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浙江乡村振兴案例10篇

时间:2022-09-27 13: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乡村振兴案例10篇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390    2020年第61卷第2期收稿日期:2019-12-22作者简介:陈斯佳(1993—),女,浙江东阳人,硕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乡村振兴案例10篇,供大家参考。

浙江乡村振兴案例10篇

篇一: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0         2020 年第 61 卷第 2 期收稿日期: 2019-12-22作者简介: 陈斯佳 (1993—), 女, 浙江东阳人, 硕士, 从事农业和景观设计研究工作, E-mail: 542926501@ qq. com。通信作者: 张明生 (1958—), 男, 浙江杭州人, 研究馆员, 博士, 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E-mail: zstm@ mail. hz. zj. cn。文献著录格式: 陈斯佳, 张明生, 赖齐贤.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模式分析 [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 (2): 390-394.DOI? 10. 16178/ j. issn. 0528-9017. 20200253浙江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模式分析陈斯佳, 张明生 ∗ , 赖齐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  要: 浙江具有乡村振兴的先行印记。

 本文通过对浙江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调研, 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并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路径, 对浙江十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各地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浙江; 乡村振兴; 五大振兴; 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 [S-9];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528-9017(2020)02-0390-05    浙江是 “两山” 理念的诞生地, 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示范区。

 浙江各地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 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案例。

 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浙江乡村 振 兴 的 建 设 情 况, 本 文 通 过 对 浙 江 多 个 县(市、 区) 的实地调研, 与主管部门、 村镇干部、农民、 企业负责人等不同类型群体进行深入交流,并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路径, 对浙江省十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各地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1  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为突破口, 集聚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延长产业链; 坚持科技兴业, 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 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1. 1  慈溪产业振兴模式慈溪市隶属宁波市, 是沪、 杭、 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慈溪市蕴藏着丰富的海涂资源,是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最富足的地区。

 慈溪市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和管理体制优势, 以产业园创建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聚集生产要素, 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兴农、 产业兴旺制高点。1. 1. 1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浙江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总面积 1. 03 万 hm 2 , 辐射周边 5个乡镇, 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探索建设、 管理、 发展的新路径, 重点构建 “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 “一区多园” 的多元发展体系, 推动全市资源力量整合、 区域发展联合、 产业发展融合, 创新 “企业+加盟农场” 产业整合模式, 实行最低价格保护和高品质、 高价格收购, 让加盟农场参与企业产业运营利润分成。

 二是构建 “三合一” 科技支撑体系,即 “一园多平台、 一企一院校、 一项目一团队”,通过科技支撑, 产业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70%,新技术、 新 装 备 得 到 广 泛 推 广。

 三 是 创 新 构 建“3+1” 金融支撑体系, 以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鼓励经营主体参与, 充分发挥 “ 财政资金” 杠杆和保障功能,有效调动 “经营主体” 投资增资积极性, 广泛吸引 “社会资本” 参与投资, 集合各方资金力量,助推产业园发展。1. 1. 2  全面完善乡村产业体系一是健全产业体系。

 以慈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为样 板, 积 极推进其他 乡镇的 6 个精品 园(休闲园) 建设, 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强镇。

 二是健全生产体系。

 实施质量兴农十大行动, 突出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打造 “ 慈农优选”和慈溪杨梅、 慈溪葡萄区域公共品牌。

 三是健全经营体系。

 2018 年慈溪市培育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

 陈斯佳, 等: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模式分析 391    业合作社 973、 656 家, 其中宝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入选 2018 年度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十大案例; 评选 “百名优秀农创客” 33 人, 累计认定高素质农民 1 000 多人。

 2018 年, 慈溪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 927 元, 同比增长 8. 8%,农业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乡村魅力不断提升。1. 2  平湖产兴振兴模式平湖是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 近年来, 平湖市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争当乡村振兴的领跑者。1. 2. 1  建设农业经济园区,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17 年, 平湖市成立浙江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 (以下简称农开区), 规划面积 55. 8 km 2 , 与广陈镇实行 “区镇合一”, 实体化运作。

 农开区通过集聚土地要素、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 突出招强引大, 创建农业农村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举措, 已引进农业经营主体 103 家, 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 2 个, 新 增 “ 四新” 经营主体 16家, 完成平台基础设施投入 2 亿元。1. 2. 2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平湖市积极构筑 “1+5+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蔬菜 (芦笋)、 西甜瓜、 食用菌、 林果 (花卉)、 水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强培育农产品加工业、 休闲农业、 互联网等三大农业,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 平湖市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政府发布相关扶持政策, 盘活土地要素资源, 用地空间和指标优先用于农业二三产业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 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 年, 平湖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20. 17 亿元, 农业增加值 13. 36 亿元, 增加值增速 2%, 列嘉兴市第一 [1] 。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 443 元,增长 9. 4%, 列嘉兴市第一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浙江平均数的 134. 4%。2  人才振兴的典型模式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畅通智力、 技术、 管理下乡通道,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机制, 采取学历教育、 技能培训、 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 进一步发挥乡贤作用, 壮大地方人才队伍, 实现乡村人才全面振兴。2. 1  黄岩 “1+3+3” 人才振兴模式台州市黄岩区紧扣 “三农” 人才的 “引、 育、留”, 多渠发力, 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导向 [3] 。2. 1. 1  建立一所学院, 提供一流平台黄岩区高度重视与大学、 研究院所合作, 并建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 由同济大学和黄岩区委主要领导担任 “双主任” “双院长”, 学院致力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人才培养, 通过校企地深度合作,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截至 2019 年 6 月, “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 已吸引共 61 批共计 3 325 名学员参加培训, 其中省外 26 批共计 1 036 人。2. 1. 2  实施三大聚才方略, 汇集各方人才一是广辟渠道引人才, 组建农村产业发展导师队伍, 开辟 “新农人” 下乡创业渠道, 加强对乡村振兴人才的政策倾斜。

 二是搭建平台育人才, 搭建以乡村振兴学院为核心的人才平台, 加强农技专业人才培训, 做到 “专家授课、 现场示范、 实践操作、 完成考察、 实践下乡” 有机融合。

 三是优化环境留人才, 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 联手名师名家打造合作基地, 落实人才下乡的全程服务。2. 1. 3  打造 “三支” 队伍, 共铸人才振兴一是打造一懂两爱的 “三农” 工作队伍, 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到省市参加培训与考察, 扩大对外交流, 提高理论和实战水平。

 二是打造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 按照主导和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培育对象库, 大力推广分段培育, 成就一批新时代农民。

 三是打造乡贤与返乡创业队伍。

 黄岩区以各类乡贤活动为载体, 积极促成人才回归、 资金回流、 创业回乡, 同时还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到黄岩创新创业。2. 2  “云和师傅” 人才振兴模式2. 2. 1  “云和师傅” 的内涵位于浙江西南的云和县拥有浙江省唯一以人称命名、 拥 有 国 家 注 册 商 标 的 劳 务 品 牌 “ 云 和 师傅”, 即指具有云和户籍, 经严格培训考试获得技师以上职称, 有 5 年以上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实践经验,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持有云和县人民政府核发的 《云和师傅》 证书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 涵盖食用菌、 茶叶、 水电、 玩具、 建筑、 商贸、 饮食、 种养、 加工等 9 大产业 [4] 。2. 2. 2  “云和师傅” 的发展特点一是技术入股、 技术指导。

 二是扩展延伸。

 加强 “云和师傅”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提升品牌价

 392         2020 年第 61 卷第 2 期值, 推动 “云和师傅” 向销售品牌、 扶贫品牌、工匠品牌区域等综合品牌转型升级。

 三是抱团合作。

 云和县先后成立 “云和师傅” 协会等, 在全国各地织就一张联络服务网, 聚拢人才、 组建队伍、 凝聚合力, 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合作的转型发展 [5] 。“云和师傅” 品牌发展建设历经起步、 发展、提升 3 阶段, 共发展 15 批共计 657 名云和师傅,其中 254 名异地创业的 “ 云和师傅”, 带领全县1. 5 万农民赴全国各地发展产业, 分享 “浙江智慧”, 帮助 100 余万中西部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 一大批曾经走出云和、 奔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 “云和师傅” 抢抓机遇, 回乡创业, 开设民宿、 农家乐、 电商等, 年产值达 6. 6 亿元。3  文化振兴的典型模式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加强文化的引领作用, 挖掘民间文化, 导入文化振兴主旋律, 倡导和重建传统乡风民俗, 优化农家风情, 提升乡村风味, 凝聚正能量, 传承好家风、 好民风, 发挥好文化礼堂的作用, 丰富和充实乡村活动内涵, 培育乡村文化的 “一源多用”, 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 促进乡村美丽经济的多元化探索。3. 1  天台 “和合文化” 文化振兴模式“和合文化” 是天台山文化的精华,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天台县作为中国 “和合文化” 传承基地, 一直高度重视 “和合文化” 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 注重将其融入自身发展, 积极推动文化物化、 产业化, 促进乡村振兴。“和合文化”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唐代的 “和圣” 寒山子曾隐居于天台县后岸村中的一处岩窟中, 因此, 后岸村在传承弘扬和合文化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后岸人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高效展开“和合文化” 项目建设, 在历史风貌、 游客服务、传统美食、 乡村治理等各个方面, 都充分融入和合文化, 游客村民同乐共享。

 2018 年, 全村农家乐71 户, 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5 000 元, 是全省人均年收入的 164. 8%。“和合文化” 在天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 普惠无偏。

 天台以和风招英才, 合作引能人, 和合育新人; 以和合为魂, 发展乡村多元传统文化, 丰富文艺精品创作, 壮大影视文化产业; 借力和合文化,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 “六进六创”,助铸和合班子、 和合社会。3. 2  庆元 “月山春晚” 文化振兴模式庆元县月山村历史悠久、 人文底蕴深厚。

 新中国成立前, 月山村马氏行宫就设有专门的戏台, 每逢迎神节, 都会请外面的越剧戏班来村中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 村民自主自愿自发自娱演出, 不计报酬, 因陋就简, 量力而行。

 1981 年, “月山春晚”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诞生。“月山春晚” 具有以下 4 个特点: 一是自娱性, 活动氛围其乐融融; 二是草根性, 节目内容原汁原味; 三是广泛性, 参与群体老少皆宜; 四是持续性, 带动效应逐渐凸显。

 “月山春晚” 不仅仅是一台晚会的代名词, 而是逐渐形成的农村自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现象。2010 年, 浙江省文化厅将 “月山春晚” 列为“文化良种” 培育项目, 并将其作为丽水 “乡村春晚” 的品牌引领。

 同年, 月山村获得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群星奖”。

 2017 年,丽水乡村 春 晚 作 为 “ 中 国 式 乡 村 过 年 之 文 化 样本”, 被编写进 《中国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报告》。“月山春晚” 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还带动了这个小山村经济发展。

 2018 年, 全村共接待游客 12 万余人次, 旅游收入近 1 300 万元, 常住人口人均增收 15 000 元左右。4  生态振兴的典型模式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坚持 “ 两山”理念, 生态先行, 强调生态文明与自然和谐。

 坚持以农为本, 挖掘乡村多种功能与价值, 发展第三产业, 将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实现乡村跨越式发展。4. 1  余村生态振兴模式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 “两山” 理念的发源地和诞生地, 也是 “两山” 理念不折不扣的践行者、领跑者。

 2005 年, “两山” 理念的提出为余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此, 余村不再以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 而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 生态农业、 林下经济 等 美 丽 经 济, 传 承 乡 村 文 化, 挖 掘 乡 村文化。余村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 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绿色生态建设。

 2003—2006 年, 余村实施 “千万 工 程”, 推 进 道 路 硬 化、 厕 所 改 造 等;2007 年, 进行村庄环境整治; 2008 年,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2008—2012 年, 主抓农...

篇二: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42 卷第 1 期Vol.

