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正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篇

时间:2022-09-22 19:25:10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目 录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篇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p>

  录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2 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2 第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5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9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12 第 4 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2 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15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18 第 6 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8 第 7 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1 第 8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4 第 9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7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30 第 10 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30 第 11 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3 第 12 课 美国的诞生..................................................................................................................................35 第 13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38 第 14 课 “蒸汽时代” 的到来..................................................................................................................41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43 第 15 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43 第 16 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46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48 第 17 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8 第 18 课 美国南北战争..............................................................................................................................51 第 19 课 俄国、 日本的历史转折.............................................................................................................54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57 第 20 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7 第 2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63 第 22 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63 第 23 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66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

 了

 解掌

 握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的出现、 氏族社会的产生 人类起源三阶段: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人类怎样形成? “从猿到人” 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原始社会怎样解体?

  人类是神(或上帝)

 造的吗?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

 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 国家产生, 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 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脑的发育, 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热爱劳动、 肯动脑筋, 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不断发展

 唯物史观

  人文素养

 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

 1读了《赫胥黎在演讲》, 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

  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 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 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 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 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 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 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 交流、 讨论、 练习)

 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 教师强调:“猿类” 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 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 他们已能直立行走, 使用木棍、 石块等天然工具, 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 指已能制造工具, 真正进行劳动的人, 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 根据第 3 页“动脑筋”:

 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为什么? (应该是的。

 因为:

 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 用于制造工具、 进行劳动等, 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 促进了脑的发育, 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 根据第 3 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 进行课堂“接龙练习”: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

 要

 代

 表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猿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 中国丁村人 智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 中国山顶洞人4 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 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 (黄种、 白种和黑种)

 5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6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 6 页自由阅读卡· 《美洲的早期人类》, 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 即黄种。

 然后说明:

 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 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 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7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 (各人种之间, 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 但无明显界限, 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 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 绝无优劣之分, 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8 教师介绍第 4 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 指出:

 在这种条件下, 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

 后来,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 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 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1 2 3

  A. 生产力发展:

 会制造工具, 能人工取火等。(以山顶洞人为例, 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B. 婚姻关系变化:

 群婚→血族群婚。(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 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 尚处于群婚阶段。

 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 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 辈分不同, 限制通婚; 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

 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 氏族产生。)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 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 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 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5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

  历史阶段 生产力水平提高 母系氏族 采集、 渔猎为主, 农、 牧、 手工业大分工 父系氏族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发展, 商品生产出现 6 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 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强调指出:

 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 生活上的不同贡献, 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A.时间:

 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 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初期, 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 (生产力低下, 物质匮乏)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男女地位变化 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8 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 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 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 军队、 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军队、 监狱等机构的设置, 证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

 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时, 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 集体生活、 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人们生活也极端艰苦; 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 互相杀戮非常残酷和野蛮。

 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 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大大地丰富了, 精神上也逐步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 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比原始社会进步得多。

 ) 9

 1 完成第 5 页“练一练”:

 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

 中国山顶洞人(D)

  德国尼安德特人(C)

 印尼爪哇人

 (B)

 中国丁村人

 (C)

  法国克罗马农人(D)

  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B)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A)

 准确地说, 上题7 个选项应当属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 (B)

  A.正在形成的人

 B.完全形成的人

  C.猿人

 D.智人 “没有劳动, 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 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 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是促进头脑发育的前提。而头脑的发育, 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所以, 热爱劳动、 肯动脑筋, 才能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起来。)

 根据《新学案》, 掌握本课[知识网络], 完成[自我测评]。

 提醒学生预习第 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 3 4 5

 2

  了

 解掌

 握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埃及、 巴比伦、 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 如何评价这个制度?

  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 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奴隶制度的实质如何?

  唯物史观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都是用来维护统治阶...

