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9-24 11:55:58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4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5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4篇

篇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 5 篇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 5 篇

  第一篇:《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见贤思齐,争做时代新人。实施“五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美德少年,并上报上级参加评选。同时在全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入队仪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

  铭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八一”、重阳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清明节前后,可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礼敬英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武部参观军营,增强国防

 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可以走进光荣院,看望慰问革命老前辈,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国庆节,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等。

  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广泛参与,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围绕学校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知识讲解、秩序引导和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勤于锻炼,丰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不断丰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如,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开设多种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为强健孩子们的体魄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通过举行校园运动会,将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组织学生及家长参加马拉松家庭欢乐跑活动等,弘扬体育竞技精神,引领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努力创建运动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

 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五育”种子,每一位学生一定会舒展新叶,拥抱美好与阳光。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既是顶层设计、又是及时纠偏。

  教书育人理念先行,理念非常重要,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育人理念。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强化育人理念。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把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树立起来。《意见》把科学教育质量观概括了四句话“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在贯彻落实得具体工作中主要是指不论城市农村,不论何种教育环境,都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打好。但这绝对不是搞“一刀切”,不关心孩子的教育情况,一味的不公布排名,而是从小对孩子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定孩子们的理想信念,多管齐下,加强品德修养,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高中时代,赶上了素质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晚上不上课了,开始自习了,但是成绩整体下滑严重,因为我们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对于如何自学、如何自

 制根本就找不到要领,自习的时候就是在“磨洋功”,后来学校坐不住,只要没有上级检查的还是安排老师上课。素质教育是一定对的,其中的弊端就在于从小我们接受的就是非素质教育,是需要老师家长耳提面命才可以接受知识的,这是普遍现象,但不是绝对现象,不排除有一些主动认真聪明的好学生。当时的素质教育就是“一刀切”,从一年级到高三都是这样,所以觉得从小就开始进行素质教育特别重要,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耳濡目染,不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根本还是落在“评价”,家长们考虑得是,你素质教育了,孩子升学还是看分数、看成绩,从心里家长对素质教育就不认可,评价是“指挥棒”,是“牛鼻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把“指挥棒”调好,把“牛鼻子”牵住。因此,要建立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定义务教育评价标准体系。通俗来讲就是要明确什么才是好的教育,一定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的倾向,为学生想得远一点,不仅仅为了当前,更是为了祖国的将来。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

  昨日,我朋友的一个小孩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也是从农村走出啦的大学生,我深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让我联想到今年刷爆抖音的一名同样来自贫困地区甘肃的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毕业演讲,她的演讲让我深受感触。也对教育改变命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等六个方面,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出明确部署。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虽说我们早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学仍存在诸多“短板”:城乡、区域甚至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教师承担了过多的非教学性任务,造成部分教师“心不在教”;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部分家长被迫“越殂代疱”……凡此种种,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也是群众广泛吐槽的“痛点”。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只有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六个方面,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擘画了改革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从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解决乡村教育短板,到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消除“大班额”,再到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 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免费营养餐,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深入实施,必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这是此次义务教育改革提出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义务教育具有奠基性作用,被视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只有从起步阶段打牢坚实基础,扣好第一粒扣子,才能确保我们的教育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义务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教育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环节改起,这是改革的方法论。应当看到,受制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比方说应试教育色彩较浓,“抢跑现象”比较突出;再比如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备受吐槽;再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催生了升学焦虑。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直击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环节,切中学校、家长、学生的现实痛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也是镜中花。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关键在落实。“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

 成绩和排名”“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翻开此次出台的意见,既有改革的方向指导,又有对义务教育方方面面的详细规定。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在落实落细上下更大力气。一方面要出台具体可行的办法,以法治的力量护航改革,以制度的刚性确保政策落地。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对照意见提出的要求切实增强改革主动性、系统性。惟其如此,才能让改革见成效、出实效。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学习心得体会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六个方面,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擘画了改革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从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解决乡村教育短板,到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消除“大班额”,再到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 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了免费营养餐,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此次出台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深入实施,必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这是此次义务教育改革提出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