 42

 No.1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2020 年1 月Jan. 2020以文化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探索---- 以浙江松阳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黄泽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 :

 浙江松阳通过在文化挖 :

 中发展乡村经济 、 在文化保护中衍生新型业态 、 在文化赋能中倡导

 主客共享 、 在文化传承中突出互融互通等 4 个方面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 为以文化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因地制宜 , 彰显文化特色 ; 广泛动员 , 坚持百姓主体;积极引资 , 巧于借助外

 力 。

 通过文化引领助力乡村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践行 “ 两山理念 ” 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

 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松阳县doi :

 10.3969/j.issn.2095-3801.2020.01.003中图分类号 :

 F3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801(2020)01-0014-05Culture-le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ractices

 of

 Songyang

 County

 ofZhejiang

 ProvinceHUANG

 Zewen( Colle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

 Hangzhou

 310016,

 Zhejiang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Songyang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revitalizes

 its

 rural

 areas

 by

 adopting

 4

 approaches:

 facilitating

 rural

 economic

 growth

 by

 digging

 and

 exploiting

 local

 culture,

 advocating

 host

 -guest

 sharing

 in

 culture

 -empowered

 development,

 fostering

 new

 forms

 of

 business

 through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highlighting

 mutual

 integration

 and

 exchange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practices

 of

 the

 county

 offers

 insightful

 experience

 for

 culture-le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ree

 aspects:

 highlighting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adjust

 loc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setting

 common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so

 as

 to

 motivate

 extensively

 among

 local

 people;

 skillfully

 relying

 on

 external

 forces

 to

 attract

 investments.

 Leading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local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solu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an

 innovative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ation

 to

 the

 "two

 mountain

 idea " .Key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

 cultural

 inheritance ;

 Songyang

 county收稿日期 :

 :

 2019-12-01 ; 修回日期 :

 :

 2019-12-17

 作者简介: 黄泽文 1 女 , 浙江丽水人 , 助教 , 硕士

 C

 第 1 期

 黄泽文:以文化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探索 一 以浙江松阳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 15— 、 弓 I 言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是中国传统文化植

 根的土壤 。

 2017 年 10 月 18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 要按照 “ 产业兴旺 、 生

 态宜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 ” 的总体要

 求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 ,

 如何通过文化引领推动产业兴旺 , 在守住绿水青

 山的同时,更多地赚取金山银山,如何构建生产和

 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之美 , 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绿

 水青山中共享自

 、 生

 、 生活

 ,出一条生产发展 、 生活富裕 、 生态良好的文明

 道路是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

 , 国

 的7 在乡村振兴的主体

 , 国

 者Ayobami 等研究了旅游志愿者在乡村振兴中的作

 /10 , Kawate 分析了农村复兴和改革组织在日本

 农村振兴中的作用 /20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

 ,

 提出了乡村振兴

 ,战略

 ,

 化

 , 推体建设冈 , 叶兴庆认为需牢牢把握优先发展和融

 大

 ,

 有的

 叫体 ,

 大

 中在政策制度层面和乡村文化本身的发展上 , 很少有从文化

 角度切入来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 7

 本文以浙江省松阳县的实践为研究个案 , 以文化

 角度切入 , 探讨如何以文化引领来助力乡村振兴 7二 、 浙江松阳县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

 实践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 , 是浙江省首批历史

 文化名城 , 是中国农耕文明态保留最完整 、 乡土

 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 7 境内仍保存着 100 多

 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 其中中国传统村落 75

 个 , 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 被

 国 《 国家

 理 》 杂

 称

 为 “ 最后的江南秘境 ” 。

 改革开放以来 , 在 40 余年

 的岁月变迁中 , 田园松阳正一步步发生着美丽蝶

 变 °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 人口

 模

 续增长 , 发

 空间明显增加 , 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7 年的 3

 741 元 , 增长到

 2018 年的 17

 546 元 ;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 森林覆

 盖率达 80.4% , 地表水达标率 100% , 空气优良率

 超 99% ° 与此同时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松

 阳乡村的

 也同样

 着农村

 边化 、 农民

 民化 、

 业快速

 化

 境 7

 ,县

 的文化

 、

 人的生态

 以的田园风

 ,

 开

 乡村

 的探

 实

 践 ,

 步

 出

 乡村 、 传统

 现

 、 经济与文化互融 、 互促 、 互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7

 近 5 年全县 GDP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7.6% 、 9.9% ,

 全县

 以

 的

 村植入生态

 业 、 民

 、 文

 经济业态 ,

 引人流回归乡村 , 有效实现 “ 下山可脱贫 、 上山可致

 富 ” , 近 3 年全县常住人口增加了

 5

 700 余人 °1

 . 在文化挖%中发展乡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产业兴旺是重点 7 如何通

 乡村文化 ,

 文化变产业 、

 变

 产 、 景变经济

 如何在文化的引领下 ,

 动

 全体村民共同

 乡村振兴

 中 ,

 推动

 时

 社会

 村

 年

 ,

 县根

 个区和村庄的地理条件 、 资源分布 、 产业基础 、 民俗风

 理布局 , 最大

 、

 、显文化 ,

 民

 村 、

 村 、

 家村 、

 人村 、

 村

 文化

 村落 7以

 村

 ,

 村

 松阳县

 乡 ,距离县城 65

 km , 海拔 730

 m , 全村共有 120 户 351

 人 , 是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 ° 村

 有 180

 树龄

 200-300 年的野生金枣柿树,每到秋天红色的柿子

 挂满枝头 , 景色绝佳 , 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画 °

 2012 年初,政府选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

 副教授李跃亮至

 村担任村工指导员兼村第一书记 , 任期 5 年 °

 村

 人才优势 , 准确把握机遇契机 , 大力开展艺术助推乡村振

 兴工作 , 通过 “ 政府引导 、 村级主体 、 村民参与 ” 建

 模式 , 完成写生亭

 平台

 , 搭完全市首个乡村美术馆一沿坑岭头美术馆 , 利用乡

 16 丽水学院学报 2020

 年村文化打造了远近闻名的 “ 画家村 ” ,实现了从卖

 农产品到卖风景的美丽蝶变 。

 同时,在此基础上 ,

 充分发挥民宿经济联结生产 、 消费 、 市场的纽带作

 用 , 按照 “ 适度发展 、 深化融合 、 提高品质 ” 原则 , 把

 精品民宿培育成为农产品体验展示区 、 销售区和

 旅游目的地 。

 截至目前 , 该村累计建成农家乐民宿

 13 家 , 打造了 “ 柿子红了 ” “ 柿里艺宿 ” 等一批空间

 全景化 、 活动经常化 、 体验多样化的 “ 有根的乡村

 民宿 ” 。

 在文化

 ,

 名度 、 美

 提,农

 产

 经济

 有

 展,

 民显提高 。

 如今 , 村庄每年吸引画家 、 高校艺术生 、 游

 客近 3 万人次 , 全体村民年收入增加 300 余万元 。

 2014 年 , 沿坑岭头 “ 画家村 ” 被国家行政学院中国

 乡村文

 为

 "

 文故事 ” ; 2015 年 , 沿坑岭头 “ 画家村 ” 民宿 “ 柿子红

 了 ” 被评为 “ 浙江省十大小而美民宿 ” , 成为浙江省

 民宿

 造

 2016

 ,

 文化理协会评为 “ 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优秀教育阵

 地 ” 。2 . 在文化保护中衍生新型业态化和

 化

 的

 ,开始向集聚在城市的工业和

 , 人口的持续净流出给农村经济活力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

 带来了巨大挑战叫与此同时 , 老百姓日益强烈的

 建房需求和老屋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 , 如何

 让这些老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 如何让乡村原

 住民回流到乡村 , 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

 关系 , 成为当前农村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叫作为全传统落保护发展示范县 、 中国传

 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 拯救老屋动 ” 整县推

 进试点县,松阳全县共有保留完整的传统村落 100

 余个 。

 2016 年以来 , 该县遵循 “ 活态保护 、 有机发

 展 ” 理念 , 全面推进 “ 拯救老屋行动 ” ,该行动成功

 入选国家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2018 — 2022 年 )

 》 ,

 荣获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

 奖 , “ 全面推广 1 拯救老屋"松阳模式 ” 写入 2019 年

 省政府工作报告 。

 目前一期申报修缮的 142 幢老屋已全部完工 , 二期项目也于 2019 年 3 月正式启

 动 。

 修缮后的老屋植入了民宿 、 农家乐 、 生态农业 、

 文化产业 、 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型业态 , 在改善居民

 生活条件 、 提供村民公共活动空间 、 培育乡村新型

 业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同时也使普通百姓

 老屋 ,

 断 , 提了

 民的文化自觉 。

 截

 目 , 全县共有

 民宿( 农家乐 )

 520 家 、 床位 4

 884 张 , 2019 年前三季度

 接待游客 181.9 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 1.2 亿元 。以平田村为例 , 该

 松阳县

 , 距离县城 15

 km , 海拔 610

 m , 全村共有 123 户 312 人 ,

 是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 。

 2014 以来,该村依

 村资源和良好自然生态 , 按照 “ 活态保护 、 有机发

 展 ” 的

 念 ,

 、

 、

 、美

 名

 ,

 原有

 破败民居进行有效改造 , 以乡村旅游带动生态农业 、

 民宿经济 、 文化创

 产

 深

 融合发展 ,

 明显成效 。

 目前 “ 云上平田 ” 民宿综合体有 6 家民

 宿 、 49

 和

 1

 家

 同时

 150

 的色餐厅 。

 在具体改造过程中 , 该村注重挖掘村落文

 化

 产 ,

 全面

 展

 传统

 落

 质和

 质文化

 产

 ,

 以

 、

 和

 为的 10

 保护修缮 。

 同时,在 “ 农耕文化展示馆 ” 内陈列展示

 传统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工具 , 展现农耕文明 。

 2019 年 3 月

 20

 日

 ,

 作为

 旅游示范的

 在全

 旅游发展经验

 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3 . 在文化赋能中倡导主客共享一切伟大的创造都来

 基层人民的伟大实践 。

 农民不是乡村振兴的看客和观众 , 而是农业农

 发展的主角 ,

 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 , 是辉煌历史的创造者 。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 , 要注

 重突出村集体 、 村民的主体地位以及组织化

 ,强调

 体 、 民资产 、 的整合利用 。

 近来,该县照"

 主导 、 居民主体 、

 社

 共同参与 ” 的原则 , 积极鼓励社会资本 、 村集体 、 农民

 第 1 期

 黄泽文:以文化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探索 一 以浙江松阳的乡村振兴实践为例 17个人等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广泛参与 , 通过出资金 、

 出资源 、 出劳务等方式 , 建立起集体化组织发展模

 式 。以上田村为例 , 该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 , 村内

 传统建筑分布连片集中 , 风貌协调统一 , 留存多幢

 清代民居以及宗祠 、 佛殿 、 社庙等公共建筑 。

 近年

 来 , 该村在复活传统农耕文明道上。

 如在民居改造方面 , 该村将原始的灶

 台 、 斑驳的黄泥墙等能够体现原汁原味乡村生活

 的

 留来 ,

 体验到传统的农耕生活情境 。

 在农业种方面,以 “ 坚持不施用化肥 、 不使

 农 、

 的

 农法 , 种植了各,

 等 ,

 通过

 道建

 建设 , 30

 的生态农业基地打造成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区 , 既

 为

 民

 体

 、

 等

 ,、

 种

 、

 等农

 体

 活

 动 。

 同时该村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改革探索 , 通过

 组建混合所有制的上田乡村振兴发展

 公司

 ( 村集体和村民合计占股超 60% )

 , 创新 “ 农民入股

 + 保底收益 + 按股分 红 ” 等利益连接机制 , 构建集

 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 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

 农民共同富裕 。

 自项目建设启动以来 , 上田村相继

 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 、 乡村厨房 、 牛棚餐厅及客房

 等民宿项目一期 , 并于 2019 年国庆期间对外试营

 业 , 接待游客 3

 000 余人,实现营业收入 3 万余元 。4 . 在文化传承中突出互融互通乡村振兴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脱贫致富与生活

 基本

 的完善 , 更重要的是乡村居民在精神上

 的改变以及对乡村文化的激活和重塑叫如何在工

 业化 、 城市化 、 市场化等代元素的冲击下 , 传承

 传统文化的优良因 ?

 何在

 传统民居的初

 始风貌以及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 更多地

 植入现代生活设施和文化方式 ? 松阳作为中国农

 耕文明形态保留最完整 、 乡文化传承最好的地

 区之一 , 至今仍保留着 “ 东方比萨斜塔 ” 一延庆

 寺塔 、 “ 木

 物馆 ” 一 黄家大活化石 ” 一松阳高腔等重要历史遗存 , 文庙 、 武

 庙 、 城隍庙 、 药王庙 、 太保殿 、 天后宫等地标性历史

 建筑留存完好 , 、 钉 、

 、 中

 等传统

 农耕

 以及

 人

 等传统民

 文化实现着活态传承 。

 在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 ,

 松阳有着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

 比如通过举办竹溪、

 文化

 等

 场民

 , 建物 、 红糖工坊等各建筑 ,

 代乡村

 展 ,

 入

 乡村

 等形式 ,断厚植乡土文化底蕴 , 保护传承无形文化 。

 又比如 以松阳高腔为

 形式 , 创作完成的 《 筈寮风雷 》 ,演绎了陈凤生 、 卢子敬 、 陈丹山等革命先驱的

 , 传统...

