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正文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9篇

时间:2022-10-01 19:35:21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9篇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8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宝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9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9篇

篇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8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宝菊

  山东省诸城市财政局

 262200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各级政府偏重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倾向,稀缺的资源更多地被用于生产性资本支出,教育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低,教育财政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教育公平与教育负担是当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重点对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研究了解决对策。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对策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在投入总量上,财政教育支出由 1978 年的75.05 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309.66 亿元,增长160多倍,是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幅度最快的项目之一,也远远高于同期GDP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及占GDP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在经费来源上,基本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款和集资办学及收取学杂费等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 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的目标,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有力促进了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财政教育支出整体投入不足。虽然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但在相对量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明显偏低。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 4% 的目标以来,一直没有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 2012 年达到 4%。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9 年的3.67%。其中从2001年至2005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竟一直在下降,从近年开始才有所好转。从国际比较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是4.1%,我国没有达到4%,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也不符合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2)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①地区财政教育支出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加上地方官员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悬殊, 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致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失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②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欠合理。财政教育支出在不同教育级次之间的分配,反映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和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就我国目前的三级教育机制看,财政教育支出更多地侧重于高等教育,对初、中等教育投入明显不足,这显然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③城乡财政教育支出不均衡。农村教育长期落后,2006~2010年,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0% 以上,虽然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由原来的 2182 亿元增加到至少 2652亿元,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低于 1%,而发达国家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集中在2%~2.5%。长久来看,这进一步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农村地区恶性循环。二、优化我国教育财政支出水平的对策(一)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应把握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 规范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加大教育的公共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责任,凡财政教育支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均不予通过。(二)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1)地区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在现有投入体制下,根据各县域的基本教育财政经费需求,确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再根据财政的负担能力,计算出差额, 建立起由省级政府面向县级政府的长期和规范化的专项补助。同时,加强监管并减少中间环节,避免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和改变用途。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后和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2)三级教育层次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对于“ 纯公共产品” 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政府应承担起全部责任,切实贯彻九年制“ 义务教育法” ,无差别地向所有家庭均等地免费提供,将教育拨款的增量部分集中用于基础教育,优化有限资金的结构配置,以保证全民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和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3)城乡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均衡。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 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例如,从“ 十二五” 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入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三、结语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还不够,在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处于“ 穷国办大教育” 的局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指出我国目前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并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提出几点建议,以便提高我国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陈共编.财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 柳 海 民 . 教 育 原 理 [ M] . 长 春 :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出 版社,2000.170- 175.[3]邓子基.对财政与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财经,2007(7):30-34.[4]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3- 2009年),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

篇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经济学院 05 级

 周楚书 [摘要]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 一些变化;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规定:

 本世纪末即 2000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达到 4%。

 但是这个目 标并没有在世纪末实现, 相反低于 1986 年和 1990 年的水准。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规模

 结构 [正文]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 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 财政教育支出 结构这两个指标。

 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 是和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 公共教育支出)

 相对应的指标, 即指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重视程度。

 1993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了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在 2000 年达到 4% 。

 而 2000 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仅为 2.86% 。

 不仅没有达到 4% 的既定目 标, 反而低于 1986 年和 1990年的水准。

 自 2001 年起, 政府将目 标的实现推延到 2005 年。

 2002 年以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 GDP 比例分别是 3. 41% 、 3.28% 、 2.79% 、 2.82% ( 见表 1), 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1

  1993-2005

 年份 财政教育支出( 亿元)

 1 993 867.761 994 1 1 74.741 995 1 41 1 .521 996 1 671 .701 997 1 862.541 998 2032.451 999 2287.1 82000 2562.612001

 3057.012002 3573.362003

 GDP GDP( 亿元)

 财 政 教 育 支 出 占GDP 的比重 2.51

 2.51

 2.41

 2.46 2.50 2.59 2.79 2.86 3.1 4 3.41

 3.28 34634.4 46759.4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2067.5 89468.1

 9731 4.8 105172.3 117390.22004

  136875.92.79 2.82

 2005

 从国际比较来看, 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比重也越大。

 1 995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5.2%, 发达国家为 5.5%, 发展中国家为 4.6%, 最不发达国家达到 3.6%。而我国仅为 2.41 %, 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 2)。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 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 993 年数据为例, 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 22.9 美元,发达国家为 1 08.9 美元, 发展中国家为 43 美元,不发达国家为 8 美元,我国为 1 0.77 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2

  国家和地区 1 980 1 985 世界平均 4.8 4.8 美国 6.7 4.9 日 本 5.8 5.0 法国 5.0 5.8 印度 3.0 3.5 巴西 3.6 3.8 中国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 在高等、 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 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

 从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来年, 在我国, 教育经费按来源, 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地方教育经费投入还可以细分为省级、 地市级和县级、 乡 镇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

 2005 年, 全国教育总经费为 8419 亿元, 其中中央为 852 亿元, 占比例为 10.1%, 地方为 7567 亿元, 占比例 89.9%。

 同年,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5161 亿元, 其中中央为 410 亿元, 占比例为 7.9%, 地方为 4751 亿元,占比例 92.1%。

 从数据看, 地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

 1980 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的教育财政基本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 , 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 两个重要的改革, 第一是逐步把中央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向地方政府扩散, 基础教育形成了 地方负责, 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 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 第二个改革则是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付改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这两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 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 实际上就导致了 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 财政中立性是为了 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 尤其是高等教育, 从 1990 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 开启了 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 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

 从教育经费在高等、 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 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 的比例为 0.05∶ 0.1 5∶1 .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 3)。

 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 0.05,比美国低 0.08 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GDP1 994 4.9 5.4 3.6 5.9 3.6 1 .65 2.51

