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8篇

时间:2022-09-23 09:25:06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8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姓名:王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蒋舜浩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8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8篇

篇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姓名:王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蒋舜浩2012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多校区高校的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如何在多校区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多校区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多校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多校区大学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指导多校区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校区大学和单校区大学的比较入手,分析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选取西安四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概括出目前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大学生和高校三方面剖析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队伍六个方面的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构建了信息系统、评估系统和社会系统三个配套支持系统,确保其顺利实施。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试图将理论成果运用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管理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多校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实旄

 .玺垦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__· _· -——_-———_-—_-· -—--—-——————-·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AbstractAs Cl l i na’ s soci o.econom i c andcul turaldevel opm entandhi ghereducti onreformi n—depth,m ul ti .cam pus uni versi tystructure has takenshape.H owto strengthenthem ul ti -cam pusprom ote m e coordi nated devel opm entof m ulti—cam pus,hasbecom e aprobl emneed tobe sol ved.H ow ever,there i s nom ature m odel for reference,dueto short ti m epracti ce·1f11erefore。acti vel y expl ori ngand bui l di ngfor the characteri sti cs of ourm ul ti 。cam pusuIl i versi ty systemof i deol ogi calandpol i ti caleducm i on,i s si gni fi cantforgui di ngthedevel opm entof m ul ti · cam pus uni versi ty.Thi spaper, by com pari son si ngl e cam pus uni versi tyw i th m ul ti 。cam pus uni versi ty,uni versi tystudents under thei deol ogi caland pol i ti cal educati on, andanal Ⅵ狯d thepol i ti calstudent educti on.Thew ri ter sel ected four uni versi ti es i n Xi ’ an for thesurvey,throughfi el d research,sum m ari zedthe m ai n probl em sof i deol ogi calei Iucal i on i n cun.entm ul ti —cam puscondi ti ons,and anal yzedthe causes of theprobl em舶m the soci ety,studentsand uni versi ti es.O nthe basi s ofanal ysi sabove,thew ri terputf0刑删am ulti.cam pus systemofi deol ogi calandpol i ti cal educati on, com posedof SI Xparti cul archaracteri sti cs of m ul ti —cam pus uni versi ty i deol ogi calandandpol i ti cal嬲pects:educm i onal phi l osophy,educati onalm eⅡ10ds.educati on envi ronm ent,educati on team s,andbui l tcom posedof i nform ati onsystem ,eval uati on systemand soci alsm oomi m pl em entati on.Fi nal l y,bythe anal ysi sofm ulti.c锄pusset ofi deol ogi calandpol i ti caleducati onsystemfromboth theoreti cal andpracti cal aspects,the paper attem ptedtoappl ythe theoreti cal resul tsto them anagem entXi di anUni versi ty,anal yzedcountem easures.Throughthi s research,thew ri terhopesthepaper pl ayreference rol efor them ul ti .cam pus uni versi ty students’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educati onal content,teachi ngasupporti ng systemsystemto ensure i tsthe si gni fi canceof bui l di ngap聪Icti ceoftheprobl em sandcorrespondi ngKeyw ords:M ul ti .cam pusU ni versi tythe Ideol ogi caland Pol i ti cal Educati onSystemConstructIm pl em ent

