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4-12 18: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材从学生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情感目标:

  1、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教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收集个人和家庭去年一年所收到的贺卡数量;

  2、查找有关贺卡、造纸、环保、邮政的资料;

  3、调查全校的学生数及所在城市的人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贺卡:你们见过老师手里的物品吗?

  2、贺卡可以传递友谊和祝福,你给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寄过贺卡吗?

  出示课题:你寄过贺卡吗?(通过对话引出课题)

  3、这是贺卡对我们有利的一面,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贺卡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贺卡。先说贺卡的作用,接着话题一转,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他们从没想过的问题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看视频短片:《贺卡的制作过程》

  (没有视频,用图片替代)

  同学们,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贺卡的制作过程,丰富对贺卡的感性认识,补充完善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正确认识贺卡与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年收到的贺卡需要砍掉多少棵3米高的大树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贺卡的认知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了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贺卡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激活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选择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小组活动:根据课前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本组成员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__组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统计表

  成员 总计*均

  个人

  家庭

  根据统计数据估算解决下面问题:

  全班__个组,共收到贺卡约__张;全校__人,共收到贺卡约__张;本市约__人,共收到贺卡约__张。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根据统计的结果,利用"总数"和"*均数"这两个统计量,估计全班、全校以及全市共收到多少张贺卡,认识到"总数"和"*均数"在统计中的作用。]

  [学情预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得到的数据不一定相同,只要不出现计算错误,就不要对估算结果作统一要求。]

  [知识链接:统计是关于收集数据、理解他们的含义并且应用这些知识做出推断的学科。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3、课件出示阅读资料:

  ⑴、生产20xx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⑵、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该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⑶、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1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三分之一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

  根据阅读资料和统计数据估算小组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⑴、全校同学和家庭一年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

  ⑵、我市有__人,按照上述数据推理,所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

  ⑶、想一想,我国有约__人,按照上述数据推理,所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伐__棵3米高的大树。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大的数据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的决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4、课件出示阅读资料

  ⑴、邮寄一张贺卡*均消费3元;

  ⑵、一张贺卡*均约重20克;

  ⑶、每生产一张贺卡排放污水约3千克。

  根据阅读资料和所得数据想一想:少寄贺卡有哪些好处?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资料和调查统计的结果,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情预设:要引导学生根据制作贺卡砍伐大树的棵数、邮寄贺卡所需钱数、贺卡的重量、生产贺卡排放污水的重量等数据,说出少寄贺卡的好处。如: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减少污染,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节约资源;减少邮政压力;节约开支等。]

  5、怎样才能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呢?

  小组合作交流"节约用纸,拯救树木"实践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掘切实可行的"节约用纸、拯救树木"的有效措施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可以得出以下具体措施:废物利用,制作环保贺卡;节约用本,不撕纸,作业本双面写;节日问候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交流等形式;回收旧书旧本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贺卡和环境有什么关系?你还有什么问题和好的建议?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资源的问题。

  2、在社区开展假日小队活动,以各种形式(如作版面、黑板报、演讲等)宣传环保知识。

  [设计意图: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使学生通过活动由认识到行动,由从自我做起到影响周围的人。]

  设计思路: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收到贺卡数量的统计,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根据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1)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3篇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1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使学生自己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主要段落。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童年,保持童趣、童真,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保持童趣、童真。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流利地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

  3.较好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并对学生进行教育。

  4. 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手持教师节收到的贺卡,提问是什么,学生都会说“贺卡”, 仔细观察课本彩页第二页图片,你会发现什么?——雪人胸部有一张纸卡。怎么命名呢?——叫“雪地贺卡”.

  板书课题: 雪地贺卡

  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简介作者——鲍尔吉·原野

  学生简介作者

  教师补充:鲍尔吉·原野,生于1958.7.15日蒙古族。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酒到唇边》《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作品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得人民文学散文奖、*新闻奖金奖。一般认为,“鲍尔吉·原野的幽默发诸两端:机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作为*作家,鲍尔吉·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奇。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共称“草原三剑客”。

  2.字词识记检测

  先黑后红完成《语文助学》 “学习测评”1——2题

  自主学习: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一遍,然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文中有几张贺卡?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3.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李小屹和“我”各是怎样的人?