 % 1 990 4.8 5.2 4.7 5.4 3.9 4.6

  1 995 5.2

  6.1

 3.4 2 2.41

 1 .93,比美国高 1 .72 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 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 中国、 巴西、 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 日 本、 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 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 已基本上普及了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 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 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3国家 初等教育 美国 0.1 3 英国 0.1 5 法国 0.1 9 日 本 0.1 4 韩国 0.1 2 意大利 0.1 4 巴西 0.1 1

 印度 0.1 1

 中国 0.05 4国家 初等 中国 33.0 美国 38.1

 日 本 32.3 印度 41 .8 法国 23.7 巴西 30.8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 人均 GNP 为 600-2000 美元时(目 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比例为 40.5∶ 29∶ 1 7.9, 而我国 1 997 年三级教育比例为 32.41 ∶ 37.1 5∶ 20.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 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 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 20%以上, 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 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 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

 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 中部、 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 益增大。

 1 992 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 2/3,而到1 995 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 1 /2 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 5.7 倍,2001 年为 5.4 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 ∶0.41 ∶ 0.26。

 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6 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 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三、 财政教育支出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GNP 中等教育0.35 0.27 0.27 0.1 6 0.1 7 0.23 0.1 2 0.1 5 0.1 5 高等教育 0.21

 0.42 0.41

 0.49 0.06 0.45 1 .1 0 0.83 1 .93 % 中等 42.3 37.5 32.1

 29.1

 45.9 34.1

 高等 1 5.4 24.4 1 9.0 1 7.0 1 9.8 20.6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 规范教育投入, 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

 教育支出占GD P 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 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 GNP财政收入在 GNP 中的比重偏低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

 我国的政府收入, 除了 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 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 由各地区、 各部门自 收自 支, 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 带来了 一系列的后果。

 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 有如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 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 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

 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

 (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 收自 支, 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其管理自 然处于混乱状态。

 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 通过种种途径, 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 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

 (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 如集资、 摊派、 收费、 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 已经用之于教育, 由于未列入预算, 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 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 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NP 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

 () 在我国, 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 另 一方面人均 GDP 还很低, 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 而且初等、 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

 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 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 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

 因此, 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 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

 为了 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 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 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 进市场机制, 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 采取自 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 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

 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

 () 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乃是政府有效承担教育支出责任的前提。

 我国目 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 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

 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 ,

 源,“中央请客、 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 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

  鉴于目 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 ; 横向建立省际之间、 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 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 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篇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学——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丁亚婷

 •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 教育经费规模、 来源、 结构及与世界对比•(一)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二)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三)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 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 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 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一、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 :

 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

 从经济性质看, 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教育是分初、 中、 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 对初等教育通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 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

 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 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 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 而是纯公共物品。

 •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 主要有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 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 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

 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 不属于纯公共物品, 而是混合物品。

 国别主要机构名称招收儿童的年龄学习年限主管部门美国幼儿园5岁幼儿1年教育部门保育学校2岁半至5岁3年日托中心3个月至6岁以下社会福利部门英国保育学校3——5岁教育部门托儿所2—5岁3年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学前游戏小组学前游戏小组岁以下5岁以下各国学前教育机构法国幼儿学校2—6岁4年教育部门托儿所2—5岁3年社会福利部门日本幼儿园3岁到6岁教育部门保育所从出生到6岁社会福利部门俄罗斯托儿所2个月至3岁3年教育部门幼儿园3—7岁4年托儿所—幼儿园2个月—7岁6年

 八国义务教育年限国别义务教育年限9-12起止年龄备注美国6岁开始各 州 不 同 , 多实施9年英国115-16法国106- 16 小 学到高到高一6-15德国9日本96-15俄罗斯96-15印度86岁 开始 小学6-15中国9

 (二)

 但在实践中, 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 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首先, 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其次, 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这有助于减少犯罪。

 再则, 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再则教育能提高公

 • 2、 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 学费必然被抬高, 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

 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 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育服务, 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 3、 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

 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 事先是难以确定的, 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教育为教育融资, 这样, 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即: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会

 二、 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

 (一)

 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 (1 )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 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这说明

 表1 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

 (2)

 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从表l中, 自1 991 年以来, 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都保持在1 5%以上最高的1 996年曾一度达到21以上, 最高的1 996年曾一度达到21 . 06%。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自从上世纪90年代, 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06%

 (二)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表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若干国家基础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和社会及私人投入的比例(1998年)政府投入社会及私人投入日本91 .78.3美国90.89.2阿根廷89.41 0.6墨西哥86.21 3.8澳大利亚84.11 5.9中国(2002年)76.723.3

 •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 5%以下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比重为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 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时财政教

 资料:

 教育经费的负担比较各国初、 中等教育公共经费的负担中央政府投入为主:法国:中央政府:

 72%中央政府:

 72%

 中央政府:

 96%省级政府:

 1 2%

 地方政府:

 4%市镇政府:

 1 6%韩国:中央政府:

 96%

 德国:联邦政府:

 3%州政府:

 77%

 市镇政府:

 19%市镇政府:美国:联邦政府:

 8%

 州政府:

 48%

  地方学区:

 44%地区政府投入为主%日本:中央:

 29%都道府县:

 35%市町村:

 32%印度:中央:

 9%左右邦和中央直辖区:

 91%

 当地政府投入为主丹麦:中央政府:

 25%地方政府:

 1 2%方政府当地政府:

 63%挪威: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40%当地政府:

 60%40%

 (三)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

 1 .三级教育经费结构• 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

 •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 巴西、 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 日本、 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高等教育均衡, 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 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 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 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高

 •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 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 29∶ 1 7.9, 而我国1 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比例为32.41 ∶ 37.1 5∶ 20.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 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 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 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 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初等教育经

 资料:

 我国的近年来的教育改革• 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状来看, 主要包括两大层次:

 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于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有“两免一补”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补, 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对高等教育, 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 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担学杂费)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 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升。

 2.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

 (1 )教育支出在东、 中、 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 中、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 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 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认识不致, 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 另外, 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 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 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步扩大。

 (2)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在当前我国城乡 二元经济的情况下,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星现不同的状态, 而在教育投入上, 城乡 之间也是相差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来, 我国农村教育态, 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 教育条件、 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

 三、 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及教育经费架次结构失调, 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与效益。• 根据《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提供的对中国1 997年教育投入效益的评估, 当年中国人均GNP为860美元, 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中国的教育投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 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 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 1 .4,世界平均水平为1 0.7, 而中国只有5.05.