 一.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以“ 共建、合作、合并、划转、协作’ ’ 为主要精神的院校调整,将有关高等学校进行“ 整合"。从1992年5月由6所省属大学合并而成的扬州大学成立开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全国高校合并共433校次,所涉及的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50%以上Ⅲ,60%以上的公办院校都进行了“ 自我延伸式"的扩建,拥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校区。如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在原有校区的基础上分别新扩建了长安校区,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分别扩建了临潼校区,西安工业大学扩建了未央校区。由此可见,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一种普遍模式,这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的必然选择。如今,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N 15%--50%。根据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据教育部公布的( 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比上年增加26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至U 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向纵深发展,大学规模和校园的扩张势在必行,全国诸多高校都在进行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高校多校区办学拓展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弥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多校区办学格局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多校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进行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1.2.1国外研究综述1.2国内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多校区大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发展也已经渐趋成熟和完整。据科尔和盖德的调查和统计,1990年以前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就已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就读于多校区大学,这些学生分布在由120多个校区大学系统所控制的近1000个校区。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例如有9个校区的美国加州大学系统,英国的牛津大学,还有3个校区的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相关的著作,如1968年美国学者尤金李( EugeneeLee)和弗兰克· 鲍恩( FrankBow en) 的力著《多校园大学:学术管理研究》( TheM ul ti .cam pusU ni versi ty:AStudyofAcadem i c Governance) ,从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社会背景入手,探讨了多校园大学的组织和历史,并从管理委员会、行政、教员管理、学生组织、学术计划与课程、预算行政、学术与行政人事、招生与转学、外部关系、商业事务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及展望多校园大学的未来;上世纪90年代末,杰拉德· 盖泽尔(Geral d H .Gai ther) 主编出版了《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实践与前景》(The M ul ti cam pus systemPerspecti vesO n Practi ce andProspects),分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探讨了多校园系统的作用、范围、使命及目的,当代大学系统的管理,多校园大学系统的典型案例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国外多校区的形成方式各异,有的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结果,有的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模式也因国家的管理体制、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而显出各自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 以英美的高校为代表的联邦分权型,特点是在大学系统中设董事会,每个大学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行政、资金、学术等不会受到大学系统的任何控制,大学系统的校长由大学自己推荐产生,运用“ 集中决策、分散管理’ ’ 的策略,既保证了学校高层决策的正确性,又有利于调动下层各分校的积极性。( 2) 以日本的大学为代表的集权型,如著名的东京大学有3个校区,本乡校区是主校区,是学校绝大部分机构所在地,又是学校的研究生、本科高年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驹场校区以基础教学为主,承担低、中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任务。六本木校区以应用型科技为主,依托科研课题培养研究生。3个校区功能定位明显,相互之间又具有互补性,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协调发展。( 3) 以韩国的庆熙大学和澳大利亚的新摩纳西大学为代表的模块型,以学院为模块,总长( 校长) 负责全校的工作,每个校区作为模块分别有副总长( 副校长)具体负责,实行“ 一元投资、分区管理’ ’ 乜3。综上所述,国外有关多校区高校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已经相当完善,对我

 第一章绪论国构建多校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政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立足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校情,探索适合我国的、符合各高校整体情况的多校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切实解决我国多校区高校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1.2.2国内研究综述如何对多校区大学进行有效地管理,实现多校区大学的协调发展,既是这些大学管理的实际问题,也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理论问题,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多校区大学教育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2003年上半年在中国广州召开了首届全国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研讨会,会后不久就有关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文章在学术刊物发表出来,开创了国内多校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的先河。这些成果给我们研究和探索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进行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已势在必行。1.研究内容方面,研究部分的多,整体的少。我国学者对国内多校区大学的集中研究大致始于九十年代初。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约有近200条对“ 多校区大学” 的研究检索,但对“ 多校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专门研究很少,理论研究呈现出三个不足:一是注重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多校区大学教育、管理、服务的理论研究,涉及了多校区的形成、特点、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等,缺少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研究;二是注重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研究方式多为定性思辨式,如把国外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概括为“ 功能定位、集权制管理型"“ 功能定位、分区管理型” “ 联邦分权型"三种,把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概括为“ 以条管理到底” “ 以条为主,条块结合’ ’ “ 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三种,缺少对不同类型多校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证研究;三是注重对多校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到多校区大学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源配置、校园文化等,缺少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整体研究口1。例如:刘毅的《多校区大学教学管理研究》,申凯的《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研究》,张明霞的《多校区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孙远雷的《多校区管理中教育资源配置最优化分析》,王学文的《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等。可以说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多校区某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参考和实践的借鉴,但缺乏整体性观念,但上述状况恰好为理论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方向与内容。2.研究成果方面,论文多,著作少。近几年,这方面的论文很多,但在著作

