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正文

人才工作好的做法7篇

时间:2022-09-23 12: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人才工作好的做法7篇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90··卫生管理·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2月 第26卷第2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工作好的做法7篇,供大家参考。

人才工作好的做法7篇

篇一: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iddot;90 · ·卫生管理 · 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 1 2 月

 第 26 卷第 24 期 我院人才引进工作 的几点做法 张 龙 河南省人民医院人事科郑州市45000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

 R197. 322 医院管理 人才引进 政策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1672— 3422( 2005) 24-0090-02 2000 年以来,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 日趋激 烈的医院竞争, 截止2005 年7 月底, 我院共引进博 士后3 名、 博士生47 名, 引进正高级学科带头人 2 名。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各 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开拓, 积极开展新技术、 新项 目, 大大提高了

 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增加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现将我院在引进人才方面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1

 引进人才战略的前提 高瞻远瞩——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实施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 WTO 等一系列重 大发展步骤, 将各行各业引入了市场, 引入了竞 争⋯ 。医院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包括医疗 技术、 诊疗手段 、 仪器设备、 服务质量等诸多因素。

 而在所有的因素中, 人才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是否 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人才,是决定医院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对于这一 点 , 我院的领导班子早已形成 了共识 , 人才 队伍建 设和人才引进工作历来都是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 工作, 每年的用人计划都是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下来的。随着形势的发展, 近 几年我院用人计划 中博士所 占比例逐年递增。

 2005 年已经超过了 50%, 院领导对高层次人才的

 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 人才来院工作 筑巢引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 , 吸引

 早在 1995 年我院就下发了《 关于引进高层次

 人才的暂行规定》 , 2001 年制定了《 关于引进高层 次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定》 , 2005 年我院又对这一规 定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我院对引进人 才实行 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

 给 予每位引进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壹万元, 科研启

 动基金贰万元, 住房补助每月 550 元, 解决子女入 学、 入托问题, 医院积极支持其临床和科研工作, 在资金申请 、 设备使用、 外出学习、 出国进修等各 方面还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近几年, 在医院开 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 我 院仍然优先保证对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 到位 , 不打折扣 。

 3 拓创业保驾护航 用好人才——创造宽松环境, 为人才开 人才引进来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把他们管好、 用 好。我院引进的这些高层次人才都有自己的专业特 长, 他们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 有些还是我院 乃至全省的空白领域, 这些项目对场地设施、 仪器设 备和人员配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 下, 医院投巨资购置了多层螺旋 CT 、 磁共振、 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机( DSA ) 等一批先进的诊疗仪器和设 备, 为引进人才开展应用高、 精、 尖的技术项目给予 了全力支持, 医院想尽一切办法创造环境和条件, 让 引进人才的技术专长有用武之地。

 4攀登医学高峰 精益求精——鼓励进修学习、 出国深造 ,

 我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各专业领域已经具 备一定水平, 但是, 现代医学科技突飞猛进 , 知识 更换 的周期越 来越短 , 如果 不紧跟先进技 术发展 的潮流, 一些技术很快会落后, 被淘汰。因此, 我 院积极鼓励引进人才出国进修和深造, 学习国外 先进的技术经验, 经过消化吸收, 逐步应用于我院 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不断提 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截止目前, 我院已经与 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 日本宇多野病院、 瑞士苏 黎世大学、 美国格罗斯大学等建立了国际医疗合 作项 目, 先后派出 100 多人次赴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澳大利亚、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留学或研修学 习, 其中我院与法国城冈大学医疗中一 t3的合作还 被列为中法政府间科技合作项 目。

 (转92 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2 · 服务内容方面不断创新, 扩大服务范围, 除开展专科 专病门诊、 简易门诊、 咨询门 诊 , 还应开设贵宾门诊、

 联合会诊中心,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为满足各层 次人群的需要, 开展特需门诊, 服务内容可根据患者 需要采取多种形式、 多项目由患者选择; 医务人员在 解除患者疾病的同时, 还应去研究患者的性格爱好、

 痛苦和欢乐、 悲伤和忧烦, 以便因人因事地为患者做 好各种医疗和护理服务, 如延长服务时间, 节、 假日,

 午间不休息。

 3强化门诊管理, 创新制度 门诊是医院对外服务首要窗口, 其服务质量直 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为强化门诊管理, 门诊部及 各科室相继充实、 制定、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各岗位 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化门诊医疗服务, 保证医疗安 全, 对门诊各窗口服务人员医院对其进行定期岗位 培训, 对个别违规违纪和管理不到位的个人和科室,

 除进学习班受批评教育外, 院精神文明办公室按规 定予以经济处罚。在工作实践中增添一些规章制 度:

 首问负责制、 首诊负责制, 门诊会诊制、 医生出门

 诊管理规定、 专家门诊管理规定、 门诊管理规定、 门

 诊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发热门诊工作流程、 诊室规范 化标准、 节假日、 午间门诊管理办法等, 涵盖了门诊 工作的各方面, 各项门诊工作必须有理有节有章法,

 严格制度, 严格管理。使各科室与部门之间以为患 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按照一定的工作程 序和制度协调运行。

 4着重建立优秀的门诊文化 门诊文化是门诊工作的核心和精髓, 是门诊生 存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门诊发展的原动力, 是医护人 医药论坛杂 志20o5 年 12 月

 第 26 卷第 24 期 员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 对广大医务人 员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能增强医护人员对 门诊的信任感, 自豪感和荣誉感 。

