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 很多关注残奥会的人在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而喝彩时会纳闷,为什么每个比赛项目中都会由一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比如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代表什么意思? 了解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50篇,供大家参考。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
很多关注残奥会的人在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而喝彩时会纳闷,为什么每个比赛项目中都会由一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比如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代表什么意思?
了解这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含义,更有助于了解残奥会,也明白其中关于公*精神的传递。为了保证同一赛场运动员的公*性,必然需要对残疾程度进行细化。其中,英文字母代表运动员所参加的项目,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等等,后面的数字则代表了残障等级。每个残奥会项目都有自己的分级,总体上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习障碍以及其他障碍,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字来代表,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代表视障类别、“2”代表智障类别、“3”代表脑瘫及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5”代表脊髓损伤及部分轮椅组的类别。双位数字中的个位数值则代表运动员在残疾类别中的级别,数字越小代表残疾情况越严重,比如视力障碍中的11级为全盲或接近全盲,而13则为符合最低视力残障标准。具体到比赛中,视力障碍11级必须要有领跑员及戴上眼罩,12级和13级则不一定需要领跑员。
这样的规则等级制定非常细致,目的在于确保对每一名运动员的公*性。为了确保这一公*性,运动员也是有级别区分的,比如PPS(残奥会级别永久状态)、PRS(残奥会级别核查状态)和PNS(残奥会级别全新状态)。其中PPS不需要再进行分级,因为他们曾多次参加残奥会或者世锦赛,已有了准确分级。
相比于健全人,残疾人的赛事准备工作更多也更为细致,最主要的是安全性和公*性。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而残奥会最能彰显“战斗”二字,因为运动员们都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磨难才得以踏上赛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才是赛事的精髓,所以公*安全的竞赛环境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也是一种尊重。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阅读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1)
——2022为北京冬残奥会喝彩心得体会150篇
2022为北京冬残奥会喝彩心得体会1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3月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冬残奥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以精彩表现,让人们感受到残奥运动带来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国际各方人士普遍认为,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团结拼搏、互助友爱的磅礴力量,为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冬残奥会之旅让我们难忘”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体育界人士等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表达他们的兴奋与感动。美国代表团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格蕾丝·米勒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体验京张高铁冬奥列车的视频,直呼列车“又快又稳”。“我非常喜欢在*的经历,张家口冬残奥村的志愿服务工作令人赞叹。这里的志愿者、工作人员都很友好,他们乐于助人。”米勒说,由于天气寒冷,工作人员还给运动员提供了往返公寓和自助餐厅的班车,她非常感谢这些周到细致的服务。
斯洛伐克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雅各布·克拉科购买了一套“雪容融”毛绒玩偶。在他看来,“它也是一座沟通*与世界的桥梁。我想把它带回去给我的朋友和家人,让他们也关注、了解*的文化。”
比利时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琳达·勒邦说:“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之旅让我们难忘。这里的防疫政策很严格,场馆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让人感觉安心舒心,运动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
意大利代表团残奥冰球运动员安得勒·亚历克斯表示,志愿者为运动员准备了特别的座椅,还装饰上“雪容融”气球。“志愿者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体现了贴心。”
曾4次参加冬残奥会的英国残奥运动员安吉·马隆说,**和人民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如期顺利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值得钦佩。
“*在闭环内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政策,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这很了不起!”埃及开罗区域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主任、2020年东京奥运会仲裁庭成员伊斯梅尔·塞利姆表示。
“为举办残疾人赛事树立了标杆”
参加过索契冬残奥会、*昌冬残奥会的荷兰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尼基,对延庆冬残奥村以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设施印象深刻:“这里的硬件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都很不错。”
“房间很大很明亮,还为我们提供了无障碍卫生间,床也有加热和升降功能。”美国代表团残奥冰球运动员凯尔·西奇对冬残奥村的无障碍环境赞不绝口,“电梯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我们使用轮椅,冬残奥村的无障碍设施很方便。”
“短短几天,我坐着轮椅去了北京冬残奥会的所有比赛场馆。无障碍设施齐备、赛场环境都很好、志愿服务专业热情,中方的筹备工作细心周到,令人敬佩!”日本北海道新闻通讯社记者、前残奥冰球运动员永濑充说。
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说,在往届冬残奥会中,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环境往往最具挑战性,“本届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赛场令人赞叹。比如媒体流线,即便使用轮椅,记者在混合采访区也会感觉非常安全。除了硬件的无障碍之外,另一个重要奥运遗产就是文化和理念方面的无障碍。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北京在这方面为举办残疾人赛事树立了标杆。”