 • 报告认为,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再加上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同时比重都相对较低, 同时, 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布不够合理, 所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规模偏小, 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 似的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发展指数都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教育经费在各级

 • 另外, 不完善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工龄重于教育程度的工资分配制度, 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 特别是大量高级人才外流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益流, 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益甚微等, 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 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

 教育占GDP比重过低。• (二)

 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 (三)

 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之势。• (四)

 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 . 教育支出在东、 中、 西部差异明显。• 2. 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五)

 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五、 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 2.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GDP的比重。教育财政支出 / GDP=(教育财政支出 /财政总支出)

 *(财政总支出 /GDP)

 3.政府要通过体制、 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 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

 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中国有五级政府、 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

 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 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 制度的先行,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增长。• 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 评价、 监督的教师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 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4. 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 (1 )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 (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 差距。(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强化基础教育• (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基础教育。

 • Thank you !

篇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摘要】

 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 越是基础性的教育, 其公共产品的特征越强, 越需要政府的介入。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的财政教育指出的现状与外国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

 教育支出; GDP; 城乡 差距; 支出结构; 教育资金来源; 政府作用。

 一、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从纵向上看, 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从横向上看, 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20 世纪末, 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 4.8%, 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 5%-6%, 而发张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 4%。

 我国教育支出占 GDP 得比重则相当低, 1980 年以来一直处于 3%一下,远低于 4.8%的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 4%的平均水平, 到 2003 年仅有 2.86%.远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到6%的目标。

 (二)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 与“越位” 同时存在, 以财政该管的没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1、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支出不合理。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偏高, 尤其搞的呢搞教育经费的比重在 20%以上, 升值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个忠不合理的教育财政配置格局, 造成了义务教育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

 2、 地区之间的额义务教育支出不合理。

 我国目前各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支出水平严重不平衡, 发达地区的水平远远高于落后地区的水平。

 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投入数量与增长速度远高于西部地区, 人均教育投入到 2000 年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 419 和 216.差距非常大。

 3、 城乡 之间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4、 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结果是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间、 城乡 之间、 教育三级结构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严重的妨碍了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

 (三)

 教育支出方式不合理 教育支出方式不合理, 一个重要反面是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形式还较单一。

 目前, 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形式主要是预算内的直接拨款, 而其他财政政策工具, 如减免税、 铁西等运用不够, 是的财政“四两拨千斤” 的乘数效应发挥的不是十分明显。

 同时, 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 产、 学、 研相结合的链条仍有一些问题,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校办产业对教育经费的贡献率较低。

 (四)

 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 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财政教育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不容乐观。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权势与财权分离的状态, 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未能单独立项, 预算约束软化; 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 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浪费并存, 经费使用效率亟待提到。

 (五)

 缺乏有效引导民进资本流入的财政激励机制 在政府投入构成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 能够开拓非政府渠道, 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

 现在政策对阴道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教育税收政策优惠范围偏窄, 形式和内容单一, 缺少应有的系统性、 前瞻性和针对性, 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 完善教育体制的几项措施 (一)完善拨款体制, 增加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

 中央财政的教育经费针对基础教育的专

 项资金投入比例过少, 致使了一部分地区和学校以择校费、 借读费、 赞助费等为名乱收费的不合理现象, 不规范的收费引发了教育领域内部的不正之风, 甚至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产生。因此, 政府应该完善拨款体制, 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 对义务教育相应减免费用,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畅通无阻。

 (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在教育领域中长期实行的重点学校政策, 由于其教育产品明显优于其他学校会吸引较多的学习者, 因而这些学校再提供自己的教育服务时可以收取明显高于其他学校的费用, 这样既造成了一些没钱人的别具和 “有钱就可以上重点学校”的状况。因此应均衡师资, 降低重点学校的收费, 监督其选择学生的公正性。

 (三)大学教育和社会挂钩, 大量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对我国大学的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而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学习能力。

 因此学校不信要增设社团,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还应该多和知名企业联合, 用讲座等形式让学生随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预测科技的发展方向, 让知名企业多给学生一些实习机会, 在实践中学习,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也缓解企业招人难的状况。

 (四)巩固政府再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要继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发展经济是根本。

 我国国家财政对于亏损的国有企业的直接或间接的补贴, 对于生产性建设羡慕的投资, 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势必影响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在公共开支中,政府安排的财政支出是多种多样的, 而用于满足财政支出余姚的资金却是有限的。

 就对各项财政支出所形成的需求来讲,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用方面的支出往往“刚性” 较强, 教育经费支出则常常处于相对“软” 的地位。

 一旦财政资金面临紧缺,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等方面的支出和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出现“互挤”, 让步的便往往是教育经费支出。

 总之, 及时在现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合理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也有可能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进而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得比例。

 (五)教育支出要注重公平。

 教育产品的外部性要求政府介入该领域。

 政府应发挥国家管理者的职能作用, 确保应受教育的儿童无差别的享受教育, 品学兼优的青年不因家庭平困而失去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 使全社会在最大范围内从教育这种产品的消费中获益。

 从教育支出对各地区的投入来看, 政府要公平合理地非配公共资源, 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上的差距、 客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