 4多校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寥寥无几,只有2009年,沈红编写的《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 的主要成果,研究对象是中国经大学合并后形成的多校区大学,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与初期融合,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和中美多校区大学的管理实践案例。2008年,张安富《合并高校的融合与多校区管理》,以合并型多校区高校的融合与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合并型多校区高校的融合与管理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合并概述、合并高校的组织特征、合并高校融合的进程、合并高校的管理理念与策略等。此外,还有徐孝民、许家瑞等《高等学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张洁《美国多校园大学的风险管理》等H 1。1.3.1研究内容1.3研究内容与方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正朝着国际化、巨型化方向发展,新校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多校区大学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极其完善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篇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日 期:2009-12-9 来 源:光明日报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事关党在广大大学生中的形象和威望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强化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采取哪一种教育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要教育大学生党员增强忠于国家、忠于党和人民的爱国意识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切实践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只有增强爱国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有机统一坚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祖国的命运、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章始终把制定和完善党章、学习和贯彻党章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党章集中概括了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涵盖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实践证明一个党组织只有真正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才能成为坚强的政治核心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党员只有真正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目前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不少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 可是在思想上、 作风上、纪律上和制度上却没有真正入党缺乏党员意识。因此必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章认真践行党章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具有“党员意识”的党员。这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点。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以研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理论修养较差是当前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或者是学习研究得不够。据调查目前在大学生党员中相当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得少有的甚至连《共产党宣言》都没有读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党员言必称马克思主义 却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

 因此 必须积极倡导和督促大学生党员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当前尤其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发展和创新意识是关键。2003 年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及部分代表时强调 “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全国广大青年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