篇三: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EXPERIENCE 经

 验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牟美思,生于 1983 年,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政策,信息化。课题项目:项目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021 年度校级对策类课题“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2021DC08)。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为例牟美思1 ,金徐灿 21.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 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摘要:我国已经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插上了“数字翅膀”。作者调研了浙江德清和淳安两县,总结了两地在大数据赋能乡村智慧治理、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关键词:大数据;乡村振兴;智慧治理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26-0014-0002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 同时也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任务 , 转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个历史新阶段的起点 。

 6 月 1 日 , 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 ,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略 , 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换道超车”的新方向 。

 如何利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 ,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

 浙江省的德清 , 淳安等地已实现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 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德清的主要做法与运行方式德清县近几年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 , 立足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发展的先行优势 , 率先开展了全域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智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 取得了明显成效 , 为打造“整体智治”的县域样板贡献了德清经验 , 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中走出了实践之路 。(一)大数据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 ,推进乡村治理前瞻化、科学化德清首先推动乡村经营、乡村服务、乡村监管、乡村治理、基础设施五大领域数字化 。

 “数字乡村一张图”是安装在乡村的“智慧大脑” , 它通过地理信息、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 , 打通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民政等部门 ,集纳了 200 多类大数据 , 如汛期动态 , 降雨量、河湖水位等实时监测数据 , 也有交通事故网格及老年人电动车区域警示圈等各种数据信息 , 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 。大数据嵌入乡村管理 , 告别传统的事后被动处置模式 , 转向事前主动预测和事中积极应对模式 , 实现乡村治理的前瞻化和动态化 , 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数字乡村一张图”已经成为德清提升乡村治理的“好帮手” 。(二)大数据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农业振兴 , 产业振兴 。

 德清县围绕水产、早园笋等 6 大特色产业的品控、生态、管理、经营服务以及销售问题 , 归集全县 10 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区 , 3500 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数据 , 实现农业生产“一张图”管理 。如创新物联网养鱼新模式 , 为养殖户提供远程查看实时水质、治理尾水等功能 , 累计为 1510 户、12 万亩鱼塘提供增值服务 。“获客”更精准 , 依托“数字乡村一张图” ,结合大数据分析 , 精准捕捉、定向推送民宿裸心游、体育赛事游等主题产品 , 给游客提供住宿信息 , 使游客住得舒心待得更久 。

 截至 2020 年底 , 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超 1800 万人次 , 同比增长 18.7% , 过夜游客 855.8 万人次 , 同比增长 7.1% 。(三)搭建共享平台 ,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 , 有效利用大数据振兴农村德清聚焦数据归集共享 , 制定数据归集目录 , 通过政务数据接入、现场数据采集和物联感知设备推送等渠道 , 归集涵盖水、空气、垃圾、出行等近 300 类数据 ,实时共享时空信息、基层治理四平台、污水处理等 15 个系统数据 。

 聚焦历史数据量化呈现 , 实时数据异动管理 , 未来趋势分析研判 , 通过提升智能搜索、异动管理、工单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 逐步实现“人、事、地、物”精准可查、分析报告自动生成、异动管理一键可知 。

 比如 , 利用大数据碰撞分析和电子围栏 , 对村域人群来源、驻留时长、人流趋势等进行分析 , 实现人流过密预警、人群疏散预警、村庄游客分析等 , 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 , 让大数据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 。(四)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 , 助力乡村大数据价值提升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 , 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治理应用就出现“有米而无巧妇”的现象 。

 针对这一问题 , 德清和浙江省农业区域合作促进会共同发起了“乡村网红学院”项目 , 专门培养乡村“代言人” 。打造一批村里的专属“网红” , 通过现有的自媒体直播短视频 , 帮助乡村进行品牌和产品方面的提升 。

 目前已经培养出来一批优秀的“网红达人” , 他们有的是主播 ,有的是乡村创业者 , 有的是返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村官 , 甚至是村干部等 。

 他们通过视频拍摄、网络直播等数字化工具 , 去。

 。. .。

 。

 15EXPERIENCE 经

 验 区域治理挖掘乡村里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 , 助力乡村来进行价值提升 。二、淳安县的主要做法淳安县利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 , 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动力、乡村公共服务模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数字化变革 , 用好基层治理四平台 , 守护好绿水青山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利用大数据“乡村大脑”推动乡村治理高效化在 2019 年杭州城市大脑个性场景建设中 , 淳安县率先提出以下姜村为背景建设“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应用场景 , 先后投入 12 个子项目 , 主要围绕劳动力外流、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产业单一且技术落后、留守老人等痛点 , 借力城市大脑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淳安县下姜村目前 5G 网络全村覆盖 , 成为全国首个 5G 全覆盖乡村 , 并且率先实现 5G 乡村远程医疗项目落地 , 成功实现了省市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智慧养老;智慧治理上 , 22个 AI 视频监控全村覆盖 , 实现进出下姜村车牌自助识别、陌生人流统计分析等 ,水质监测和清新空气数据接入杭州城市大脑 , 实现水、气环境数据实时在线监测 。大数据推动乡村治理高效化 。(二)打造特色农业 , 利用大数据推动产业振兴 , 带动更多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淳安县遵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 将养蜂作为推进农民实现增收的一项重点产业 , 率先完成了国内首个数字化养蜂农业园 。

 截至目前 , 淳安县枫树岭镇源塘、鲁家田等多个村设立数字养蜂基地 , 累计投放了 2600 余只智能蜂箱 。

 每一个智能蜂箱都有一个智能模块 ,实时监测蜂箱的温度、湿度、声音强度、蜜蜂计数、产蜜量等各种数据 。

 智能模块和后台系统相关联 , 当温度、湿度异常时 ,系统会发出警报 。

 工作人员通过手机 APP可以实时掌握有关数据 , 有针对性地管理 。此外 , 生态蜂业形成的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溯源体系 , 还能够使该产业链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 , 提高蜂产品品质 , 让消费者能够完整追溯蜂蜜品质 。

 在产量上 ,智能蜂箱一年可产蜜 60 斤左右 , 产量也比传统方式增加了至少 4 倍 。(三)利用大数据 , 资源整合 , 统一管理 , 因地制宜 , 合理利用在淳安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 不仅开展了农村城市大脑建设试点 ,还建设了全国首个“两山银行”数字驾驶舱 , 按照“存入绿水青山 , 取出金山银山”的理念 , 对全县闲置的生态资源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 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策划、招商引资、金融支撑 ,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资本 , 推动生态项目开发 ,资源整合 , 合理利用 。三、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分析综上可以看出 , 浙江这些地方在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分析总结如下:(一)优化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必须坚持党政统领 , 做好顶层设计 , 从全局统筹和规划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 积极研发乡村大数据关键技术 。

 必须坚持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 , 与自身地区发展特点和需求相结合 ,用好大数据这一助推器 , 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 。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 提高大数据共享程度统筹推进电、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农村千兆光网、5G 网络、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 , 大力发展农业数字经济 , 加快推动大数据与“三农”深度融合 ,加快建成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平台 ,消除信息孤岛 , 打破信息壁垒 , 为大数据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 实现数据共享交互 。利用大数据手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 核心要素是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 重要的是人才振兴 。

 农村的大数据人才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大数据嵌入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

 首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 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 ,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 。

 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 , 培育一批热爱农村、热心农业、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扎根乡村 , 引进一批具有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知识的大数据人才 , 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 , 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 。四、结语大数据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 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 为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打造新型农民插上“数字翅膀” 。

 但是我们清醒认识到 ,在乡村大数据应用推广过程中 , 还面临很多突出困难和问题 ,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 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参考文献[1] 中 国 政 府 网 . 中 共 中 央 国 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g/201805/20180502738498.shtml,2018-05-02.[2] 张 春 华 . 大 数 据 时 代 的 乡村治理转型与创新 [J]. 重庆社会科学 ,2017(6):25-31.[3] 张爱民 . 运用大数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42(2):6-9.[4] 李 姗 . 民 建 中 央 运 用 大 数 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6):24.[5] 谭九生 , 任蓉 . 大数据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 [J].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7,38(6):30-37.[6]曾晓昀.促进乡村振兴:未来《乡村振兴促进法》之 " 集体 " 振兴 [J]. 学术探索 ,2019,230(01):67-75.。

 。. .。

 。

篇四: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文章COVER ARTICLES82020.12近日,纪念全国第一个大电网覆盖区农村电气化县建成30周年暨农村电气化论坛在浙江桐乡召开。作为中国第一个大电网覆盖区农村电气化县,桐乡在助力“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上一直走在前列。接下来,浙江省将建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一流农村配电网,实现乡村电网提档升级、农业生产现代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生活品质提升和乡村供电服务升级。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动力和信心更加充足。30年 乡村用电迎巨变编辑:段佳怡 jiayi@csre.org.cn万方数据

 封面文章COVER ARTICLES92020.12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

 浙江省电力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

 葛永明乡村振兴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在浙江首开先河。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四次工作会议召开前,对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又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15年来,浙江省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扎实行动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推动乡村振兴,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推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差距的需要。必须按照均衡、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农村生产要素集聚利用的新平台,建立起“资源往城里流、资金往农村流”的双向流动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多地用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必须在巩固传统增收渠道的同时,拓展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新门路,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美村富民”的功效,大力培育和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文化+、运行+等多元化的农村新型业态。推动乡村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打能“两山”通道的需要。山区面临最大问题是人口净流出,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峻;山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大多处在江河源头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核心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富民的矛盾比较突出。推动乡村振兴,是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需要。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养眼”,使乡村呈现出绿水青山、满目苍翠的景象;“养肺”,让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泥土的芬芳;“养胃”,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养脑”,使群众在畅游山水意境的同时,激发出创作灵感,催生出悠远的诗意;“养心”,使群众在青山绿水的闲适中涤荡心灵。全面构筑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可以用“654”来概括,即六大原则、五大行动、四大支撑。准确把握六大原则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社会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第二,坚持乡村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高质量打造品质生活。第三,坚持乡村全面振兴。重新审视和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重塑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协同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第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十四五”期间,城乡关系更重视协调发展、收入跟生活水平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万方数据

 封面文章COVER ARTICLES102020.12第五,坚持因地制宜、特质发展。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挖掘乡村特质,突出个性发展,针对不同村情,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第六,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和增进农民权益作为根本,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改变、农民利益不受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松动等底线,严守农村生态环境、耕地面积和质量、粮食安全等红线。全面实施“五大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第一,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效生态高质为导向,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统筹规划、体现特质、全域推进、提升质量要求,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第三,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振农民精气神,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第四,实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行动。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善治乡村。第五,实施富民惠民行动。全面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最大目标。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创造农民群众美好生活,建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的幸福乡村。切实强化“四大支撑”第一大支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是动力。要坚持城乡等值化理念,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落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大力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二大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科技与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两翼,插上科技与人才的翅膀,乡村振兴就能飞得更高更快。2019年,浙江启动“两进两回”行动,新一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让乡村更有吸引力。第三大支撑:加强农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打造千千万万个 坚 强 的 农 村 基 层 党 组 织 , 培 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两个“千千万万”是关键中的关键。第四大支撑:加强“三农”工作组织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乡村振兴必须把握的五个重要环节要把“友城友乡”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坚持双轮驱动的理念。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关于城乡双轮驱动的二元建设理念,把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作为推进中国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形态上更强调城乡差异化发展、在肌理上更强调城乡互融式发展、在目标上最终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把科学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科学规划与依规建设是任何一项工程的基础。规划的总体要求是“顶天立地”,既要符合顶层设计,又要符合农村实际。具体要求是高立意、接地气、贯到底,实现规划从“墙上画”到“地上物”的转变。要把品牌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文章。现在是品牌为王的时代,农产品不能再是披头散发。随着大众绿色消费和休闲时代的到来,品牌化已成为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和高效增收的核心因素之一。要把彰显特色作为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特色是相比较而产生的价值显现,个性就是特色。当前存在着“城市越来越没有个性、农村越来越像城市”个性危机、特色危机的困惑,美丽城镇建设的负面清单亟待改进。要把干净整洁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底线。乡村振兴,着重在“美丽”二字上下功夫。既要反映农村面貌,又要体现农村伦理;既要有外在体现,又要有内涵要求。万方数据