 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责权限。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高教育投入的透明度, 扩大全民参与度, 对政府的教育投入实行公共评估。

 (六)在经费来源上。

 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有财政拨款, 护士了地方、 社会、 个人的作用。政府要运用财税政策, 引导民间怎集啊对教育的投入, 夸大经费来源, 从而使教育经费更富足, 教育支出更有效。

 三、 总结 当社会存在大量的事业、 贫困、 文盲、 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时, 这个社会经济是不会稳定的, 更谈不上发展了。

 投资教育, 通过教育及训练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得以发挥和发函, 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微观上时受教育个人较高层次上的人生需求的以满足, 在获得就业机会及提高社会地位方面更具优势, 从而减少了失业、 贫困、 文盲等不稳定因素。

 在宏观上提高了国民素质, 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才行。

 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实验证明, 单靠国家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的, 还有赖于身在教育第一线的包括教师在内的各阶层认识的自上而下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求索, 要问计于民, 取智于民, 教育的伟大智慧在人民群众中。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优于教育服务时一种准公共品,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教育支出是每一

 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教育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赢逐年递增,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 4%目标。

篇五: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期中国教育学刊N o . 71111堡!旦』 2坚翌!1 21生!曼坐旦!矍i2111垡21里垒:

 !!!!12竺』 !!: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刘泽云’( jB 京师范大学)[ 摘要]目前,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政府教育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理论分析表明, 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

 今后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

 制订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 关键词]教育财政体制; 公共产品; 教育资源配置; 财政转移支付[ 中图分类号]G 4 0 —0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2—4 8 0 8 ( 20 0 3)0 7 —0 0 22一0 3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财政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完善了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基本建立起各级学校的收费制度, 形成了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雏形, 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 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还面Ili{ ; i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一当前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J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

 按可比价格计算, 19 9 5~20 0 0 年问, 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3. 4 8 %、10. 7 l%和13. 25%, 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8. 3%的年增长率。

 …但是,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是不足的。

 19 9 7 年, 各个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 N P 比重的平均值为4 . 8 %, 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 3%,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4 . 8 %, 高收入国家平均为5. 4 %。

 我国被列入中下等收入国家,而当年公共教育经费( 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 N P 的比重仅为2. 55%。

 …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结果是, 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教育经费总量缺口巨大。

 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遇到很大困难, 表现为: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严重;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学校债务负担沉重; 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等。

 而高等学校在连续的大规模扩招后, 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制度性根源, 在于我国教育经费的负担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体现在教育总经费中, 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直接负担比例太低。

 19 9 8 年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中, 中央政府只占约9 %, 省级政府只占约13%, 而最无财力的乡级政府承担了约30 %。

 [ 2】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央与省级政府的负担比例更低, 乡级政府的负担比例更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7 省市26 个县的抽样调查, 19 9 8 年样本县义务教育经费总支出中, 县级以上财政的教育补助专款约占12%, 县财政约占9 . 8 %, 其余7 8 . 2%为乡级政府和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负担。

 [ 2]在广大农村地区, 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乡、 村两级政府, 乡级财政是我国各级财政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而村级政府根本就没有财政, 这使得义务教育这项最应由政府承担的国民素质教育无法得到政府财政的足够支持。3。

 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就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来看, 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而教育[ 收稿日期]20 0 3一0 5—0 9・刘泽云,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 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0 0 8 7 5  万方数据

 第7 期刘泽云:

 我国教育财政体制中的问题与对策2 3经费又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这就必然导致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分布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是不均等的。

 结果导致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问、 城乡之问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严重地妨碍了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 1)公共教育资源分布在地区之间不均等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两个衡量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

 20 0 0 年, 上海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 27 56元), 河南省最低( 26l元); 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海市最高( 4 4 8 元), 陕西省最低( 不足9 元)。

 b ]绝对差异分别达到了lO倍和4 9 倍, 这样的不平等程度是令人吃惊的。

 其他层次学校的生均公共教育经费差距要稍小一些, 但同样也是很大的。

 另外, 我国公共基础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分布不均等的程度远远大于公共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等程度, 这是一个不jE 常的现象, 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做的是省一级的比较, 如果以县或乡级的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作为比较对象, 那么不均等的程度将更加惊人。( 2)公共教育资源分布在城乡之间不均等这方面的不均等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

 据估算, 19 9 8 年全国城镇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8 13元, 农村为4 8 6 元; 城镇小学为520 元, 农村为33l元。

 [ 43公共教育资源城乡之间的不均等除了表现在学校教育资源的差距外, 还表现在教育经费负担的城乡有别, 即农村居民要直接负担教育费附加, 并以教育集资的方式负担一部分教育基建经费, 但城镇居民则没有直接负担教育费附加和基建经费的责任。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要解决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面临的问题, 必须在理论上明确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1政府应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针对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现象, 近年来很多人提出要将教育市场化或产业化, 主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调节教育的供给与需要,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认为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教育的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应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一般认为,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 而非义务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从资源配置方式上看, 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因此, 义务教育应由政府提供, 非义务教育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其基本特征之一是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 教育的定价或消费主要由政府调控, 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主导作用的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同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 政府应依法提供义务教育, 并承担所有的义务教育经费, 保证全体适龄儿童得到基本的教育。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 政府除承担部分日常和基建费外, 还应建立助学贷款机制, 使贫困学生不会因为无法筹措学习费用而失学。2中央和省级政府应承担更大的教育财政责任政府的公共教育职能需要由各级政府分别承担。

 各级政府间的教育责任和权力的划分, 与本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 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 行政体制、 财政税收体制等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但多数情况下都由地方政府举办公立学校直接提供教育服务或资助私立学校。