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018 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 1 1 课 古代埃及1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2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来源 学 科 网]古埃及的文明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中国。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知识点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__非洲东北角__。

 2 2.河流:__尼罗河__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__尼罗河的赠礼__ ”)。[来源 学。科。网]3 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__公元前 3500 年__开始; 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__公元前 3100 年左右__。[来源 学科网 ZXXK]4 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__图特摩斯三世__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5 5.灭亡:公元前 525 年,__波斯帝国__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6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__太阳历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知识点二 金字塔7 7.金字塔是__法老__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__陵墓__。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知识点三 法老的统治8 8.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__法老__,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 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__神之子__”,具有无上的权威。(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探究一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阅读教材,探究问题。(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①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 525 年被波斯帝国吞并。[来源:Zxxk.Com]

 探究二 金字塔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如图是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从左到右 依次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①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②“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③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正确观点是③,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2)结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来源 学科网 ZXXK](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 10 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 3 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 20 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3)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见本书对应练习。本课内容知识线索较为简单,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我按照“情景导入——自主研学——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课堂检测”的思路,层层递进,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只是在对金字塔评价方面,学生观点分歧较大,意见不一。经过我的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了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阶级的历史见证。古代埃及一、课标内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很多学生对古埃及比较感兴趣,便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2.学习目标目标 1: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目标 2:观察教材古代埃及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认识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重点)目标 3: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目标 4: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重点)目标 5:认识金字塔是法老统治的化身,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难点)四、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法老、木乃伊等。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2. 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师:在正式进行本课学习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世界历史的分期。教师根据 PPT图示进行讲解。

 (1 1 )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古埃及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法老的地位等基本史实。(2 2 )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观察教材“古代埃及” 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说出古代埃及文明形成的条件。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地图,进行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梳理答案。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 7 月至 11 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水源:古埃及地处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尼罗河是唯一的水源农业:定期泛滥,提供肥沃土壤交通:便于航行,为古埃及的统一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

 历法: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联系地理知识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师:所以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Egypt is“the gift of The Nile.”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理解为:地理上的尼罗河从东非高原的万山丛中走来,用洪水和泥沙在东非大裂谷带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象一条生合之藤伸延在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历史上的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过渡:这一系列因素促使了埃及文明的诞生。在这一片肥沃的领土内,古埃及又是如何发展、灭亡的呢?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进行梳理。教师根据 PPT 图示进行讲解。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古埃及文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出示任务:任务四【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具体表现。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说出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PPT 出示问题:1. 阅读教材,说出古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具体表现。生 1:成就:天文学、数学、医学生 2:太阳历、象形文字。师出示图片进行讲解:师: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1799 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 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 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到了 1822 年,这个在 1000 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法国语言天才——让·弗朗索瓦·商博良解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在 19 世纪被识读,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新纪元古埃及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历法。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 3 个季节,每季 4 个月,每月 30 天,岁末加 5 天宗教日,一年 365 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PPT 出示问题:2.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说出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涨落的规律,制定出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水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让学生深刻理解尼罗河对于埃及文明的贡献。过渡:课前我曾问过同学们,如果去埃及旅游,最想去哪,很多同学说金字塔,金字塔为什么会吸引你们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它的神奇。出示任务:任务五【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金字塔,说出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为什么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2.阅读教材,说说法老有什么样的地位?PPT 出示问题:1. 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金字塔,说出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为什么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行回答。生 1:目的作为法老的陵墓生 2: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1.金字塔的高俊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2.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3.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4.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PPT 出示问题:2. 阅读教材,说说法老有什么样的地位?生: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师: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在古王国时代(约前 2686~前 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前 945~前 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3 3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河文明之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它曾辉煌过,但最终还是消亡了。但是却在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河流域的另一个文明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4 4 )知识结构: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元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 第 2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

 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 课:古代两河流域。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

篇三: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1.知道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三角贸易”、殖民争霸等史实。

 2.分析和理解奴隶贸易的原因,了解“日不落帝国”建立的过程。

 3.通过对欧洲国家早期的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等的基本事实,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以及“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积极影响,形成辩证看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

 早期殖民掠夺,“三角贸易”。

 难点 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右图是在美国轰动一时的美国电视剧《根》的剧照,主人公昆塔的祖先乘着贩奴船由非洲来到了美洲。这个故事把我们带入了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极其黑暗肮脏的一页,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非洲奴隶贸易”。

