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展全民金融素质教育工作,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全民金融素质,对于促进金融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银行卡使用及防诈骗知识普及情况的社会调查,阐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银行卡 安全使用 调查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特别是作为一种现代支付工具的银行卡,由于银行卡彰显着现代时尚品味和便捷齐全的功能,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2.66亿张[1]。由此可见,银行卡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人们一种离不开的支付工具。但是,通过各种媒体关于银行卡犯罪的报道和身边发生的银行卡被骗案件,我们也清醒地感受到,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带着这些问题,我利用暑期时间,在认真学习有关银行卡知识和分析银行卡犯罪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您经常使用银行卡吗”、“您知道如何安全保管银行卡吗”、“您了解银行卡防诈骗知识吗”等32个题目的调查问卷,历时10多天共发放了300多份问卷调查,在江苏常州市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中进行了一次有关银行卡使用及防诈骗知识普及情况的社会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宣传安全使用银行卡知识,提高人们的银行卡防窃防骗能力。
一、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已引起人们关注
调查显示,随着银行卡持有者的日益增多、银行卡使用及安全知识的不断宣传和普及,人们不仅已经普遍认可、拥有和使用银行卡,而且不断增强银行卡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己和家人的资金造成损失。主要表现在:
(一)普遍拥有和使用银行卡
从图表1.1-2和图表1.1-1来看,由于银行卡、特别是借记卡结算方便、比现金安全,持有银行卡者达95.6%,经常使用者达70%。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大专以上学历者、机关和公司工作人员100%拥有和使用银行卡。
(二)能够安全保管和使用银行卡
问卷中有53.7%的人认为使用银行卡是安全的;76.4%的人清楚银行卡要设置密码,并不随意把密码泄露给别人;40.4%的人在使用网上银行时,注意选择具有安全数字证书的网上银行;58.1%的人在刷卡时,不让银行卡片远离自己的视线;57.6%的人认为“按照借贷双方约定,准时足额地进行还款”能够保持良好信用记录。
(三)银行卡防诈骗知识宣传效果明显
89.1%的人对银行卡防诈骗知识比较了解,而且从图1.1-3来看多数都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播、警方宣传和电信部门宣传等途径了解掌握的。70%的人对冒名发短信或打电话、在自助设备插卡处安装吞卡装置、设置虚假网上银行等欺骗手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四)对打击银行卡诈骗态度比较坚决
除个别人认为银行卡诈骗“可以忍受”或“没什么,影响不大”外,99.9%的人对银行卡诈骗十分厌恶和憎恨,而且从图1.1-4反映出81.8%的人认为在银行卡被骗后应立即报案,70%的人认为在防范措施上要增强银行卡防伪技术、加强银行卡防诈骗宣传、加大打击诈骗犯罪力度。
二、银行卡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虽然银行卡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人们的银行卡防骗意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本次社会调查中也发现,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保管、使用银行卡中还存在一些让人担心、令人惋惜的问题。
(一)不经常使用银行卡的仍然很多
调查问卷中,虽然有95.6%的人持有银行卡,不经常使用的人员却有31%,而他们之所以不经常使用,主要是因为不会使用、嫌麻烦和怕被骗,多数人仅限于领取工资和支付水、电、气、电视、电话等费用。
(二)能完全为银行卡设防的比较少
在银行卡安全保管、使用方面,虽多数人知道也能做到设置密码、不把密码泄露给别人、刷卡消费不让信用卡离开自己视线,但也有近60%的人在保管好日常单据、证卡分开保管、确认交还的信用卡为本人的信用卡等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图方便将身份证件和银行卡放在一起,或随意将日常填写和交易单据丢弃,或不核对交还的信用卡等等,一旦丢失或被窃,则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并造成个人资金损失。
(三)全面知悉银行卡诈骗手法的不多
虽然公安、银行、电信和新闻媒体对银行卡诈骗案件及防诈骗方法做了大量的宣传,但却仍然有人对犯罪分子诈骗银行卡手法认识不足,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如:冒名银行或公安机关诈骗知道的比较多,而对冒名银联或金融监管机构知悉的只占27.6%和21.7%;对在自助设备插卡口处安装吞卡装置、在自助设备上故意制造故障并张贴虚假银行客服电话骗取持卡人将其账户资金转至指定账户、假扮“热心人”帮助持卡人取款时趁其不备调换其银行卡手法比较了解,而对持卡人在自助设备上办业务时分散其注意力(例如提醒其钱物遗落)并调换其银行卡手法了解的只占34%;对拾得、盗窃持卡人设有密码的银行卡能够破解密码窃取卡内资金的作案手法知道的也只占39.4%。如果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众多的诈骗手法,则很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接到诈骗短信能够主动报案的少