 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属性较强; 二是地方政府更接近教育消费者, 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但是, 地方政府的教育生产责任与其资金供应能力之问有可能存在矛盾, 因为一般而言, 中央政府具有税收的优势, 集中了大部分财政收入, 而直接承担教育生产责任的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差。

 为解决这一矛盾, 各国都建立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高层地方政府对低层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保证基本的教育经费需求, 另一方面减少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区域间自然地理环境迥异, 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除少数发达地区外, 县、 乡级政府, 特别是乡镇政府的管理能力和财政能力较差, 必须由中央和省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为教育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教育经费负担中的责任过小, 是目前我国政府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制度根源。  万方数据

 24中国教育学刊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财政体制l制定、 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 对教育财政的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做出规定, 或是规定得不够具体。

 应修订现行法规中有关教育财政的条款, 尽早制定《教育投人法》 , 完善我国的教育财政法规体系, 使教育经费的筹集、 负担:

 、分配和使用都有法可依, 责任明确, 从而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主化、 法制化。

 具体来说, _方面要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教育财政责任。

 另一方面, 应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共教育财政的决策程序。

 如规定有关教育经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在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代表领导的拨款委员会, 规定公立学校学费标准应经过价格听证会论证, 规定重大教育决策必须进行财政町行性论证, 等等。

 另外, 在法规完备以后, 必须设计保障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以便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依法追究政府有关领导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2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政府问义务教育转移财政支付制度是解决其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地区间不平衡的有效措施。

 这一制度有3种形式:

 一是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来平衡地方财力, 问接地保证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 如德国; 二是中央政府直接承担占据义务教育经费最大比例的教师工资, 如法国; 三是建立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 直接规定下级政府必须将该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 如英国和美国。

 15l鉴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差异巨大、 政府管理水平总体来说还比较低的特点, 我认为建立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是最优选择。

 这一形式从制度上给予义务教育较大的优先权, 便于监督和管理, 防止义务教育经费被挪作它用。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应通过因素法测算义务教育标准支出和标准收入, 并确立各级政府的经费负担责任, 其中省级政府应该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承担主要责任。3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贫困学牛资助制度是教育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基础教育( 初等和一f , 等教育)阶段, 首先应南省级政府部门制定和确定资助标准、 资助内容和资助金额资助内容至少心该包括免除学杂费, 有条件的免除恬本费, 对于非常困难的家庭还应提供学牛入学必需的现金支出补助。

 同时确定资助资金的负担责仟在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前,省级政府应规定贫困学牛资助的标准、 内容和金额, 并以专项拨款的方式承担这一部分经费;在建直了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晤, 应把对贫困学牛的资助支m 作为标准艾H { 需求因素计算, 在高等教育阶段, 学, 卜资助制度的核心是完善银行助学贷款制度现行的银行助学贷款制度的主要问题是银行没有积极性. 原冈是单笔贷款额度小、 成本高, 以及银行害怕出现坏账二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学乍集体贷款叮减少贷款成本, 政府则啦公, “i布对学, F 贷款提供担保和用财政资金对发牛的坏账进行偿还,以免除银行对于坏账的忧虑此外, f 节取消目前实行的向所有高等学校往校学生普遍发放助学金的制度, 把这部分资金集中起来资助少数确实困难的学生, 增大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对于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牛而青, 即俺助学贷款制度比较完善, 他们也难以承受还贷的r K 力在经过严格的核实之后, 对这类学q :

 应该免费提供数额较多的助学金还叮规定:

 高校学费收入中的一部分( 譬如10 %)必须用于发放助学金?f 参考文献]。

 1]刘泽云. 九7 i期间我旧政啊埘教育投入努, J科瞠的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研。

 究. 20 0 3【21:

 6 I~6 5[ 2]Ii蕾迈主编. 2( )( )( ){ }j- 川f { 孝女育发襞报f , ‘. 此糸:北京师范大’ ¥’ …版让, !

 ( )( )( ). 18 , 35{ 31教育部财务- d . 叶1旧敦f r 绛费统计年峪2( )( )1. 北京:

 中Ⅲ 统计f }{ 版¨ . 2( )0 2. 38 414 j巾【目教育。

 j人/J资源州题报告课题组. 从人|1人旧迈向人力资源性【f j.JE5l:南等敦育m 版_ }{ = ,2 ( )0 3 . 3 7 6:

 5]刘泽三i. 两力4 发达旧家的义务数f f Ⅵt政转侈乏” 制度. 比较教育研究, 2( )( )3( 1):

 35~4 0( 责任编辑王迎春)  万方数据

篇六: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济师}2010年第5期● 博士硕士论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摘要: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尽管财政近年来在财政教育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首先概括了财政教育支出的总体状况,进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教育支出中图分类号:F810.4结构教育转移支付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 2010) 05—023—04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教育支出也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正确分析和解决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由表1可以看到,表1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教育支出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占财教育支出年份G D P占G D P比总额,亿元亿元政支出比,%惕1991617.833386.6221781.51&242.861992728.753742.2026923.519.372、741993867 7646423035333.918.692、5019941174.745792 6248197.920.282.5119951411.526823.7260793.720.692.4119961671.707937.5571176.621.062.4619971862.549233.5678973.O20.172.5019982032.4510798.6784402.318.822.5919992287.1813187.6789677.117.342.7920002562.6I15886.5099214.616132,63200l3057.0118902.58109655.216.173.1420023491.柏22053.15120332.715.83313220033850.624649.95135822.815.623 2820044465.8628486.89159878.315.682.7920055161.0833930.28183084.015.2l2.8020066348 3640422.73209407.o15.183-0l20078280.2149781.35249529.916.263_32200810449.6362592.6630067016_323.48200912309.6675220.0033535316 373.6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整理汇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从表l 中,自1991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都保持在15%以上,最高的1996年曾一度达到21.06%。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 韩爽韩继深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从4000多亿元增加到9700多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4.9%提高到16.3%,这一比重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教育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当中,按比重算,它是第一大项。二是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 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3.67%,年平均提高0.17个百分点。这一比重逐年有所提高。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 D P的比重既取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就是反映一个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同时,它也取决于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我国2009年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是20.4%,这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 D 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3.我国教育支出占G D 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上,2005年比1991年翻了8倍之多,但是2005年,教育支出占G DP的比例也只有2.80%,甚至低于1991年2.86%的占比。最高的2009年,也只占到了3.67%,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1.教育支出占CD P的比重过低。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 DP的比重却并不见有多大的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8条也规定:“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纲要》也指出,国家将在“ 十一五” 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直至今日。我国既没达到4%的目标,离6%的目标更是有着巨大差距。据了解,2006年一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01%、3.32%、3.48%和3.67%。较低的占比说明,在我国近年来CD P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教育经费对学校运转的支撑力度并没有得到增强。2.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教育经费相对于G 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以人均G 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 D 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实在与我们的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符。3.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O %,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0.9和2.2个百分点。即使到2009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仅为16.37%,尚未达到1996年占比21.06%的水平。4.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 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23—万方数据

