快回家,今天是惊蛰。一会儿就该打雷了。”
我仰仰头,天色已微暗,却不甚沉闷。
痴迷于春天,所以在街道上缓缓而行,醉于这春的空气。却不料,一声春雷将我惊醒,随即便落了几滴雨。忙退避到人家的屋檐下。
雷声止住了,我从屋檐下伸出手,雨停了。
路旁的行人埋怨着:“真是倒霉,什么日子,这雨说下就下。”说罢,便匆匆走去。我回头看着那人的背影,默念到:“今天是惊蛰。”是啊,惊蛰。春天虽好,却也要警钟。否则怎能有所长进呢?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人行道上站了许久,我又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耳畔是惊蛰中动听的一声春雷。
24节气的小学作文2
又冬至了。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过罢冬至,夜就会越来越短天就会越来越长;老人们说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说冬至小年下,早早地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冬至吃顿饺,不冻耳朵不冻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的感觉在舒心的笑脸中弥漫。“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他们在这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吃饺子,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又冬至了,今夜最长。幸好从明天开始,日渐长一丝,夜渐短一分,仿佛于晦暗中得遇君子,仿佛是飘摇中得遇贵人,这份欢喜一天天地积攒,直至九尽春回……
24节气的小学作文3
天气闷热。太阳把大地烤得火辣火辣的,大树垂头丧气,小草弯了腰,花儿也像快枯萎了一样。
下午,天气渐渐地变凉了。一大片乌云被狂风吹了过来。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乌云是从哪里吹来的,但我知道马上要下雨了。过了一会儿,果然下起了雨。先是从天空中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雨点“噼哩啪啦”地打在了窗户上,奏出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
这场雨大约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了下来。
大雨过后,路边的`树显得精神得多了,小草上还留下了雨滴,杜鹃花也开得更娇艳了。
过了一会,我心中就起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早上天气还好好的,怎么到了下午就下起雨来了呢?
爸爸一回到家,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听了我问的问题后就说:“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谷雨’,顾明思议,播谷降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时,雨水增多,十分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听了爸爸的话,我心中的大问号也没有了。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2)
——24节气写事作文60篇
24节气写事作文1
太阳把大地烤得火辣火辣的,大树被热得垂头丧气,小草被晒得弯了腰,花儿也被晒得像快枯萎了一样。这种天气简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就连*时经常在花园中活动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被热得躲到了家里。
下午,天气渐渐地变凉了。一大片乌云被狂风吹了过来。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乌云是从哪里吹来的,但是我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于是,我赶紧跑到晒台把晒着的衣服收了进来,生怕被雨淋湿了。如果衣服被雨淋湿了,母亲就白洗这些衣服了。
过了一会儿,果然下起了雨。先是从天空中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雨点“噼哩啪啦”地打在了窗户上,奏出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
我站在窗户旁,看到楼下的小路上奔跑过来一个阿姨,因为没有带伞,被雨淋成了一个“落汤鸡”。同时看到花园里躺着一只红色的小桶,不知是哪个邻居家的,被雨打落了下来。楼下的杜鹃花被雨冲掉了几片花瓣,小草也被淋得低垂着头。
这场雨大约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了下来。
大雨过后,路边的树显得比下雨之前精神得多了,小草上还留下了雨滴,杜鹃花也开得比下雨之前更娇艳了。太阳公公从乌云里钻了出来,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有红色、蓝色、橙黄色、漂亮极了。老爷爷老奶奶们都从屋里走了出来,呼吸一下雨后清新的空气。他们有的在花园里聊天,有的在锻炼身体。
过了一会,我心中就起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早上天气还好好的,怎么到了下午就下起雨来了呢?
父亲一回到家,我就带着这个大大的问号去问父亲。父亲听了我问的问题后就说:“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父亲接着又说:“‘谷雨’,顾明思议,播谷降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时,雨水增多,十分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听了父亲的话,我心中的大问号也没有了。
24节气写事作文2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的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经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3)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1
我,一棵普通的小草,过着*凡的生活,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枯黄,冬天钻进泥土里,可你知道我们小草是根据什么来生长的吗?
当听到第一声春雷时,我就知道惊蛰到了,从这一天开始,我要努力地向上生长。这一声春雷唤醒了我,唤醒了我的同伴,也唤醒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们,提醒人们春天来了,要进入春耕忙碌的季节啦!在这里小草我提醒农民伯伯们:惊蛰气温升高迅速,但雨量有限,请农民伯伯们一定要照顾农作物,不要让它们长时间口渴哦!
当我看到一片秧苗嫩绿嫩绿时,我便知道芒种来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要更加努力地向上生长。这段日子是最难熬的了,不是每天烈日当空晒得我口干舌燥,就是连续十几天阴雨绵绵。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祈祷这段日子快点过去。
每当我看到荷花凋谢,菊花、山茶争奇斗艳,我便明白寒露来了。我要开始枯黄,做好钻到泥土里的准备了。这时,我看到农民伯伯们,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秋天不愧是收获的季节!