  4.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全文结尾(可反复带感情朗读课文达到流利背诵)

  合作学习:

  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后,思考并讨论: 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后来“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次替雪人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后来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还是对李小屹童心的呵护。

  Ppt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的答案: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文中有几张贺卡?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明确:三张。李小屹赞美、同情、关心、祝愿雪人,相信神话,真心地等待回,复有纯真、美好的心灵。“我”爱童趣,赞童心,呵护孩子的“梦”。

  3.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李小屹和“我”各是怎样的人?

  明确:李小屹是一个相信神话。富有幻想,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孩子。

  “我”是一个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感动的懂得珍重、关爱、呵护孩子美好心灵的人。是一个爱童趣,赞童心,保童真的*。

  4.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全文结尾(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探究学习:

  1.你如何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

  明确:这里的“秘密”就是李小屹所谓的“神话”,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可贵在于无*的烦恼,无世俗的虚伪。所以作者赞美它,祝福它。

  2. 如果你是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第三张贺卡,你会写什么呢?

  明确:符合文意即可。可急切的等待,可真诚的感谢,亦可不停地埋怨……

  3.课本P14“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联系上下文,体味加点词语所表述的心理状态。(具体答案见教参)

  目标检测:

  1.《语文助学》“学习测评”3题。

  2.《语文助学》“学习测评”5——9题。

  反馈评价:

  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总评

  附: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阅读练习·探究”一。

  2. 《语文助学》“学习测评”10——14题

  教学反思:本课紧扣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及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教学要点。充分利用了教辅材料《语文助学》及课后练习,将训练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PPT课件用动态图片做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雪地之中,为学生理解课文营造了很好的情景。比较阅读相对较少,只在练习中有所体现。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2

  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

  把握主旨,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拨动心弦

  导入:同学们都培过雪人吧?那么,我再问一问:你们当中谁给雪人写过贺卡呢?我告诉你们,有个叫李小屹的小朋友,她就给雪人写过贺卡,而且她还收到了雪人贺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散文—————雪地贺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看一看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下面的字:

  颏下埋没颏雀斑班级襟怀屹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襟怀嫉妒十万火急臃肿奇遇

  3、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课堂交流,明确: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倒数第二段。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三、诵读想象,体会情感

  问题一: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问题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讨论交流,明确

  问题一:

  三张贺卡。两张是李小屹写给雪人的,一张是“我”以雪人名义写给李小屹的。

  问题二:

  李小屹的情感:童趣:赞美雪人;童心:同情、关心、祝愿;纯真、美好的心灵;童真:等待回复;

  “我的情感”—对童心的呵护和珍爱,真心的祝福

  四、研读课文,释疑解惑

  问题三: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四:“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品读原文,请你说说此时李小屹在想什么呢?

  问题五:你能说说“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吗?

  讨论交流,明确:

  问题三:

  第一次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

  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问题四:

  李小屹在出神地思索:雪人为什么还不回信?是我问雪人他是不是假的他生气了吗?难道这事真是假的?

  问题五:

  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的烦恼,无世俗之虚伪。作者赞美于它,祝福于它。(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孩子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充满对世界的渴望。因为幻想,因为好奇,孩子有许多可笑的举动,有许多大人不解的快乐秘密,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长充满情趣。所以说,带着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五、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问题六:

  作家给我们讲这个简单而神秘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讨论交流,明确:

  对童心的赞美、呵护、珍爱以及真诚的祝福。

  教师小结:

  童年是成熟后的回想,童年充满了好奇与梦想,童年充满憧憬与希望,虽然,我们已告别童年,但我们可以永葆一颗童心,珍爱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附一:板书设计

  雪地贺卡

  珍惜童年

  雪地贺卡:替雪人回复贺卡,小心保护孩子的“梦”

  珍爱童心

  附二:练习设计

  请你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回第二张贺卡。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3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李小屹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

  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李小屹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李小屹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李小屹,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李小屹,又不再写回信给李小屹,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 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 体会情感 释疑解惑

  ㈣、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我认为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 较好地落实了预定的三维目标;

  2、 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

  3、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难度的问题都做了适度的

  铺垫和方法的点拨。

  4、 教学资源运用了DVD、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展示台、课件、板书等,多样而不