法国智库席勒研究所研究员、《新团结报》主编克里斯蒂娜·比埃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无论是在残疾人赛事中的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还是在服务和观念方面,都为以后的残奥会树立了典范。残奥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希望,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残奥运动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冬残奥会给全世界带来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表示,北京冬残奥会是充满希望的冰雪盛会,残奥运动员充分展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给全世界带来了勇气、信心和力量。
“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台”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佩·德瓦萨表示:“北京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残疾人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相信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通过北京冬残奥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环境。”美国库恩基金会*罗伯特·库恩表示,“我本人见证了*在推动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通过举办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展示了如何通过专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带来便利。”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福尔克尔·恰普克表示,*代表团运动员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展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综合国力提升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现。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能够感染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鼓舞他们更积极融入社会。
“从开幕式、赛事举办到闭幕式,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台。”阿根廷残奥委会*卡洛斯·阿尔贝托·罗德里格斯表示。
“北京冬残奥会顺利举办,让世界再次看到*组织重大国际赛事的能力与效率。”比利时安特卫普市负责体育事务副*沃特斯表示,北京冬残奥会为全世界残奥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台,“为残奥运动蓬勃发展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秉持的绿色和可持续办奥理念将对未来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2)
——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心得体会150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心得体会1
伴随着8月24日晚*残奥健儿周佳敏和王浩高举*入场,*残奥健儿的东京奥运之行便揭开了序幕。今年的东京残奥会我国共派出251名运动健儿参赛,是我国在境外举行的残奥会中,参赛大项最多的一届。残奥会不仅仅是运动竞技的赛场,更是彰显自强底色的精神象征。在这个赛场上,我们往往能看到不凡的感动、不屈的拼搏、向阳而生的绽放……在象征着“*等、参与、共享”残奥精神奥运火焰的"映照下,*残奥健儿将保持乐观向上、奋力拼搏的姿态以自强之名做赛场上的“追光者”。
以自强之名,追逐“使命之光”。自强的光芒来源于“使命在肩、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流淌在奥运赛场上最朴素的情感。所有奥运健儿们的赛场表现是“小我”与“大我”紧密相连的生动诠释。他们的风采展示承载了祖国和人民的深切期望,每一个“小我”的夺金瞬间都让整个中华大地为之沸腾与欢畅。而祖国同时也是奥运健儿们永远坚强的后盾。*倡导全民健身计划,也不断推动残疾人运动健康事业的发展。岁月更迭,今日之*体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残奥健儿身在如此强大的祖国,更有底气、更有自信。正如残联*张海迪提到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更多残疾人创造了参与的机会。残疾人参加体育训练的设施越来越好,越来越先进”。炽热的爱国心凝聚而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定会汇聚起磅礴之力,激励着残奥健儿们拼搏到底。我们期待残奥会上运动健儿们的优秀表现,向世界展示“*力量”,让同胞看到奋斗光芒中闪烁着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自强之名,追逐“拼搏之光”。自强的光芒彰显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最是拼搏见精神,最是奋斗叫青春。热烈盈眶的“辉煌时刻”难以忘记,更令人动容的是奥运健儿们留下的不畏艰难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正如*女排教练郎*所说的“人生不是一定要赢,而是努力要赢!”东京残奥会的第一天,残奥健儿们就将“努力”发挥到了极致,在赛场上与对手斗智斗勇、分秒必争,充分展现了*运动健儿的激情和拼劲。身体的缺陷并没有击垮这群斗士们,他们把自强不息注入身体和灵魂中,在训练中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在克服困难中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便是他们追光的印证。如第五次参加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张岩已经54岁,21年来他坚持训练,在不懈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残奥会的精神魅力就在于激励残疾人运动员在挫折困难面前承担风雨,始终以奋斗拼搏的姿态。我们期待*残奥健儿们在英勇拼搏中绽放人生的光彩和荣耀。
以自强之名,追逐“传承之光”。拼搏的光芒照耀了“砥砺前行,力担重任”的未来传承之路。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在过去的东京奥运场上书写了太多的“拼搏”故事,奥运健儿凭借拼搏精神直接创造了赛场的“辉煌”战绩,同时也为奔涌向前的“后浪”照亮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残奥会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仍需要在历史演进中传承和发扬。据了解,今年是我国第十次派团参加夏季残奥会,总人数437人,其中运动员251人,年龄的56岁,最小的16岁。老一辈残奥运动员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青年一代残奥运动员上得以延续,而参赛的青年残奥运动员,也为*残疾青年作出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历史的传承就是要让*残障群体明确,生理上的缺陷永远不不应成为追逐梦想的障碍。“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要在残奥健儿们身上感受“传承之光”,延续自强精神,汲取奋进之力,书写人生辉煌。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3)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
很多关注残奥会的人在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而喝彩时会纳闷,为什么每个比赛项目中都会由一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比如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代表什么意思?