当前99.9%的人觉得银行卡诈骗是十分厌恶和憎恨,但调查问卷中如图1.1-6一般有74.9%的人接到诈骗短信时采取却是“不予理睬”,采取电话咨询发卡银行或向公安机关举报的,分别只占4.9%、12.3%。而在银行卡被诈骗后,才有81.8%的人想起借用警方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选择报警,结果往往是财产的损失,甚至有3.4%的人因被骗羞于出口,选择的是自认倒霉不予报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犯罪气焰。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多数人对银行卡知识掌握不深不透,安全使用和防范意识薄弱。一人拥有多家、多张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混淆不清,容易发生插错用错卡或银行卡已经遗失自己还不知道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人是迫不得己,受朋友之托办理了银行卡,实际上不想用,甚至有的人也不会用,导致出现了很多的休眠卡;部分人员银行卡及相关证件、资料乱丢乱放,极易泄露银行卡保密资料或在银行卡遗失后被犯罪分子利用;部分人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明知道收到的是诈骗短信,也不会去举报;有的人虽然知道可能是诈骗,但还是心存侥幸和贪利心理,自认为防御能力比较强,一旦进入犯罪分子圈套则无法自拔,结果还是财产的损失。二是银行卡发卡速度过快数量过多,用卡知识指导和传播不够细致。不可否认,在推动卡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发挥了很多作用,在宣传推广活动中,拥有卡的人数越来越多,全国已累计发行银行卡22.66亿张。但从发卡的意愿、方法和效果上看,却非常让人担忧。银行为了推广自己的银行卡,扩大自身银行卡市场的占有量,每年都摊派给员工一定数量的推销银行卡任务,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是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被办卡人的意愿和资质,只要肯办卡就行,办完亲朋好友,再办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至于持卡人是否使用、是否会使用,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更不会去关注如何普及银行卡知识,指导如何正确使用银行卡、如何防范银行卡诈骗。至于单位统一为职工办理的银行卡(一般为借记卡),则更是缺少这样宣传、指导工作,再加上持有借记卡的人多数为离退休人员,由于这些人员年老体弱、眼神耳力退化、子女又不经常在身边,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收到诈骗短信很容易上当受骗。三是银行卡诈骗不断变化,齐抓共管机制不够完善。防范银行卡诈骗主要涉及持卡人、电信、银行和公安机关等四个方面,现在是:持卡人收到诈骗短信(电话)后一般不去举报;电信部门对诈骗短信(电话)很难分辨和控制;银行对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的自助银行和自动取款机,虽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造升级,但毕竟犯罪分子也在不断进行诈骗手法的研究翻新,对受骗人通过银行柜面汇款也很难掌握和控制;公安机关虽然不断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但终归是事后行为,况且现在犯罪分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案速度非常快,一旦得逞,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公安机关破案增加难度。如果四个方面的力量能够融合起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银行卡诈骗案件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银行卡安全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关于银行卡使用及防诈骗知识普及情况的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银行卡安全防范工作。
(一)加强用卡基础,全面提高防范意识
作为持卡人,为了降低用卡的风险必须加强对自己所拥有的卡的了解程度,除了做到一些对卡的基本保护之外,更需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方式来全面了解用卡的注意点,在日常消费中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防范于未然。除此以外,对于一些银行卡诈骗的案例更加要引起重视,只有了解了犯罪分子诈骗的惯用手法,才能全面提高防范意识,相当高的警惕性才能让持卡人不至于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二)加大打击力度,鼓励主动报案行为
由于银行卡诈骗已经让很多人损失了财产,所以当遇到有此类犯罪企图或诈骗者,公安部门在格外重视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在犯罪分子作案前将其绳之以法。与银行联网,发现可疑的转账汇款进行提醒和调查,将案件扼杀在摇篮里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当然这更需要大众的共同努力,多些“见义勇为”的人,一旦遇到诈骗短信或电话,就要主动报案,为公安机关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诈骗提高线索。为了鼓励这种行为,公安部门不仅可以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呼吁,也不妨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起到促进作用,借助大众的力量,强有力的打击犯罪分子。
(三)普及用卡知识,强化安全防范宣传
银行除了注重发卡的数量,更要注重发卡后的“售后服务”。为了让持卡人了解手中的卡,在办卡发卡的同时,对银行卡的基本知识、用法、注意点等向持卡人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和宣传。或者在节日里广场上举行一些宣传解答活动,解除人们用卡的疑惑,普及用卡知识。在小区里展出防银行卡诈骗的宣传板也是一种很好的让大家防范诈骗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适时的提醒,在受理转账和汇款时,问清楚缘由也可以预防银行卡诈骗案件的发生。
银行卡诈骗,关系百姓财产安全,事关稳定发展大局。我以此问卷分析,引起人们的深思,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持卡人、电信、银行和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推进银行卡的安全使用和良性发展。◆
注 释:
[1]“201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0年08月16日。
作者简介:刘苏阳,(1990.9-),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