 ● 博士硕士论坛《经济师}2010年第5期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另外,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表2中国2005年部分地区教育经费统计( 单位:千元)地区合计中央地方’北京335754961238753921 187957上海2750648l291354924592932吉林1126803312734609994573江苏36606697304839133558306山东299183761 1590928752467湖北1681 1806346745613344350湖南1669161895318915738429,1‘ 东46921742128278945638953r|西120896732990412059769西藏288218828821880” 肃8475t20573596790l s24青海2465“ 82465“ 80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由表2可以看到,在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市,不仅教育经费的总额很大,而且,大部分的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支出,中央的拨备只占到一小部分。对于中部的湖南、湖北等省份,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虽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支出总额相较于东部省份尚有一定的差距。在西部地区,不仅教育支出总额较低,而且地方政府在教育支出上的占比也不高,如西藏、青海,教育经费完全依靠中央拨备。这种教育支出的区域性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因为其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地方教育投入的匮乏,无法满足发展教育所需的基本资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育人才,致使教育水平的低下。( 2) 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星现不同的状态,而在教育投入上,城乡之间也是相差巨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5.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表3三级教育生均支出比例国际比较国家类型初、中、高三级学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比低收入国家l :2.7:12.8中高收入国家1:1.2:2.9高收入国家l I1.5:2.2世界平均l :2.7:3.0中国1:1.98:16.84资料来源:(1999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90页我国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由表3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几乎都由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而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在于初等教育上,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教育支出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些偏高,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等教育投入经费的相对不足。而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并不是高等教一24一育,而是初等教育。相反,投入较多的高等教育反而收益率最低,因此从收益率的角度讲,我国在教育支出的结构上,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理应继续大力支持。表4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国际水平比较’教育投资收益率( %) 。国家社会收益率(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高收入国家10.38.2中商收入国14.310.69.5家中等收入国18.213.411.4家低收入国家2013.510.7世界平均水m23.415.210.6中国21.9910.925.0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三、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解决好教育支出能够达到占G D P4%的问题,根本途径只能是政府部门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改变和更新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过,宁可把其他建设放慢一些,也要把教育搞上去。他还说,“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 创新型国家” 。创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而人才只能靠教育。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观念转变了,重视教育了,就一定有办法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比如,根据我们每年的经费缺口发行长期教育国债、发行教育彩票、提高教育附加在税收中的比重等等2.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4%的问题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照2007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统计,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0亿元,占G DP的比重大致是20.8%,不到21%。一些学者、专家也在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占G D P达到4%或者5%。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许多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5%以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蛋糕是既定的,比重偏低当然也就制约了我们国家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入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3.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GDP的比重。尽管近年来教育支出总额比较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目前的投入金额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依旧很少。因此,我国的教育支出还是不很够的,这需要我国在资金总额的筹措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比如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一些教育资金,以增加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而相较于我国近年来G DP的高速增长,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也并没有多大提高,从一定角度上说明,我国教育的投入相对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言,增长速度较慢。教育虽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刺激作用,但是,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是巨大的,并且会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显现出来。因此,我国有必要在经济持续增长,近年来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在增加教育支出总额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即使达不到教科文组织6%的G DP占比,也应以先期4%的占比为目标,尽量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拢。但增长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教育支出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4.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中国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万方数据

 《经济师》2010年第5期● 博士硕士论坛创新田,瞄维I-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摘要:农村居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因而是扩大内需的重点。但因农民增收难而出现的“ 买不起” 难题却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消费。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来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关键词:农民增收传统思维小农经济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 2010) 05—025—02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在要求。我国人口65%以上在农村,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他们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由此蕴舍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而,拉动农民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消费的优惠政策,如“ 家电下乡” 、“...

篇七: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是生均教育经费、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都有了较大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重视教育的资金供给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

 在教育支出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教育支出按照何种比例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分配是宏观教育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对各级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分布状况,其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中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着各级教育的发展及其结构的合理。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绝对规模上来看,总量持续增长,从 2001 年的 3057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 18586 亿元,十年间翻了六倍。但就相对规模来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总量比重的上升幅度依旧缓慢,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直到 2012 年才达到 1993 年提出的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4%的目标。《国际统计年鉴》中有关数据表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

 比重一直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

 (二)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

 生均财政教育支出比值指标: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按在校生平均计算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计算方法是:以小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 l,分别计算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倍数。这一指标体现生均教育支出绝对量和相对量关系,在体现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间分配的合理性方面相对准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由于财政教育支出中基建费支出的不连续性和无规律性会对生均支出造成影响,以下我们是剔除基建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口径来分析。