 优秀的门诊文化随着市场环境和门诊内部环 境的变化而自我更新, 门诊周围环境园林化, 门诊 区装潢宾馆化 , 候诊区域客厅化, 空间布置艺术 化, 标识指示人性化, 充分考虑到各类人的需求;

 以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带动技术创新 、 服务功 能、 范围和市场创新, 树立“ 竞争在市场, 决胜在门

 诊” , “ 居安思危” 等良好观念 , 是门诊在瞬息万变 的市场上更有强的适应能力。

 门诊医护人员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自觉 做到把方便让给患者, 把困难留给 自己; 把爱心献 给患者, 把疲劳留给 自己; 把实惠还给患者, 把汗 水留给自己。为患者提供一流的环境, 一流的技 术, 一流的服务, 把门诊办成具有功能性、 经济性 、

 安全性、 时间性 、 舒适性文明性服务质量, 成为广 大就诊患者温馨的家, 让患者来一次医院, 就会终 生选择她, 而不再有到其他医院的想法。这样的

 医院才能占领医疗市场,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殷迪成 , 梁爱萍 , 黄茂辉. 医院门诊服务创新评价. 中国 医院管理, 2004, 24( 1) :

 48— 49 钱燕 萍. 医院 门诊一站式服务探索. 中国医院管理,

 22003, 23(6) :

 46 3 寇杰. 内涵建设足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的关键. 中华医院 管理杂志, 2003, 1 9( 4) :

 218-219 4于启林, 梁爱萍, 张颖丽. 我远近3 年门诊量调查及分析. 中 国医院管理, 2003, 23(9) :

 47— 48 2005-09. 14 收稿 (接 9O页) 5 走上领导岗位 任人唯贤——启用德才兼备的引进人才 我院引进人才在各 自的岗位上刻苦钻研、 努力 开拓, 大多已经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医院对于政治过硬、 技术精湛、 德才兼备、 群众拥护 的高层次人才给予重用, 提拔他们担任各级领导职 务, 我院引进人才中有 1 人担任副院长, 4 人担任科 主任, 2 人担任科副主任, 并有多人被选派到省委组 织部高级知识分子培训班进修学习。

 通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 提高了我院 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对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带来良 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我院正在 进行的第二次创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是实现医院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医院决定, 随着社会 经济和医院事业的不断发展, 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

 进和使用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使我院高层 次人才引进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舒华 , 周建元. 我院人才引进成效分析. 中国医院管 理, 2005, 25(9) :

 21 彭宇竹 , 石海明. 引进知识管理优化人力资源. 中国医 院管理, 2004, 24( 11) :

 49 22005,- 09-09 收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二: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工作经验做法材料五篇 【篇一】

 **左旗坚持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扣紧“五个维度”,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引用培育、聚合人才力量,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

 把握“高度”,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左旗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旗”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能职责,今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4 次,旗委组织部召开 5 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签订责任书,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以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创新推行“1345”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独具阿左旗特色的“驼乡英才”制度,进一步规范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拓展“宽度”,搭建人才引进桥梁。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和方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疗联合体、“三区人才”等服务模式,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柔性引进 34 名专家人才,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旗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突出用人单位在识才、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跟进“智汇驼乡

 鸿雁归巢”、选调等计划落地实施,畅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58 人,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进一步做大人才增量,为各单位融入新鲜血液。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8 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 11 家,盟级示范园区、基地等 13家。分类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干部大讲堂”“双休日大讲堂”等,加强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对全旗领导干部 1700 余人开展了专项培训,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大讲堂等专题讲座 140 余期,开办岗位练兵、职业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班 25 期,提升人才素质,多渠道培养人才。盘活本土人才,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筹备本土人才资源 1.2 万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2000 余人,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把准“精度”,聚合人才发展力量。聚焦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奇石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实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力推行“草原英才”“**英才”工程,选育“草原英才”个人 5 名、团队 2 个、人才引领项目 3 个,共获得奖补资金355.5 万元。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组织实施 23 个科技攻

 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蓝领精英计划”“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专家 20 人,科技特派员 67 人,服务对象达 9000 余户,科技扶贫实现了全覆盖。细致制定农牧区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动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发挥人才队伍辐射带领作用,新增产业链 12 条,创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12 个,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产值 7481 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继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进一步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关心关爱工作,对“智汇驼乡、鸿雁归巢”计划引进的 40 名高学历人才进行跟踪回访,组建“鸿雁归巢”学子宣讲团,通过组织交流、宣传活动,给予人才归属感,加大体制外优秀人才关爱力度,选派党建指导员 87 名,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加大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专家人才典型宣传和服务联系力度,着力营造全社会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篇二】

 近年来,**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强化牵头抓总职能,抓牢“产才融合”这条主线,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以人才驱动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融合辐射、助农服务、引才聚智、党建引领能力,走出一条“人才助农、产才融合”的新路子。

 聚焦融合辐射,提升引领带动力。突出抓融合、促辐射,通过“科技小院”模式,搭建起农民与农技专家人才交流、学农联合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平台,在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牧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小院”16个,其中,杭锦后旗建成核心区、果蔬、小麦、西甜瓜、向日葵、玉米 6 个科技小院,五原县、临河区、**建成灯笼红科技小院、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二狼山白绒山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小院等 10 个科技小院,“产才”融合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日趋显现。

 聚焦助农增收,提升一线服务力。突出抓服务、促增收,通过“科技小院”让专家人才和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产业最大效能。比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西甜瓜科技小院“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 20%以上;五原县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先后引进 20 多所科研院校、100 余名专家学者、30 多家企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临河区积极打造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健全“专家+科技骨干+科技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体系,在“三农”一线开展农技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育。

