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6篇

时间:2022-09-30 08:50:38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6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1日发布 &bul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6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振兴

 乡村振兴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 于2月21日发布

 •2018 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乡村振兴

 目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 义一二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 总要求和主要原 则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 务乡村振兴四 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 措五乡村振兴典型案 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

 1983 年 , 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 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2006 年 , 习近平同志在 台州市椒江 区大陈岛调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2014 年 , 习近平同志在江 苏调研 , 这是他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 锋村农业 园草莓大棚 , 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

 2015 年 , 习近平同志在 吉林调研 , 这是他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 光东村稻田 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2016 年 , 习近平同志 在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 年 , 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陕西平 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

 落到实处主动权坚持绿 “ 色重 生 中 态 之 导 重 向 ” , 战 推 略 动 地 农 位 业 , 农 切 村 实 可 把 持 农 续 业 发 农 展 村优先发展坚持在 立 发足 展 国 中 内 保障 证 和 自 改 给 善 的 民 方 生 针 ,让 牢 广 牢 大 把 农 握 民 国 有 家 更 粮 多 食 的 安 获 全得感1 562坚持遵不循断乡 深村 化发农展 村规 改律革,扎 激实 发推 农进村美 发丽 展宜新居 活乡 力村建设7 3坚持加把强 推和 进改 农善 业党 供对 给农 侧村 结工 构作 性的 改领 革导 作, 为为 主“ 线三 ,农 加” 快发 提展 高提 供 农 坚 业 强 供 政 给 治 质 保 量 障4 8

 u 农业连续13年实现丰收u 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u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 u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在新的起点上,党中央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城乡关系阶段性变化,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 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 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

 ▲ 新潮村委 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

 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资源配置上最大的不平衡还是城乡不平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2020年2035年205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 民富全面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兴旺1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234生活富裕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第一 ,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省市县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

 第二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四个优先干部配备 上优先考虑 要素配置 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 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 上优先安排

 第三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第四 ,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第五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制度,打通城乡资源合理流动的渠道。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流向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第六 ,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城乡有别、各美其美浙江:因地制宜,重构美丽乡村新图景

 三 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人才振兴:确保后继有人文化振兴:焕发文明新风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组织振兴:保障安定有序

 种植业田地农业生产乡村休闲度假等新业态养殖业庭院经济产业振兴

 第一 , 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小龙虾趟出的三产融合之路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第二 , 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消费性服务业养老产业托幼产业

 人才振兴

 第一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费明 锋国家每年培养100万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为1500万人。

 第二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

 第三 ,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能人才文化传承人才管理服务人才文本“90 后” ” 开弦弓村大学生村民姚超“80 后” ” 开弦弓 村妇女主任周春燕“70 后” ” 开弦弓村支部书记沈斌

 第四 ,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广元 “90 后 ”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上海松江区都市白领沈万英变身家庭农场主广西武宣县黄茆镇 “ 万才返乡 ” 动员会多元化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徐州考察时强调

 第一 ,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 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第二 , 重构乡村社会秩序 , 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三 , 保护农耕文化遗产 , 不断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生态振兴

 第一 , 治理农业生态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 着力解决农业面临污染问题农业用水总量控制01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02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03

 第二 ,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2017年: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第三 ,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四谁原则”

 第四 , 大力发展 “ 美丽经济 ”

 第五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习近平

 组织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组织类型日益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自治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

 组织振兴

 第二,完善乡村自治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逐步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三,注重创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发挥强村富民作用,积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一、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二、推动乡村风貌提档升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短板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基础较好、潜力巨大、成效显著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罗汉果、三黄鸡、奶水牛等产量全国第一特色农业“种”和“养”还不错“加”和“销”短板突出鹿心社: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组织生产、后端抓好市场营销”的发展思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四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2019年,农业农村部公布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中,广西的百色芒果、南宁香蕉等11个品牌上榜,数量全国前列;横县茉莉花茶等5个品牌入围2019年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居排行榜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1位。此外,还有永福罗汉果、隆安火龙果、钦州大蚝、陆川猪、容县沙田柚等知名农业品牌。