 如上表所示,2000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支出分别为 490.88元、781.87 元和 6027.23 元,三者之比是 1:1.59:12.29,即大学生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为小学生的 12.29 倍,差距很大。到 2011 年,我国小、中、大学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增长到4965.66元、6370.01元、13735.09元,三者之比是 1:1.28:2.77,各级生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差距明显缩小,尤其是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生均教育支出比值下降较快,由 2000 年的 12.29倍下降到 2.77 倍。其主要原因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更加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到 20 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这期间,国家大大增强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到 2005 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 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

 段。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同时在校生增长也很快,再加上普通实行征收学费的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政策,使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相对下降,导致其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低于基础教育阶段。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状况

 在这里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将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进行:首先分析总体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其次分别分析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和普通高校财政教育支出的使用结构。使用的指标是公用经费支出和个人经费支出分别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

 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公用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17.22%上升到 2011 年的 35.81%。目前,我国公用经费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30%左右。相应的,人员经费支出占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在波动方向上与公用经费支出正好相反。如图所示,近 10 年来,我国人员经费支出比例持续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由 2001 年的 77.41%下降到 2011 年的 61.08%。

 综合来看,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人员经费支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都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而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等支出并不多。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6%-21%,并且在 2012 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 GDP4%的目标。然而国际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政府性教育拨款占各国 GDP 的 5%,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 4%的目标用了三十多年,距离 5%仍有差距,并且将各国财政教育支出平均后,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二)财政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所占的比重偏高,初等教育占的比重偏低。根据我国的人均 GDP 来看,21 世纪初我国是低收入国家,与人均GNP20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来比,我国初等教育支出比例在本世纪初一直偏低,而高等教育支出比例一直偏高。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对急需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支出仍显不足,政府过度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的发展,导致三级教育支出比例失衡。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内部使用结构不合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教育事业费支出内部分配中,人员经费支出比重太大,公用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77.4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是 17.22%,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合理。2011 年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的比例达 61.08%,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在 35.81%,公用经费支出的比例明显提高,这说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内部使用结构中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有所增加。

 (四)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差异明显,各个地方发展速度不均,经济实力不同,而教育上很多是由地方政府负责,致使各区域间的教育发展水

 平并不均衡。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远高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东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地区教育水平,中部地区教育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形成与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异趋势一样的东中西部教育水平梯形分布。

 三、完善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

 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且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一国的教育水平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还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财政教育支出的目标,从而确保改目标能够完成,可将其作为政府及官员考核指标。

 (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增加基础教育支出,明确其优先地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首先确保义务教育支出,应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落到实处。适度对高等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不能因高等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高收益而投入过多,并且高等教育作为补充教育应主要由受教育者支付费用和从社会吸收资金。

 (三)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富差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而促使贫富差距加大。然而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因此需要国家发挥宏观调控手段,改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确保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供应。同时保证财政教

 育支出的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不挪作它用。从而,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均衡。

 (四)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在非义务教育领域,如: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进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民间资本的监管,严格审查资金规模、办学资质、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收费管理等,防止教育产业化倾向及高收费、乱收费等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权益。

 作者简介:

 曹华杰,会计师,现就职于湖南理工学院计财处,湖南大学经贸学院2012 级在职研究生。

篇八: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各国当前主要任务。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比重虽然加大, 但仍然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 地区差异大, 使用效率低。

 (一)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从1 995 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逐年递增,但总体水平还很低

 (二)

 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我国当前的财政教育投入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 教育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

 具体表现为:

 1. 区域配置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 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再加上地方官员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 导致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悬殊,逐步扩大的趋势。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 导致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而且还有

 豫西山区,因为无钱修缮危房教室,学生们不得不搬出教室露天上课。

 2. 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欠合理就我国目前的三级教育机制看, 财政教育支出更多地侧重于高等教育, 对初、 中等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这显然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

 3. 不同层级政府的纵向分担比例不协调我国的教育支出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构成, 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为主, 高等教育以省为主。

 在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体制下, 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上居于主导地位, 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却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要求。

 4. 缺乏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的财政激励机制在政府投入构成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下, 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 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导向。

 现有政策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教育税收政策优惠范围偏窄, 形式和内容单一, 缺少应有的系统性、 前瞻性和针对性, 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5. 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 地方教育经费预算未能单独立项, 预算约束软化; 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 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浪费并存, 经费使用效率亟待提高。

 1 . 从总量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应加强税收征收工作, 严格税收执法力度, 避免逃、 漏税, 保证国家税收的足额稳定。

 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扩大筹集教育资金的渠道, 从总量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 巩固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要继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发展经济是根本。即使在现有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合理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也有可能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进而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

 3. 运用各种激励性财政政策, 调动企业和个人教育投资积极性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教育投入不足仍将是制约我国教育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因此, 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来源依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 注重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教育力量相配合, 全面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 加快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探索, 可以考虑引进外资, 大力鼓励民间和私人投资,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增强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

 香港实业家苏千墅(左一)

 为广西南宁市明天学校152名孤儿捐款10万元。

 4. 以公平为本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应从教育公平开始, 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更该以公平为本。

 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共品, 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责之一。

 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教育体制,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经验。

 首先重点倾向基础教育, 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 缩小城乡 , 地区, 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 以保证国民接受大体相同的基础教育, 体现公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价值理念,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 逐渐增加对初级教育的投入

 5. 教育支出要注重公平教育产品的外部性要求政府介入该领域。

 政府应发挥国家管理者的职能作用, 确保应受教育的儿童无差别地享受教育, 品学兼优的青年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使全社会在最大范围内从教育这种产品的消费中受益。

 从教育支出对各地区的投入来看, 政府要公平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 逐步缩小城乡 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上的差距, 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