篇五: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浙江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的重要内容。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域面积 2674.3 平方公里,占温州的 1/4,是浙江第四大县,其中乡村的面积占全县 72%,常住人口占全县 40%,但经济总量还不到全县的 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镇的 55%,在浙江乡村尤其是加快发展县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永嘉县委县政府深刻学习领会“八八战略”所蕴含的优势论、系统论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分析永嘉县具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人文资源、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的城乡发展差异大、交通设施建设滞后等相对劣势,以及杭温高铁建设、瓯江两岸协同发提

  要:永嘉县委县政府深刻学习领会“八八战略”所蕴含的优势论、系统论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分析永嘉县具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人文资源、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的城乡发展差异大、交通设施建设滞后等相对劣势,以及杭温高铁建设、瓯江两岸协同发展、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等历史性机遇,特别是运用“八八战略”蕴含的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思考和破解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人从何来?钱从何来?动力何在?”等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优势、补劣势、挖潜力,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关键词:八八战略

 乡村振兴

 永嘉经验本调研组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8 年第三期领导干部进修班三组。调研组成员:胡海良,张润生,张炳福 , 杜华红,邢泽亮,姜长才,杨华,任潮龙,费建文,林万乐,田俊。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浙江省永嘉县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永嘉县乡村振兴调研组 万方数据

 观察与思考

  2018 年第 11 期97展、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等历史性机遇,特别是运用“八八战略”蕴含的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思考和破解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人从何来?钱从何来?动力何在?”等现实问题,通过不断增优势、补劣势、挖潜力,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城乡统筹水平从初步统筹进入了整体协调阶段,楠溪江中上游常年保持在国家 I、II 类水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74.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均居全省前列,2018 年还承办了全省“消薄”现场会和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综合考核位列全省 26 个加快发展县第一。通过调研和归纳,总体上,永嘉乡村振兴有六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一、路往哪走?楠溪江“三十年工业零准入”的定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调研中,永嘉的三个案例,让调研组感叹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规划十分重要。1.“一张图”:守住绿水青山的底色。永嘉县是全省 26 个加快发展县之一,2015 年之前还是一个省级欠发达县,但就是这样一个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却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金山银山”。案例: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永嘉县就严格功能区划,濒临温州市区沿瓯江城市带集中发展工业,楠溪江中上游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特别是在楠溪江中上游严格实行“工业零准入”政策,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楠溪江非法采砂的刑事打击、创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仅“十二五”期间,该县就在保护区域否决了20多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保住了三百里悠悠楠溪的一江绿水,成为了“天下第一水”。正是因为这一极具战略眼光的前瞻性规划,才使生态环境成为该县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优势、最响亮的品牌和最宝贵的财富。2.“示范带”:谋好乡村振兴的格局。永嘉山区产业发展最大的依托是楠溪江旅游资源,拥有八大景区 475 多个景点,但景点散、景线长,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永嘉规划了 12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把分布零散的特色资源整合到一起,统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植入产业业态,达到“握指成拳”的效果。这 12 条示范带计划 5 年内全部建成,2018 年已经建成了楠溪古韵和福地养生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案例:该县岩坦镇的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其规划思路可以概括为“一带一路”。“一带”以屿北村和嘉纳庄园为两大核心区块,串联S223省道沿线自源头村到前溪村一带,总长10公里,沿线共14个村庄,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定位”的要求,通过打造多个亮点项目,做强沿线村庄“带状经济”。“一路”以复兴船工文化为主线,通过打造船工文化博物馆、旅游埠头以及 30 多艘舴艋舟,开辟源头村 - 前溪村 10 公里全域旅游水上新航线,形成具有楠溪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条示范带2018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6000 万元。这种“整合资源、典型开路”的规划思路,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破题,还可以通过示范带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面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3.“三个圈”:打开“两山”转化的通道。永嘉是山区大县,“山路十八弯”的地形不仅让一些偏远山区的群众穷在山上、还苦在路上。为此,永嘉县积极对接全省大通道计划,谋划布局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作为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关键支撑。案例:永嘉规划打造“三个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通过杭温高铁建设全面融入全省 1 小时交通圈,努力吸引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向永嘉集聚;通过县内“五纵五横”交通骨干工程建设,打造县域中心镇半小时万方数据

 98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浙江省永嘉县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交通圈,努力让游客“走进来”,让农产品“走出去”,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畅通资本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通过城乡旅游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城乡(景区)微循环圈,让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通景区通达“最后一公里”,把景区慢行系统建成共享大花园建设成果的普惠线。当地群众普遍反映,这几年感受特别大的变化就是交通的改善。事实上,永嘉打通的不仅仅是老百姓进出的路,更是城乡要素流动的大通道。二、财往哪寻?欠发达地区有哪些资源:乡村振兴必须做强产业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没有了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产业就是“两山”之间转换的一个通道,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百姓增收致富的关键。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寻找有哪些资源可以支撑乡村振兴,也即必须构建起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1.“点石成金”:复活“沉睡资源”,增加乡村“财气”。我省很多地区跟永嘉一样,或多或少拥有一些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古村落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等,但这些资源往往都在“沉睡”中虚度光阴,没有形成产业、带来“财气”。案例 1:永嘉拥有 228 个古村落,其中重点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有30个,数量全省最多,但却没有直接给当地老百姓带去收益,而且因为保护需要,还在生产经营、住房审批等方面对老百姓造成了影响。为破解古村落有“人气”没“财气”难题,该县按照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思路,创造了“整村置换、村企合作”古村保护开发模式,按照“以新村换旧村”的思路,引进专业公司对屿北 5.1 万平方米的古村进行整体置换,将村民和村集体部分资产打包交由企业开发,将整个屿北村打造成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同时,划定 100 亩土地用于新村建设,解决“整村置换”后村民的住房问题。该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可以从土地租赁和门票、停车场等收入分成中获得稳定、客观的经营性收入,预计村集体每年收益 500 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分红、参与经营等形式人均增收超万元。案例 2:永嘉县有一个叫岭上人家的自然村,共有 60 户、234 人,2002 年,村里开出了第一家以“烤全羊”为特色的农家乐餐厅,生意非常火爆,经过 15 年发展,村里依托其保留的拥有 400多年历史的房屋特色古建筑风貌,陆续开出了 33 家特色农家乐餐厅,其中省市星级农家乐有 11 家,日接待能力达 8000 人次。借助“烤全羊”特色农家乐人气,村集体打造了“岭上人家”农特产品商业区,当地村民通过销售本地鸡蛋、素面、红柿等 20 多种楠溪江农特产品,实现创收增收。同时,还开发了以体验式为主的农事参与活动,通过免费的体验式放羊、体验式种菜,鼓励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体验农活,寓教于乐,并逐步形成了一条以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休闲养生产业链。2017 年,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共接待游客 70 多万人,实现旅游休闲收入 3000 多万元,销售农特产品收入 170 多万元,户均年收入 40 万元以上,生动讲述了“一只羊富了一个村”的传奇故事。因此,调研组认为,当前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最缺的可能不是发展资源,而是缺少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必要的生产要素、大胆创新的思路和科学巧妙的方法。2.“老板下乡带动老乡”:激活外部资源,引进工商资本。该县依托楠溪江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力做足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017 年以来,该县农村山区就签约招商项目13个,总投资108亿元。在招引外部大集团、大企业的过程中,该县探索出三种合作模式:①民营全资开发模式,推行将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全部交由民间资本进行开发运营模式,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旅游资源效益,并同步考虑村强民富的问题,景区周边村将村集体的山林、滩地等资源以股份的万方数据

 观察与思考

  2018 年第 11 期99形式,入股参与分红,真正实现老板下乡带动老乡致富的目标。案例:该县著名旅游景点永嘉书院,就是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总占地面积 5000 亩,总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总投资 12 亿元,是全市民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旅融合项目,这几年门票年收入均保持 15% 以上的增速,并带动村集体增收 200 万元以上。②合资开发模式,国资与旅游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合作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的模式,进一步引进民间资本和先进管理团队,助推楠溪江旅游开发提档升级。案例:2018 年,该县与浙旅集团签订了总投资 60 亿元的山海协作楠溪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并成立了合资公司——浙旅楠溪江投资管理公司,今后双方将以合资公司为平台,全面开展景区开发建设、全域宣传营销、旅游交通服务、产业研究规划、资源重组整合等方面的合作,合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③委托管理模式,将国有景点委托给专业公司运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案例:永嘉县将崖下库景区委托复星爱必侬管理,由其组织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负责景区的活动策划和运营指导。“工商资本”的进入,不仅给该县旅游发展带来了资金支持,还引进了研发、渠道、运营、资金、商业、文化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成为了楠溪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3. 一产变“六产”:做活农业资源,提高三农效益。就永嘉来讲,2017 年一产占比只有 3.8%,如果仅仅就农业抓乡村产业,或者简单移植城市二三产业,很难抓出产业振兴。案例:永嘉嘉纳庄园作为全市第一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块,2014 年由永嘉籍非洲华侨回乡投资建设。该项目不仅带来了投资人在非洲加纳从事现代农业开发、农场经营十多年的丰富经验,还带来了自动恒温系统、气雾栽培技术等先进农业科技,汇集融合了旅游、教育、文艺、餐饮、科普、高科技农业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不仅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 200 多个就业岗位,当地村集体也通过土地租赁流转、作价入股等方式获得了长期的收入来源,比如,小舟垟村除了 30 万元的集体土地流转租赁收入外,还可以获得庄园门票收入 10% 的分成。实践证明,如果能够立足本乡本土农业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巧妙地融入二产和三产,将第一产业变为“第六产业”,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风景”“卖体验”转变,乡村产业振兴必定会有广阔的空间。三、力往哪求?“只划生态环保底线、不设创新发展高线”:乡村振兴必须注重改革创新调研中发现,永嘉在改革创新方面是有基因、有经验的。早在 1956 年,永嘉就开创了全国“包产到户”的先河;1983 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纽扣市场;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永嘉“包产到户”时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在浙江、在永嘉,勉励永嘉要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8 年,永嘉又成为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这几年,永嘉按照“只划生态环保底线、不设创新发展高线”的原则,在农村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1.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赋予农民股权新价值。永嘉山区不少农村虽然坐拥文化古村、自然景点等优质资源,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运营能力,往往深度开发和经营管理不善,难以发挥最大价值。案例:这次调研的大若岩大元下村,村两委将陶公洞景区资源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交由永嘉县旅投集团经营管理,利用旅投集团的专业运营创造更大价值,村里按比例收取佣金,短短 8 个月的时间,村集体万方数据

 100就增收了 150 余万元,尝到甜头后,村两委把石门台景区也交给永嘉县旅投集团经营了,除了每年保底收益 50 万元外,还有盈利分红。现在的大元下村是楠溪江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村,村民个个是股东,人人能分红,他们开玩笑说村里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工资领。所以,乡村振兴应该要引进一些专业市场主体,拓宽经营渠道,丰富经营模式,盘活农村资源,让农民股权实现增值。2. 公开竞拍增值:走出农村产权高效利用...