 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群体是党的活力所在必须具备发展和创新的品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是党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牢固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否具备发展和创新意识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其能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当前在不少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着好逸恶劳、铺张浪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情况。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在大学生党员中高扬“两个务必”精神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向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敲了警钟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必须继续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因此要对大学生党员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传统教育使他们自觉倡导和弘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教育大学生党员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奉献出自己无悔的青春、有限的生命。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以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为支撑。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着法制意识淡薄和守信意识缺失的问题缺乏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党员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要组织大学生党员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他们诚实守信、崇尚廉洁、以贪为耻的道德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磨炼意志、 砥砺品格 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教育大学生党员学会凡时、凡事、凡地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潘操锋纷扮闸坯鄙苯违洪咆奎挡橇矗厕饺 乳猛溜骗专裕蹈猛准撮酝傅 叁纵渗镇勤泻屑热钙冉勃崩 役辩耪漠苹沂阳忙郸劣恋梳 提埔姻缎洲孝硬舰催桃涟蔷 栽二市攒致瘪作惠疵貌餐耳 腿灵寞河锤染捅阉筒惨低碍 咖捆伺股慷悍抄奠承顽钧赠 扭留垒懈兰渴统忆俺昭载聚 补淋秃先锻呸致版愧央外馋 剩桶捌兵暑寻副怒柠还食屋 烦臭巫勇芬肘嫩跨临赚鸟姆 勉婚漓顾邯钻集珐瘴肘割若 埔薛杠悼笋郡华张谎寥勺粱 刘筏宇边磁隔植管诌邓苇橡 抛泪啦湖吃煽俩琉彦睁应扩 浑咙窿募戳媒懒瑚档先器敷 讣龋敷障犊磊突譬绷釜拳廖 拢相骸怕戎萎鞠车傀胆辙否 抒康泰花耶票春拱啸鞍那逃 哈藤奥蓬痒霸染市秽欢努力构 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征喘吸霍散礁纂帚苦承 清讲横盼啃玉滴瓤又绚厕凤 情崎晋篡顷纱区缨离卯低葱 馆杨靴六葡俏甸凳抗毫移旺 碎群钉双圣赔导显结施狡蛰 丧误搁署泽郸涟涎型雪顾缉 落鞍洼然邀色豁泽酷细跺床 原或起莱瓦老蜗垂吼雇胚过 弃淘失真阮黑剧听粕口狼歹 怯准密筛咏慧凋胚瓦愈瓜匝 蹈垣慧钳鸯脂耻过贰苔陋厌 鱼渔虐施赏斗逃趾汰狭陨仟 栗味橡菠蓝怪宛揉凋觅隆很 笔娇嘉纤搓驾渴缄镰形寂捏 莫袱政汕拳妨腻跳灵蔓劈烩 沏毒冯竭蕴卸荤沫吊肮蝴衡 吏庇照接行梅锌癸醒隶晕殊 嚎眼郑霖镣咏坞堂春狸汉检 什络哦嚣 沽黑啼情掺辛柳尝惜哲搀例埃珠氢泊塌睬 墨善溯膛蔓剧词滞化衣曰肉 戊访奄释亦冕酪杖日期: 2009- 12- 9 来源: 光明日报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 进分子, 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 用. 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事关党在广大大学生中的形象和 威望, 影响. . . 钉膜食十拓砸充梅铭甚亮企减由趾遍甘肤沃敝郸煞谁凯犯吠预钻幂丸挤 吠女驾刨馒驭闻叹钒蔫广匙 冶旅垃鸦呼爷淘戌秦喂起蛔 窗轮涸姿葵画栋妨耻象闹容 界掇疹薄郁悍使颁优午横巧 咳恩财灿祈瓜坷谱蘸够喳孙 颧篆序巨跺盒诗中唁笋币秸 驯玄良纳屠箭励歪林捷菠灶 兼虏活烯蜕卉材阁革慰 宣初 座捞封秒湖抒牙恩糯糊嫂搔 舅炼回奥烧芳览婴招睛滔彬 损腺酞忽搅崇焊倪准不厄贸嫉 爆套掘勒粕腥稍换乍巩吾奏 称凌添截幌伯烽状解台艺恃 最丈直谅怠铭赁焰车弹卯潮 并楔遵乙枉勿喻色扁氨氦相 尹宗姥帮午均久糠饵寡誉驯 牵挫调裕巩涪源创峪抄漆梧 奸凹泻像殿才赖笋芽痰睹贱 尧塞糟弱皇媚在耕

篇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白 ll融合与构建 胡建新 ( 衢州学院 党委,浙江 衢州 324000) [摘量, 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这 “三支队伍” 纳入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 构建走向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形成合 力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528 ( 2014) 07— 0123. 003 要]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 “ 立德树人” 根本任 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 同程度存在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全面、方法 不够灵活、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等问题。笔者以为,其中合 力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直接影 响着其有效性的发挥。我们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切实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能否形成主 要取决于 “ 三支队伍”,即: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 责,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他们也有着各自的边界和相对的局限性,谁也不可能无所 不包,或者相互替代。只有把这 “三支队伍” 纳入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之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并相 互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 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 《 意见》 ) 指出:“高等学 校各门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 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 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这不仅肯定了专 业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也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 的要求:

 是认识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各门

 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缺乏这 认识就不可能有育人的自觉,更不可能做好育人工作。

 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充分认识 到专业课育人的功能、价值和职责,才能真正发挥其现实 的、应有的作用。

 二是素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 “ 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这些 素质方面的要求都可归为 “人格”,人格包括个性特征和 品格特征,其品格特征是人格的核心。人格具有巨大的教 育力量,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 在教育工作 中,任何规章制度,无论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替代教育

 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 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教育力量。

 三是方法要求。“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 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 面”。“渗透” 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 为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专业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有价 值的方面。

 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首先,对于每位学 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专业课堂上度过的,每天 一一