 5年间,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从1家迅速发展到58家,拥有300余个品牌,全国各地螺蛳粉实体店超过1.8万家,实体店营业额年均增长12.5%;在淘宝、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2万家,日销量突破100万袋,成为阿里巴巴销售量排名第一的米粉特产类商品。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86.1%,到2019年,柳州螺蛳粉产业产值超60亿元,有效带动螺蛳养殖、竹笋种植与加工、腐竹加工、米粉加工等 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集规模化种养、产业化加工、 品牌化营销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产业。工业化生产网络化销售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五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广西乡村振兴案例

 • 空间集聚模式• 绿色崛起模式• 产村融合模式• 品牌引领模式• 数字赋能模式• 文化深耕模式• 要素激活模式• 能人带动模式• 片区联动模式• 四治融合模式近年来,东沙 镇成立网格理事会, 组建 杻及调解员队伍,开发 “平安通 " AP P

 客户端.逐步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让 乡 村 环 境 越 来 越 美 ,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瀛 -

 广西乡村振兴案例武宣桐岭 镇 和律村: :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9户,贫困人口1137人,贫困发生率18.6%。近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近50万元飞跃,2017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0年获 自治区级示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16年,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8万元入股(党员3人9万元,6户贫困户小额信贷18万元)种植20亩,当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2017年,村党总支整合资金166万元入股,种植面积扩大到260亩,年内实现营收125万元,村集体收入57.9万元。2018年,除继续种植哈密瓜外,成功注册砂糖桔、养鱼、山羊合作社和建筑劳务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以50万元入股金兴生猪养殖合作社,21万元投入武宣县第一书记农产品直营店,以合资合作方式经营产品;整合闲置五保村对外出租,通过租赁实现创收。2019年,实现营收237.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1.5万元。

 广西乡村振兴案例港南区冲口 屯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通过发挥返乡党员能人作用,创新提出“确权不确地、增人不增股、人变股也变”的运行模式。将冲口屯所有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重新统一分配 ,以1979年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的土地为基数,每户保留原有土地数量不变,但具体的地址需重新统一讨论安排,余下的土地全部收归现有人口的集体所有,成功将全屯4000多亩土地收归集体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带领全屯135户农民群众发展百香果产业,建成了大规模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

 我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时事报告》杂志社形势与政策课专 用

篇二: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件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策 形势与政策 2021 — 2022 学年期 第一学期 》 教材配套课件 , 仅供受赠老师本人用于 “ 形势与政策 ” 课堂教学 。

 未经许可 , 任何人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方式的传播 。教学课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本课件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策 形势与政策 2021 — 2022 学年期 第一学期 》 教材配套课件 , 仅供受赠老师本人用于 “ 形势与政策 ” 课堂教学 。

 未经许可 , 任何人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方式的传播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习近平一直念兹在兹的重大关切。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需要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长久的制度保障,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崭新篇章更好地保驾护航。

 本课件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策 形势与政策 2021 — 2022 学年期 第一学期 》 教材配套课件 , 仅供受赠老师本人用于 “ 形势与政策 ” 课堂教学 。

 未经许可 , 任何人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方式的传播 。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二、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四、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一、 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党带领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二)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一、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一)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脱贫攻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不是一个临时性的决策,而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从2017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了重要进展。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明确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框架下,该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2021年6月6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上模乡积极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提升改造农村道路,建好管好绿化养护好,发挥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二)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

 一、接续奋斗: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由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举措全面实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由抓重点工作到五大振兴全面推进“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之前相比表现为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能否真正实现。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另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依然在农村。乡村潜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产业基础,人才、文化和生态资源等,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 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只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

 二、势所必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2020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够进一步拉动内需、扩大国内市场,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 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 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必然选择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三)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五)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 农业工作要突出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扎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二)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态质量应该做到: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三 )