  单调,适时而合理。

  5、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各个环节,整个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和点拨。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1、 课堂流程尚欠合理应改为以下6个环节: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㈣、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㈤、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㈥、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这样,更为合理。

  2、设计中有几处学生能做的事教师都一一代办了,如:用课件呈现生字,可以让学再读课文的同时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次,然后自己解决。再如:最后的总结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做, 既可以释放学生情感,又能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有些紧张,应把可是调整为两课时为宜。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你寄过贺卡吗教案3篇

你寄过贺卡吗教案1

  教学内容: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的环保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展示贺卡)*是一个礼仪之邦,每逢佳节,人们都爱互送贺卡,贺卡可以传递友谊和祝福,你给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寄过贺卡吗?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践活动课《你寄过贺卡吗》。

  点评:教者能够通过生活中的贺卡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发现问题

  1.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下自己和家里去年收到贺卡的情况。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课件)。

  2.小组汇报,填写全班统计表。(教师填写课件)(表略)。

  3.观察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你能根据上述信息推出下列数据吗?(课件)

  (1)全校学生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2)全校学生家庭共收到贺卡约多少张?

  点评:教者选取学生熟悉的“寄贺卡”为导线,并根据统计表数据计算出总计和*均数,在一组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保护环境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分析问题

  1.出示阅读资料

  生产20xx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

  2.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3.根据资料中的信息算出:全校学生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棵大树?

  4.你想说些什么?

  5.我们也许觉得几棵大树不算什么,一张小小的贺卡也无足轻重,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全县、全*、全世界一年收到的贺卡流通起来所消耗的木材、被砍伐的树木、浪费的资源和引发的环境污染,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6.(课件)请同学们自读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资料略)

  点评: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校园里进行一次“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宣传活动,你们准备怎样宣传呢?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点评:在解决问题部分,让学生发掘出确实可行的“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有效措施。使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也切实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请结合本课学的内容,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并写一篇数学日记。

  点评:教者留了一篇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能够折射出学生在课堂内的真实体验,课后学生带着环保意识接触生活并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对加入环保元素的数学问题加深理解,对课堂内的知识有另一番感悟。

你寄过贺卡吗教案2

  课题:

  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你寄过贺卡吗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1)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3篇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清晨出东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来了温暖。

  谜底:太阳

  让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儿的,好吗?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2、找出文中的感叹句,并仿写一个句子。

  3、展示汇报

  三、合作学习

  1、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太阳都粉刷了什么?还能粉刷什么?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把沙滩比作----------,把大海比作---------,把云彩比作---------。

  3、展示点拨。

  4、归纳总结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正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太阳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所说的内容都藏在了这个自然段最后的六个小圆点中了。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感到你们的确很喜欢太阳。你们能把对太阳的喜爱之情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四、全课总结

  确实,太阳的本领很大,它不仅令万物更美,还能令万物富有生机,其实,太阳的本领还有很多,只要你细心的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太阳更多的本领。

  五、当堂检测

  1、读一读

  粉刷 纱巾 云彩 飘逸 木匠 沙滩 铺设 透亮

  2、照样子写词语

  金黄金黄 ------------- ------------ -------------

  六、板书设计

  1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沙滩 金黄金黄

  大海 碧蓝碧蓝

  云彩 粉刷得 那么洁白

  小朋友 黝黑黝黑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2

  一、教材感悟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短文,它以孩子的独特视角观察、欣赏阳光下的*,以童真的口吻描述出世界的多姿多彩。“太阳,你是粉刷匠吗”在文中反复出现,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和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创造多元的审美情境,凸显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等和谐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积累词语,在实践中运用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太阳的神奇可爱。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体验课文情感,感受太阳的神奇。

  六、教具准备

  课件、太阳头饰

  七、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走近太阳

  (二)初读课文,感受太阳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4、学生试读课文。

  (三)美景美读,赞美太阳

  1.读文圈画,在情境中感受美。

  2、欣赏感悟,在朗读中品味美。

  3、认识“……”在内化中陶醉美。

  4、个性感悟,亲近太阳。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探究太阳

  1、涂一涂

  2、说一说

  (五)总结课文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你有我倒霉吗作文3篇

你有我倒霉吗作文1

  有谁的一生是倒霉的?你吗?还是他?我倒霉.可不是一般的倒霉.幼儿园时倒霉,学前班时倒霉,就连读小学了还倒霉,谁也没有我的倒霉,我好惨啊!