当我闻到一阵阵清香的腊梅香味时,我心里思忖着:立春来了,我要赶紧积蓄力量,集中水分,时刻准备破土而出。过了一个冬天,外面肯定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了。
二十四节气,它代表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祖先通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才将它们准确的.记录下来。我们应该要为二十四节气,更要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4)
——24节气立冬作文600字60篇
24节气立冬作文600字1
转眼就是立冬了。这个节气,在北方,可能已经是白雪飘飘的冬天了。对于江南,农历一般还是十月,今年因为闰了一个五月,所以现在还在农历的九月。用老人的话说,江南立冬的时候,其实是小阳春呢。山上偶尔还有杜鹃会在这个日子里绽放出一抹温柔的红来。
最近天气一直晴朗、干燥。早几天,有那么三天,一天是夏,一天是秋,一天却是冬,叫人着实领教了气候的无常。
但是雨一直没有下来,满眼是片片的沙尘。失却了水的润泽,江南的灵秀也蒙上了一层阴郁。只有一阵阵的秋风,不解风情,卷起来一堆堆的黄叶。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又一次在桥上看风景,不由记起这千古流传的名句来。寒烟翠,到底是怎样的呢?小小的博客就叫寒烟翠,配的图是一个长发女子的背影温柔的立在风里。小小开了博客,我于是也开了。我的博客是生命如莲安静的开,一朵温柔的睡莲静静的绽放。
此刻的秋色,在风里,沧桑的叫人不忍流连。风中,有清洁工在不停的清扫着马路上的落叶。风不停他们就不停。那么,是不是风停歇了,叶子就不落了呢?
我总想不明白,是叶子自己会落还是风雨把它们打落。干脆就不想了。
立冬了,小小说,姐姐,要吃鸡哦,加点党参和黄芪。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吃糯米饭,里面放墨鱼。小的时候,最喜欢吃墨鱼,一大锅糯米饭里的墨鱼总要被我先细细的挑出来,然后慢慢的吃。长大了,不该挑了,却成习惯了。饭一好,就拿着筷子站锅边等着下手。父亲往往是我的帮凶,帮着我一起挑,就是他的碗里发现一块大的也会挑出来给我。这个时候,我的鼻子往往就酸了。
世间有些事,从来不是对,从来亦未错。
世间有些事,这样不得了,那样亦不得了,唯有不了了。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5)
——24节气作文300字立秋60篇
24节气作文300字立秋1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6)
——24节气立夏教案60篇
24节气立夏教案1
一.活动背景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习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习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
四.幼儿经验准备
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习俗。
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
五.活动流程:
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主题渗透阶段:
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
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
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
(二).经验积累阶段
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来历。
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习俗。(附内容)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 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 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 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罗汉豆: 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 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2.斗蛋比赛(附照片)
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习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活动展示阶段
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
(五).活动总结阶段
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24节气立夏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重点
积累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简单介绍做“百家饭”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体会立夏节人们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在朗读课文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长句的朗读,教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上有效指导,以促使教学朗读目标的达成。班上基础好的同学在进行阅读的同时,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有所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阅读理解中缺乏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读懂文章的能力,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学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教师“合理明标”;学生“对学探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叙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特色的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了解的节日。
3、老师叙述:大家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立夏节到了》。
二、交流预习
学习字词:篮、箩、灶、瓦
出示图片,认识箩、篮、瓦、灶四样东西,认识四个生字。
2、小结。
师:看来大家昨天的预习非常认真,已经借助图片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了解一下立夏节到了,人们都要举行哪些活动。
三、学生质疑,教师明标
1、出示课题:《立夏节到了》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
(立夏节是在什么季节到来的?立夏节到了,人们都会干些什么?人们喜欢立夏节的到来吗?)
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
教师“交流互动”;学生”群学展示”。
一、借助图片,初步了解文中介绍的立夏节习俗
1、看图,用句式说清立夏节的习俗:
句式:立夏节到了,。(谁干什么)
(1)指名说,随机板书:吃“百家饭”称人活动
(2)小结。
师:原来,立夏节到了,孩子要吃——百家饭,还要——。多有意思啊,想不想知道这个百家饭是怎么做的,称人又是怎么称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仔细得来读读文章。
二、学习课文2—4节,了解吃百家饭的习俗
1、自读第4小节,找出与图片对应的句子
交流出示:孩子们围着锅子吃,村子里的大人围着孩子看,年年如此。(评价:你读文很仔细)
2、通过引读理解“年年如此”并质疑
3、再读第四节,找出年年吃百家饭的原因
交流出示: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评价:你很会读文章,找到了关键的句子。)
指名读
引读重点句,随机理解词语:习俗、预兆
4、学习第2小节,感受长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
(1)指名读,用一句话说清家家户户准备了什么。
(2)引读理解句子,引导质疑[]
预设: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把那么好的东西都拿出来?
(4)联系“习俗”,解答疑问
5、了解孩子们做了什么
(1)自读第3小节
(2)交流孩子们做了什么?