 聚焦引才聚智,提升人才吸纳力。突出抓引进、促提升,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理念,依托“科技小院”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更多的“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汇聚起助力地方发展的“隐形力量”。通过“科技小院”模式,累计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院士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等国内高层次人才 112 人,引进 9 名博士并创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3 个、工程技术中心 2 个,培养 8 名科技小院人才挂职副旗长、副镇长、第一书记等岗位,通过广聚英才为发展“添智聚能”,达到“双赢”效果。

 聚焦同向发力,提升党建引领力。突出抓党建、促引领,把党建引领放在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首位,作为集聚人才合力、激发人才活力重要抓手,把人才牢牢吸附在党组织周围,让科技小院成为各类人才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四联四进十带头”“守初心、担使命、联创助农”“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活动,筑牢人才“政治之魂”;通过产学研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凝聚人心和推动发展“同向发力”,让“科技小院”更具生命力和引领力。

 【篇三】

 **市**区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机制,

 围绕产业升级抓引才、突出功能完善抓载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创新人才机制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区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每名常委包联 1 名高层次人才,服务、激励专家人才参与区域发展建设。推荐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个人、团队、基地 25 家,位于全市前列,形成人才发展良好氛围。依托**市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相关措施,先后三批次引进 39 名具有境外著名大学或“双一流”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事业单位补充了新鲜血液。选派 1 名处级干部,到**市驻深圳人才工作站工作。引入 5 名北京大学优秀在读研究生赴黄合少镇开展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人才引育 依托**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 2000 平方米的区级人才驿站综合共享服务区,建成“线上+线下”人才工作站体系。线上建立医疗、教育、科技、经济、社会、文化、企业、高新技术、农林专业、土专家田秀才 10 个领域人才库,运用“互联网+”技术,联络自治区、市人才工作机构,联合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共同搭建首府城区高端人才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互动群、网络专家留言等方式提供人才咨询服务。线下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高效利用人才驿站阵地,为各类人才提供开展学术研究、洽谈会客的空间。

 关注基层民生,人才服务全面下基层 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吸纳青年大学生、支持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吸引社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加大人才培养、提高乡土人才开发培养等措施,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结合工作,切实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指导协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牧等领域人才,组成志愿服务队、专家团队、宣讲队等,积极开展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结对帮扶等活动 260 余次,惠及群众 17000 余人次。

 创建人才创业园,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搭建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筛选符合入驻条件企业 187 家,就业人数 2183 人。基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专业化运营的机制,重点关注基地企业发展情况,从人才引进、孵化培训、上市辅导等多方面,针对创业企业需求做好服务对接工作,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八批“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殊荣,成为集聚电子商务类人才的新高地。

  【篇四】

 **市**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

 格局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奏响“广纳贤才、精心育才、大胆用才”三部曲,下好人才一盘棋。

 坚持需求导向,广纳贤才。立足自治区和全市人才工作大局,联合市级部门成立自治区级人力资本产业园区——**人力资本产业园区,致力于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动能。立足老城区发展实情,结合近年来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设立区属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有计划、分批次引进各类人才。2019 年**区面向全社会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 30 名,2020 年计划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 50 名,进一步壮大**区人才队伍。同时,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工作,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原则,为**区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放眼长远发展,精心育才。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定岗位、办培训、抓管理,“一条龙服务”引导人才走向职业发展正轨。新引进的 30 名人才全部安排到街道工作锻炼 1 年,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上岗前举办岗位教育培训班,通过区情介绍、机关礼仪讲授等为人才职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定期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会,了解掌握人才所思所想,随时为思想跑偏的年轻人“修剪枝叶”。秉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诚恳态度和坚韧毅力,致力于为**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开辟新鲜路径,大胆用才。坚持量才而用、任人唯贤的原则,

 使用关键人,用到关键事,用在关键时。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角,坚持做好区级“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截止目前分派到农牧业、金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宣传等各个领域共计70 余批次 985 人;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国人口普查、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为依托,选派各单位人才到关键性工作中施展才华,尽情发挥各自才干;以新冠肺炎防控时期为契机,全力将医疗人才放在艰苦岗位守护群众安全,大力将其他优秀人才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验其在关键时期的政治定力,锤炼政治品格。通过三个关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区通过建立引才、育才、用才环环相扣的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篇五】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市**县始终牢牢拧住“人才工作”这个螺丝扣,进一步加大“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持续升级加速,为人才来托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跑出了**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加速度”。

 一盘棋统筹,用最大的诚意招引人才。充分发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与县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工商联等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协调联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大型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座谈会等活动。6 月 5 日,

 各部门联合举办了**县贫困劳动力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退役军人就业招聘会,为人才就业与企业用工牵线搭桥。6 月 5 日-6 日,组织**久泰新材料公司参加了“青城汇英才·共赢毕业季”**市 2020 年网络招聘系列活动第 5 场—“**工业大学毕业生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县教育局引进了 6 名中小学人才。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宣讲”的模式,县委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创业渠道,与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推送企业招聘公告 5 期次,带动就业 200 余人次,引导各类型人才积极返乡,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主动作为,在时代发展中建功立业。

 一体化服务,用最好的待遇保障人才。县委组织部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从四方面入手,为来托人才创设优质、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九项措施》,对引进人才在安置、住...