 今天我们学习第 16 课《早期殖民掠夺》,去了解这段黑暗的历史。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教师: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 学生:葡萄牙和西班牙。

 教师: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是获取财富,所以在开辟新航路的同时就开始了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开辟新航路时基本上控制了新航线,葡萄牙控制了由非洲通往印度的航线,西班牙则控制了通往美洲的航线。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是如何在海外进行殖民掠夺的?指导学生阅读 P75 课文第 2 自然段回答。

 学生: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教师:葡萄牙的殖民重点在非洲、亚洲沿海地区和南美洲的巴西,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

  太平洋的交通要道。那么,西班牙人又是如何进行海外殖民扩展和殖民掠夺的?指导学生阅读 P75 课文第 3 自然段回答。

 学生:16 世纪,西班牙凭借自己的“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教师: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杀戮,造成美洲劳动力匮乏,他们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前提: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史料 1588 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 150 艘战舰远征英国,双方大战于英吉利海峡,德雷克率英国海军,靠暴风雨的帮助,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从此衰落。

 教师:英国殖民扩张起步于 16 世纪中期的这次海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殖民活动 史料 1 1607 年,英国有 3 艘船只行驶到北美,殖民者史密斯等在弗吉尼亚亨利角登陆,并定居下来。

 1607 年 4 月 26 日,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在以后的 100 多年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一共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

 史料 2 如图。

 教师:结合史料 1、2,说说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学生: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贩卖非洲黑奴。

 史料 3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 16 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史料 4 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教师:结合史料 3、4,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殖民地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满足需要;奴隶贸易有利可图。

 教师:请你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并了解每一段航程运输的物品。

 学生:

 出程:欧洲―→非洲(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 中程:非洲―→美洲(黑奴) 归程:美洲―→欧洲(蔗糖、烟草) 史料 5 如图。

 教师:上面是罪恶的“三角贸易”产生的影响组织的一场辩论会。你同意谁的观点,请选择某一方,写出一段辩论词。

 学生 1:我选择正方。理由:

 数百年的“三角贸易” 使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学生 2:我选择反方。理由:“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三角贸易”中牟取的巨额利润源源不断转化为资本,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所以欧洲几乎所有海运发达的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贸易,英国凭借实力,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黑奴贩子。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史料 1 16 世纪后半期,尼德兰发生革命,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荷兰人远航世界各地,运销各国商品,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同时迅速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从葡萄牙手中抢占了好望角、马六甲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还侵占了哈得孙河流域,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

 教师:16 世纪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哪一个国家?为什么获得此称号?它曾占有哪些殖民地?

 学生:荷兰。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在亚洲、非洲、北美洲都建立了殖民地。

 史料 2 如图。

 教师:17 世纪主要的殖民国家有哪些?

 学生:主要有荷兰、法国、英国。

 教师:结合上述图片史料,说一说它们争霸的结果怎样?

  学生: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从 17 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教师:英国在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18 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结合教材 P78,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学生 1:我认为“西方殖民国家功大于过”。理由:欧洲殖民国家将产自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促进了植物物种的传播;同时向外销售葡萄酒、啤酒和毛纺制品等欧洲工业产品,并把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 2:我认为殖民史就是一部掠夺史、罪恶史!理由:西方殖民国家发展和兴旺是建立在屠杀、抢劫和掠夺的基础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学生 3:单纯的否定或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片面的。我认为具有双重作用。理由:

 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同时,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我们评价历史事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概念链接】资本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它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例证。

 (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例如 16 世纪的奴隶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通过殖民掠夺、贩卖奴隶等血腥手段,掠夺了巨额财富,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同时也加剧了殖民地地区的贫穷落后。

 第 1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英国的 殖民 扩张  起步: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殖民活动: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进行“三角贸易”殖民争霸:战胜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影响:积极方面,消极方面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 第 1 16 6 课