 繁荣发展 乡村 文化新时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涵养文明乡风 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开展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各类创业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流向农村的趋势有所上升。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求:( 四 )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 支撑加大人才培育力度2008年11月2日,河南林州两名大学生村官正在入户了解农民玉米丰收后的打算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

 三、应势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五)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综合来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重点做好这几方面工作: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四、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二)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四)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各个方面的引领和督查

 四、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 一)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我们党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强化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2019年,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将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为新发展阶段党的“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落实上述两个条例相关规定,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 二) 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构建局面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四、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三)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新发展阶段,要继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四、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 四) 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各个方面的引领和督 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各个方面的引领和督查。加强对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监督考核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考题考题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有哪些?2. 怎样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振兴 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

 乡村振兴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 2013 年,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必须”

 语

 乡村振兴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 2015 年,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三个不能”

 语

 乡村振兴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 2016 年 , 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明确了 “ 三个坚定不移 ”

 语

 •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 • 2018 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 2019 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其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大有可为的土地 充满希望的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产生热烈反响

 “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指出, 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 1. 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来,我国乡村发生了哪些巨变?

 • 2.“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目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 二 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

 乡村振兴

 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1 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 2 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3 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4 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5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1983 年 , 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2006 年 , 习近平同志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调研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 2014 年 , 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 , 这是他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草莓大棚 , 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2015 年 , 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 , 这是他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

 2016 年 , 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 2018 年 , 习近平同志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1 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2 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3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4

 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5 6 7 8

  2004年以来农业连续14年实现丰收  城乡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 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在新的起点上,党中央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城乡关系阶段性变化,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持续发展 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

 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深圳市民中心

 ▲新潮村委会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 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 资源配置上最大的不平衡还是城乡不平衡

 三个没有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基础地位 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 最大群体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 农产品供给的 数量和 质量  农业生产的 规模与 效益  农业的 生产与 生态功能  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的利用  各类经营主体发展 五个

 不平衡

 五个

 不充分

  农业的 质量发展

  农业 效益的实现  农业的 生态功能发挥  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  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农业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很多: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0年 2035年 205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 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头重头在“三农”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础在“三农”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重点 1

  生态宜居--关键 2

  乡风文明--保障 3 治理有效--基础 4

  生活富裕--根本 5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第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村

 乡

  县

  市

 省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 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 市县抓落实

  ——政治保障

 第 二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四个 优先

 干部配备 上优先考虑

 要素配置 上优先满足

 资金投入 上优先保障

 公共服务 上优先安排 ——总方针

 第 三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根本

 第 四 ,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目标(20字总要求)

 第 五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技术 人才 资本 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城乡二元制度,打通城乡资源合理流动的渠道。

 推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流向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方向

 第 六 ,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城乡有别、各美其美 [ [ 视频] ] 浙江:因地制宜重构

 美丽乡村新图景

 ——基础

 1 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 2 人才振兴:确保后继有人 4 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5 组织振兴:保障安定有序 三

 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 3 文化振兴:焕发文明新风

 种植业 田地农业生产 乡村休闲度假等新业态 养殖业 庭院经济 1 产业振兴

 第 一 , 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小龙虾趟出的三产融合之路 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创新产业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

 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第 二 , 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 发展 乡村消费性服务业 养老 产业 托幼 产业

 第 三 , 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 [ 视频] ] 返乡创业创新人员数量再创新高

 2 人才振兴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第 一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浙江新型职业农民费明锋

 国家每年培养100万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为1500万人。

 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第 二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社会化服务组织 龙头企业 [ [ 视频] ] 陕西富平专业合作社

 助果农增收

 第 三 ,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人才

 文化传承人才 管理服务人才 文本 培养 专业人才队伍 1 2 3 “ 90 后”

 开弦弓村大学生村民姚超

 “ 80 后 ”

 开弦弓村妇女主任周春燕

 “ 70 后”