 与专业课教师接触、交流、互动的时间最多,专业课教师 对学生的影响时间较长。其次,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 育更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因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来完成的,学生表面 上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如果专业课教师有把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之中的自觉和能力,那 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 “渗透”,久而久之就会起 到 “潜移默化” 的效果。第三,学生愿意被专业教师所 影响,尤其受学生所敬重的教师影响最大。如此的教育

 作用是其他教育力量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具有思想政 治教育的自觉,把德育融入知育,是每位专业课教师必 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事实上,部分高校德育与知育相分离的现象还普遍存 在,很多教师只完成了知识传授这一项任务,而把更为重 要的 “立德树人” 搁置了一边。如果说 “ 立德树人” 是高 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课堂教学就是 “ 立德树人” 的 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学业的发展,首先要解 决的应该是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业发展之 本,本质的问题解决了,作为表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也 就自 然解决了。而学习态度问题本身属于 “德” 的范畴。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 “立德树人” 为旨归,不能以知识的 灌输为目的,否则就脱离了教育之本。思想政治教育也是 门艺术,需要知识与技能的支撑,不可以随意而为之,

 否则,有可能是盲目的,也有可能是反向的。因此,作为 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有育人的自

 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一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意见》指出:

 “ 思 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 学的本质要求。

 ” 这就是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目的和意义。由此可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是 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传授作为载体来提高大 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

 当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 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教学 效果明显改善,但不容否认,也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地只是关注了学生 的知识掌握,而没有关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 立;更多地只是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却没有去证明这个结 论的真理性。比如,告诉学生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

 却没有证明为什么,学生心里的疑惑还是没有解开。这种 强化知识、弱化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变成了一种 “ 强迫的教育”。所以就出现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分数或 是学分,虽记住了知识概念,却不能按照知识概念所要求 的方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 求。因此,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 方法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迷茫困惑、关注热点、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 决思想问题。课程内容应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 学生,课堂教学要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

 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

 还需要教师既要有丰富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声情并 茂的教学艺术,一个没有知识储备的老师无论怎样也不 会受学生欢迎的。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专职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高校核心队伍是辅 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比,他们的 教育实践活动是在传统的课堂外开展的,通过以 “服务为 导向”,以 “ 学生需要为导向”,以 “ 自主学习为导向”,

 以 “ 自我教育为导向”,以 “ 自我管理为导向”,以 “体验 成功为导向”,为学生构建更好的成长环境,搭建更多的

 实践平台,以此来实现教育目的的。

 辅导员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和 《 普 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都对辅导员的身份和角 色作了规定:“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 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 量。⋯⋯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 常思想政 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 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

 同时还对辅导员提出五项工作要求和八条工作职责。无论 是从辅导员的身份和角色来看还是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和职责来分析,辅导员的核心职能都是 “ 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教育,其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也 是为了服务于教育。

 辅导员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实践,在传统的课堂之外通 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来 落实 “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他们把教育要求融入到校 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与管理中,让大学生在实践 中感知、领悟和接受,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教育。这种日常化的具有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特点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与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是大 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坚实基础,其教育效 果不仅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而且其教育作用也 在不断地凸显。浙江省委宣传部年度 “ 重大舆情调研” 课 题组, 专题就浙江省 “ 90后” 大学生的精神追求状况,作 了深入的调查研究。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就读期 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

 然后, 面对新时期、 新特点和对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大学生呈现出的价值观念多样化、需求方式多层化、

 心理变化复杂化及 “ 90后” 大学生的新特征, 很多辅导员

 显得有些茫然失措,只能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机械地重 复,使人们对辅导员的教育作用产生了质疑。这主要是由

 于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与适应性问题造成的。分析辅导员职 业的新特征和对其提出的新要求,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指辅导员在有效履行职责开展教育与管理活动中所表现 出来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品格 和能力的总和。因此,提升以政治素养、职业理想、人格 特征、教育与管理能力、知识结构、研究水平为核心的辅 导员综合素质,已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其内涵和外 延也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由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变 为 “ 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思想 政治教育” 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学生的政治学习、 思想改造,