篇三: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省推进创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人才工专题会的指示精神, 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带队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

 现。

  近日 , 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 9 人, 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

 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 机制活、 投入大、 亮点多,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深受启发。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一)

 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江苏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

 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 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 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

 苏州实施“姑苏英才计划”, 提出 5 年内投入30 亿元, 引进、 培育并重点支持 1000 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10000 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惠及近 30000名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高、 中级技术、 管理人才。

 5 年内全市

 将建成 20 个重大科技平台、 800 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 2020 年重点培育 10 家以上国内知名、 业内领军旗舰型科技企业;每年重点支持 2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引进 100 个创新团队, 其中重点资助 3 个具有国际影响、 能够突破核心技术、 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

 到 2020 年,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超过 100 名, 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 600 人。

  三、 考核倒逼抓实“第一资源”。

 近年来, 江苏省通过目 标引领、 创新手段、 考核倒逼等一系列举措, 让“一把手”抓实抓好“第一资源”, 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最可依赖的资源和最可争创的优势。

 江苏省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考核, 把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 推动人才工作科学、 持续发展。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明确提出,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确保省、 市、 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3%。

 同时,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 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 P 比重, 预计 10 年提高4 个百分点。

 江苏省

 新出台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置了3 0 项核心考核指标, 其中“人力资本占D GP 的比重”“人才贡献率”等指标强势入围, 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 江苏全省组织、 财政、 统计部门联合加大各地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 促使各地的人才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从 2007 年开始, 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目 前这项计划已资助领军人才 916人, 95%都在企业, 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 人, 其中创业人才 63 人, 占全国总量的 23.8%, 列全国第一位。

 ( 二)

 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

 江苏省各地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 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

 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

 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

 2009 年, 苏州市共资助 308 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 1100 多个团队落户。

 今年以来, 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

 计划, 突出打造“1010 工程” , 即今后 10 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 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 聚集人才, 引进智力。在今年 7 月 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 面向海内外邀请 1000 名新能源、 医药及生物技术、 现代装备制造、 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 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 的创新人才、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 进行创业项目 对接和洽谈考察。

 目 前已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2000 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 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 1296 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 , 项目 总数达 1337 个,890 个项目 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

 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 。

 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 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 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 5 年时间,重点引进 1000 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团队)

 和海外优秀人才, 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 40 万元-200 万元的项目 资助, 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省委、 省政府及时把握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于 2006 年 12 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

 设的意见》, 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两年多来, 省“引进计划” 共资助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92 人, 省财政给予每人 100 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在省“引进计划”的示范带动下, 各地、 各部门纷纷出台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及其配套政策, 全省兴起了招才引智的热潮, 为江苏的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 三)

 完善政策,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

 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 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 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

 苏州先后出台了 30 多个政策文件, 包括人才培养、 引进、 激励、 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 5 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 落户、 医疗、 社保、 住房、 税收、 通关、 配偶安置、 子女入学、 薪酬、 游览和咨询 11 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

 计划到 2012 年政策支持 150 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 利用双休日 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 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 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每项可给予 5 万至 10 万元资助。

 ( 四)

 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

 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 通盘谋

 划, 联动实施, 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 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

 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

 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 大力引进新能源、 新型平板显示、 新医药、 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 引进近 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 集聚了 158 家科技创新企业。

 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

 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如:

 通过引进了张佩琢、 梁子才等人才, 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 相继落户, 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 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 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 五)

 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 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 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 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 建立了上下联动、 左右协调、 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

 特别是苏州市, 在运行机制上, 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 人员少的实际情况, 成立了由市委

 组织部、 市科技局、 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5 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 充分发挥这 5 家单位的作用。

 办公会每月 召开一次会议, 研究具体工作。

 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 计划生成、 项目 实施、 资金拨付、 监督考核等。

 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 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 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推进机制上, 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 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 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

 在考核机制上, 坚持县级市、 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 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 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 几点启示

  启示一:

 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人才投资优先保证、 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牢固树立“不唯学历、 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 不拘

 一格用人才” ,“人才投入是收益率、 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 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

 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结合我市实际, 设计具有上海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 以项目 引领产业发展, 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 同时, 编制人才需求目 录, 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 走产学研之路, 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

 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

 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 在政策支持环境、 创业服务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 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 为想干事、 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

 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

 要加强同县区、 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 努力调动各

 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发挥“集团作战”优势, 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 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 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 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 一)

 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

 目 前, 与发达地区相比, 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 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 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 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 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 最可依靠、 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城市转型, 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

 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 把培养、 吸引、 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 竞争之本、 转型之要, 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 二)

 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 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

 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 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

 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 培养、 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 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 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 三)

 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 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 。

 为此, 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 。

 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 教育、 卫生等领域引进、 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以及一批在文化、 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 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 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

 机、 赢得主动。

 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

 力争用 5 年左右时间, 建设 50 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 , 选聘 50 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 ,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 的科技攻关、 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 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 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

 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 。力争每年从高校、 科研院所对口选派 10 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 专家学者到县区、 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 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 组织“百名专家、 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 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 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 聘请知名专家、 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 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现产、学、 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

 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

 建议分县区、 行业、 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 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 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 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同时, 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 通过签定合作协议、 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 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 四)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 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

 ...