 开弦弓村支部书记沈斌

 第 四 ,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上海松江区都市白领沈万英变身家庭农场主

 广元“ 90 后”女大学生返乡创业

 广西武宣县黄茆镇“万才返乡”动员会

 多元化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3 文化振兴 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徐州考察时强调

 第 一 ,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 [ 视频] ]

 吉林移风易俗树新风

 婚丧节俭办乡风美起来

 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要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和鼓励农民坚决抵制陈规陋习,营造弘扬文明乡风的氛围。

 第二,重构乡村社会秩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着力培养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普遍建立村民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普遍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调解村民事务、弘扬善行义举、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功能。

 第三,保护农耕文化遗产,不断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 保护乡土文化之“形” 守护乡土文化之“魂” 坚持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语

 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习近平

 4 生态振兴 通过农村垃圾整治、水源生态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人居环境大改善,并以此带动生态产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兴起。

 第一,治理农业生态突出问题 着力解决农业资源趋紧问题 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到2020年,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

 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一控两减三基本 农业用水总量控制 01 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 02 畜禽粪便、秸秆、农膜 基本资源化利用 03

 第二,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养护修复,维系生态文明的命脉。

 [ [ 视频] ]

 久久为功 · 塞罕坝建设者今获奖

 第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 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形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现路径; • 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让保护环境不吃亏、能得到实实在在利益,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

 [ [ 视频] ]

 “两山论”的新安江实践

 谁污染谁治理 谁受益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坚持“四谁原则”

 第四,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 [ 视频] ] 穷山沟“逆袭”变身旅游“明星村”

 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养老养生产业, 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让更多老百姓吃上生态饭,让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第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垃圾治理 污水治理 村容村貌提升 语

 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码要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习近平

 5 组织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自治组织 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经济组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组织类型日益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5 组织振兴 第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农村脱贫致富和民生改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 视频] ] 襄阳尧治河村:从矿区到景区的绿色之路

 第二,完善乡村自治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逐步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 视频] ] 浙江省桐乡市越丰村

 [ [ 视频] ] 小岗村:探索发展新路径

 第三,注重创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发挥强村富民作用,积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第四,突出规范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多元服务作用。鼓励乡贤组织等社会组织开展邻里互助、...

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022 乡村振兴论文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自信的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文化自信、乡村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解决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承载资源退化、主流价值观念弱化等现实难题,需要在主体维度吸引乡村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在载体维度坚持守正创新,在价值维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文明乡风。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①,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贯彻实施的战略之一。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②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中国农民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良好的乡村文化、文明的乡风不仅能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消解农民的精神贫困,而且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风尚、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将文化建设纳入新时代乡村建设蓝图之中,把握乡村振兴视阈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客观分析我国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积极探求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这不仅

 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事关如何消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课题。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之魂,起着精神保障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文化生态,消解农民的精神贫困。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推动下,即便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实现了经济上的脱贫,但精神上的贫困只能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来消解。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优化乡村单一的产业结构,利用乡村特色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等优秀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改变乡村传统以养殖、种植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注重发展文旅融合的第三产业,通过“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能够将广大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乡村文化建设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

  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导致了强势城市文化与弱势乡村文化的“文化势差”,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中留存文脉,得以传承和弘扬。首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聚集多元的文化参与主体,留住新鲜血液,让更多青年人才投入到乡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优势,在乡村物质和文化建设中,培育文化自信。其次,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物质硬实力转变。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因地制宜

 建设乡村文化阵地,兴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经济基础,能够实现文化惠民,实际的激发村民文化自觉,由文化自觉达成文化自信。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主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队伍缺失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大多数村民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缺失。一方面,乡村社会空心化严重。生长于农村的青壮年群体选择进城务工,逐渐向城市迁移,为村庄考量的公共意识有所下降。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回农村,倾向于留在城市生活、学习,加剧了乡村社会空巢化、空心化的趋势。乡村留守的妇幼、老弱群体因为受自身的教育程度、年龄、能力、价值观念等影响,难以担当乡村文化振兴的大任,这造成了乡村文化自我建设的主体缺失。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较大。难以逆转的人口外流趋势不仅造成了人口结构的空心化,更造成了乡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随之大量人才资源流向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才供应短缺,传统乡村文化、非遗传承队伍后继乏人,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的困境。