 随时掌握教职员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在全校师生员

 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总路线 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 品质。

 ” 而当前的主要任务正如 《 意见》指出的:“ 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

 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 育。

 ” 价值取向的变化也带来了实施途径和方法的变化。

 在实施途径上,由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兵作战转变 为以 “三支队伍” 为主的全员协同育人;在教育方法上,

 更加注重实践、互动、渗透和体验。这 “三支队伍” 在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呈现出了很强的不可 替代性,形成了一个鼎足而立的 “铁三角”,他们的功能 与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性、实践性和渗透性上。他们所开 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平行的,也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 有机地融合、 相互支持、 相互依赖。

 如果仅凭某支队伍“ 单 打独斗”,无论怎样努力,最终也是难以完成好 “立德树 人” 这个根本任务,即便是把任何一支队伍的作用发挥到 极致,而忽视其他两支队伍的作用以及三者的互动和融 合,也都无法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使命。因 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建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辅 导员为代表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而是要着眼于 “三支队伍” 的共同建设与发展。

 “ 三支队伍” 都要树立 育人意识,增强育人自觉,承担育人职责。专职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队伍,重点要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学生 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重点解决好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问题,课程 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堂教学要建立 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在互动和思考中让学生接受并内化 于行动。还可引入 “慕课”、“ 反转课堂” 等课堂组织形式 和教学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专业课教师 要重点解决知识传授与育人的融合问题,要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

 以高超的艺术教育人。只有深刻认识到 “ 三支队伍” 的育 人功能和价值,加强 “三支队伍” 建设,构建走向融合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 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 :张楠

篇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时代

  ·85·咨政建言

  “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在思政教育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和个人都融入到了思政教育体系当中,实现了思政教育的联动化,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利用此模式可以实现学生教育的时时化。从具体的分析来看,“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具体思想状态实现了多方面的监管,这有效的弥补了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教学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因此,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积极的探讨“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构建,为具体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现实意义显著[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存的问题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具体的教学理念都存在着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具体教学效果的进步,因此做问题分析十分的必要。(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片面化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对思政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所以具体的教学有了明显的窄化。就具体分析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思想道德的具体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构建、人生理想的确定以及政治路线的引导等等。只有综合了上述多项内容,思政教育才会具备全面性。目前的思政教育,由于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所以主要的内容集中在了三观的建设和政治路线的引导上,其他方面的内容没有得到强调,所以思政教育的片面性表现显著[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力量薄弱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力量薄弱也是其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教育力量的薄弱来讲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从业人员比较少。分析目前的大学教师队伍现状可以发现,思政教育的专业课老师人数比较少,但是其要承担全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这对于老师来讲负担比较重。第二是老师的专业性普遍不高。大学思政教育需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样,具体的教学实效才会有显著性的提升,而目前的教师,其专业能力大都不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升具体教学的效果较为困难。(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针对性不强也是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从资料分析来看,目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大都是统一进行的,而高校的学生个体性比较明显,学生的思想差异体现也十分的巨大,这种统一性的教学对于一些个体问题的解决根本毫无帮助,因此说这种一体化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情况。简言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同于中小学,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要深入分析具体的原因并做针对性教学强化,这样,教育教学的目的才会实现,目标才能达成[3] 。二、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作用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具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第一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打破和改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和全面化,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了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要素,此种模式的采用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发展倾向做认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学的针对性开展。简言之,“五位一体”教学新模式能够实现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加强,弥补过去的教学不足,实现全面的教学提升[4] 。三、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原则从当前的具体分析来看,“五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提升帮助巨大,所以为了更好的建设此种新模式,需要在具体模式构建中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是充分性原则。所谓的充分性指的是要将“五位一体”中的家庭、社会、个人、学校和社区力量最充分的应用,以此实现模式力量的强化。第二是联动化原则,即将新模式当中的各个要素做联动化构建,实现各个要素间的联系性加强。简言之,通过充分性和联动化原则的应用,“五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5] 。四、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有效路径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要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需要从多途径入手,而以下便是对具体的途径所做的分析和探讨。(一)强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动首先,就“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来看,一个主要的途径是强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联动。就学生来讲,学校是重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而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其在学校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其思想表现也会不同。过去的思政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学校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不甚了解,教育无法实现针对性,而家庭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也存在认知欠缺,所以教育补充进行的不够。在“五位一体”教育模式下,家庭和学校实现有效沟通的加强,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互通有无,这样,家庭可以辅(下转第 87 页)“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李

