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正文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2007年发展改革工作

时间:2022-12-11 2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07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发展改革工作,安排部署2007年发展改革工作。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一、2006年的发展改革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特点:一是速度较快。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5%。二是效益较好。从投入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有所下降;从产出看,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0%左右;从结构看,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三是物价较低。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四是运行较稳。2003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左右,2006年前三个季度,分别增长10.3%、11.3%和10.4%,无论年度之间,还是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五是实惠较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可超过1050万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和11%。六是后劲较足。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支撑条件改善;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还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所收敛。投资增幅回落,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货币信贷投放放缓,9月、10月和11月新增贷款同比分别少增1252亿元、95亿元和315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由5月末的19.1%回落到11月末的16.8%。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决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高,政策上有新的举措,实践上有新的进展的结果。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包括经贸、物价、物资储备、中小企业管理等部门,在各有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2006年3月,“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工作。认真分解落实《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将责任细化到部门,把主要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紧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协调。2003—2005年,由我委上报并经国务院批复的专项规划有30个。截至2006年11月,上报国务院并经批复的有11个,上报待批的5个。启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研究提出了《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的指导意见》。

(二)完善调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抑制“三过”问题进一步加剧

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继续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努力使“三过”问题,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平稳收敛,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建议在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综合运用土地、金融、市场准入、外资外贸、消费等政策。为了把中央的决策和各项调控措施落到实处,我们狠抓督促检查。按照国务院要求,对国务院第132次和140次常务会议确定的任务,提出了部门分工建议,并及时跟踪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会同国土、环保等7个部门,组织6个督查组,指导各地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四季度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2007年经济工作的初步考虑,为中央决策做了必要准备。地方发展改革等部门也结合当地实际,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监控,搞好调节,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健起步

积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启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加强农资价格监管。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超过6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2800多万农民受益;新增沼气用户260万户;改扩建东、中部地区通村沥青(水泥)路9.6万公里,西部地区通乡沥青(水泥)路2.3万公里。积极推进县级支农投资整合的改革,选择50个市县进行试点。

(四)明确重点任务、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力度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节能环保措施见效要有一个过程,各种政策支撑条件还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2006年全国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为2007年和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主要措施来看,研究起草并由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实施万元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将能耗降低指标分解到各省(区、市),与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扩大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实施范围。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导用电大户优化用电方案。提出了政府机构节能目标、重点和措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继钢铁行业之后又召开了化工、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243个,工业治污项目153个。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淮河、松花江工业废水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继续推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

(五)抑制产能过剩、加快自主创新,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研究起草了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国务院文件下发。按照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扶优汰劣的政策思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禁止用地、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出台了水泥、电解铝、钢铁等11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准入标准,加大了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督促检查,依法关闭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淘汰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湿法窑工艺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47%,比2005年底又有所提高。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31处,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

在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制定了29项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编制完成高技术产业化和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规划,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组建超声医疗、燃料电池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化重大专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支持大型核电机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新型船舶等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组织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推荐访问:切实做好 狠抓落实 改革 发展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