(“抓了几把米,拣了几根笋,讨了点香油,抽了几根柴”随机泛蓝)
(3)指导照样子用动宾词组概括并板书
板书:抓白米;拣嫩笋;讨香油;抽柴火
(4)引读下文,引导概括,体会情感
板书:摘豆荚;垒锅灶
(5)借助板书提示说说立夏节做“百家饭”的过程(同桌互说,指名交流)
出示:每年到了立夏节,孩子们都会为做“百家饭”而忙碌起来……
(6)再读关键句,体会情感
引读:是呀,大家就这样忙碌着,不一会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飘就散开来,这时候孩子们——大人——年年如此。你们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也是这么忙碌要自己动手做百家饭?(生交流)
是呀,这不仅是大人们的希望,也是孩子们自己美好的心愿。
三、学习第5小节,了解“称人”的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1、自读第5节,找出文中描写称人活动句子。
2、学习描写大人的句子
出示:大树下又支起一杆大秤来,两个大汉抬着,有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称人活动便开始。(指名读,注意读音)
(1)看图理解:秤花(秤杆上的刻度就是秤花)
(2)根据提示理解:德高望重意思就是道德高尚,名气很大,很有名望的意思
3、学习描写孩子的句子
出示: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称猫哇,称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哪(长成个小娘子啊)……指名读
(1)引读,随机理解“攥”“长筋骨”
(2)创设情境,反复引读,体会乐?
引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打着拍子唱一唱,(生跟随节奏先整体读一遍)最后一句大家都掩着口,不好意思了,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称啦,看清楚是秤男孩还是女孩,想想应该怎么唱哦?(生再读)这一次是秤女孩子了,想想该怎么唱呢?(生再读)最后一句大家都掩着口,吃吃的笑着(做做动作)再也唱不下去了,看来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时候,另一批小孩儿又上去称了。怎么样,你们觉得称人活动开心吗?
教师“训练评价”;学生”巩固练习”。
一、总结全文,再读课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是呀,立夏节的景色是如此美丽(指板书),各种活动又让孩子们如此快乐(词卡)每当作者回忆起小时候的立夏节就会想到那迷人的美景,还会回味起那些活动带来的快乐,重温长辈们美好的祝福,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抓住关键词再读)老师忍不住要在这里加上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二、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几句话连贯地向家长介绍一种立夏节的习俗活动。
2、阅读《立夏风俗知多少》。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两遍,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并且多读几遍。
听、问、查
2、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一个读,一个听,读后评价。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7)
——24节气谷雨的作文60篇
24节气谷雨的作文1
今天是24节气中的`一个,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我们的老祖先真是料事如神,今天果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
这场雨是一位清洁工,它让世界变得干净、整洁。
这场雨是一名画家,瞧!那池塘上的小圆圈,正是他的泼墨画。
这场雨是一位园丁,看!世界上所有的花草树木,被他照顾的无微不至!
这场雨是一名音乐家,那悦耳的声音正是他的交响乐!
我撑着伞走在雨中,看见樱桃树上微微发红的果子――小鸟儿想叼也叼不走了。
雨水敲打着雨伞,就像鼓手在敲打她心爱的大鼓,我的心也随着这节奏砰砰直跳。
妈妈说:在她小时候,在遥远的家乡,都会跟着大人,冒着雨去插小秧。
虽然我没有插过小秧,但那劳动的场面在我脑海里浮现——一个瘦巴巴的女孩撅着嘴,很不爽。
24节气写事小学作文60篇(扩展8)
——24节气大雪诗句60篇
24节气大雪诗句1
1、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曹雪芹《残菊》
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3、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4、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6、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8、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12、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13、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李商隐《对雪二首》
14、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15、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雪》
16、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17、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8、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2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3、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24、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25、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6、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2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8、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2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30、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31、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32、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33、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3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5、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3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7、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38、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李商隐《对雪二首》
39、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4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4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2、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4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6、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48、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9、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5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51、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52、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53、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4、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55、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56、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57、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58、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9、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6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61、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62、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63、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64、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65、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66、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67、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6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69、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7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71、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唐·白居易《池鹤二首》
72、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73、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7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76、积雪覆*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7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7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8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24节气大雪诗句2
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2、时载酒,调冰雪——宋·吴文英《满江红·翠幕深庭》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4、霖铃又似鳌山雪——宋·刘辰翁《忆秦娥·收灯节》
5、雪飞炎海变清凉——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6、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唐·陈陶《游子吟》
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宋·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9、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明·唐寅《画鸡》
10、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3、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唐·李峤《羊》
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6、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7、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唐·杜甫《蒹葭》
18、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唐·韦庄《稻田》
19、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宋·张耒《春日》
20、因作二首,寄袁公济雪颔霜髯不自惊——宋·苏轼《浣溪沙·伽花彩甚奇》
2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2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现代·*《青松》
23、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4、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佚名《上邪》
25、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26、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汉·卓文君《白头吟》
27、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2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30、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3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近代·*《卜算子·咏梅》
3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3、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唐·白居易《早春》
34、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唐·韦元甫《木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