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正文

思政教育进课堂视域下新时代西柏坡精神教育路径浅析

时间:2022-10-16 11:4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尝试探索思政教育进课堂视域下新时代西柏坡精神教育路径。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结合课程特点,探索非思政课课程内容与西柏坡精神的融合点,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中引进相关内容,德育渗透;二是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情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三是在创业实践中用西柏坡精神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在暑期实践中拓展西柏坡精神传承课堂,用大爱情怀引领学生为人民服务,培养奉献精神。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建国精神;非思政课程;教学过程引领;拓展实践课堂

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制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规划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指向了建党100周年与建国100周年。 与建国相连的是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时代精神的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民族自强独立精神。作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时代对“建国100周年”的倾注,挖掘西柏坡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一致性,把西柏坡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结合起来,坚守课堂主阵地,努力探索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的融合点,把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所授课程内容中,探寻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新方法新途径,“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多维度引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厚德渊识。

一、结合课程特点,探索非思政课课程内容与西柏坡精神的融合点,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中引进相关内容,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思想品德培养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指明了“课程思政”方向。

(一)把西柏坡精神融入公共基础课程的人文精神培养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西柏坡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西柏坡精神当中的顽强、坚毅、自尊、自信、自强等建国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又赋予了其时代新意义,我们应该结合“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军事理论、体育、创新创业”等公共基础课程特点,促进相关内容的融通和配合,把彰显西柏坡精神的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和教材體系。根据课程不同,所选内容有所侧重,“大学语文”等文学类课程中,可选入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内容的优秀文学作品组成”西柏坡红色文化单元“列入教材,通过作品鉴赏,感悟西柏坡精神;在“军事理论、体育”等课程中,可侧重选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赏析,从中体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其他非文学类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可侧重选入一些情报斗争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西柏坡时期的故事列入教材所设板块”西柏坡故事专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传统美德和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革命意志以及忠诚祖国、坚忍不拔等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人文学科传递民族文化和精神瑰宝的特殊教育教学功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专业科学素养和理想信念培养

长期以来,高校教改侧重关注公共课程的德育功能,而忽视了专业课程的育人使命,致使其仅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单条腿走路现象严重。致使为数较多的青年大学生形成了重小家轻大家、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念,他们成才之后首选了海外定居、就业,因而出现了令人痛惜的高端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青年有理想,民族有希望,理想信念教育乃人才教育之根本。中央领导一直注重对广大青年的悉心培养,习主席寄语莫斯科留学生与50年前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如出一辙,都表达了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祖国建设需要的热切召唤。在建国70周年之际,高等学校应当以爱国主义培养为抓手,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力度,这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比公共基础课程而言,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比重相当大,3:1或4:1,而且专业课程在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地位也相对重要,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德育引领更能事半功倍。西柏坡“两个务必”,“忠于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牺牲的奉献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相吻合。建国70周年之际,挖掘西柏坡的爱国、奉献、无私等品质与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精神的融合点引入专业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浓厚兴趣中了解西柏坡故事,感悟西柏坡精神,春风化雨地进行德育教育,引领大学生在实现职业理想时自觉践行优秀的民族精神,睿智、导行、铸魂,使我们的青年一代成为有远大理想、信念坚定的西柏坡精神的践行者、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武装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时代新人。

二、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情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感乎心者,莫过于情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注重情境创设和情感激发,用多种艺术方法引领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学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感动和敬佩之情,并自觉地践行和传承。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教学实施过程是激情、导行的过程,可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中适当选入解放战争时期经典诗词进行诵读,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西柏坡精神。比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通过诵读体味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解放全中国的信心,通过诵读感悟诗中的军事哲理,在诵读诗词的韵律美中激发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对解放军的敬爱、对壮阔的人民战争中老百姓和军队的鱼水深情的感佩,自觉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同时激发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家国情怀。针对学生对影视剧的喜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相关影视片断欣赏,比如《智取威虎山》、《红岩》《上甘岭》等革命题材影片的重要片断,用记录影像的影视片再现还原革命历程,通过有声影片的直观性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发共鸣,真切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切实体会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用先烈们的牺牲精神去感染学生,更易触动灵魂。引导他们珍惜现在,勿忘传统,学习老一辈敢于斗争,敢于奉献、艰苦奋斗、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在《京剧沙家浜》等国粹京剧的优美唱腔欣赏中体会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学、愿学中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在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艺术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三、在创业实践中用西柏坡精神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双创活动如火如荼。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大学生创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深入高等院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人才,高校学生已成为了社会创业中的中坚力量。大创网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推波助澜,为创业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交流平台。在这种利好的创业环境中,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仅关注帮助大学生寻找创业项目,而忽略他们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创业不应是盲目的,创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创业,创业取得成绩了又该怎样,创业不顺利了又该如何呢?我们应当充分依靠创业实践育人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使他们在任何时候不迷失,不错路。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实质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我们的创业大军中极具精神力量。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创业之路上所面临的问题,用西柏坡精神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既要勇于开拓进取,又要戒骄戒躁,不畏难,不骄奢;指导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顽强、勇敢、自信。这些意志品质是西柏坡精神之内涵,是我们的建国精神,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正是做人做事的法宝。我们应该努力引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积极践行和传承西柏坡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四、在暑期实践中拓展西柏坡精神传承课堂,用大爱情怀引领学生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为拓展思政课堂和文化课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以河北为为例,中共河北省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等部门每年六月都联合发文组织各高校开展“暑假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砥砺品质、磨练意志,拓展高校思政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各高校由大学生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暑期实践小分队,分别以”红色教育行、文化知识行、智慧乡村行、基层调研行(深入调查研究 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等为主题内容开展活动;我们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西柏坡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红色基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以农村基层为主要实践地点的小分队,则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传统文化与政策宣讲、网店指导、支教助教、关爱鳏寡孤独等多种方式,了解民情、送温暖、送技术,扶助贫困。通过暑期实践,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增强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服务乡村、服务基层,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奠定基础,为发展河北、中华复兴做出了贡献。这也正是西柏坡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总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对“建国100周年”的倾注,着力把西柏坡精神发展为建国精神,进而实现其进入大学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的神圣使命,以期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传承西柏坡精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付海玲.河北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以西柏坡精神为例[J].学术期刊,2015年第3期.

[2] 王雅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扬西柏坡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6期.

[3] 陈永民,商霄杰.西柏坡精神在河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4] 鲁芳.西柏坡精神引领下的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4年第2期.

[5]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實施纲要,教党〔2017〕62号, 2017年12月4日.

[6] 谢忠厚.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中红网,2007,07,03.

[7]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团省委、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暑假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砥砺品质、磨练意志,拓展高校思政课堂”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基金项目:思政教育进课堂视域下新时代西柏坡精神教育路径研究(2018zjpy28),课题来源: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作者简介:康莉霞(1968- ),女,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讲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盖海红(1968- ),女,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耿云巧(1966- ),女,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西柏坡 视域 教育 浅析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