篇四: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人才振兴经验做法三篇与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

  乡土人才振兴经验做法三篇

 【篇一】

 年初以来,**市**县着力选拔、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使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领头羊”,持续为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深挖优选聚人才。建立发现培养“乡土人才”的长效机制,放宽眼光辨才识才,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对有技术特长的种植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进行“拉网式”摸底登记,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通过自愿申报和调查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乡土人才的数量、技能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和综合评定,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等五大类,将符合条件的乡土能人及时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按“标签”分类归档、动态管理。目前乡土人才库已入库 1138 名“田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

 精培细育强能力。充分利用党校、农广校、远程教育站点及各行业协会等资源,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乡土人才个性特长,依托 13 个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先后举办党建理论培训班 26 期,设施蔬菜、林果业产业化发展、电子商务带头人、休闲农业管理等培训班 50 期,重点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专业知识指导,组织市县农林牧技术专家进乡村,通过现场专题讲座、解答疑难问题等形式,与乡土人才零距离互动、手把手传授,使专家“真经”与乡村“土法”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批组织各镇乡村乡土人才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拓展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领头雁。

 指导帮扶解难题。由农牧、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农业技术人员 42批次 196 人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指导行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决产业基地、合作社、务农人员在“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生产一线中碰到的技术难题。积极鼓励“乡土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就近帮扶、自愿结对、因需施策”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1+1”“1+N”帮带模式,组织致富能力较强的乡土人才作为“中心户”,与周边贫困群众结对帮扶,通过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富民产业链,全县共有 1200 余户贫困户得到帮扶指导。

 储备选拔建平台。落实“鸿雁引才计划”,以乡愁为纽带打好乡情牌,通过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信息,大力吸引优秀民营企业家、技术骨干、复转军人、退休还乡人员、毕业大学生等 200 余

 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并建立乡贤人才库,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对能力强、素质好、品质优的乡土人才优先推选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土人才有动力、有舞台、有奔头。

 【篇二】

 **坚持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扣紧“五个维度”,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引用培育、聚合人才力量,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

 把握“高度”,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能职责,今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4 次,**委组织部召开 5 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签订责任书,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以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创新推行“1345”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独具阿左**特色的“驼乡英才”制度,进一步规范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拓展“宽度”,搭建人才引进桥梁。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和方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疗联合体、“三区人才”等服务模式,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柔性引进34 名专家人才,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出台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突出用人单位在识才、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跟进“智汇驼乡 鸿雁归巢”、选调等计划落地实施,畅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58 人,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进一步做大人才增量,为各单位融入新鲜血液。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8 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 11 家,盟级示范园区、基地等 13 家。分类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干部大讲堂”“双休日大讲堂”等,加强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对全**领导干部 1700 余人开展了专项培训,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大讲堂等专题讲座140 余期,开办岗位练兵、职业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班 25 期,提升人才素质,多渠道培养人才。盘活本土人才,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筹备本土人才资源 1.2 万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2000 余人,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把准“精度”,聚合人才发展力量。聚焦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奇石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实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力推行“**英才”“**英才”工程,选育“**英才”个人 5 名、团队2 个、人才引领项目 3 个,共获得奖补资金 355.5 万元。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组织实施 23 个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蓝

 领精英计划”“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专家 20 人,科技特派员 67 人,服务对象达 9000 余户,科技扶贫实现了全覆盖。细致制定农牧区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动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发挥人才队伍辐射带领作用,新增产业链 12 条,创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12 个,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产值 7481 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继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进一步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关心关爱工作,对“智汇驼乡、鸿雁归巢”计划引进的 40 名高学历人才进行跟踪回访,组建“鸿雁归巢”学子宣讲团,通过组织交流、宣传活动,给予人才归属感,加大体制外优秀人才关爱力度,选派党建指导员 87 名,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加大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专家人才典型宣传和服务联系力度,着力营造全社会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篇三】

 近年来,**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强化牵头抓总职能,抓牢“产才融合”这条主线,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以人才驱动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融合辐射、助农服务、引才聚智、党建引领能力,走出一条“人才助农、产才融合”的新路子。

 聚焦融合辐射,提升引领带动力。突出抓融合、促辐射,通过“科技小院”模式,搭建起农民与农技专家人才交流、学农联合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平台,在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牧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小院”16 个,其中,**建成核心区、果蔬、小麦、西甜瓜、向日葵、玉米 6 个科技小院,**县、**区、**建成灯笼红科技小院、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二狼山白绒山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小院等 10 个科技小院,“产才”融合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日趋显现。

 聚焦助农增收,提升一线服务力。突出抓服务、促增收,通过“科技小院”让专家人才和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产业最大效能。比如,**三道桥镇西甜瓜科技小院“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20%以上;**县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先后引进 20 多所科研院校、100 余名专家学者、30 多家企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区积极打造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健全“专家+科技骨干+科技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体系,在“三农”一线开展农技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育。

 聚焦引才聚智,提升人才吸纳力。突出抓引进、促提升,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理念,依托“科

 技小院”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更多的“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汇聚起助力地方发展的“隐形力量”。通过“科技小院”模式,累计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院士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等国内高层次人才 112 人,引进 9名博士并创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3 个、工程技术中心 2 个,培养 8 名科技小院人才挂职副**长、副镇长、第一书记等岗位,通过广聚英才为发展“添智聚能”,达到“双赢”效果。

 聚焦同向发力,提升党建引领力。突出抓党建、促引领,把党建引领放在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首位,作为集聚人才合力、激发人才活力重要抓手,把人才牢牢吸附在党组织周围,让科技小院成为各类人才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四联四进十带头”“守初心、担使命、联创助农”“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活动,筑牢人才“政治之魂”;通过产学研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凝聚人心和推动发展“同向发力”,让“科技小院”更具生命力和引领力。