篇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及

 《实施方案》知识解读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是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仍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与不均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现代化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一、《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及《实施方案》的世界意义与历史传承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

 《仁川宣言》《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精神要旨、理念精髓一脉相承。它的颁布有着深远的国际背景与意义。

  2015 年 5 月 19-21 日,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围绕“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主题,讨论未来 15 年全球教育议程,制定 2030 全球教育发展路线图,通过了《仁川宣言》和《教育 2030 行动框架》。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

 “这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的共同愿景,也是世界各国领导人与各国人民之间达成的社会契约。”2016 年,我国政府对应联合国 2030 议程,开始组织人员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在编制过程中,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基本战略,故所有专项工作都与时间节点 2035 和 2050 看齐,所以《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0》重新命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首次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表明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主动去兑现《仁川宣言》的教育目标。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现代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1977 年开始,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就包含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想。1978 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3 年,

 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未来教育改革指明方向。1985 年,中国颁布了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再次指出: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将教育列入国家民生工程建设的首要事项,提高到了关乎民族复兴的高度。2018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是在立足国情、世情,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安排、参照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是在国家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中考虑我国的教育定位,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对联合国 2030 持续发展议程的承诺,更是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作为。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及《实施方案》的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及《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性战略方案,两个各有侧重与分工,又共同构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顶层战略与行动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与以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相比,时间跨度更长,重在目标导向,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实施方案》定位于行动计划,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突出行动性、操作性,重在问题导向,按照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聚焦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两个文件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教育。

  (一)

 美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之素质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也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现代化独立人格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系统

 地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教育本就是使人之成人的伟大事业,这八大基本理念都是基于以人为本而展开,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实施方案》也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首。可见,只有更加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化,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现代化。

  (二)

 美好的教育是注重均衡的教育。教育均衡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包涵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要求。从空间均衡来看,一方面,推动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秉承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结构均衡来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等子系统要相互协调、支撑、统筹发展,优先发展公共基础教育,特别是补齐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短板,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的差距,服务于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代诉求。

 (三)

 美好的教育是充分发展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只有更充分的教育才能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的深刻变化促使教育发展方式与程度更加优化、更加充分。为此,教育发展方式要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质量提升转变。这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在于把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着力点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教育服务要有效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育系统突破时空界限和教育群体的限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形态,使人人、时时、处处可学,为每一个学习者释放潜能提供平台和机遇。

  (四)

 美好的教育是追求优质的教育 。优质的教育是更加优质的教育理念、教育关系、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统一。一方面,“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意味着教育要培育学生的理智能力、道德品质、幸福体验、审美意境,关照学生的文化素质、行为方式、人生态度,指向全面、自由、个性、和谐发展,从而达致精神、品格、人格、个性等方面更加优质。另一方面,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更加优质的教育意味着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教育体系;让教育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更加人本、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优质的教育为更加美好的教育提供了保障与可能,更加美好的教育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真谛所在。

  三、《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及《实施方案》的路径与重点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弄清如何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于全部教育实践之中,实现新时代中国教育理念、目标、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现代化。

  (一)

 坚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任何教育不能脱离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特定民族、特定阶级而存在,而且任何教育都必须服务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特定民族、特定阶级,只有这样,教育在特定时代背景才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包涵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新时代

 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教育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要塑造创新育人、公平育人、实践育人、开放育人的教育环境,构筑起创新、公平、实践、开放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够培养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论、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实践为本的教育认识论等,是推进新时代教育更加均衡、充分发展的强大的方法论与行动纲领。

  (二)

 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落实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此,国家应制定优先发展教育的行动纲领;建立优先发展教育的

 预算、核算制度;建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对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教育经费融资渠道,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健全基本教育设施,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特别要认识到, 教育投入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 是对发展的投入、对未来的投入、对民生的投入,可以说是有巨大回报的伟大投入。

 (三)

 大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老大难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性人才培养等,这些问题的实质是教育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源头着手,真正解除制约我国教育进一步优化发展的藩篱,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首先,要围绕党中央和国家关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布局、长期规划、最终目标,教育领域必须进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弥合校际、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其次,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管、办、评分离,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要从对教育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最后,要继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各方力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给受教育者更多、更好的选择。

