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正文

高校节能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11-09 12: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建设节能型高校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也是高校节约建设能耗并降低校园运营成本的必然要求,建设节能型高校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将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高校节能工作现状出发,从政策支持到经费投入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节能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从高校实际出发,针对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节能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12-0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高校作为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和能源消费的大户,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多责任。建设节能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倡导节约风尚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守国在陕西省十余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被调查群体中,认为“所在学校的能源管理状况”“一般”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58%,而选择“较差”和“非常差”的学生共占被调查人数30%。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利用好能源,已成为创建节约型高校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1 高校节能工作现状及问题

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各高校近年来招生人数剧增,201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1900万,是十年前的六倍。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在高校扩招后的八年里,能源开支以近30%的速度逐年增长。但是高校能源管理模式却相对滞后,部分高校采用集中支付方式,师生无人承担用电经济责任,存在“长明灯”和用电量大幅递增等现象。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高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节能责任,“十二五”期间,北京各高校要求人均能耗每年下降3.74%。如何处理学校发展和节能工作方面的矛盾,也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难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节能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转变机制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视角审视,笔者认为,高校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1 政策落实不力、节能目标虚化:为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按照国家要求,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节能管理体系,制定了本校园的节能管理制度,有学校还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将节能目标进行了量化和分解。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部分高校就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强,制度贯彻不力等现象,有的单位节能负责人形同虚设,对节能制度置之不理,但逢检查时,临时应付了事,节能工作推动难度很大。有的高校将节能工作全部放在后勤,缺乏全校统一的协调和沟通,致使节能工作只停留在后勤工作的层面上,难以在全校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氛围,事实上也达不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效果。

1.2 师生节能观念相对落后:目前,部分学校对加强节能管理的重要意义、现状和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领导层也没有认识到节能管理是学校应该也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可能全面推行建设节能型学校。另外,部分学校师生也普遍存在对节能问题观念落后、危机意识不够、认识不足的现象。例如关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推广利用节能灯、智能节水型水龙头、洗澡插卡等问题的调研中显示,被访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时,所有问题的肯定答复都不到半数,有的甚至仅为两成。在许多人看来,能源管理只是后勤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不采用节约的方式,漠视各种浪费现象。

许多高校对水电等资源的使用长期采用“大包干”形式,由学校统一支付,长此以来,学校师生便形成了一种“学校水电免费”的错误思想,也不会对“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产生积极的反应。如果加强了节能方面的管理,长期的“免费”习惯很容易使其产生抵触心态,影响校园节能建设的全面推广。

1.3 节能经费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各高校的节能项目投入大幅上升,相比多年前有明显改善,但节能投入经费仍显不足,只有一步一步慢慢推进实施节能项目,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校园卫生间自吸式全自动节水改造工程一个项目预算资金就需要近一千万元,而全校一年的全部节能投资也不能满足这一个项目的要求,故该节能项目的实施受到资金的严重约束。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节能经费投入,将节能工作的经费投入理解成投资,节能项目一般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即使节能项目投入也主要是局部更换灯具、加装节水龙头等措施,严重制约了高校节能项目和措施的推广。

1.4 缺乏环保理念:节能工作不只需要在技术细节上下功夫,更需要环保理念的发展推广。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追求奢华,重视享乐等现象,在建筑物装修装饰,声、光、空调设备配置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铺张。同时,由于高校节能管理旧模式的长期积淀,同时为节约个体运营成本,多用“免费电”,食堂的厨房燃气加热设备也大批更换为电加热设备,实际上却增加了二次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了能源使用效率。

1.5 校园发展缺乏规划性: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各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校园面积逐步增加,校园建筑日新月异,教学科研设备设施也大幅增加。但受历史条件、地域条件限制,部分高校在扩展过程中,无法具体长远目标,在水电等管线的安装时临时应付,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动力电与照明电混合使用、水管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后期能源管理和能源维护,也给水电计量的平衡测试带来极大的困难。

1.6 设备、管线老化:纵观高校发展历史,我国许多高校建校年代长远,但部分高校水电设备和地下管网系统一直未进行过系统改造或更换,由于地下水长年腐蚀,部分管线已达到使用寿命极限。许多设备、管线年久失修,呈现出许多诸如油老虎、电老虎等耗能大户现象, 跑、漏、冒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5月24日贵阳晚报显示,贵阳市节水办曾表示,贵阳市一些用水单位管网老化破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浪费比例一般在3%到60%间,有的甚至超过100%。由于可见,设备、管线老化导致的资源能源浪费数目惊人。