 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

 人才工作的经验文章三篇

 【篇一】

 近年来,******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牧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措施,推动人才资源向牧区集聚,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为乡牧区人才振兴“保驾护航”。研究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度人才工作要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一个个“引才红包”释放着强烈的思才爱才信号。督促和协调各单位制定完善了人才使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通过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了制度保证。进一步探索创新“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开发新模式,从人才队伍结构、布局和创新能力与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建机制、重培育、强关怀,进一步盘活乡土人才资源,奋力推进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拓宽招引渠道,为牧区人才集聚“造血输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为专业化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服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扎实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有效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制定了《****实用人才三年培育规划》,力争三年内培育一批本土高技能人才和牧区实用人才,形成人才资源服务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编撰出版了人才图册《智在塔木沁》,收录了自建**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人才代表,展现了他们为我**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激发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热情。**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牧区适用技术、新型职业牧民等知识培训,共举办集中培训班 6期,培训各类人才 612 人次;组织牧区实用人才赴外地考察共 2 次,参加人数 12 人次。

 三是丰富培育载体,为牧区人才成长“浇水施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素质结构,通过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招募西部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民生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并向教育、医疗、重点项目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镇、**(社区)倾斜。**年,我**新招募公务员、选调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共 29 人,人才引进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在短期内实现了质的飞跃。先后选派了教育、科技、农牧、卫生、文化等五个领域的 643 名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和技术指导 120 次,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为专家人才发挥本身优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舞台。人才引进培育带来的良好效应,在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次第开花。

 【篇二】

 为进一步营造基层能成才、干好有出路的干部人才使用导向,**市拿出专项编制,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事业编制人员选聘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和基层一线的人才活力。

 “硬核激励”出实招

 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出台《选聘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办法(试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素质考察前置,明确年龄、学历、任职年限等资格条件和选聘程序,首批选聘 43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管理。

 “优中选优”重实绩 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村书记重点考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的实绩实效。社区书记重点考察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和工作成效,把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形成“激励一个、带动一批”的良好氛围。

 “动态管理”求实效 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

篇五: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2020 年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全面提升人才工作层次,认真贯彻落实县 2020 年人才工作要点和《2020 年乡镇园区重点人才工作任务》的要求,更好的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特制定以下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我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___,副组长:____,成员:____。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工作办公室,____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____为办公室成员。各支部要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点,由支部书记负总责,党务工作者为人才工作联络员。

 完成时间:2020 年 6 月底前 责任人员:____

 (二)建立人才工作制度。建立人才推荐、管理、服务等各项人才工作制度,推进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人才工作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各村、各单位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二、注重人才培养

 (三)摸清人才工作现状。组织召开一次由各支部书记、有关企业负责人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分析全乡人才状况,部署开展人才队伍状况和优秀在外人才情况调查统计,根据其主要特长、技能,愿意提供的服务等将人才分类,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人才信

 息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实施人才回引打好基础。

 完成时间:2020 年 9 月底前 责任人员:____

 (四)实施党员人才培养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和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工作例会制度,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对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的掌握。二是建立村级干部后备干部队伍,把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视野宽阔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农村带动能力突出的致富能手等党员认可、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三是加强对年轻党员、后备干部的使用和培养,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参加学历晋升和资历考试,更新干部知识结构,开阔干部眼界,增强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四是大力开展党员人才“三培养”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五)实施人才作用发挥工程。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摸清全乡人才情况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创设活动载体,组织、吸引各行各业的能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个、建功立业新时代”等活动。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六)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工程。一是加强与上级组织、人事、教育、卫生等部门联系,为我乡发展引进一批优秀管理、技术人才。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和资源加强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进一步为企业搞好人才信息服务,帮助、指导非公企业积极做好人才和党建工作的结合文章。三是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引进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四是拓宽乡镇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丰富乡镇优秀人才文化生活,弥补企业文化的不足。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三、强化人才服务

 (七)加强交流,整合资源。以各行业协会、组织为依托,建立人才工作站,加强人才、人才项目单位的走访调研工作,切实为人才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同时要加大与县人才工作领导小 组成员单位的联系,整合各方面人才工作力量,加强对园区和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联系与服务。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八)才尽其用,扶贫帮困。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制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村,帮助培养一名“能人型”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每人联系一家企业,帮助一家贫困户脱贫。建立乡镇适用技术交流平台,整合全乡人才资源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致富奔小康。

 完成时间:2020 年 12 月 31 日 责任人员:____ (九)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全乡人才集中宣传月活动。一

 方面积极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对接回引活动;另一方面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和重才爱才先进单位事迹的宣传力度,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乡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篇六: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梯队建设的本质是建立一套动态的、例行化运作的人才考察、选拔、培养、淘汰、使用的机制。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摘 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应该认真分析并用更加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解决人才问题。该文针对国有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瓶颈和困惑,提出了具体而科学的有效措施,对加强国有电力企业的员工队伍培养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 对策 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技能经济发展的时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并用更加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解决人才问题。作为专业生产技能岗位员工到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岗位工作的普通员工,笔者亲历了公司的筹建、形成、茁壮成长及人力资源优化改革创新,如今公司正稳步发展,但也越来越感觉到公司逐渐面临同时拥有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和断层。结合笔者在电力企业工作多年的经验,现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 创新思想,牢固树立三个理念

 1 人才优势理念

 在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今天,人才特别是重点骨干人才在科技发展中展现及其重要的价值,拥有了人才优势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我们要积极落实和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把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事事超前计划,特别要做好骨干人才储备。

 2 人文管理理念

 以打造和谐企业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原则,高度宣贯树立人才至上的管理思想,从制度上落实好培养、鼓励、推动、关心企业人才的各项工作,全方位搭建激励、扶持、发挥人才特长的良好环境和平台。