  幼儿园时,我和高佳佳是好朋友,高佳佳是舞蹈老师高老师的亲戚,是煮饭高婆婆的孙女,是周老师的尖子生,当然,我也深受她们喜爱.记得要读学前班儿了,我可得意了.我到了幼儿园,显得格外神气.我跑去对玲玲说:去对玲玲说:”我要读学前班了,我就比你高一极了,哈哈哈哈,我好高兴啊!”过了几天,我就被妈妈接走了,和我的同学们告别了。小时侯不懂事,离别同学就像离开一个饭馆一样,一点也不留念.岁月如流,我终于读上了学前班儿,彻底忘了我的幼儿园生活.由于幼儿园离家近,站在窗脚也能看到.幼儿园居然装修了,多了好写玩具,老师也新来了一个.我开始羡慕玲玲,羡慕高佳佳,因为那时,她们都还在那儿.

  学前班儿过后,我期待以久的小学生活来到了.一年级前夕,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向妈妈问这问那的.妈妈被我问得不耐烦了,最后暴跳如雷.我也不再多问.转眼,我上了一年级,发现学前班变了样,周围装上了围拦,把我们这写小学学生与她们永世隔绝了.哎!他们的”装备”又”净化”了.比我们以前的好多了,很安全,而且还有玩具了.真的很羡慕他们,我可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好的待遇啊!每当我站在操场上,看这这些个小不点儿,心里就酸溜溜的.,像吃了醋似的的.

  终于,六年过去了.我也将升上初中了.我很高兴.但我要跟同学们分别了.好舍不得.今天,我放学时,又和微微雪谈论起此事,她提的问题让我怎么也回答不上来:你希望暑假的来临吗?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暑假到了,我们解脱了,可是,我们却要和同学们分别了.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吗?我真希望我们全班能够一起读书,一起工作,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哎!不想这个了,免得伤心.听微微雪说:等我们上初中,校门就转移了,转移到新教学楼的那边去了,另外,校长还要在操场里增加200*方米的塑胶操场.哎!我怎么那么倒霉啊?我每次一升学,我以前学习的地方就会变一个样,变得更美,变得更好.

  真想流泪.大概谁也没有我倒霉,谁也没有我可怜了.我不希望我这么倒霉,我希望我比我小一岁,这样,我就不再是倒霉的,而是幸运的了.

你有我倒霉吗作文2

  有谁的一生是倒霉的?你吗?还是他?我倒霉.可不是一般的倒霉.幼儿园时倒霉,学前班时倒霉,就连读小学了还倒霉,谁也没有我的倒霉,我好惨啊!

  幼儿园时,我和高佳佳是好朋友,高佳佳是舞蹈老师高老师的亲戚,是煮饭高婆婆的孙女,是周老师的尖子生,当然,我也深受她们喜爱.记得要读学前班儿了,我可得意了.我到了幼儿园,显得格外神气.我跑去对玲玲说:"我要读学前班了,我就比你高一极了,哈哈哈哈,我好高兴啊!"过了几天,我就被妈妈接走了,和我的同学们告别了。小时侯不懂事,离别同学就像离开一个饭馆一样,一点也不留念.岁月如流,我终于读上了学前班儿,彻底忘了我的幼儿园生活.由于幼儿园离家近,站在窗脚也能看到.幼儿园居然装修了,多了好写玩具,老师也新来了一个.我开始羡慕玲玲,羡慕高佳佳,因为那时,她们都还在那儿.

  学前班儿过后,我期待以久的小学生活来到了.一年级前夕,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向妈妈问这问那的.妈妈被我问得不耐烦了,最后暴跳如雷.我也不再多问.转眼,我上了一年级,发现学前班变了样,周围装上了围拦,把我们这写小学学生与她们永世隔绝了.哎!他们的"装备"又"净化"了.比我们以前的好多了,很安全,而且还有玩具了.真的很羡慕他们,我可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好的待遇啊!每当我站在操场上,看这这些个小不点儿,心里就酸溜溜的,像吃了醋似的的.