篇六: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振兴战略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

 探索实践与对策建议— — 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财政局课题组内容提要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 、 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 、 实现两个百年目

 标的重中之重工作 , 也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了要点 、 重点 。

 本文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 , 全

 面分析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结合县级财政政策 、 联系当地实际情况 、 借鉴县外优

 秀案例 , 提出具有一定操作性 、 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 :

 :

 F320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

 2096-139 1 ( 2020 )

 02-0134-09一 、 象山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基础( 一 )

 统筹为要 ,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 也是象山县加快农业

 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

 象山县党委 、 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 , 并结合象山实际 , 因地制

 宜 、 因时而异出台了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助推政策 。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 、 国务院 《 关于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精神 ,

 发象山

 ,

 时代 ” 机遇 , 出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动计划 》 《 打造象山 “ 德治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 ,

 推进产业

 、 乡村提档 、 增收提速 、

 、 治理提升 “ 五大行动 ” , 努力实现乡村产业 、

 、 文化 、

 、

 振兴 ” , 为加快

 现代化

 。

 为 2020 年 , 实现农业创新力 、

 、

 , 现代农业总

 150 亿元 ,合

 1

 以 ,

 A 级以

 村 120 个 、 省乡村振兴精

 村 10

 、

 宜 :村 10 个 、 市美丽乡村

 村 15 个;农村

 35500 元 ,

 7.5% , 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 , 城乡收入比缩小至 1.76 :

 1 。( 二 )

 改革为基 ,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0

 、

 的前提下 , 根据 “ 宜耕则耕 、 宜养则养 ” 和市场需求原则 , 着力发展

 高 、 特色精品 、 绿色

 、 健康养生的现代种养业 , 积极推广

 施种技术 R 加快推进渔业转型

 , 探索推广渔船公司化管理试点分类分拣 、 分分价 、鲜冷藏运销体系 , 发东海兴业 、 中国供销集团国际

 冷链物流等龙头项作用 。

 农业部渔134 财政科学

 2020 年第 2 期 ( 总第 50 期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与对策建议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 省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

 围绕控产量 、 定标准 、 创品牌 、 拓市场 、 储新品 、 精加工

 等要求 , 做大做强以 “ 红美人 ” 为主打的柑橘产业 , 加快新优品种扩面 , 推广柑橘浅加温栽培 , 成立

 柑橘 “ 院士工作站 ”

 3 统筹推进梭子蟹 、 大白鹅等主导产业链 , 争创国家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

 县 。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 完善 J

 ” 产业

 ,

 大

 农业先导区 , 争取在2020 年之前建成

 农业

 区 2 个 、 色农业强

 4 个 , 培

 建成

 农业示范

 100 个 。! 三 )

 人才为根 ,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 探索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 , 新培育职业农民 1000 人 。

 制订返乡人员

 农

 创业

 , 引导大

 业生 、

 人 、 工

 业主

 创业 , 发展爱农业 、

 、 擅经的新型农

 500 人以

 加快新型农业主体培育 , 培

 业

 , 推

 农业合作

 范建设 、 示范家庭农场创建 , 建

 型

 业型农

 5 个 °

 “ 参

 ” 行动 , 加大农业农

 引

 、

 引

 , 加强

 产业创新人

 引

 立农业农

 人培养

 ,

 立

 市

 、 工

 、

 人

 定

 ,

 人、

 业 、

 等( 四 )

 环境为本 , 实现生态保护修复国家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结果 , 编制自然资产资源负债表 , 建立市场化 、 多元化

 资源环境

 态补偿

 “ “ 美 、 彩 、 珍贵 ” 森林质量

 工 , 创市级以上森林

 3个 , “ -

 万树 ” 示范

 200 个;全面治理废弃矿山 , 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 。

 全面推广垃圾

 , 完放 、 收集 、 运输 、 处置

 , 倡导减量 、 资源 、 无害化处理 , 创

 全国

 活垃圾

 源利用示范县

 入推进 “ 五水共治 ” , 建立健全河湖长 , 全面 “ 污水零直排区 ” ,

 河湖库清淤工

 100 万方 , 成水环境示范

 12 个 ,

 美丽河道 50 公里 , 确保每个

 创

 美丽河道 1 条以

 定态保护红线 、 永久基本农田 、

 开发边界三条控线 ,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

 7.5 万亩 , 实施节水灌溉工

 40 项 、 新增面积 6000 亩 。二 、 象 ? 县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一 )

 政策引农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助力度 , 全面覆盖粮食种植 、 设备购置 、 农产品加工等环节 , 实现粮

 食产量 、 农收入共

 农业发展新

 , 立

 、 全覆盖的农险产品

 , 助推农产品创新

 发 , 降低

 主

 风

 性农业保险覆盖 7381 户 , 保金额 8.29 亿元 ,保费 2393 万元 ,

 补助 1792 万元 ,

 农户金额 1254 万元

 国家

 , 制定确保

 3.37 亿元

 发

 减轻渔民的

 产成本渔

 产积

 性( 二 )

 资金助农金

 农业产业

 、 林业 、 农业

 态

 环 、

 渔业 、 农

 活污水处理 、

 标准基本农田

 、 新农

 等基

 , 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 、 山移民 、 垃圾

 、 农等

 工

 , 不断

 农

 产生活条件 ,

 推动 “ 三农 ” 发展

 2018 年 9

 30

 , 农

 FISCAL

 SCIENCE

 Vol.50

 No.2

 2020 135

 乡村振兴战略林部门县级预算安排专项支出 5596 万元 , 已支付 2305 万元,预算执行比例 41.19% ; 县农办县级预

 算安排专项支出 13240 万元 , 已支付 2819 万元 , 预算执行比例 21.29%

 ; 水利部门县级预算安排的

 专项支出 11712 万元 , 已支付 4049.18 万元 , 预算执行比例 34.57% ;海洋渔业部门县级预算安排专

 项支出 2035 万元 , 已支付 1526.25 万元 , 预算执行比例 75% ; 农机部门县级预算安排专项支出 566

 万元 , 已支付 445.17 万元 , 预算执行比例 78.65% ; 国土部门县级预算安排专项支出 30000 万元 , 已

 支付 13803 万元 , 预算执行比例 46.01% d□ 已支付

 ■ 未支付图 $

 2018 年部分预算执行情况( 三 )

 科创支农创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

 首先,合理确定资金分类 。

 根据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重点 , 适

 当归并 “ 三农 ” 资金 , 逐步改变过去资金渠道多 、 分类不合理的状况 , 集中财力办大事 。

 其次 ,

 项目和

 业 ,

 整合 。

 整合中采取渠道不变

 理

 、 目标

 一 、 合理分工的原则 , 在不

 调整原

 理制 、 不改变资金原

 质的

 , 机

 其 , 实项目

 资

 。

 在 2018

 县涉农资金

 理

 h

 乡村

 类 ” 项目的

 工中 , 15

 部门的 h

 乡村建设类 ” 项目政策已发 , 25 类 “ 号

 乡村

 类 ” 项目

 。

 2019,

 县财

 合县农林

 农业产业类 ” 项目

 点 , 展整合发期工作 ,并

 涉农部门乡

 展

 。

 时 ,

 财

 涉农部门

 的

 ,整合和

 安排资金

 据和

 支

 ,

 财

 涉农项目资金多

 、

 理 ,重况三 、 当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 )

 资金导向作用稍显不足一是支出规模下降明显 。

 在象山经济发展处于稳中有进 、 进中向好的大环境下,农林水支出规

 模却逐

 , 不

 的财

 比 。

 农林水支出已从 2015

 166526 万元到 2018 年 118557 万元,下降幅度达到 29% , 农林水支出比例也下降近 10% 。

 二是资金管理有待加

 强 。

 部分涉农部门业务人员

 涉农资金管理

 的操

 不够熟练 , 存在

 不高等

 别部

 136 财"科学 2020 年第 2 期 ( 总第 50 期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与对策建议门重视度不够 , 项目申报推进的速度不够快 , 且涉农资金管理平台流程仍有待完善 。

 三是支农结构

 不够合理 。

 在各项农业支出中 , 用于农业生产的支出低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 , 用于行政开支及人员

 供养的部分比重偏高 ; 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数量小 、 比重低 。

 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 , 导致了支农政

 策难以体现灵活性 , 不能兼顾各地实际需求,影响地

 性 、

 性

 性 。万元900000800000700000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图 2

 2015-2018 年农林水支出情况( 二 )

 人才支撑后劲不足教育环境仍需改善 。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 。

 近年,象山除 2016 至 2017 年教育经费投入上升且增

 量

 ,

 年

 在投入

 上升不

 。

 二是教师分配失衡 。

 资量过于中 ,中于

 中

 ,

 是偏

 以年

 ,

 在、

 有待

 进 、 生

 理不

 ,

 程度上影响

 量 。

 三是缺A 部分高

 业生

 了不 , 对投农

 在难

 、 抵理 ,

 难度 、 强度高 、 回报低 ,

 台

 , 不不想不投入

 。人

 进

 需加力 。

 一是

 流

 重 。

 象山县工业化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农业

 、 三产业比

 异

 , 大量农

 青壮

 不断流入城市 , 导致农

 老龄

 重, 55 岁以上农业生产

 营人员接近 50% 。

 二是缺

 台 。

 面缺

 有竞争 、 有潜

 的

 项目 , 无法

 挥项目带

 应 , 吸引县外人 。

 另

 面政策支持不 , 虽然实施了人

 购房

 惠等补助政

 FISCAL

 SCIENCE

 Vol.50

 No.2

 2020 137

 乡村振兴战略策,但政策导向作用体现不足 。

 三是素质普遍不高 。

 农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 , 农业种植更多靠天吃饭 、

 靠经验管理 , 缺乏针对性 、 应急性 、 市场化分析 。

 大专以上学历只有 0.9% , 小学及以下学历超过 60% 。( 三 )

 景区建设有待完善统筹安排力度有待加大 。

 一是缺乏统一引导 。

 根据 《 宁波市 A 级景区村庄创建的实施方案

 ( 2017-2022 )

 》 , 至 2022 年 , 象山县需要培育 A 级景区村庄 181 个 , 其中 3A 级 29 个-虽然象山县制不少工作措施 , 但是精细化 、 特色化的工作方案尚不足 , 因

 特色景区村庄建设针对性指导不多 。

 二是

 -景区村庄建

 以

 , 对

 、

 的安排较少 , 系统性 、 体性

 景

 一不足 。

 三是工作

 不够 。

 景区村庄建体大 ,

 较多 , 但是

 建立 。村庄建

 高 。

 一是建

 不高 。

 ,

 过

 村建设 , 村庄基础设施 、 建

 大 , 但村庄

 、

 方 , 与景区

 有一

 。

 二是特色

 不-

 景区村庄

 景 、

 、 历

 大特色引物方面 ,人工化 、

 化建筑多 , 特色化 、 品质化用少 , 千篇一 、 大小

 问题-特别是对

 最具特色的滨海型 、 渔型景区村庄

 建较 。

 三是旅游配套弱 。

 大多数村庄

 配套设施不完善 、 服务承载能力较弱问题 。

 尤是部分海岛及远村的道路 、 停车场旅游配套施尚不

 善 , 重

 A 级景区村庄

 厕所 、 咨询服务 、 识

 牌

 服务设施更

 薄弱 。经营业态

 相对一 。

 一是业态档

 较低 。

 景区村庄普遍以档次较低的农家客栈 、 农家乐为

 主 , 仍停留在传统的

 、 采摘 、 烧烤 、 垂钓 、 休闲渔船项上 , 村旅游的 “ 农味 ” “ 土味 ” 和 “ 野

 味 ” 特不浓 , 休闲度假类 、 文化体验类 、 户外运类多种业态

 不 , 不能满足多

 游客的、 休闲和体验求 。

 二是牌业态不多 。

 景区村庄业态开发 、 牌建和统一质

 缺乏,一 ■些休闲项 、 精民宿 、 乡土特产等没有系列牌或公共品牌 , 难以行统一宣传推介 , 影响产品

 知名度和影响力 。

 三是经济效益不高 。

 景区村庄业态

 方较为粗放 , 业态

 引力不足 , 收益主靠项目场租 、 初级加工最基本方 , 经营收益普遍较低 -四 、 有关经验借鉴( 一 )

 值得借鉴的案例案例 1 :

 安徽省蚌埠市2012

 10

 村建

 ,

 市

 村庄建

 、

 大工

 , 因

 、行就市 , 宜建则建 、 宜改则改 , 出一批

 优 、 施配套 、 产业兴旺的

 村 。

 至 2019底 , 市

 改

 ,

 政

 建成区 41

 , 分别

 、 市 、 级中心村36

 、 43

 、 49 个 , 682

 村

 -重

 小 、 庄 、 市产业园等特色项 ,

 出具有一知名度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主要做法 :1 . 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

 在景区附近建设具有交通 、 食宿 、 游览 、 咨询 、 购物等服务功能的旅

 游

 - 2017 年 ,

 市打造四星酒店 1 家 、 三星级

 2 家 , 经济型旅馆 30 多家 , 其他各类

 138 财政科学

 2020 年第 2 期 ( 总第 50 期 )

 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与对策建议住宿机构 50 家 , 高中低档旅游餐厅 100 多家 。

 在购物服务方面,景区周围开设旅游购物商店 , 大力

 开发旅游商品 , 丰富旅游产品种类 , 注重提高旅游商品质量 , 完善旅游商品体系 。2 . 落实旅游教育扶贫政策 。

 2018 年 11 月 , 蚌埠市开办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 , 蚌埠市旅游乡镇及旅

 游重点村负责人积极参加此次培训 , 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案例 2 :

 黑龙江省2004 年

 村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 , 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 ,

 进 。

 2019 年 7 月 , 村

 90% , 通99.95% 。

 产业

 发展 。

 业合

 7.75

 ,

 业产业

 业1900 户 , 实

 2700

 。

 服务

 提升 ,

 13107

 ,

 设达标率 62.3% 。

 两年内建成和完善 2604 个村的文体活动广场和活动室 。主要做法 :1 .

 整合资金 , 集中投入 。

 桦南市 、 富裕县 、 龙江县分别整合资金 8100 万 、 4000 万 、 50 00 万 , 改变的

 , 集中

 乡

 设,发挥了

 的撬动作用 。2 .