  (二)载体困境:乡村文化建设的承载资源退化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来具象化。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建设失衡、缺乏乡土特色等问题。首先,在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层面,乡村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价值取向,极大的忽视了乡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也存在着场所设施陈旧、管理缺失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许多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另外,

 村民们对承载乡村传统文化的文物古迹保护意识淡薄,而且对民间技艺的传承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文化的物质承载资源。其次,在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载体层面,表现在村民对文化建设重视不足,重经济而轻文化,乡村文化发展欠缺活力,且由于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构成的冲击,物质上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上的认同,村民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价值困境:传统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弱化

  城市文化、市场经济趋利的价值导向、经济理性对乡村社会的强势介入,导致乡村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在交流碰撞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随着大众媒体在乡村社会的普及,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给乡村传统价值观念带来一定冲击,造成村民普遍出现价值困惑和信仰迷失。一是价值观念泛化,传统优秀美德、乡规民约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一些地方普遍出现诚信缺失、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现象。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趋利导向的影响,村民出现片面追求物质功利主义思想和工具化价值思想,对原有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怀疑,理想信念模糊和信仰迷失。其次,村民缺乏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教育引导学生以“走出农村”为学习目标,学校教育日常给学生灌输的城市价值取向,造成乡村学生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而对乡村文化更加漠视的价值逆差。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主体培育: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多元主体的参与

  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人”,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参与,鼓励农民、乡贤、它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凝聚不同主体的作用,搭建多元主体参与文化建设的格局,形成乡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首先,基层政府和机关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完善相关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支柱产业融

 合的新型产业,在乡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返乡就业。此外,要完善用人机制,借助“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国家政策吸引人才回流,补充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缺口。其次,发挥乡贤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乡贤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精英力量,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故土的有效载体,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发挥乡贤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带领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力。最后,鼓励其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社会各界都应该支持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建立乡村公共文化发展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城乡互动,形成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局面。鼓励高校、企业、社会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引进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智力、文化资源,对接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科研等活动,将先进文化观念、教育理念引入乡村之中,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守正创新:坚持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举

  我国乡村社会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承载乡村记忆的物质文化遗产,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摸底和普查工作,将承载传统文化的农业遗迹和文物古迹纳入保护名单,划好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对于民间零散的的多种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制定科学化的保护措施。对于承载着着核心技艺和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好传承人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其经济价值,以达到村民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双重满足。其次,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结合当地特色,依托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此外,要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旅融合的新型文化产业,将艺术设计、资金、技术融入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之中,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及消费”,以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良性互动。

  (三)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文明乡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有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创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第一,依托阵地进行宣传,在村镇文化宣传栏、公共交通站点等常规化宣传阵地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文材料。第二,深入基层,运用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在村居社区文化场所开展文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编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娱乐中营造向善向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履。第一,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评选身边的道德模范、文明公民标兵、孝老敬老等典型,通过榜样激励来感召、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行为习惯。第二,加强村镇之间文化联系,结成文明共建帮扶对子。推动经济共谋发展、“美丽乡村”共建等活动,促进村民团结和谐,形成共建文明乡风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论文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农村发展总体要求,曾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有提过,当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相比较而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更高。这二十个字的表述除了“乡风文明”表述没有变化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强调“生产发展”,现在要求“产业兴旺”,即不仅仅是发展生产,而且要求发展产业,从层次要求更高;

  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宽裕”,如今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要开启现代化的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当然也要“生活富裕”;

  对于农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洁”,现在要求做到“生态宜居”,上升到生态环境的高度;

 以前乡村要“管理民主”,现在则表述为“治理有效”,从一维主体的“管理”到多方参与的“治理”,所体现的正是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些种种变化都是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来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报告里面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问题,在即将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坚持问题导向,补好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未来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上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基础。

  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可谓是报告中的亮点。在过去“城乡一体化”的提法上,再次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即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农村发展来促进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决不能处于从属地位,将其看作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垫脚石,而是要和城市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所以,在过去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模式下,未来我们国家试图从...

