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正文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与修订

时间:2022-12-06 10:25:10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介绍了陕西理工学院三次对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与修订情况。通过三次修订,教学培养计划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等四个模块构成,压缩了总学分、优化了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使教学培养计划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改革与修订

0、引 言

陕西理工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借鉴了一些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03版的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在运行了几年后总结2003版培养计划的不足之处,在积极贯彻“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对03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2006版培养计划,在2009-2010年陕西理工学院开展了“优化培养模式,深入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教育新形势,在专业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改革、优化培育。形成较明显的专业教学特色和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进行了教学培养计划的第三次改革与修订,形成2010版培养计划。

1、教学培养计划修订原则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培养计划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陕西理工学院“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多种学科复合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的全新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构建具有陕西理工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本科教育基础性原则,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技能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原则,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的原则,注重个性发展、综合培养能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主要改善当前03、06版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总学分偏多、某些课程内容有重叠;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实践教学内容有缩水的现象:三是选修课设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主的“选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整个课程体系的衔接不是特别顺畅,课程开设顺序不利于学生整体认识掌握知识;五是在第七第八学期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不利于学生的考研和就业。

2、修订后的教学培养计划的结构

根据陕西理工学院教学培养计划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教学培养计划由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五个课程平台构成,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各个课程平台。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面向全校开设,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由学校统一规定,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2)素质教育课程

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艺术体育类、教育类、网络类七大类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开设,通过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其面向学科大类,按文科、理科、工科等开设,以建立基本统一和比较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拓宽专业的口径。是对学生进行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4)专业课程

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5)专业方向课程

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体现了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

(6)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依照学生的能力培养层次划分为基础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贯穿所有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实验、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改革与修订

环境科学专业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总学分173学分(比原教学计划总学分193学分有较大的缩减,减少2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38.5学分,素质教育课程7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1.5学分,专业课程33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同时还设置了课外学分6学分。

(1)公共基础课程

设置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政治、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总学分38.5。

(2)素质教育课程

素质教育为七大类公共选修课,每类有8门以上的课程(每门课程18或30学时,1或2学分),供学生选课修读,理工类学生四学年修满7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目的是构建相近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加快课程群建设发展,改变各门课程单一建设的状况。学科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两类。在我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设置了以下平台课程:高等数学Ⅱ(9学分)、大学物理Ⅱ(5学分)、大学物理实验(2学分)、无机及分析化学(5学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1学分)、有机化学(4学)、环境化学(4学分)。为了加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设置了高级程序语言C(2.5学分)、高级程序语言VB(2.5学分)线性代数与场论(3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另外加强学生化工工艺分析能力设置了物理化学(5学分)和化工原理(5学分)课程供学生选修。

(4)专业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和深造的方向,使其能够在偏工科的岗位上也能够胜任工作,在一些专业考试中也能很好的适应例如环保工程师、环评工程师,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在修订中不但加强了工程类课程设置,还在原有的传统课程的理论授课时间缩短而延长了实验时间并增设了实践环节,对某些课的开设学期做了调整。

①必修课

环境学由原来第四学期开设调至第二学期并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同时开设(原只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作为一门先导课程对学生开启专业教育之门,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的认识,对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而课时由原来的72学时缩短至48学时。环境流体力学由原34学时增至48学时(3学分),工程制图48学时(3学分),环境生物学36学时(2学分),环境监测的理论学时有原来的54学时缩短至48学时,将实验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至24学时。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学时由原来的60学时缩短至48学时,而在实践环节安排3周的环评实训,并在专业方向选修课中安排环评工程师考试的课程来补充。生态学学时有

原来的72缩至48学时,在实践环节安排1个星期的野外生态实习。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学时由原来的54学时缩短至36学时,将实验学时有原来的10学时增至18学时。必修课总学分22分,占总学分的15.6%。

②选修课

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开设学期为第四到第六学期,在这三学期中共有12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总共修够11学分。相比06版培养计划中的5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够5学分有很大的改变,课程门数增多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在这些选修课中增设了实用性强的课程而将一些偏难偏理论的课换掉。例如将原自然地理学换为环境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换为能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史换为文献检索,增加了环境毒理学、环境数学模型、环境教育学、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原有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课程保留以便学生考取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时选择研读。

(5)专业方向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有两个方向,分别为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和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方向。每个方向的必修课都包括水、大气、固废和物理性污染这四大常规污染处理技术内容,但是课程安排和侧重点稍有不同。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将水、大气和物理性污染综合为一门课即环境工程学,在第五第六学期开设共112学时,固废处理单独一门课为32学时,增设了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第五学期开设)为环境监测课程(第六学期开设)学习打下基础,并且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中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方向必修课对四大污染控制技术分别开课,课时上略多于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对于四大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验两个方向都开环境工程实验课36学时,并在后面时间环节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设计。两个方向的选修课共有18门,每个方向9门,在第七、八学期开设,其中第八学期只选一门,其余在第七学期选修完,共选5门课程修够8学分,较以前培养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课程过多,而学生基本处于半毕业状态没有学习的效果,这次修订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第七学期基本没有必修课,第八学期仅有一门选修课。在选修课程内容上两个方向体现出各自的方向特点: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开设了环境规划与管路、环境资源经济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环评导则与标准、安全生产与环境、环保设备基础、环评案例分析;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方向开设有了城市供水与管网、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学、环境化工技术与应用、环境工程施工、环工原理与设备等课程。

(6)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我校“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基本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环节按照学生三个能力培养层次贯穿整个教学平台。基本技能培养主要指学科基础实验,例如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另外还在第三学期安排2周实验基本技能实训,进行学生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强化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包括专业实验、专业实习、专业实训和专业调研,对于专业实验环境科学专业将的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两门课实验整合为一门环境专业学科基础实验,还有环境工程实验课是将四大污染治理课程实验集中一起开设,增强了实验的综合性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安排一定的自设计综合实验项目,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习有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将原来2周专业见习压缩至1周并从第五学期提前至第四学期,专业实习在第六学期暑期进行没有改变。专业实训环节针对水、大气固废处理技术分别设置了数周的专项设计训练,对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设计分别安排数周实训,在这些课设和实训环节采取设计命题、研发命题、制作命题、学生自由选题等多种形式,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在第七学期寒假安排专业调研,学生利用假期调查当地环境状况通过所学专业知识给出分析,并在调查中进行环保知识宣传,使所学知识全面综合利用。最后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论文是对于整个大学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

4、结束语

通过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与修订,优化了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压缩了总学分;部分解决了实践教学缩水的现象:选修课比例从原来的11.1%增加到25.5%,改善了选修课不能“选”的情况;调整了一些课程的开课时间,使各课程内容能更好的衔接,更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大付,任秀娟,李东方教学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大众科技,2008,7:155-156

[2]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新一轮修订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z],2009

推荐访问:修订 培养 改革 环境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