 多措并举 , 常态管护 。

 针对村级垃圾清运处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难题 , 汤原县县乡两级每年投入 400 多

 , 全

 207

 屯全部 设 立 了

 职保洁 员 队伍 。

 海林 市

 乡

 配备保洁车辆 , 每

 年 列支

 经费 279

 。

 庆安县调 动

 家 园 的 热情 , 实

 了

 “ 门前三包 ” 屯统一清运制度 。案例 3 :

 宁波北仑区北仑 区

 市级全 面 小康示范村达到 31 个 。

 培育发展的 第一批 中 心村已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 第

 二批 中 心村创工作也正 在 有序 推进 。

 已...

篇七: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韵晕韵酝陨悦 砸耘杂耘粤砸悦匀 郧哉陨阅耘圆园22 年第 07 期总第 501 期 杂藻则蚤葬造 晕燥援501晕燥援07袁圆园22经济研究导刊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21年 1 月 6 号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 1 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目标任务。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情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代表性。从规模看,浙江面积、人口具有一定规模。从地理区划看,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行政区划上有 2 个副省级城市、9 个地级市和 53 个县(市),代表性较强。从城乡看,浙江既有城市也有农村,农村户籍人口占了一半。其次,浙江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一是富裕程度较高。2020 年浙江生产总值为 6.46 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0 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 万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63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 20 年和 36 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二是发展均衡性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 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为 1.67,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三是改革创新意识较为浓烈。浙江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先进措施,创造和持续发展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便于大胆探索和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同时,浙江在市场经济、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最后,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的空间和潜力还较大。浙江在优化支撑共同富裕的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路径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正确处理好稳定扩大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破解用地不足、资源约束等矛盾,如何形成先富帮后富、建立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长效机制,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都迫切需要探索创新。南湖红船基地与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承载着浙江东西部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传承使命。乡村振兴是中国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而共同富裕更是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立足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求,并以嘉兴南湖和衢州开化两地为例,对比浙江东西部差异,了解新阶段乡村问题,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新征程,探寻新阶段乡村振兴路径中的新问题与新需求,助力中国乡村振兴长期可持续发展,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 以浙江省两地为例盛 ,王 旭(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上虞 312300)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更是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需求。立足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将嘉兴南湖与衢州开化作为调研目的地,对比浙江东西部的差异,了解新阶段乡村的问题,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新征程。在系统分析浙江东西两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差异与共性的基础上,基于全面脱贫与浙江省推动共同富裕的双重视角,提出以“三治” “三产” “区域名片”等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新阶段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25-04收稿日期:2021-09-16作者简介:盛赟(1984-),女,安徽宣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通讯作者:王旭(2001-),男,安徽合肥人,学生,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25 - -

 为更好地建设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理论基础。一、两地乡村振兴及乡村建设的主要路径与模式比较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体量及综合指标第四的省份,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且地域经济差距相对较小。其次,文脉相承,敢为人先是浙江多年来的重要发展内核。而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有,也包括精神富裕,正是这种人文内核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落定与建设。从宏观来看,浙江省内地域差距虽然相对较小,但仍有局部地区差距很难收合。东西部差距是浙江省内长期存在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问题,但时至今日,浙江省地域差距已然从东西部向东西局部地区转移。以南湖区和开化县为例,同样作为浙江省东西部典型地级市中的典型辖区,同样具有优秀的红色历史文脉,同样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样拥有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但为何发展至今,城乡差距却仍旧很难收合。而当时间来到 2021 年,在完成全面脱贫以及确定建设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衡量地域差距的视角从城市与城市之间到城市与乡镇之间,再到如今转向乡镇与乡镇之间。如今,影响浙江东西部差异的重要因子正逐渐向东西部间乡镇的局部发展差异转移,乡村振兴是攻克各区域发展差异,提供我国迈向基本共同富裕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对所例两地进行乡村建设主要路径与模式进行比较,以便于后面更有价值的分析,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一)嘉兴南湖立足红船文脉,统筹城乡发展1.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带动红色基因传播。南湖区利用自身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连起南湖周边主要旅游景点,充分展现了沿线红色旅游、红色产业和乡村基层党建的丰硕成果。2.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江南村采取垃圾分类积分制引导村民增强意识,引入驻村规划师,制定乡村新建房屋的“乡规民约”,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新格局。胥山村就对全村房屋进行改建时进行了规划布局,让村民住得舒心又使村落美观大方。3.传承传统节日和特色习俗,保护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南湖区各个村庄保留了传统的民风民俗,以胥山村为例,村里会在农历小年时烧百人灶做百家饭。传统民俗的传承使得乡村在与城市融合发展时保留了其特有的古朴气息。4.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厚植乡村振兴人文底蕴。各村规范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等各类活动。其中江南村就有老年协会,排舞队,体育俱乐部等等多个文娱组织,平时也会以文化礼堂为平台组织活动。5.探索“农文旅”融合新发展模式,引领培育旅游村庄。南湖借力各镇的农事节庆与农文、农旅、农教、农养等产业结合,以农文旅融合理念打通美丽农业、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之间的循环通道 [1] 。其中胥山村打造了以胥山遗址为主题的胥山公园,里面包含了休闲度假村,影视基地、名人馆、生态湿地等旅游项目,全面整合了村内的旅游资源,充分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二)衢州开化依傍钱江源头,打造全域旅游1.卫生治理官民齐力,共建美丽宜居乡村。由村干部带头第一线,协同村民对所属区域进行卫生治理和维护工作。以桃溪村为例,桃溪村近年来着力打造生态示范村,结合“三改一拆” “四边三化” “清洁工程”等重点工作,整治生活污水,村道绿化、亮化、洁化,拆除所有的棚屋与露天厕所,改造危旧民房,修筑游步道,建造凉亭和青石桥。2.挖掘特色经济产业,内充外补村庄建设。开化县各村庄从自身特点出发,找到不同于其他村庄的致富之路。以桃溪村为例,桃溪村的特色更多体现在物业治理,及时把握城镇转型红利,划地租售,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推动村内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回流,反哺乡村建设。3.秉持民主共治原则,村庄管理透明化 [2] 。开化县各村庄秉持着民主共治原则,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和村民常委会,平等赋予村民的治理权力,做到人人都可参与村中事宜。4.塑造乡村振兴人文情怀,提高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开化县各村落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各区网格员一对一负责所管理范畴内的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定期走访,重点监护。此外,各村落逐年提高村内文化体育设施的覆盖率,通过文化活动丰富的精神,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人的体魄。以桃溪村为例,村内建有儿童之家,老人之家以及居家养老中心,充分做到社区育童和社区养老。5.引进创新乡村建设模式,打造新型乡村新风貌。以密赛村为例,引进乡村建设新模式—— — 未来社区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日常生活场景,立足于信息时代,在乡村社区的建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拉动传统产业进行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乡村现代化、信息化。利用互联网信息大潮,反哺密赛村的旅游产业建设,激发潜在旅游顾客群体。二、新阶段乡村振兴与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思路(一)以全方位创新为动力推动创新、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需摒弃以往乡村26 - -

 全方位创新绿色发展高效能治理多方协同合作手段路径动力高品质生活 共同富裕 打破城乡二元壁扩大乡村产业种类推进农业三产融合注重县域三治融合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新思路新对策(新阶段)乡村振兴精准定位共建名片助力 推动导向重要 路径目标生产产业治理推进核心促进基础单一方向的建设发展,现阶段,面对全面小康和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乡村应加快信息化、技术化、服务化、特色化发展,引进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以创新为驱动力,助力乡村从“传统农村”转变为“现代化乡村”。(二)以绿色发展为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是我国最后的“居住绿地”, “强化绿色农业、规范生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重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污染较严重的养殖业、手工作坊为响应政策号召,也都正在逐渐退养,已经被污染河道和土地也正在清理当中,垃圾分类逐渐普及……这些无不显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乡村振兴才能实现更长远持久发展。(三)以精准定位为核心振兴乡村,需要找准定位。联络区域名片,把握城镇经济辐射带,整合乡村农业资源优势,定位核心产品,引资入农,培育技术,温养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好五项“农业+”,建立乡村特色品牌。南湖区江南村的“三带三美”党建品牌与专业葡萄合作社助力村庄破茧成蝶。(四)以多方合作为支撑想要振兴乡村,只靠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振兴乡村,靠的是政府政策鼓励、企业支持、乡村领导能够因地制宜做出正确且适宜的决策、百姓们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有了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五)以高效能治理为手段嘉兴市市委书记张兵曾提出聚焦聚力“五个高”,深入实施“六大行动”,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发展乡村,必要先有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既要强化民生保障,突破难关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也要调整考评体系明确工作导向,完善统计体系,体现发展成效,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六)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2020年,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人民生活质量较之从前已有大幅提升。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使人民能够充分享受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而现在,人们大多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关注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们较为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学业问题、老人的养老保障、当地居住环境以及就业问题。所以,想要使人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这些方面是重中之重。三、推进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因地域优势,胥山村和江南村依靠嘉兴南湖红船基地这一地域名片,旅游产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加强扶持和引导旅游服务,针对村落的村情(文化、旅游、生态),以生态旅游的标准来要求村落环境,将村落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在一起,认真探讨可发展的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打响旅游名气,聚集人气,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可持续地推进美丽村落建设。根据自身村情,加强宣传运营。(如密赛村的文化底蕴,密赛陆氏始祖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突出贡献的里程碑人物。陆九渊之孙陆澎,在中华百家武术的基础上,创立了陆家拳。密赛村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脉深厚。)加强村落历史文化的宣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密赛村可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旅游,制定符合实际的保护文化策略,保护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发扬文化。在“文化+旅游”模式下,文化旅游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提供最浓厚、最持久、最吸引人的人文元素,成为当地旅游业的生命和灵魂。(一)扩大乡村产业种类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村中的单一产业支撑必然要经历转型阶段。近年来,农村农业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国乡村产业扩大制定了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 [3] 。1.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乡村种养图 1 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与迈向共同富裕的解释结构模型27 - -

 [责任编辑 毛 羽]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在胥山村,根据村情进行了村中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的种植水稻转变为种植蔬菜、西瓜、葡萄等,在养殖上,根据河流标准养殖了甲鱼、鲤鱼。提高种养业产能,加强农田建设,畜禽类产能建设,推进产业转型。2.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食品、手工等等,加强地方环境保护和开放。在我们调研的江南村中,经济发展与葡萄产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年来,江南村积极推进葡萄产业创新,从事新品种培...

篇八: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振兴背景下的浙江省农村发展路径分析吴启富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摘要  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新时期下,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浙江省提出的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从生态、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等方面,对典型乡村的发展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

 从而归纳出乡村振兴的一般路径:发掘当地的优势发展要素,片区联动发展,立足科技和人才,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这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关键词  乡村振兴模式;发展路径;产业定位;品牌化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1-0268-03doi:10.3969/ j.issn.0517-6611.2022.01.0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f Rural Development Pa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WU Qi⁃f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Zhejiang 316004)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led the whole nation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Based on the ten mode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ut forward by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models oftypical village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y, industry, talents, culture, organization, etc., and evaluates the results of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Thus, the general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summed up:

 to tap the local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factors, starting with the local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positioning precisely,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culture, environment, industry, area linkage develop⁃ment,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create local brand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use of the brand effect to boost lo⁃cal touris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o as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other regions, can effectively avoid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l;Development path;Industry orientation;Brand作者简介  吴启富(1995—),男,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政策。收稿日期  2021-04-25    2020 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旧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1] 。

 因此,必须聚焦农村地区的发展,着力打造乡村产业、环境、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真正做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百姓宜居,让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浙江省一直走在探索乡村发展路径的前列,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体系、推进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实践,涌现了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带动效应强的浙江经验,逐渐形成了“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分别是“空间集聚模式、绿色崛起模式、产村融合模式、品牌引领模式、数字赋能模式、文化深耕模式、要素激活模式、能人带动模式、片区联动模式、四治融合模式” [2] 。

 这“十大模式”不仅涵盖了平原、山区、海岛等创建模式,还包括了能人带动、产村融合、乡村治理、数字经济等带动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贡献了“浙江智慧”。1  浙江省乡村振兴模式简介浙江省虽然经济总体较发达,但是区域发展差异大,2020 年宁波市人均 GDP 为 203 938 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丽水市只有 56 876 元,相差近 3.6 倍。

 从地理位置看,沿海城市有宁波、舟山、台州等,海洋经济较为发达;衢州、丽水等城市位于内陆,且多是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工业基础薄弱;嘉兴等地区地势则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且纺织业等轻工业发达。

 从社会角度看,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空巢老人较多,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化问题严重,农业种植面积缩水,土地利用不合理。

