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正文

林俊德,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核专家

时间:2022-10-19 10:31:07 来源:网友投稿

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2001年12月12日,林俊德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部院士。

兢兢业业不眠休

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每一次试验转型,对林俊德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他总是把挑战当机遇,不断向核爆炸力学领域发起冲锋。暂停核试验后,林俊德带领他的团队继续向新的技术高峰攀登,创造出一大批科研成果,成绩的背后是他对工作一心一意的热爱。凡是和林俊德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的做事原则,参加学术评审会,从来不收评审费,不让参评人员上门拜访,只看材料不认人,更不接收礼物;科研成果报奖时,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坚决不挂名。林俊德生前留下的笔记本上,一页页详细记录着归档科研资料、完善技术方案、审改学生论文等急需处理的事项。

新世纪以来,面对武器装备试验的迫切需要,已经年愈七旬的林俊德组织开展某大型实验装备研究。他带领的攻关小组最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作为我国核试验事业第一代创建者,他参加了全部核试验任务,成功突破核爆炸冲击波测量等关键课题,研制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在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创新,丰富拓展了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学科体系。2012年5月被查出患癌症,在得知手术后将不能下床工作,林院士拒绝了手术治疗。他坚持与病魔顽强斗争,将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重要资料的整理、课题研究的指导、批阅学生毕业论文之中,争分夺秒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在生命终止的3天前,因病情突然恶化,林俊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婉拒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目的只有一个,与死神赛跑,“抢救”那些至关重要的资料和数据。他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清楚无误地交待给了同事和他的学生。

然而,普通病房里的林俊德,再次出现了险情,完全肠梗阻导致肚子充满了胀气和腹水,心率每分钟多达130次。医生不忍心“放任自流”,便下令做肠梗阻手术。可林俊德再一次拒绝了:“即使手术能延长几天,但不能工作就没有意义。你们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把办公桌搬进来,让我工作,我可能还能多活几天。”林俊德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那样果断地决策。

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在病房争分夺秒地工作。病床上的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导流管、胃管、减压管、输液管等各种管子,争分夺秒地敲响了键盘,紧张地整理自己电脑里的资料。为了减少干扰,他竟然两次让医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

鼠标在缓缓地移动着,手在不停地颤抖着,一旁的生命监护仪在不断告警,生理数据在令人揪心地跳动着。直到视线已渐渐模糊,林俊德却还是反复叮咛着需要交接的重大国防科研项目相关资料。2012年5月31日11时9分,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病床边,电脑屏幕上的科研数据依然在跳动。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林俊德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这位可敬的将军院士让人们看到了什么叫忠于职责。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时间里,林俊德始终思考着技术研究方案,先后在电脑上整理归类大量的科研资料,3次打电话询问和指导科研工作,2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任务,但却没有来得及给家人写下遗言。临终前林俊德院士曾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我本事有限,但是尽心尽力。”尽心,为国家尽心,尽力,为事业尽力。这既是对林俊德院士一生的写照,也是千千万万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奉献心血智慧的科技人员的心声。

历程评述:

林俊德自大学毕业后,就坚守在罗布泊,投身到国家伟大的核试验事业之中,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这位连续52年战斗在核试验领域的顶尖专业技术人员,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始终以祖国的利益为至高利益,以祖国的荣誉为至高荣誉,战斗在科研试验第一线,在我国核试验技术领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辛勤耕耘,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军人的刚毅、专家的执着,他的高尚品格犹如铁打钢铸般镌刻在人们心里。

推荐访问:不息 生命 专家 工作 林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