 3 匹配管理的理念

 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使其优势被充分挖掘,通过知人善用实现人才的最大潜力化,人岗匹配不是单纯地适应岗位需求,而是通过以岗养人、因人配岗、人岗融合 3 种方式,重点把握好懂得人、用对人、配对岗等方面,大胆为员工营造发展平台,激发其成才的积极性,满足其成才的愿望,发挥其在本岗位的

 创造能力。

 2 实施人才开发,着力抓好“三种队伍”培养

 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要求,通过同类型电厂的调研工作,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培养综合型管理人员、创新型技术人员和忠诚型稳定员工 3 种队伍建设,把握好“吸引、培养、激励、使用、保障、留住”6 个重要环节,逐步解决技术人才匮乏和断层问题。

 1 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符合公司创新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管理队伍

 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持续改革发展的重点队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首当其冲要抓好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公司专业技能型中层管理人员居多,管理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电力安全生产业务管理能力非常突出,对于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等理念略显不足,大局观意识不高;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生产业务方面又了解不深,因此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不多,大家在工作上的理念和思路往往局限于自身岗位,工作思路不多,工作点子不多、创新不够。因此除开展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教育培训之外,还应该定期开展管理人员岗位轮换,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安排到生产部门管理岗位学习锻炼,将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轮换至职能部门培养提高;另外在各个部门管理人员配置时,技术型和业务性的管理人员同步匹配,有利于工作中互相配合,同步成长。

  2 培养善于专研、技术高超,能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技能型操作队伍

 公司目前拥有一批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型人才,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传统的技术观念无法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是势在必行。因此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和推荐技术骨干人员多出去学习和提升,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提高他们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创新、技术交流、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如利用各种学习培训机会,重点培训有潜质、有冲劲、有能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促进员工技能水平提高和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有效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发挥其在工作团队的领航作用,进一步采取灵活聘用兼职顾问的方式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内部培训服务,将个体特长优势整合,提升为团队技术特长优势。

 3 培养忠于企业、爱岗敬业,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员工队伍

 员工离职跳槽现象已逐渐增多,如何培养优秀员工为公司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已是当前公司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收入、稳定生活保障和帮助员工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是最基本的方面,除此以外,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员工情绪管理和心理需求管理。一是增强公司各项工作的透明度,重视员工沟通和参与,建立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的激励机制,做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二是重视和留意员工心理的变化,如情绪上的管理和沟通,员工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

 高,就具有离职的潜在风险;三是公司要在精神上和物资上对公司核心员工队伍给予更多的激励,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四是为员工的未来拓展成长的空间,如制定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员工正常晋升机制,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 搭建用人平台,制定人才评价和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加强对公司各岗位价值评估,从岗位职责入手,建立以职责为核心、以业绩为导向,由德、能、勤、绩、廉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科学、适用、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做好典型先进人才的事迹宣贯,公司范围内签发嘉奖令,宣传他们的奋发精神,在评先、选拔、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体现个人的贡献和价值。做好合理的績效分配改革,积极探索岗、效、薪等要素参与评价的具体形式。坚持短期、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用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双重激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促进公司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合理化建议,不断为员工提供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4 营造企业氛围,大力发展和谐和执行企业文化

 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重点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企业氛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正确舆论导向、凝心聚力和“蝴蝶效应”作用,增强员工在公司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的吸引力、凝聚力。企业文化需要不断沉淀,需要较长过程才能形成管理的底

 蕴。一是要从制度上保障员工利益。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不断优化,做好薪酬绩效合理分配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使公司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挂钩。二是打造执行文化,21 世纪的企业文化就是执行力文化,是坚持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力量,就是要建立和培养员工的执行力,要建立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要建立高效运作的高层领导班子;上梁正了下梁才能正,只有管理者树立良好的执行文化意识,这样才能为员工树立榜样。执行文化其实就是责任文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企业要想更好地创新和持续性发展,就要有大批优秀、优势人才做坚实的技术支撑,就要科学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创造,使公司的持续发展得到保障和提升,把公司打造成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参考文献

 [1] 陈敏.对电力企业人才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东科技,2011(22)24-2

 [2] 林金义.加强电力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9)8-

 [3] 苏晓燕.关于电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2(34)128-12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关键命题,为我国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人才,通俗地讲,就是能科学运用知识与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地方发展和企业壮大的第一资源、核心要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选人用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执政理念与政治智慧,更是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无论是生产力的解放、思想的解放,还是体制的解放,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解放;无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都需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人能够自由择业、平等竞争、各显才华、多向度流动,就是拥有能高效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优化人才配置的制度系统和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相继推出多项人才培养工程,汇聚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在各学科、各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迫切需要人才、呼唤人才。奋进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第一,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要着眼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着眼国际竞争大趋势,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发展”的理念,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观念,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实践中,要破除陈旧人才观,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思想上高度重视、感情上积极贴近、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让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受到社会尊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第二,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国之瑰宝也。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要在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大力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拓宽培养渠道,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国际化眼光、市场化意识、职业化素养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第三,建立良好选人用人机制。用好人才,重点要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将真正的创新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的制度体系。一是要提高精准识别的能力,善于识人德才、识人本质、识人潜能,及早发现、及时培养、源源不断选拔使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二是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人才,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

 展其长。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要积极激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炼、增长才干,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四是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把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人力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发展独特优势,要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激励更多人创成业创好业。” 12 月 23 日,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陪同下在成都菁蓉汇“双创”园区考察时强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兴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从完善机制、实践培育、成果转化、优化环境方面着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心用...