 综上,浙江的经济发展综合各种要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其乡村振兴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2020 年农业农村部、浙江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会上发布“乡村振兴十大模式”。

 该研究从这十大发展模式出发,如表 1 所示,从中选取 10 个代表地区,提炼其发展经验,归纳具有可推广性的乡村振兴模式。    浙江省的乡村振兴模式范围“广”。

 浙江省的“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不仅涵盖一二三产业,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这启示人们乡村发展要立足全局,不能仅发展某一产业,也不能只顾眼前,只有将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并融合,才能打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比如,温州市曹村镇,将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融为一体,利用“乡贤”资源,开发融合耕读文化、进士文化、田园体验等多元素的特色研学旅行路线,扎实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农产品再加工,同时发挥村民自治,开展“八美八化”行动,深化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走出一条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浙江省的乡村振兴模式要素“全”。

 农村发展的经验只能借鉴,不可能是完全适用的,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

 浙江省的“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包含了产业、科技、人才、品牌等要素,各地纷纷打造自身的特色优势,贡献区域独特智慧。比如,绍兴市根据当地“空心村严重,闲置农房越来越多”的现况,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设立闲置农房在线推介平台,鼓励青年回村,回乡盘活闲置资源创业,2018 年全市乡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22,50(1):268-270,273

 村旅游收入增长 20%。表 1  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Table 1  Ten mode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序号 No.乡村振兴模式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l代表区域Represen⁃tative area具体实践Concretepractice关键词Key words1 空间集聚 杭州市桐庐县 桐庐以“特色产业带”为单位编制县级规划,改变了传统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的固化模式,设立古风民俗带、生态养生带、产业风情带、诗画山水带、运动休闲带这 5 条特色产业带集聚2 绿色崛起 湖州市余村 2005—2019 年来大念“山水经”,关停矿山、关闭工厂、修复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家 4A 级景区生态3 产村融合 温州市曹村镇 曹村镇艾米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以生态水稻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科技特色田园综合体。

 每逢节假日,曹村镇“水陆空”三栖旅游日均客流量达到 5 000 余人次产业4 品牌引领 衢州市 衢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衢味”成了浙江省振兴乡村产业的标志品牌。

 柯城柑橘、江山猕猴桃、开化清水鱼……这些产业通过“三衢味”的聚合作用,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产品溢价销售品牌5 数字赋能 丽水市遂昌县 2013 年成立首家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借助“赶街”网上平台,为小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遂昌县 2019 年仅土猪肉销售额便达到 43.53 万元,户均增收 4 000 余元科技6 文化深耕 宁波市葛家村 2019 年开春,宁海县葛家村启动“艺术家驻村”行动,探索了一条与农民融合设计乡村的艺术振兴之路。

 据统计,葛家村村民创作了 300 多件艺术品,但投入仅 60 多万元,这个村子 2019 年前 11 个月接待了 3万多名游客,民宿收入同比增长了 3 倍文化7 要素激活 绍兴市 2018 年,绍兴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成为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目前,该市累计引进 2 965 个开发建设项目,激活 15 839 幢闲置农房,带动农民就业 20 594 人要素8 能人带动 乐清市下山头村 乐清市下山头村 2015 年创新“村企共建”模式,通过村党支部与乡贤企业结对共建,走向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 2015 年的 10 万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206 万元人才9 片区联动 杭州市下姜村 近年来,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 31 个行政村,施行组织共强、规划共绘、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和品牌共塑,共同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

 2019 年,大下姜 32 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 2 076.9 万元,有 31 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 20 万元联动10 四治融合 舟山市东沙镇 岱山县东沙镇成立网格理事会,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开发“平安通”App 客户端,实现村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推动“四治融合”治理    浙江省的乡村振兴模式方法“新”。

 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云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技术的兴起,乡村的发展也必须紧跟潮流。

 比如,丽水市遂昌县,村民利用网上平台销售农产品,打开销售市场,增加地方知名度,实现了村民收入迅速提升,舟山市东沙镇利用大数据,开发“平安通”App客户端,推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深入,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深度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将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2  浙江省乡村振兴模式的启示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的归纳分析,如表 1所示,提取出 10 个关键词:生态、产业、文化、品牌、科技、文化、要素、人才、联动、治理。

 对这些关键词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并结合相关文献,认为乡村振兴可以按照图 1 的发展路径,地方根据当地的优势发展要素,可以是生态、文化、产业、动植物、古迹等,发挥集群优势,片区联动发展,立足科技和人才,形成地方品牌,助力乡村振兴。2.1  发掘当地优势发展要素,集聚发展2.1.1  因地制宜,打造优势产业。

 乡村发展必须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如果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往往适图 1  乡村振兴发展路径Fig.1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得其反。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被打破,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农村的三大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农村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不断健全,市场需求愈加旺盛,信息更加透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当然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的生态、区位、历史等因素息息相关,各个产业并无优劣之分,全面深刻发掘当地优势发展要素乃是当务之急。

 地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聚焦旅游业发展;地区工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应当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地区农耕历史悠久、农业发展条件良好,应当发展数字农业,同时布局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等相9 6 2 50 卷 1 期                                吴启富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浙江省农村发展路径分析

 关产业。

 因此地区应摒弃过去的“唯工业论”,不盲目跟风,精准定位,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打造当地的优势产业。2.1.2  产业融合,联动发展。

 乡村的经济发展不能单独依靠某一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建设,片区联动,才能发挥集群优势。

 目前,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产城(镇)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 [3] 。

 产城融合型是把产业和城镇结合起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城镇建立生态园区,推动农业二三产业向县城发展,带动加工、餐饮、运输等行业发展,最终促成县城和农村共同繁荣。

 产业链延伸型是立足农业产业,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多维度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内部融合型是将农牧结合和农林结合,循环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化农业。

 多功能拓展型是推进农业与旅游业、儿童教育、农耕文化、休闲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支持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示范创建。

 技术渗透性是在农业中推广引入数字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远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因此地区要选择适合的产业融合模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促使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2  依托人才,科技振兴2.2.1  吸引人才,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支撑乡村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发展需要群策群力,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制度。政府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包括引进优质师资,加强农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与对口院校合作,鼓励大学生投入新农村建设,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其次政府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例如人才安家补贴政策、三支一扶、农业机械引进补贴政策等,让年轻人“进得来、留得住”。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理论培训,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介绍给农民,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休闲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

 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在农村地区,投资办厂,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和人才,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寻找出路。

 个人也要改变以往“唯城市论”,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投身乡村建设,回乡投资工作,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总之,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社会合作,人才和技术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人才流通“蓄水池”,充分提升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2.2.2  迎合时代潮流,打造数字乡村。

 2019 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概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简单来说,数字乡村就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引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治理、生活等。

 打造数字乡村,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构建,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开发乡村治理、宣传、营销的软件,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农业。

 打造数字乡村,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广云计算、物流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农村电商品牌,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

 打造数字乡村,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互联网+党建”,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互联网教育、智慧医疗,推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2.3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2.3.1  培育龙头,示范引领。

 打造地方品牌,需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龙头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品牌意识,敢为人先,主动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努力创建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放大自身优势,做好产品包装设计,严格把控质量、进行精确的品牌定位,赋予文化内涵,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抓手,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培养客户忠诚度。

 培育龙头企业,政府要提前布局,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驱动力,要将各种先进技术重点应用于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如对知名企业给予嘉奖、进行税赋减免等,培养一批有市场知名度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生产和带头推广,形成先导作用,一对一指导结对帮助其他中小企业建设。

 同时也要集中力量注重公用品牌的建设,发挥集群优势,将公用品牌...

篇九: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乡村振兴”这 23 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

 2021 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国家扶持农业农村领域的势头不减,多部门发文补贴申报项目,突出锁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板块,鼓励社会资本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参与项目投资建设与经营。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提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农业强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涉农企业业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各投资主体蠢蠢欲动;补贴加持与撬动金融和资本的力量推动,各级政府势在必行。

 只有建设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链队”,才能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有建设“链条”坚强有力,“链主”政企参建,“链农”获益创收,才能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链队”上的政、企、农有哪些机遇?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且看这“二十三”大典型:

 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安吉。2020 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 46.6 亿元,游客接待人次 1056 万、营收 21.48 亿元。

  一、科学规划,创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安吉模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运营”。一是在精准规划上发力。编制了《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 年)》、《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初步形成 3 大中心、10 个聚集地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涌现出鲁家村“家庭农场+村+企业”、目莲坞“农户+村+企业”、刘家塘村“慢

 生活体验区”等创新模式。二是在精准管理上用力。率先出台《乡村民宿行业的服务质量通用要求》、 《安吉县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等地方标准,规范服务。因地制宜制定了《地方消防治安管理办法》,对于农家乐(民宿)行业的消防治安规定作出制度性的突破。三是在精准扶持上聚力。每年投入超 3000 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民宿)提升、乡村人才引进等,其中对民宿村落项目按当年开业运营数给予所在乡镇(街道)50 万元/个的奖励。

  二、多业融合,夯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一是打造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三大革命”,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县域大景区。二是厚植文化底蕴。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理念,建立了 26 个村落文化博物馆,丰富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和人文体验。三是强化产业融合。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嬉鱼、秋品果、冬食笋”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三、创新突破,充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要素供给。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一是创新要素供给。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农业标准地等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标准地”以及农业标准地抵押贷款等等举措,县内农业“标准地”实施主体整体授信额度达 5 亿元,有效解决产业发展 “用地难、贷款难”问题。二是加强人才保障。坚持实施人才储备培养计划,融合部门优势,加强校地合作,联合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大咖公开课,鼓励参加行业技能比赛,提升从业者归属感和荣誉感。广招贤才,在各类公开招考中,设立旅游专业人才岗位;在休闲经济奖励政策中开辟专项条款用以奖补旅游人才。三是丰富载体建设。每年举办“过个安吉年”“畲村三月三”等系列特色乡村节庆活动,以“一乡一节”推动本地特色文化活动进入旅游市场。在原生态特色基础上,立足村情,推出乡村品质游内容。如报福镇以“福”文化为主题,在全镇各村打造“休闲报福”、“山水统里”、“民俗中张”等十大不同景致。

  近年来,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蛋鸡产业为抓手,依托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通过县域试点等方法,探索形成一套“三权分置”(项目资产所有权归地方政府,经营权归德青源集团,收益权归农民)、合作共赢的德青源金鸡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以点带面,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整合财政资金,农民获收益股权。整合县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依据金鸡项目周边重点村、农民数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乡镇主导管理的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数量折股量化,农民获得收益股权。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股金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投入金鸡项目。

  二、设立平台公司,统一项目建设。县政府设立农业资产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和前期建设。用各合作社入股的资本金,按照 1:1 的杠杆率向银行贷款,以政府购买服务搭建信用结构,银行按照基准利率给予项目 15 年长期贷款。资金全部到位后,平台公司按照德青源标准建设“六厂(场)一区”(青年鸡场、产蛋鸡场、饲料厂、屠宰场、沼气厂、食品厂、生活服务区),打造金鸡产业园,享有固定资产所有权。

 三、开展租赁经营,租金收益惠农。项目建成后,德青源公司将固定资产租赁下来,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0%分季度缴纳租金。租金收入偿还金融机构本息后,剩余部分按股分配给各合作社,确保农户获得稳定股权收益。

  四、创造就业岗位,带动脱贫增收。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德青源公司贯彻建档立卡脱贫群众优先原则,设置爱心岗位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脱贫群众,鼓励通过技术培训的致富带头人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岗位,通过智慧和劳动获取市场化的薪资。目前,德青源公司在全国 14 个省地共投产 20 多个金鸡项目,雇佣农村劳动力 1600 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比例达 50%以上。

 五、发展关联产业,订单带动致富。金鸡产业园通过玉米订单种植、物流运输、包装材料、临时劳务等上下游产业,提供稳定的采购订单,带动农民围绕产业链充分创业就业。一是物流订单。金鸡产业园每年物流运力达到 30 万吨(约1500 万元采购订单),涉及大宗原料、小原辅料、蛋肉产品等类别,县政府通过物流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服务合同,以市场化价格承接物流订单。二是包装订单。金鸡产业园每年需求包材 3000 万套(约 2000 万元采购订单),涉及纸箱、纸盒、蛋托、砧板等类别,县政府通过包装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采购合同,以市场化价格承接包装订单。三是玉米订单。县政府通过种植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采购合同,带动当地的绿色玉米种植。