篇五: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闫

  坤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的行动总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途径。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他关于农村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 “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追溯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从学理上研究其主要内容和重大创新,理解和把握思想实质,将利于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渊源与时代意义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融合经典论述的基本理论,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同时借鉴人类关于农村发展的有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①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② 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农业和工业之间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农·9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海鹏、郜亮亮对本文主要思路和观点的形成以及资料整理方面有所贡献,在此表示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28 — 29 页。《资本论》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88 页。

 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最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局限于狭隘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存在城乡差别,一旦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分工就会发展,引起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他们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② 人类文明的这一进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冲突。他们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如何彻底颠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乡村对城市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后的对抗形式,“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③ “随着以前的自耕农的被剥夺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分离,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了。只有消灭农村家庭手工业,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性。” ④ “在农业领域内,就消灭旧社会的堡垒——— ‘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来说,大工业起了最革命的作用。这样,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资本主义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史”,“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态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⑤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了这样的社会结果, “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

 ⑥ “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 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人类社会城乡对立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最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应当立即采取的十项措施时指出, “9.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0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年第 5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683 页。《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57 页。以上引语见 《资本论》第 1 卷,第 578 、 57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 185 页。

 步消灭。” ① 恩格斯写道,作为废除私有制的结果,未来新社会将 “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② “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③ 它在落后国家最慢最困难,在先进国家最快最容易。对于像法国这样小农仍占人口多数的落后国家,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组织和发展合作社是农业农村向新社会过渡的主要社会形式。“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④ 生产资料的 “用益权,至少在过渡时期难以无偿地转让给个人或团体”, “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决不排除保存租赁关系”。

 ⑤ 例如丹麦有许多大的个体农户,“应当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⑥ 规模经营不但会使现代科学技术得以在农业农村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农村的部分劳动力将会多余,有两种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或将邻近村庄土地拨给农民合作社支配,“或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尽可能并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经济地位都会有所改善”。为了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 “使整个合作社及其社员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那时将有能力给这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低利率的抵押债务贷款和社会资金抽拨贷款。

 ⑦ 恩格斯同时告诫:“试图预先面面俱到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制造空想,这种事情我留给别人去做。” 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新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化;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历史先导作用和文明辐射扩散功能;三是合理布局城乡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包括工农生产的有机结合、生产力的计划利用和平衡分布、人口的平·1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22 页,并见该页注释 2 : “在 1888 年英文版中这一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共产党宣言》是在恩格斯的 《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撰写的,恩格斯当时在写第九条措施时还提道:“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5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8 — 30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37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70 页。以上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7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370 — 371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

 均分布,以及城乡之间文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接近。

 ①发展经济学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其所反映的现实,也基本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城乡对立的经典论述。按照刘易斯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功能是被动地向工业和城市转移过剩劳动力;舒尔茨则认为,需大幅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释放部分劳动力,使其流向工资较高的工业部门。

 ② 舒尔茨优先发展农业的主张得到张培刚 ③ 等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思想。从世界范围来看,离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衰落成为现代化及城镇化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挑战,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手段。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实行私有制,只能任凭乡村衰落不断加剧, ④ 纷纷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超过 2000 美元、农业占 GDP 比重降到 15% 以及城镇化水平达到 50% 以上,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

 ⑤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意义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划清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界限。习近平指出,“发达国家大多数走的是剥夺农民土地,通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农村市场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还会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沦为城市贫民的问题。” ⑥ “尤其是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 ⑦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农民问题始·2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哲学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叶昌友、张量: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求索》 2009年第 12 期。W A Lewis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 振兴 乡村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