篇七: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思变

 务求实效

 砥砺奋进

 --XX 市人才交流中心五年人才服务工作做法与成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而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是人才发展的前提。XX 市人才交流中心紧紧围绕人才服务这一主线,在工作中主动思变,务求实效,在聚集人才、推荐人才和服务人才上精准发力,助推了人才交流工作的有效发展。五年来,XX 市人才交流中心现场服务了各类人才 11.5 万余人次,网络集聚和服务人才 4.5余人,为各类企业成功推荐人才 3.8 万余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社会效益明显。2012 年,XX 市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被 XX 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 年底被 XX 省人社厅评为全省“AAA 级诚信单位”,2016 年底被 XX 省人社厅评为全省“诚信服务示范单位”。

 一、注重平台建设,人才服务平台有档次 XX 市人才交流中心始终坚持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达到更高效服务人才的效果。

 硬件设施更优化。为了更好为人才提供舒适和现代化的求职场所,XX 市人力资源市场自 2013 年底搬入新的办公大楼后,硬件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办公场所由原来的几十平米转变为现在的 2200 多平米,现场招聘设施由原来租赁场外场所转变为现在的配有电子显示屏的独立招聘隔间,信息

 发布由原来的墙面张贴转变为现在的大屏幕和竖屏电子显示,并设有独立的高层次人才洽谈室和交流区域,人才招聘硬件设施实现了从质变到量变的转变,极大地的满足了各层次人才的需求。

 网站功能更便捷。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网络求职的需求,XX 市人才交流中心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对 X 人事人才网进行页面改版升级,优化网站页面设计,科学设置搜索栏目,使网站版面布局更合理、页面更新颖;不断完善岗位信息收集、发布、查询、和更新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网络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求职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岗位信息,让各类求职者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招聘信息,五年来,X 人事人才网实现改版升级 8 次,便捷了各类人才网上求职的需求。

 公益属性更明显。人才服务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五年来,XX 市人才交流中心按照人社部、省人社厅和 XX 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及时取消了人事代理收费,免费为流动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五年来,共为5 万余人次提供了人事代理服务;XX 市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免费现场招聘,为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了一个宽松、舒适、现代化的人才招聘场所,赢得了各级领导和人才的一致好评,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二、注重精准施策,人才服务手段更创新 为更好服务人才,XX 市人才交流中心注重精准施策,使人才服务手段更创新。

 强化调查研究,助推“跟进式”服务。

 XX 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全市各工业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组织各层次人才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人才需求调查表,推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宣传人才服务政策,征求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人才需求资料,建立了与企业间联系的长效机制。并将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告知各类人才,为用人单位和人才牵线搭桥。同时,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跟进人才和企业对接情况,实现对企业和人才的“跟进式”服务。五年来,XX 市人才交流中心共跟进服务了 1500 多家园区企业,为企业推荐引进人才 6700 多人。强化招聘业务,助推“线上线下”服务。强化招聘业务,助推“线上线下”服务。为更好开展人才招聘工作,XX 市人才交流中心加强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最大限度的解决用人单位和人才招聘、求职的需求。通过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春季系列人才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人才招聘、行业类人才招聘和周六专场招聘等活动,丰富现场招聘活动形式,确保现场人才招聘活动全年不间断。在线下现场招聘活动开展的同时,X 人事人才网加大同时期线下招聘活动宣传力度,将线下现场招聘企业和岗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扩大了宣传面,提升了宣传效果。为策应线下人才招聘,X人事人才网加大专场网络招聘活动的力度,全方位解决人才求职的需求,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五年来,在 X 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现场人才招聘会260多场,进场招聘单位1.9万多家次;在 X 人事人才网举办网络专场人才招聘会 40 多

 场,网站集聚人才达 4.5 万余人。五年来,线上、线下服务人才 11.5 万余人次,为用人单位成功推荐人才 3.8 万余人。强化政策宣导,助推“一进两送”服务。我们重视与市内高校加强沟通联系,主动深入高校,开展“进校园,送信息送岗位”的“一进两送”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政策咨询和指导,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人才储备,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库。五年来,连续开展了“冬季招才校园行”、“互联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专场活动,组织了 650 多家园区企业到井冈山大学进行人才招聘,服务各专业高校毕业生 9000 多人次,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资料 2.8 万余册,为园区企业推荐高校毕业生1700 多人。

 三、注重机制创新,人才服务效果上台阶 XX 市人才交流中心通过规范窗口服务、转变工作作风、完善监督机制等手段,助力人才服务效果更上新台阶。规范窗口服务。规范窗口服务。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全体员工在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什么要规范服务的问题,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服务标准实现了统一有序,制定并完善了《XXX 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廉洁自律制度》《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时刻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使窗口服务群众到位。

 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作风转变上坚持“一讲”、“二训”、“三不懈”原则。“一讲”即:对作风问题、纪律问题、服务问题、大局问题做到逢会必讲;“二训”即:业

 务心理素质培训、政治理论培训做到了及时、适时、落实。五年来开展各类学习、讲座、报告、以会代训等活动 50 多次(场),集体学习和内部培训工作形成了常态。“三不懈”即:坚持对中层以上干部的素质测评工作常抓不懈,坚持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常抓不懈,坚持对重大决策问题做到事先沟通、会中讨论、会后通报的做法常抓不懈。

 完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完善主要做到了“靠制度”和“严要求”。靠制度主要体现在服务窗口依法依规办事、投诉举报监督、自查整改、责任追究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民主测评、群众评议的工作考评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严要求主要体现在解决阶段性突出问题,做到反复讲,不放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及社会方面的批评和建议,设立了意见箱,并在 X 人事人才网开辟了网上投诉通道,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推荐访问:人才工作好的做法 做法 人才 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