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正文

2023年度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

时间:2023-08-10 15: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通过工作计划的写作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内容完善起来,制定工作计划可以激发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供大家参考。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

通过工作计划的写作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内容完善起来,制定工作计划可以激发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

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

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

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

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

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一、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 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 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 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 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 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 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课题组计划。

2、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四月份

1、收集相关资料和经验,互相听课,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五月份

进行一次学生知识检测。

六月份

1、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篇2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建设紧密结合,特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到20__年,完成贫困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55万亩,完成规划的80%以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到 20__年,在贫困县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10万亩,完成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有效预防地质灾害。

(二)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到20__年,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以上,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7.94%;到 20__年,贫困群众林业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64%,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立。

(三)草原生态保护。20__年,贫困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52%以上;20__年达到53%以上,草原沙化、鼠害、超载过牧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村容村貌整治。到20__年55%以上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到20__年所有的贫困村环境得到整治,村容村貌有效改善。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国土资源整治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编制《甘肃省精准扶贫土地整治实施规划》,对确定实施项目的贫困村逐村制定实施计划。加强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高农田质量,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2. 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编制《甘肃省精准扶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实施规划》,到20 年,完成200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确保受地质灾害威胁的92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完成534处搬迁避让工程,搬迁避让2.39万户。到20 年,共完成217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保护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22.5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共完成654处搬迁避让工程,搬迁避让2.7万户。

3.提高工程质量。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利用”,制定土地整治、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制度和有关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建立健全项目竣工后的工程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项目发挥应有效益。

4.加强耕地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的耕地,保持原承包权不变,继续由原承包人耕种;新增加的耕地,可留给村集体发展现代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二)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

1.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保护好现有6080万亩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3284万亩;依托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植树造林,从20__年开始,每年新增造林面积210万亩、封山育林60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每亩价值300元的苗木。

2.加快发展优质林果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花椒、油橄榄、葡萄、梨、枣、枸杞等为主的特色优势林果产业,从20__年开始,每年新建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以上,新增林果面积60万亩、提质增效100 万亩。到20 年,林果面积达到1960万亩,产值达到180亿元;到20 年,林果面积达到2140万亩,产值达到360亿元。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到20 年,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典型120个以上,产值达到60亿元;到20 年,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典型300个以上,产值达到65亿元。

4.加快发展特色苗木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等措施,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种苗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种苗基地建设,培育种苗大户。每年新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刺槐、新疆杨为主的生态苗木10万亩;新育以苹果、大樱桃、核桃、梨为主的经济林苗木2万亩;新育以国槐、银杏、云杉、雪松、香花槐为主的景观苗木3万亩。到20 年,苗木产值达到18亿元,到20 年达到24亿元。

5.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在贫困地区开展到村到户林业技术服务,整合力量建立林业扶贫服务队,及时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服务。到20 年,累计培训贫困农民180万人 (次);到20 年,累计培训人数达到400万人(次),使贫困户每户掌握1—2项产业实用技术,参与1—2项富民产业增收项目。建立林果技术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三)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1.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在全省贫困地区全面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措施,加大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从20__年起到20 年,贫困地区每年完成草原禁牧0.83亿亩、草畜平衡 0.916亿亩、牧草良种补贴0.21亿亩,对21.78万户贫困牧民给予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年落实补贴资金10.26亿元。

2.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__—20 年,在肃南等19个贫困县每年完成草原围栏300万亩,20__—20 年每年完成草原围栏250万亩;从20__年起到20 年,每年补播改良100万亩、种植人工饲草6万亩、发展舍饲棚圈养殖1.5万户,总投资7.776亿元。

(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1.加强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环境整洁村建设项目重点安排在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先在贫困村实施。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保护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观,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

2.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贫困村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粪便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省环保部门从20__—20 年,每年安排20__万元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__年完成113个、20__年完成95个、20 年完成92个,使贫困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70%,中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0%;从20__年起,继续安排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巩固提升治理成果,到20 年贫困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综合治理率不低于55%。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加大耕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

(五)强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项目建设按期顺利进行。

三、责任分工

(一)省委农工办、省发改、农牧、国土、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制定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技术标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省审计厅负责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

(二)各市(州)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域年度生态环境扶贫工作方案,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所辖贫困县(市、区),并加强指导、监管和绩效考核工作。

(三)各贫困县(市、区)要担负起具体实施的主体责任,按照精准扶贫需求清单,编制本县(市、区)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台账,组织实施好项目。

四、完成时限

20__年,做好调查摸底,制定全省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完善政策、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机制。

20__—20__年,确定的项目全部得到实施,基本形成生态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20__—20__,政策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明显加强。

五、检查验收

省委农工办、省发改、财政、农牧、国土、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定期、不定期对各市(州)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项目建设绩效评价。按照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项目进展、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程项目实施好的贫困县(市、区)进行奖励,并加大下一年度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对未完成任务和实施效果差的,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 及时查漏补缺, 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六、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16-2.2022.21-2.2732.28-3.643.7-3.1353.14-3.2063.21-3.2773.28-4.384.4-4.1094.11-4.17104.18-4.24114.25-5.1125.2-5.8135.9-5.15145.16-5.22155.23-5.29165.30-6.5176.6-6.12186.13-6.19196.20-6.26206.27-7.3

是处科学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终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教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本事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教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本事、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必须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经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景,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进取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经过实验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主角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推荐访问:是处科学工作计划通用 工作计划 通用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