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正文

分类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2-15 12:5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提出,源于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化学物质的认识,通常按照化学物质性质的不同、组成的不同以及结构的不同为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还有助于对化学科学方法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化教学物质观。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分类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物质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分类思想 化学教学 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在初中阶段接触到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在高中阶段又接触到离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等。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分类思想,可以进一步促进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使得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

一、化学教学分类思想的原则

化学物质具有多种属性,化学物质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可根据化学物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为了能够保证在化学教学中分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在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要遵循以下有效原则:

1.同一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坚持同一性原则,即是分类思想中的同一分类标准,防止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化学逻辑错误的情况发生。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学习无机化合物时,对其可以按照“结构”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若按照“结构”的差异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若按照“性质”的差异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和两性化合物等。但是,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碱性化合物、酸性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等,就违背了同一性原则,导致逻辑错误的发生,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离子化合物”有时既可以指“碱性化合物”,也可以指“酸性化合物”。所以,在化学分类中只有保证按照同一性原则进行分类,才能够使得化学物质的分类更加科学。

2.子项不相容原则

在化学物质分类过程中要保证各个子项之间互不相容,即在子项之间不允许出现从属关系或者相应的交叉关系,保证子项之间的全异关系。例如,在分类过程中若出现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碳酸盐、碱式盐等情况,就违背了子项不相容原则,因为酸式盐和碳酸盐之间已经出现了子项交叉的情况。

3.层次性原则

化学物质在分类过程中,需要按照化学物质之间存在的层次关系进行分类,其应固有的层次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化学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够出现越级划分的情况。例如,化学物质在分类过程中可以分为氧化物、纯净物和金属等,若在分类过程中出现越级等逻辑错误的发生,就会使得化学物质层次性出现混乱的情况。

二、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内容

1.根据性质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随着医药和冶金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化学物质的性质重视起来,并加以分类,增加化学知识的丰富性,例如物质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物理性质而言可以按照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度、光泽度、挥发性等进行分类,使得在化学教学中传授化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化学性质而言可以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化合物、电解质等进行分类。

2.根据组成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对物质组成的思考,将气体、蒸汽和空气加以区分,丰富了气体的种类。1777年,拉瓦锡提出了氧化学说,认识到燃烧产物是物质同氧结合而成的氧化物。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统一了化学物质组成的“质”与“量”因素,化学物质分类的思想逐渐成熟。根据组成不同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使化学物质种类丰富起来,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根据酸、碱的强弱进行分类,使多样的化学物质得到统一。

3.根据结构对化学物质进行的分类

化学物质在微观领域里分类上可以分为原子层次和分子层次,随着有机化合物数量的日益增多,水类型、氢类型、氯化氢类型、沼气型等被逐渐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真正意义上的本质的解释。根据化学键的不同,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根据化学键的分类思想使得教师的教学经验愈加丰富。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丰富着化学物质分类思想,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物质的数量越来越多。

三、化学教学中化学物质分类思想培养的教学策略

1.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策略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按照化学教学中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对化学物质分类思想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树立化学物质分类的观念。深入本质的化学物质分类有利于预见新的化学物质,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从丰富的化学物质内涵进行入手,使繁杂的化学物质系统化、条理化,并按照化学性质、组成、结构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化学物质分类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

2.按阶段具体实施培养的教学

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遵循科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观察感知阶段,提供观察感知素材,如化学实验、语言描述或影像信息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感知。第二,加工整理阶段,通过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加工所观察感知到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帮助学生提取出本质特征等。第三,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提供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或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所给予的定义。提供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新形成的概念。第四,丰富拓展阶段,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或运用其他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清楚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五,逐步完善阶段,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形成的分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或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学生实现其分类思想的完善。学生在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阶段性学习中获得培养,遵循或依照思想形成的规律。

3.促进学生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形成

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学校条件等,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在教学培养过程需要提供人量的感性认识素材,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若在教学中,将“教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的行为,就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素材中找到能够与学生想象能力相结合的化学因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情感意识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并且对情感事件较为感兴趣,教师抓住情感情境创设,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饱满的情感能够鼓舞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知识,情绪状态非常兴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情境创设教育是,应当以情感意义、人文价值以及生活智慧为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寄情于景,又能了解政治知识,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在社会中所体现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从高中时期就找到做人的方法,老师在教学中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达到政治教育应具备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当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为主体,使得学生克服拜金主义、攀比心理等不良思想带来的压力,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武.浅谈分类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03):202.

[2]杨爱存.浅谈分类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2,(11):84-85.

[3]梁捷.中学化学教学中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策略[J].师道,2013,(01):99.

[4]黄敏玲.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推荐访问:思想 化学 分类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