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即使做了也是隔靴搔痒。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名家的引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即使做了也是隔靴搔痒。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名家的引领。这次学习中各位专家、名校长的报告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或者给出了理论上的指导或者结合实际总结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实践过程及策略,所有这些都给听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聆听他们的报告,使我从心底里一次次被折服,惊叹于他们精湛的教育理论,惊奇于他们眼界的开阔,惊讶于他们对问题的透彻剖析,更敬佩他们科学的求是态度。他们不但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还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更是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远程培训已经结束,回顾这些天多来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使我的业务素质与日俱增。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与科任老师及学员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视野开阔。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本职工作的责任的认识不够,教育教学理论不足,工作经验缺乏。作为校长,我们与专家教授无从比起,从他们的身上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环境改变人的同时学习更能塑造人,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选择学习,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是一个人特别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放弃学习、放松学习必将落后于时代。实践性学习更能使人大彻大悟,走出去看一看会让人为外面的精彩而感动,会让人为自己的满足而羞愧,会让人豪情满怀昂扬奋进。“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网络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本次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给我的印象都是那样的合作,快乐,充满激情,无比自信,谈到自己的团队,那是相当的骄傲。快乐学习,快乐工作不仅仅是喊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言谈中,举止上,真的很为他们骄傲,好生羡慕。“梦想与激情”说的是自我,“成就和分享”则更多的在彼此相处方面思考。我在想,我们大家走到一起,到底为了什么?我以为就是一个“成就”:自我成就、彼此成就,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事业……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在这个团队但中的角色,承担责任,挑战自我,坚持“不断行走在自己能力极限的边沿”,学会与团队中的每个人友好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坚固的战斗堡垒,那时,什么对我们来说都应该是无坚不摧的。分享意味彼此敞开、彼此了解、彼此接纳,也意味彼此奉献。在奉献中,分享彼此的荣誉和欢乐,分享彼此的困难和痛苦,分享信息和成就。我想,一个团队有了这样的状态,有了这样的人,学校的发展应该水到渠成。
远程培训,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生根发芽。远程培训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远程培训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们从此不再迷茫。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要想成为教师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己必须披荆斩棘,负重前行。作为一线教师,有时难免会产生迷茫甚至患得患失的情绪。几多静思,终认识到还是自己修为不够,以及专业水*不过硬等诸多因素导致。岁月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到了教学生涯中的柳暗花明。最惊喜莫过于在无助中遇到了你们――未来的“家乡好教师”;在黑暗中寻到亮起的明灯――尊敬的曹培英老师。从此,心灯点燃,前行的路上不再茫然。
20xx年10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六名“家乡好教师”齐聚一堂,在冯里*、王海红两位美女老师的主持下,十个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争辩声绵绵不断。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在浓浓的气氛中一晃而过,每组组长集思广益,撷取精华,最后整理汇总,上*成了远程交流汇报工作。
在认真聆听了各位组长在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后,不由引起心灵的共鸣。专注于曹老师的精彩解惑,只觉茅塞顿开,犹如在困境中突然找到出口,欣喜若狂的同时收获了以下几点感悟与认识:
“瓶颈”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全体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常常会造成“优生不够学,后进生赶不上”的拉锯式局面。久而久之,优等生与后进生两极分化现象会更加严重。
曹老师解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在班级中给学生指定小老师,“优扶差,一帮一”,学生之间进行结对。有余力的学生除了组成小组承担帮助后进生的任务外,还可以自学自研课外读物,以达到更高的提升效果。
“瓶颈”二:如何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泛化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老师“抛”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可有时又觉得探究流于形式,探究结果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曹老师解惑:如果认为每节课都需要探究,这是一个误区。教师要学会识别,哪些内容适合探究,并采用适合当堂内容的方法进行有效探究,这样才能达到预设效果。
“瓶颈”三:如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大多数教师,虽然教龄不浅,然专业能力相对欠缺,教学理念凸显陈旧,在课堂教学中,总是照搬教材,“填鸭式”教学法总是充斥着新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负重而死气沉沉。
曹老师解惑:如果教师讲课局限于教材,学生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如此便造成教和学分离的后果。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多听优质课,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瓶颈”四:如何避免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练习,许多老师会采取讲台面批的方式。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会造成混乱(互相推搡、说话、甚至有的伺机打闹)的局面。
曹老师解惑:面批本意很好,可以兼顾到每个学生。但最好的做法就是去学生座位上批改,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混乱。
曹老师通俗易懂的解惑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叹:专家就是与众不同,不论从语言素养还是解惑思路,曹老师以他独特的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我。这更激起我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家乡好教师”的强烈欲望。
接下来,曹老师又通过展示框架结构图,以层层阐述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了两大板块的内容: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曹老师指出:教师专业是发展中待成熟的专业。我们的专业诊断技术连老中医都不如,还怎么让别人信赖你的工作。比如:老中医靠把脉就可诊断出一个女人是否怀孕,这就是专业技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就是,专业不可替代性明显不足,是否你的工作大家都懂,这样教师的价值就会明显降低。
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曹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告诉我们光有满腔热忱的专业精神是不够的,还需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在课堂中磨练,在课堂中积累。
在这一板块,曹老师提的最多的一种教学“瓶颈”叫做“萝卜烧萝卜”。意思是重复着一种味道。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课堂也有过“萝卜烧萝卜”的味道。这样的课堂是乏味的,甚至是令学生生厌的。听了曹老师的解读,我终于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时的钻研、实践、反思和学习。只有不断自我磨练,反复学习和积累经验,给课堂适当加点“辅料”,这样才可以打磨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
曹老师还进一步讲到了“个性化发展”中的“优势”理论与“补缺短板”中的“木桶”理论,旨在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畏惧短板,学会适时补缺。只有这样,教师的个性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曹老师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每学期打磨两节精品课,可以学习名师授课精华,但不可复制。曹老师贴心的语言与细致入微的讲授,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感谢本次“家乡好教师”远程视频交流会议,让我收获满满。曹老师是*易近人的,他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了我;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动了我;他博大精深的专业素养折服了我。我愿拾阶而上,砥砺前行,把自己努力成一名实至名归的“家乡好教师”,为柳林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3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我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参加互动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拥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培训转瞬之间就要结束了,现将远程培训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情迫切要求它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所谓“应试教育”,正如有些教育学家所指出的:“是以培养少数专家为目标的升学模式”,它制约了一部分有特长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创新能力差;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它是追求一种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它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应考的能力,因而它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基础教育来说,必须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认识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按照教材、大纲中的要求,“填鸭式”的教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恰恰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亲自动手,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使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要得到锻炼和发挥,而且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创新精神和方法。想要做到以上两点,教师本人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恰恰为我们这些基层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能与专家、同行交流的网络*台,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开阔了视野。
三、深入学习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看了视频教学,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教师角色的变更尚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四、学无止境,要树立学会终身学习思想。
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我突然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对我的信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水*,而应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培训 视频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3篇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00字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 远程视频培训心得体会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