  (四)

 加速实现新时代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保障和有效支撑。教师教育现代化关系着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石。从教育学意义上看,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是从生命内在需要上发力,关注教师的教育知识、技能和精神。我们坚信,教育者是点燃梦想的伟大火炬手,要努力使每一个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内心都充盈梦想,永葆初心。为此,首先要在建立开放的教师市场的改革方向下,基础教育学校的师资供需、师范院校之间及其与综合性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等主要由逐渐建立的教师市场来进行调节。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其次,要完善教师教育制度化的质量保障制度系统,这一系统至少包括教师培养、培训、资格认证、聘任、管理包括评价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与评估、教师教育课程评估等方面。尤其是要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最后,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

 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篇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学习心得交流发言 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绕不开的“三个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水平的重要基础,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支队伍培育好、建设强,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在“引路子”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如影相随,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积淀,早已成为浸润中华儿女血液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

 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从党发展职业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已深深熔铸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历程之中。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最为紧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是支撑今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此,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要将践行“两个维护”,化为心头的信念、手中的力量、脚下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真正融进血液、成为自觉,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保障,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铺路子”中巩固职业教育基础

 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具有动手能力高超、创造能力突出、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能够发挥技术创新、技能攻关等作用。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

 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革新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终身教育不仅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成为民众普遍的教育需求。职业教育作为特色类型教育。“一招鲜走天下”成为了过去式,技能提升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通过“铺路子”为学生打通升学发展的通道,形成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方面要打破偏见,虽然“中高职扩招、中考分流、职教高考”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职业教育生源的困境,但并未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高职院校既要善于开动宣传机器,正确引导舆论,宣扬正确的“成才观”,转变公众刻板认知,摘下“有色眼镜”,还要探索开展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在中职院校建立优质生源合作基地,既从根本上解决了中等职业院校的学历和技能提升通道建设,又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供给面。

 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从制度上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推动职普融通,全方位构建“中、高、本”三级职业教育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探索研究生以上层次再教育。要立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当前新业态、新技术等新要求,加快完善课程、

 专业、教学、实习实训职业教育标准化体系,探索面向全社会的技能培养模式,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入持久有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红利。

 在“搭台子”中打通人才成长路径

 职业教育最忌特立独行,脱离实际,人才的培养要精准对接市场,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要。人尽其才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搭好台子,打通学生成长经脉,消除其毕业即失业的顾虑,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在“合作”上下功夫,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破解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教学与需求“两张皮”问题。加强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围绕企业人才、技术上“缺什么”进行“订单式”的培养,量身定制教学课程,增强产教契合度,构建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格局,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

 要在“教学”上转方式,补齐职业教育师资短板,打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编制化”。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以合作等方式面向社会招引专业技术支持,从而构建教师来源结构多元体系,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

 主聘任兼职教师工作机制,推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要在“人才”上强评价,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专门适用于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应用,在校学生要更加注重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职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以此增强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巩固职业教育基础,打通人才成长路径,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工作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 3 3篇心得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在 xx 年 9 月 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xx 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

 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 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可谓正得其时。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

 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

  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掐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已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

  《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线教师学习感想

 一、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要求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从事三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蕴含的意味。如果说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评价就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统编新教材的实施、教研活动的指导等方面相继推出新政,极大地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教师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执行者,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面对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文化轻德育、体育、美育,重分数轻能力和素养,“刷题”、“机械记忆”、“不注重实践”等等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要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要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要更加科学。改革学校评价,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引导我们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因此,通过深入学习领悟,使我们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对学校办学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坚定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敢于真正放开手脚,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好方案的要求。

  二、深刻领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使我们明确了改革教师评价要求,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

 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些有关教师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使我们教师再次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身高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 ,做好学生知识和精神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三、贯彻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们思政教师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贯彻落实方案改革学生评价的具体要求,作为思政教师,就是要在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课堂。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因素,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心、强国志,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不懈奋斗,执着前行,为2035 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

推荐访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