 早期殖民掠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野蛮性、残酷性以及客观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对于荷兰和世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供资料,通过一面多棱镜从对欧洲的影响、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拓展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1 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早在 500 年前,为了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 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6 课:早期殖民掠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16 世纪)

 1.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最先进行殖民扩张? 提示:最先开辟新航路。

 2.教师提问:它们扩张的情况如何? 提示: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殖民据点与商战(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进行掠夺式贸易;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一个殖民大帝国。

 3.教师过渡:16 世纪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方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方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两国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财富像水一样流进西葡两国,如何支配这些财富呢?两国都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于购买法国、荷兰、英国的奢侈品,财富又像云一样地飘走了,西葡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代替其殖民霸主地位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风车王国”。

 目标导学二:“风车王国”——荷兰(17 世纪)

 1.教师提问:荷兰扩张的情况如何? 提示: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好望角经营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

  民地。

 2.教师讲述:荷兰位于欧洲北部,一半以上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只有葡萄牙的一半,比西班牙小得多;人口只有 150 万;资源如煤、铁等缺乏。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 17世纪,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商业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创造的辉煌让我们惊叹,这样一个小国,究竟是凭借什么崛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材料,总结荷兰成就“大业”的原因。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最大的商船可装载 900 吨货物,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荷兰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每天停泊的船达2000 多艘。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

 荷兰的独占贸易公司是其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工具。公司按股份多少分红,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政府颁发特许状,公司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建立并管理殖民地。

  荷兰人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和世界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银行。

 材料三 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

 4.讨论探究:

 (1)在殖民扩张中荷兰具有哪些优势?

  提示:荷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荷兰造船业和航运业发达;政府的支持商业体制的创新等。

 (2)荷兰扩张方式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带有明显的商业印记,但依靠暴力掠夺又带有野蛮残酷的一面。

 5.教师过渡: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对外贸易、商业中的创新精神创造了荷兰商业的奇迹,成就了荷兰在 17 世纪独步天下的伟业,但以商业贸易为主的殖民扩张也给荷兰的衰落埋下隐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于国内的工业建设。单纯的商业贸易没有国内强大的工业支撑,游弋在海洋的商队缺少一支最强大的海军保护,辉煌了一个世纪后,这颗耀眼的海洋之星随之陨落,其殖民霸主的地位被后起之秀英国取代。

 目标导学三:海岛英国后来居上(18 世纪下半叶)

  1.教师过渡:英国,国土面积只有 24 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17 世纪末人口只有 600 万,可谓“小国寡民”。但在 18 世纪下半叶,它却一跃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它是如何崛起的? 2.教师讲述:根据下面几幅与英国崛起有关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讲述大英帝国...

篇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 1 课 古代埃及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过程与方法 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

 (多媒体播放视频——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自然环境 1.教师展示:出示《埃及气候分布图》 教师讲述:埃及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十分炎热,降水量也很少,普遍干旱,但有一条贯穿埃及南北的河流,这条河流就是? 学生回答:尼罗河 2.展示图片尼罗河 说说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提示:古埃及人之所以可以在这片沙漠上建立灿烂的农业文明,要归功于尼罗河纵贯古埃及南北,两岸形成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宽的狭长河谷。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教师小结:当然,尼罗河对古埃及人给予极多,但它也同样需要古埃及人为之付出努力。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使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他们开始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尼罗河涨水、退水时,古埃及人要作出精确的记录和计算。水退之后,再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古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二)文明历程

 1.教师讲述:探索文明,我们一定要探索文明的历程,其往往有着如下的发展过程:产生、发展、强盛、灭亡。指导学生在年代尺上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2.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利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加深对古埃及文明历程的学习。

 提示:①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⑤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⑥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三)古埃及文明成就 ◎小组合作 1.角色模拟:假如班级近期将要举办“探秘古埃及文明”的特展。如果你是其中的策划人员之一,你会建议展览古埃及的哪一代表性文明成就,说说你的理由。

 2.教师指导: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古埃及文明成就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导课视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推荐理由,并将文明归类。学生在教师补充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些代表性文明成就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提示:

 分类 概况介绍 天文学 每年 7 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开始涨水,古埃及人据此制定了每年 365 天的太阳历 数学 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医学 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文字 古埃及象形文字在 19 世纪被识读 雕刻和绘画 主要以国王和贵族为对象,作品呈现人物正侧面,表情庄重、严肃 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拓展思考:古埃及人未留下任何关于金字塔建造方法的记录。关于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下几种猜测:

 猜测一:器械搬运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法老出动数以万计的奴隶,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一块砌上去。

 猜测二:斜坡搬运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古埃及人先在金字塔外面建一个大型的斜坡,然后利用斜坡把石头拉上去。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猜测三:浇筑说。2000 年,法国人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方法分析金字塔上的巨石的结构,发现它们是人们用石灰和贝壳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由此推测,在古埃及,建造金字塔很可能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先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

 猜测四:水运说。这种说法最早是由埃及文物保护委员会主席哈瓦斯提出的。1980 年,哈瓦斯进行岩心取样时,发现了一个至少 50 米深的岩洞,他认为这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开凿的港口。后来,有人还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他们认为古埃及人在搬运巨石的过程中,可能采用了水运法。

 猜测五:外星人建造说。由于金字塔的建造有太多难以解释之处,所以,有人提出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

 目标导学二:法老的统治 1.材料展示:

 “法老”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王国时期,原意为“宫殿”,中王国时期使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中,新王国时期正式成为国王的尊称。史学界根据君主专制王权开始于古王国的史实而把古王国及以后的埃及国王都称为法老。所谓君主专制,乃是国家管理的一种政体形式。古埃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上古世界各国同类政体中最为典型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第一,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 第二,法老独揽了全国的一切行政大权…… 第三,在法理上,法老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 第四,法老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材料描述了“法老”一词的来历及法老所掌握的权力。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把“法老”用于国王自身,后来,“法老”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习惯上,古埃及的国王被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近乎疯狂,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自豪。

 2.拓展思考:古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 提示: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3.课堂活动:同学们,埃及之旅即将结束,如果你是一名埃及的导游,请写一份讲解稿,向参观者介绍古埃及文明。

 三、课堂总结 一条河流: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一种统治: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一种建筑: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两个之最: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河文明之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它曾辉煌过,但最终还是消亡了。与此同时却在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为人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河流域的另一个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教学形式尽量多样化,采用了视频、图片、小组合作、角色模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学着自主合作梳理信息,获得新知。不足之处是教学设计还相对比较传统,创新性不够强,板块的设计不够新颖。

 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培养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分析自然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识读《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权特点;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认识《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也是人类在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地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欣赏歌曲——《爱在西元前》)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 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 …… 据说这首歌是以新巴比伦的一个国王为满足王后的思乡之情,在宫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为背景创作的。这座花园内种满了奇花异草,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探秘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自然环境及其对文明形成的影响 1.教师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地图《古代两河流域》,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出“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 3 月至 7 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泛滥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材料展示:

 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 200 倍。普林尼说,一年

 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黏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提示: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为了适应河水泛滥期易涝,非泛滥期易旱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古代居民从公元前 4000 年前后就开始修渠筑堤,进行人工灌溉,并逐步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灌溉系统。

 (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三)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 教师介绍:

 楔形文字笔画呈楔形,颇像钉头或箭头,所以叫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重要的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 18 世纪兴起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表演:

 《打 架》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个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个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 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 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 B)打伤了他的(自由民 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A 做着向 B 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问题思考: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一位国王?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提示:汉谟拉比。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过渡: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指导学生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教师对着图片讲述:法典条文刻在一个高达八英尺的石柱上……石柱上端,雕有两个像:一为太阳神的像,坐于右边;一为汉谟拉比的像,立于左边;这图案所表示的为汉谟拉比王接受太阳神的法典之意,也是神统治的一种表现。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全文共 282条……被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人,都要处死……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社会,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汉谟拉比法典》”一目,并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地位。

 4.问题思考:小品《打架》中国王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 A 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 B 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

推荐访问: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上册 人教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