  终于,六年过去了.我也将升上初中了.我很高兴.但我要跟同学们分别了.好舍不得.今天,我放学时,又和微微雪谈论起此事,她提的问题让我怎么也回答不上来:你希望暑假的来临吗?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暑假到了,我们解脱了,可是,我们却要和同学们分别了.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吗?我真希望我们全班能够一起读书,一起工作,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哎!不想这个了,免得伤心.听微微雪说:等我们上初中,校门就转移了,转移到新教学楼的那边去了,另外,校长还要在操场里增加200*方米的塑胶操场.哎!我怎么那么倒霉啊?我每次一升学,我以前学习的`地方就会变一个样,变得更美,变得更好.

  真想流泪.大概谁也没有我倒霉,谁也没有我可怜了.我不希望我这么倒霉,我希望我比我小一岁,这样,我就不再是倒霉的,而是幸运的了.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5)

——你还会害怕吗作文3篇

你还会害怕吗作文1

  不知不觉中,我已慢慢长大,可接踵而来的却是数不清的烦恼,太多的叹息……

  有时也羡慕小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并兴冲冲地去捏几个泥娃娃,堆几个雪人;或是约几个疯疯癫癫的伙伴来围个圈圈“丢手绢”。可无论如何欢笑,无论如何装小,总掩饰不了那厚厚的镜片后忧郁的眼神。每一次考试后的惆怅,没一份写在脸上的再也明显不过的忧伤,早已无情地将我推出了童年。

  初三了,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中考。能否顺利地通过中考?能否堂堂正正地步入理想的学校?好长时间,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脑际。我感觉很烦,也很害怕。我害怕自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害怕会发挥失常而最终“名落孙山”。我怀念童年时的快乐,盼望着重新找回那份无忧无虑,可这一切的一切均已成为雾中花,水中月了。我必须面对现实。面对中考,我分明感受到了几分沉重。尽管我不止一次地声明,即使考上了重点中学,也不一定去,因为重点中学收费太高了。但我深深明白,我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万一考不上重点中学找一个更好的借口、更充分的理由罢了。

  虽然不止一次作了最坏的打算,虽然不止一次地坚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可是每次考试下来,总被一种无形的失落缠绕着。说不出,道不明,但它却一次又一次绝情地将我置身在无尽的叹息中……

  长大意味着什么?仅仅意味着多了一份烦恼,一份忧愁,更多的叹息和令人担忧的"考考考么?我忽然觉得,在我们这个年龄,“长大”的感觉真的好可怕!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6)

——你知道吗小学作文3篇

你知道吗小学作文1

  人每天都要睡觉,植物也要睡觉,你知道吗?

  那为什么呢?因为它要保持水分和热量,是一种生存适应环境的本能。有的只有叶子会睡觉,有的只有花会睡觉,有的花和叶都会睡觉。但也有的不会睡觉,豆科植物最容易睡觉。睡莲的睡觉姿势很特别,它白天展开美丽的花瓣,夜晚它就把花瓣合拢才睡觉,有趣的是有的.睡莲还把身子的一半潜入水里。

  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我是在电视节目《芝麻开门》上看来的。我要告诉爷爷,告诉奶奶,告诉全家人、还有小朋友们,让他们对科学有进一步的了解!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扩展7)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菁选3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所在地,*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那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成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5)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升华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板书设计:

  略。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学情分析: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

  教学建议: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诗歌的重点,可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来解决。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3.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中多次提到“追寻”,说说是在追寻什么。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

  教师:南泥湾的歌曲。

  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精读课文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体会这首诗的隔句押韵,全诗押的是a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第一节,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自读第二节,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生回答后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所在地,*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教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那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3)自学三、四两节。

  ①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出示灯片: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②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不能丢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成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③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4)自学五、六两节。

  ①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四、总结升华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脚。

  板书设计:

  略。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给诗歌分层。

  一、读课题,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延安这个地方吗?这个地方不同于别的地方,在*有着独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把延安追寻。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3、默读,想一想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诗歌分几层来写的?每层写了什么?

  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思考读,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满目琳琅、雨后春笋、脊梁”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仅仅是在写延安,追寻延安吗?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一、复习读,回忆内容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二、探究读,品味赏析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讨论交流: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三、指导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四、总结

  1、教师小结: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这首诗。

  2、课后查找关于延安的资料。

  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急切追寻延安精神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不能失去延安精神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贺卡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3篇 《你寄过贺卡吗?》教学设计1 贺卡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