了解这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含义,更有助于了解残奥会,也明白其中关于公*精神的传递。为了保证同一赛场运动员的公*性,必然需要对残疾程度进行细化。其中,英文字母代表运动员所参加的项目,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等等,后面的数字则代表了残障等级。每个残奥会项目都有自己的分级,总体上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习障碍以及其他障碍,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字来代表,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代表视障类别、“2”代表智障类别、“3”代表脑瘫及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5”代表脊髓损伤及部分轮椅组的类别。双位数字中的个位数值则代表运动员在残疾类别中的级别,数字越小代表残疾情况越严重,比如视力障碍中的11级为全盲或接近全盲,而13则为符合最低视力残障标准。具体到比赛中,视力障碍11级必须要有领跑员及戴上眼罩,12级和13级则不一定需要领跑员。
这样的规则等级制定非常细致,目的在于确保对每一名运动员的公*性。为了确保这一公*性,运动员也是有级别区分的,比如PPS(残奥会级别永久状态)、PRS(残奥会级别核查状态)和PNS(残奥会级别全新状态)。其中PPS不需要再进行分级,因为他们曾多次参加残奥会或者世锦赛,已有了准确分级。
相比于健全人,残疾人的赛事准备工作更多也更为细致,最主要的是安全性和公*性。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而残奥会最能彰显“战斗”二字,因为运动员们都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磨难才得以踏上赛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才是赛事的精髓,所以公*安全的竞赛环境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也是一种尊重。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4)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心得150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心得1
由九个火种汇聚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圣火3月3日展开第二天的传递活动,“九天之火”继续温暖前行。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3月3日上午分别在以“逐梦冬奥”为主题的张家口市民广场、以“舞动雪韵”为主题的崇礼太舞滑雪场、以“古镇新姿”为主题的蔚县暖泉古镇和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上演。3月3日下午,圣火还在以“万国园林”为主题的北京世园公园传递。另外还有来自国际残奥委会大家庭的21名火炬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进行了闭环内火炬传递。
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太舞滑雪场,曾带队获得2008年北京残奥会举重比赛金牌,去年又带队夺得东京残奥会举重项目三金两银佳绩的教练员孙晓刚是火炬手之一,他说:“能够担任火炬手是一次很光荣的经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感受体育的魅力、体育的快乐,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出去。希望运动员在冬残奥会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享受比赛过程,留下美好回忆。”保定市体育局教练员、前残奥会乒乓球冠军葛杨也说道:“能够参与这次火炬传递我十分激动,回去后将在残疾人体育运动方面继续做贡献,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
国际残奥委会副*杜安·卡勒3月3日下午也参与了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闭环内的火炬传递活动,他说:“1994年我就来过*,如今能够在这里握着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我感觉非常棒。特别期待运动员们能够在那些美妙的场馆里,上演精彩的运动表现!”
3月4日,火炬传递活动将继续在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以“追梦之路”为主题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和以“冬奥之家”为主题的北京冬奥组委驻地传递。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5)
——2022冬残奥会精彩瞬间心得体会150篇
2022冬残奥会精彩瞬间心得体会1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6)
——2022冬残奥会最新精彩心得体会150篇
2022冬残奥会最新精彩心得体会1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一部*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7)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个人心得体会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个人心得体会1
东京残奥会即将于24日开幕,中国代表团分批陆续抵达东京。251名中国残奥健儿将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他们不为打败对手而来,而是为超越自我而来。
超越自我需要梦想来点燃。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有人的梦想是夺冠,有人的梦想是破纪录,而有人的梦想只是站在赛场上。54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张岩已是第五次参加残奥会,曾夺得过两枚金牌。尽管巅峰状态已过,但他没有放弃,这五年他更加努力,为的就是能再次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王金刚,在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上获得两枚铜牌,这一次,他渴望新的突破。
超越自我需要有拼搏精神。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许多残疾人运动员说,他们拼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登上领奖台,更是为了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大部分残奥运动员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是体育为他们插上了翅膀,让他们找到了方向,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将这双翅膀锻造得更加强壮。
超越自我需要有坚持的韧性。参加东京残奥会的.中国选手中,年龄的56岁,有些运动员已经为此坚持了20多年。张岩从2000年开始进行轮椅乒乓球的正规训练,21年来他从未松懈,转动轮椅的左手上布满老茧,而这些老茧也是换了一层又一层。张岩说,年轻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冲击金牌,现在是享受比赛,享受乒乓球给他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超越自我需要热爱来加持。生命因热爱而精彩,许多残疾人因为爱上了一项运动而改变命运。短跑运动员李露从小热爱跑步,尽管缺了一侧小臂,但与同龄人相比,她依然跑得很快。小学六年级时,当地残联找到她,让她成为一名运动员。从此,奔跑为李露插上了翅膀,她不断突破自我,获得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终于在2016年夺得残奥会金牌。这一次,她向卫冕发起冲击。李露说,她热爱跑步,是奔跑让她这个农村小姑娘走向了世界舞台。
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50篇(扩展8)
——相约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相约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个残疾人选手,为了体育,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会中来,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残疾运动员,都是一个奇迹。他们都是战胜自我的勇士,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搏斗的身影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运动成绩都值得人们喝彩,观看比赛,我们不再去计较运动员是获得金牌,还是没有拿到奖牌,不再关注他是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民族,我们所感受的就是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受的就是顽强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北京 残奥会 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50篇 2023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 2023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