2 高校节能工作对策

2.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节能型高校建设要避免将节能工作边缘化,节能工作需要从领导到工作人员的全面重视。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完善节能工作运行机制,使校园节能工作真正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对节能高校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平台,通过校报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等多种媒体形式,营造节能减排的氛围,使全体师生员工认识到:节约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节能工作并非是学校某一个部门,或学校某一部分人员的事情,节能工作与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都有紧密关系,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全体师生的广泛参与,节能意识要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节能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更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道德情操。所以节能工作需要通过宣传引导全校师生都来参与,引导大家都成为节能减排的践行者,当节能意识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中,才能使节能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2 从制度入手,用管理行事:为加速推进节能型校园建设,提高节能工作效果,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制度时应考虑到职责分清,分步实施,最终达到“人人都有节能指标,人人都有节能责任”的目标。可推行“指标分解,超额自付”的用能管理方案。同时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要完善高校节能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加强检查监督,按照定额控制 指标分解,分户计量的原则,通过会议、统计、公示、审计等多种形式,检查监督相关部门各项节约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兑现奖惩措施。

2.3 大力引入节能技术:引入并采用节能新技术是快速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9年建成日处理能力1300方的污水处理站,为学校每天回收中水达800方,每天为学校节约同量自来水。除引入节能技术和项目外,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节能实用性新产品,进行水电节能技术改造,努力实现节能科学化管理。同时,结合校园实际特点,适当引入新型可再生能源并加以逐步推广。如引入地热深井及梯级利用系统、加大太阳能利用系统,推广太阳热水器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引入浅层地温能利用系统,建立储能设施,提高用电系统的移峰节电能力。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中将这几种技术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协调工作,经过2年的运行,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相比于天津市常规能源系统36元/平米的供热费用,每年可节约供热费用65%,经济效益明显。此外,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2.12万吨,节约标准煤1.24万吨,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2.4 引入先进节能观念:高校节能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新建筑物设计到日常用能器具的更换,都有相应的节能发展方向。高校在节能工作方面,应注重局部修理和整体系统调整之间的协调,在新建筑物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外在能源,大胆利用风能、光能、热能等自然清洁能源,为建筑设定合理的节能目标,以降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澳大利亚东侧的南太平洋热带岛国,芝贝欧(Tjibaou)文化中心,设计者结合当地气候,通过调节百叶的开合和不同方向上百叶的配合来控制室内气流,从而实现完全被动式的自然通风,有效地节约了空调等电器的用能。高校也可设定能源效率准入限,严格控制高能耗,低效率的工具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把好高耗能产品,以进一步提高校园节能工作实际效果。

2.5 加强人才引进,强化技术力量:大多数高校的节能办公室一般都设在后勤,高校后勤从产生开始,因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和影响,人员结构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不强等问题,这样的队伍难以承担节能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要求,很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如多媒体教室电梯学生公寓实验室等场所的高科技节能设备,难以依靠自身现有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的选择使用和维修。因此,需要加强节能方面的人才引进,或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节能队伍的专业技能,以适应高校节能工作的新要求。

鼓励高校专业教师开展节能研究。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学校综合优势,组织多学科力量,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充分发挥高校的特点和优势,在科研立项中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后勤技术人员开展节能技改项目的研究,并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实施和推广,使科学研究与生产力转化相结合,促进高校内部节能产业的发展。

2.6 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基于目前学校具有“职工、学生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现代教育依赖IT程度高”的特点,应确定建立数字化校园的绿色切入点,加强水电气暖的信息化计量管理平台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0年建设了水电计量系统,通过网络可实现对各一级水电表、二级水电表的实时计量传输,并进行系列数据处理,可实时掌握各用能单位、用能点的能源消耗情况,通过计量平台管理软件,还可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从源头上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

构建节能型生态大学校园,是一项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将在后续项目的建设实践过程中,继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注重收集和了解节能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高校自身能耗特点积极调研立项,不断挖掘校园节能潜力,全方位开展节能工作,以更科学合理的节能方式达到节能目标,为开创节能型生态校园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冬.浅议“节能型”校园工作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09年,第3期

[2] 王战友.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节能,2007年,第7期

[3] 张永群.对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的几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第2期

推荐访问:初探 对策 节能 高校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