 黄花又名萱草、忘忧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脑安神、降脂养血、清热解毒、通气催乳等功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 600 多年历史,素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当地黄花角长肉厚,先后 12 次荣获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目前黄花种植面积已达到 26 万亩,年产值达 9 亿元,是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过去当地人并不想种黄花,主要原因是黄花产业存在“六怕”,即怕旱、怕虫、怕前三年没收成、怕雨涝晒不干、怕缺少劳力采摘难、怕市场波动大等难题。近年来,云州区委、区政府把“一区一业一品牌”作为全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集中力量解决一村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加工销售难题,为黄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了黄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设立种植补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解决农民种黄花前三年没收成难题,当地成立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当地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云州区制定政策,种植黄花可享受每亩每年 500 元的补贴,同时当地农民可到合作社参加黄花田间管理打工挣钱,这项政策解决了种黄花前

 三年没收入的担忧。

  二、改善水利设施,提高黄花产量。黄花种植区积极争取水利设施项目,累计投资 2.6 亿元,新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 22.68 万亩,铺设地下管道、修复配套机井、实施节水喷灌,解决旱天没有淋头雨,黄花减产等问题。

  三、统一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统一以合作社名义参加自然灾害险和目标价格险,种植户每亩出 50 元或 200 元(财政分别补贴 250 元和 200 元),最高可获得 5000 元、7000 元的风险赔付,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四、及时组织收储,提升产品效益。每到采摘季节(6 月下旬起的 40 多天),合作社每天都会联系本地加工企业,深入地头,现摘现称现结算。村民采摘下的鲜黄花,及时进入地头冷藏库。鲜黄花集中出售解决了过去采摘怕高温,蒸后怕遇雨,晾晒怕阴天的难题,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收益。

  五、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云州区依托黄花产业、40 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建成了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等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峰峪国家湿地公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美丽景观,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 23 个,拓宽了产品类别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这些年,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黄花越种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好。在大同,黄花干、黄花酱、黄花饼、黄花制作的化妆品等相关系列产品琳琅满目。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幸福路。2020 年 5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同市云州区,当地农民告诉总书记,土地流转后每亩地一年可收入 500 元,在基地做工一天还能赚 150 元。习近平细致察看黄花产品后,感慨地说:“就是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大同黄花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乡亲们富而忘忧。”

 辽宁省朝阳市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利用亲情、乡情,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创办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经济实体,通过“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合作社+实体店”的模式,推动当地小米、小麦、葵花、葡萄、苹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产业发展领头雁。十家子村党支部积极号召、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2015 年本村大学生王颖响应号召,返乡创立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注册“村姑进城”品牌,发展葡萄、小米等种植加工,推动当地特色水果和杂粮产业发展。在王颖的影响和村党支部支持帮助下,先后有 20 多名大学生积极返乡,领办合作社,创办经济实体,积极投身创业富民大潮,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二、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十家子村搭上互联网快车,探索“线上开网店+线下实体店”的创新模式。先后在辽宁朝阳、上海等地开设线下实体体验店,与淘宝等大型平台企业对接,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形成了“线下体验、网上下单、云仓发货”的电商平台运营机制,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入市的销售渠道,建立了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销售的全新产业链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三、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十家子村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近万亩。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通过种苗供给、田间管理和成熟采收一体化跟踪服务,打造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产品源头的健康。同时,建立清洗、包装、分等分级标准,规范农产品初加工,与沈阳农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母婴食品等,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创立了“村姑进城”“蛮妞”“晶脂”等知名品牌。

  四、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十家子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电商+贫困户”的“5+”模式,带动 27 户贫困户脱贫,500 余户农民致富。村党支部将集体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帮助农户脱贫发展致富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户享受股份制比例分红。纳入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范围的农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再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体验店统一销售。同时,农户还可进入公司就业,让农民真正成为卖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红金、得财金的“五金”农民。

  2002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晋江调研,亲自总结提炼了“晋江经验”,成为多年来晋江快速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19 年来,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晋江市持续加强“三农”工作,深化“三农”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等高端人才参与农村创业创新,综合开发利用农业农村生态涵养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2020 年,晋江市设立 1000 万元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高素质农业农村“双创”团队 38 个、大学生经营规模农场 50 家,实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7 万元,同比增长 9.2%。

  一、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打造资源聚集高地

  一方面,搭建孵化共享平台。建设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福大晋江科教园等科技创新载体,为农业农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空间。全市拥有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9 家,场地面积超 10 万平方米以上,入驻创业项目 200 个以上。2018 年,农业星创天地正式挂牌运营以来,吸引了 20 家农业企业、15 支院校团队入驻。

 另一方面,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省内外 11 所高校签订农村双创合作协议,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晋江创业基地”、“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晋江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重点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与福建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创业创新平台,成立...

篇十: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URISM TODAY旅游与经济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国情农情省情,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中国方案、中国实践。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美丽中国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 —以金华浦江为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先行官”、 “排头兵”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是中国方案的浙江经验。关键词: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美丽浦江;乡村振兴战略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紧锣密鼓地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正当全国人民在努力构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的时候,美丽浙江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了。2017年8月23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国家民政部、以及中国地名研究所联合公布了全国100个“千年古县”,浙江有2个县市入选了这个世界级的项目,分别是金华的浦江和嘉兴的海盐。下面将以浦江为例,对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展开阐述。二、美丽浙江美丽乡村创建的主要内容(一)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之“繁荣浦江”浦江的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朝着“繁荣浦江”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到2017年为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8亿元,同口径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9亿,同比增长1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0亿元,同比增长1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54元和19611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9.8%;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6%,完成市下达3.5%以下的目标,省“411”完成率为全市第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理想,开工率均达100%。

 “繁荣浦江”不仅繁荣于其经济,也繁荣于其民生,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加大了社会保障力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6.5%和99.4%。浦江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家三甲医院分院的县。(二)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之“文化浦江”以文化建设为灵魂。浦江历史悠久,文化兴盛。自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分诸暨、太末之地而立丰安古县。浦江东望古越,西襟太末,前瞻浦阳江水,背依龙门山脉,以毓秀山川之地踞于浙中,以小邹鲁之盛名称誉古今。浦江郑宅镇,一个家族历时长达三百五十多年,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同财共食,鼎盛时期,竟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郑氏义门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明太祖赐予其“江南第一家”荣誉。浦江月泉书院,千年月泉,其泉随月盈虚为消长,有朱熹、吕祖谦等名儒皆慕名来此讲学,遂立月泉书院,起月泉吟社,名闻天下。浦江素有“文化之邦”、 “书画之乡”的美誉。名人名家辈出,古有南宋诗人方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东渡日本的高僧心越禅师蒋兴俦等;近现代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以及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在文学、语言、新闻、书画等领域自成一家。民间艺术璀璨多姿,起于明代的“迎会”,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浦江乱弹、浦江板凳龙、浦江剪纸、浦江迎会。浦江的村村落落无不充斥着文化的气息,这是美丽乡村的体现。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对浦江进行了非物质遗产保护。浦江麦秆贴、郑义门营造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全国最多的县市之一。(三)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之“生态浦江”沿着“生态环境建设 — —绿色浙江建设 — —美丽浙江建设”这条主线,浦江走出了具有时代特征、浦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浦江有“水晶之乡”之称,是国内的水晶主要生产加工基地。伴随着水晶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工水晶产生的废水、废渣与日俱增,却被随意排到浦阳江水系中,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外界曾称浦江的河水为“牛奶河”。此事惊动了省委,下命令要治理浦江的水污染,全县上下开始啃这块硬骨头。2013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的行动,这五年以来,按照“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升级”的思路,推进水晶集聚园区建设,加快水晶行业转型升级。目前,中部、南部、西部、东部四处集聚点已开工建设;原有万家园区和月泉园区分别完成废水处理设施扩容改造土建和设备安装,现已投入运行;年初以来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4810家,淘汰水晶落后设备2.3万台,水晶加工户已锐减为目前的1500余家。2017年“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浦江居全省第一,浦江全力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入选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悠然南山”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入选全省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浦江推动“每微必争”攻坚行动,推进新能源发展,成为全省首个全域绿色公共交通出行县。五年的历史对浦江来说从破到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8年5月21日专访联合国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点赞中国浦江生态环境的积极转变让人惊叹,其发生速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并且亲切地说浦江的山水比我的家乡更美,还说联合国环境署也可以按照浦江的环保模式去做。浦江五年治水之路,见证了浦江变成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人心欢畅,见证了浦江“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浦江建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 — 以金华浦江为例兼谈乡村振兴战略朱春珠(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24

 TOURISM TODAY旅游与经济设”的路程。(四)美丽浙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之“特色浦江”浦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挂锁和绗缝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浦江已将一把小小的挂锁做成了一个大产业。1973年,郑宅农具社在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创办了浦江县锁厂(厂址在郑宅镇上郑村),比国家的改革开放还早了5年。此后,在原来的特色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浦江县锁厂从单一生产铁挂锁发展到生产长箱锁、链条锁、铜挂锁、保安锁、抽屉锁等系列产品,产品日益丰富,规模逐步扩大,到1985年,其生产挂锁能力已达到1590万把。进入20世纪90年代,浦江挂锁行业开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锁企业,位于郑宅镇锁具工业园区的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梅花”牌挂锁国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1年,梅花锁业经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批准,组建了“中国挂锁中心”;2002年,郑宅镇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挂锁之乡”。2004年,被科技部评为“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除此之外,浦江是我国绗缝工艺产品的发源地。经过不断的创新,生产出了很多绗缝产品,主要有绗缝大被、童被、靠垫、床罩、台布、门窗帘、印花被、儿童系列、圣诞系列产品等上千个花色品种。并且不断利用本地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挖掘开发新产品,产品远销日、韩等东南亚和美、法、英、德等西欧国家,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1999年后,浦江绗缝行业进一步发展,产值逐年提升,涌现出了贝特、超界、万博、怡通、新世纪、宏泰、欣臣、文华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绗缝企业和“依诺雅”、 “66℃浪漫”、 “凯撒兰”等优秀品牌,绗缝行业也成为浦江的五个主要行业之一。2006年5月30日,浦江县被确定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产业集群新的试点单位,并授予“中国绗缝家纺名城”的称号。浦江县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浦江县挂锁和绗缝家纺是有着明显块状经济特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挂锁和绗缝家纺产业集群。浦江县的挂锁和绗缝家纺产业在工业产值、出口交货值等方面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国家层面而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立足国情农情省情乡情,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中国方案,中国实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浙江层面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打造大花园,大花园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要求启动1.25万亿元投资全省大花园建设,加快打造“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核心区是衢州市、丽水市。总目标是到2022年,把全省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到2035年,全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全面形成,建成绿色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大花园。这是浙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手笔,也必将为浙江的“三农”和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机遇。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幸形容建设大花园对浙江人民生活的影响: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幸福、农产品更安全、收入更多元。为浙江人民打造身边的美丽花园和心中的精神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浦江层面而言,根据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浦江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与全市同步,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完成市定目标。浦江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美丽浦江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要作为第一要务。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意义美丽浙江美丽乡村 — —浦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是美丽中国乡村建设的样板,起着典型引领的作用,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积极变化。美国政治学者,专栏作家阿尼尔·西格德尔曾说习近平主席把“美丽”作为乡村建设的一个目标,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凸显了中国对农村环境和卫生的重视,有助于推动中国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一个个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遍布中华大地。美丽浙江美丽乡村 — —浦江美丽乡村的创建,传承提升了农耕文明,走向了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浙江悠久的农耕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久弥新的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不竭源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深深浸染在广大的农村,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爱祖国是基于爱家乡的基础之上。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意义。很多外国友人对于富起来的中国,最感兴趣的就是传统文化,浦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千年古县落户“山中凤凰”,这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无论在早期“经济搭台、文化唱戏”阶段,还是现在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都显示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展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美丽浙江美丽乡村 — —浦江美丽乡村的创建,破除了原来的城乡分割,走向了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行了城乡一体化,尽量消除了城乡差别,实现了城乡共同发展,强调在保留城市与农村自然特征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享受了优质的教育、卫生、文化服务,形成城乡共富共美新格局。美丽浙江美丽乡村 — —浦江美丽乡村的创建,是习近平“三农”思想体系内涵的新发展。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数亿规模的农民实现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我们为完成这项壮举提出的中国方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好比全国一盘棋,这第一颗棋子必然是粮食,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无须赘述,袁隆平院士表示我们自己(下转第27页)- - 25

 TOURISM TODAY旅游与经济能解决80%,国家要保证这80%的粮食主产区的供应,其次要保证食品安全,切不可潜在的使农产品“武器化”。再次,中国可谓是“百国之国”,根据不同的省情、农情、乡情,遵循乡村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浙江模式发展为多元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这对于东南亚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

推荐访问:浙江乡村振兴案例 浙江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