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奶牛场设计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基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健康、生产繁殖、牛奶质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奶牛场的设计应本着以牛为本的原则,按照奶牛的生物特征和生理需求来建设,如以人的主观意愿和现有条件为基础,让奶牛来适应,就有削足适履之弊。
奶牛场建设首先应考虑防疫灭病问题,奶牛场应建在远离村庄、工厂、交通干道500米以上的地方,最好是沙性土壤,排水方便,无三废污染。要合理布局牛舍、运动场、产房、育犊舍、挤奶房、物料房、宿舍、青贮池等。粪污放置尽量远离饲养区,并做无害化处理。
奶牛场设计的原则:减轻气候对奶牛的影响,控制和增加奶牛进食量,保证奶牛舒适、保持牛体卫生、减少奶牛疾病,提高牛奶卫生及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牛舍设计的关键:一是必须保证奶牛舒适,在其营养满足后,只有奶牛感觉舒适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力,否则会引起奶牛肢蹄、关节的疾患,产奶量下降。二是必须保证牛舍干燥卫生,通风良好,使牛体干净,这样才能保证奶牛健康和牛奶质量,否则极易引起乳房炎等疾病。
此种布局设计,改变了拴系式或传统的设计模式,奶牛可自由采食粗料和饮水,自由选择运动和休息,非常适合奶牛的生活习性,从工艺流程上减轻了饲养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达到了人、牛、奶三分离的食品卫生要求。
大型奶牛场或奶牛小区,适度规模以不超过500头奶牛为宜,因奶牛的粗饲料受运输距离的限制,主要靠牛场周围解决,饲养奶牛超过500头,其粗饲料供应将会出现困难,需远距离购入粗饲料,其成本相对加大。另外粪便出售也相对较难。
1.牛舍设计
因奶牛是怕热家畜,耐热能力较差,高温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成年黑白花奶牛,产奶期适宜的温度是10~20℃,抗高温临界温度为24~25℃,抗低温临界温度为-5℃。因此在长江以南地区设计牛舍主要考虑避暑降温,遮风挡雨;长江以北至北京以南地区,适当增加防寒措施;北京以北地区及我国西部地区应注意控制冬季风寒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文重点介绍适宜北京以南地区的简易方案。在牛场北端设计坐北朝南敞开式牛舍,即奶牛休息区,另设南北向采食区。
牛舍北墙高为2.3~2.5米,墙高1.5米以上设窗户,窗外挂一向外上开的雨搭,夏开冬闭,以便调节气温,并防由窗向内潲雨,舍顶宽为2.7米或4.6米,舍顶可用质量较好的石棉瓦,或可加一层泡沫塑料,也可使用烧制红瓦。
如设顶宽为2.7米,可设计成单坡向后倾斜。为防夏季奶牛在牛床休息时阳光直射牛体,可紧靠牛床顶部前端加一段遮阳网。如舍顶宽为4.6米,可设计成双坡式,牛舍南面只设主柱支撑。
牛舍内设自由牛床,每头牛自由牛床长2.25米或2.30米,宽1.1米或1.2米(根据牛的品种和体型大小)卧牛栏分隔,卧牛栏长1.95米,高1.05米,卧牛栏头端上部必须设置与其垂直与地点平行的活动颈杆,以调节适当位置。
让牛站立时把粪尿排入床后粪尿沟内,不污染牛床。牛床后设宽30厘米的水泥粪尿沟,注意沟的纵横坡降。牛床高出地面15~20厘米。牛床后端设宽10厘米、高5厘米的水泥埂,以阻挡垫草。牛床上最好铺专用橡胶垫,或铺洁净的干草,或经过晒制的锯末或干沙土等松软物。
2.设置自由牛床的好处
1.便于粪便清理。牛是一种很脏的动物,可随时排泄粪尿,但以卧下休息结束、站立起来时排粪尿的情况为多。奶牛在牛床上休息结束站立时,颈杆控制使牛后退,正好将粪尿排于粪尿沟,这样便于集中清理粪便,还可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2.牛体洁净卫生。自由牛床不接触粪便,奶牛卧下接触的是橡皮垫、垫草或干沙等,牛体、后肢、乳房不被污染,牛体自然卫生。
3. 提高产奶量。奶牛有了舒适的牛床,能够得到充分良好的休息,又因卫生、舒适避免奶牛乳房炎和肢蹄关节病患,使牛只健康,产奶自然就多,经济效益自然提高。(未完待续)(黑龙江省肇东市德昌乡新跃畜牧研究所 王桂清 邮编: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