 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责权限。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高教育投入的透明度, 扩大全民参与度, 对政府的教育投入实行公共评估。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教育支出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教育支出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应逐年递增, 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九: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ull;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发展,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育支出规模偏低, 结构也不尽合理。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 教育经费规模、 来源、 结构及与世界对比•(一)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二)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三)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 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 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 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一、 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 :

 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

 从经济性质看, 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教育是分初、 中、 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 对初等教育通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 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

 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 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 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 而是纯公共物品。

 •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 主要有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 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 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

 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 不属于纯公共物品, 而是混合物品。

 国别主要机构名称招收儿童的年龄学习年限主管部门美国幼儿园5岁幼儿1年教育部门保育学校2岁半至5岁3年日托中心3个月至6岁以下社会福利部门英国保育学校3——5岁教育部门托儿所2—5岁3年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学前游戏小组学前游戏小组岁以下5岁以下各国学前教育机构法国幼儿学校2—6岁4年教育部门托儿所2—5岁3年社会福利部门日本幼儿园3岁到6岁教育部门保育所从出生到6岁社会福利部门俄罗斯托儿所2个月至3岁3年教育部门幼儿园3—7岁4年托儿所—幼儿园2个月—7岁6年

 八国义务教育年限国别义务教育年限9-12起止年龄备注美国6岁开始各 州 不 同 , 多实施9年英国115-16法国106- 16 小学到高到高一6-15德国9日本96-15俄罗斯96-15印度86岁 开始 小学6-15中国9

 (二)

 但在实践中, 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 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首先, 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 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

 其次, 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这有助于减少犯罪。

 再则, 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再则教育能提高公

 • 2、 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 学费必然被抬高, 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

 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 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育服务, 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 3、 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

 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 事先是难以确定的, 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教育为教育融资, 这样, 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即: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会

 二、 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 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

 (一)

 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 (1 )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延续了之前教育支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增长率基本全都保持在1 0%以上,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教育方面大力进行投资。这说明

 表1 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 GDP的比重

 (2)

 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从表l中, 自1 991 年以来, 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全都保持在1 5%以上最高的1 996年曾一度达到21以上, 最高的1 996年曾一度达到21 . 06%。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自从上世纪90年代, 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06%

 (二)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表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若干国家基础教育经费政府投入和社会及私人投入的比例(1998年)政府投入社会及私人投入日本91 .78.3美国90.89.2阿根廷89.41 0.6墨西哥86.21 3.8澳大利亚84.11 5.9中国(2002年)76.723.3

 •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 5%以下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比重为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 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 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时财政教

 资料:

 教育经费的负担比较各国初、 中等教育公共经费的负担中央政府投入为主:法国:中央政府:

 72%中央政府:

 72%

 中央政府:

 96%省级政府:

 1 2%

 地方政府:

 4%市镇政府:

 1 6%韩国:中央政府:

 96%

 德国:联邦政府:

 3%州政府:

 77%

 市镇政府:

 19%市镇政府:美国:联邦政府:

 8%

 州政府:

 48%

  地方学区:

 44%地区政府投入为主%日本:中央:

 29%都道府县:

 35%市町村:

 32%印度:中央:

 9%左右邦和中央直辖区:

 91%

 当地政府投入为主丹麦:中央政府:

 25%地方政府:

 1 2%方政府当地政府:

 63%挪威: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40%当地政府:

 60%40%

 (三)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 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

 1 .三级教育经费结构• 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表4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

 •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 巴西、 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

 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 日本、 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高等教育均衡, 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 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 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 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高

 •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 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目前, 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

 , 初、 中、 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 29∶ 1 7.9, 而我国1 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比例为32.41 ∶ 37.1 5∶ 20.32,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 而中等、 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 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 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 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初等教育经

 资料:

 我国的近年来的教育改革• 从我国的教育事业现状来看, 主要包括两大层次:

 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于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有“两免一补”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补, 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对高等教育, 尤其是全日制高等教育, 已从过去的全额拨款(学生不需负担学杂费)转变为政府和学生分担的体制, 而且以后由学生负担的比重还会上升。

 2.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

 (1 )教育支出在东、 中、 西部差异明显。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 中、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 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 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认识不致, 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 另外, 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 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拨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拨款, 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步扩大。

 (2)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在当前我国城乡 二元经济的情况下,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星现不同的状态, 而在教育投入上, 城乡 之间也是相差巨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来, 我国农村教育态, 农村普通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经费的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 教育条件、 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

 三、 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及教育经费架次结构失调, 必然影响教育经费的效率与效益。• 根据《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提供的对中国1 997年教育投入效益的评估, 当年中国人均GNP为860美元, 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中国的教育投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 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 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1 1 .4,世界平均水平为1 0.7, 而中国只有5.05.

 • 报告认为,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再加上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相对较低同时比重都相对较低, 同时, 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之间的分布不够合理, 所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规模偏小, 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 似的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发展指数都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教育经费在各级

 • 另外, 不完善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 工龄重于教育程度的工资分配制度, 造成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 特别是大量高级人才外流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益流, 使得投入最大的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益甚微等, 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和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 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

 教育占GDP比重过低。• (二)

 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 (三)

 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之势。• (四)

 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 . 教育支出在东、 中、 西部差异明显。• 2. 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五)

 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五、 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1.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 2.财政应继续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乃至GDP的比重。教育财政支出 / GDP=(教育财政支出 /财政总支出)

 *(财政总支出 /GDP)

 3.政府要通过体制、 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 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

 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中国有五级政府、 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

 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 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 制度的先行,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增长。• 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

 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 评价、 监督的教师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 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4. 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 (1 )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差距。• (2)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缩小城乡 差距。(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强化基础教育• (3)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基础教育。

 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 你值得拥有!使用时, 直接删除本页!

 • Thank you !

推荐访问: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 我国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