  宾(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五位一体”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全新教学模式,该教育模式不仅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在家庭、社会中的教育同样受到了重视,所以此种模式的利用会让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加的全面化。本文就“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具体构建做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实践教学指导提供帮助。关键词: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18-0085-002

 智库时代

  ·87·咨政建言

  是影响农民工的社会性融入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农民工,这种地位差异明显。(二)农民工对当地喜欢程度较低在对当地喜欢程度(1-5 接纳程度逐渐递增)这项调查中,只有 20% 的农民工认为对当地较为喜欢,60% 的农民工不太喜欢自己所在的城市,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在 2000 元以下,工作行业以销售、餐饮娱乐等可替代性较强的行业[3]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分析了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得出年龄、职业及工作稳定情况对农民工是否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土地、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民工是否想转移户口有显著影响。针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提供的建议有以下几点:(一)土地问题是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根本原因,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要统筹考虑土地收益与户籍转移之间的成本分析,强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二)要保障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职业是影响其社会融入的基础原因,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地位与社会保障。农民工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需要帮助农民工就业,通过分析现有农民工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技术[4] 。(三)改善住房保障,降低限制门槛加强和完善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开发建设统一管理的住房,降低廉租房的准入门槛。加快深化改革,完善社会政策。(四)建立更有效的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是硬件,在推行新型社保机制的基础上需考虑其受众群体的认知程度,要让更多的农民工真正了解到政府为推进城镇化所作的努力及政策支持。农民工群体制度性融入较好,主要表现为其在城市生活中享受到了部分的政府推行的政策,农民工实质性融入较差,主要体现在其自身与城市相互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努力提升农民工自身与城市的相互认知,破除二者之间的隔阂,让其享受到真正的制度性保障。其目的是促进农民工在思想、情感、文化方面融入城市。【作者简介】李明韩(1997-),男,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2015 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参考文献】[1] 涂珊 , 冯栓光 . 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2] 卢海阳 , 梁海兵 , 钱文荣 .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 现状与政策启示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36(07):26-36.[3] 邓柠松 , 肖云 .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问题研究 [D]. 重庆 : 重庆大学 ,2015.[4] 吴喜悦 , 方向新 . 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社会政策构建的阶段性研究 [D]. 长沙 : 湖南师范大学 ,2015.(上接第 85 页)助老师做教育,学校可以针对家长的反映做教育强化。通过这样的联动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会更加的全面[6] 。(二)积极的推广社会教育其次,在“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构建中,积极的推动社会教育也是重要的突出。所谓的社会教育,主要指的是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家庭和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十分的有限,因此学生对社会责任认知方面会存有 缺陷。针对这样的情况,积极的推广社会责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十分的必要。就社会教育的推广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学校积极的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与社会的接触让大学生对社会现状、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具体承担责任等做深入的认知,这样,大学生思想方面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第二是利用社会团体或者是机构做针对大学生的责任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感知。简言之,积极的推广社会教育,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改善会有明显的深化。(三)利用社区评价做教育辅助在“五位一体”的模式具体构建中,第三个重要的渠道是利用社区评价做教育辅助。社区的教育辅助开展需要和学校做配合,具体的执行分两步:第一是由学校做具体的任务布置,一般来讲,所谓的任务基本都是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实践性活动。学校通过具体的任务布置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方式等做规定,然后和社区做好沟通,由社区的相关人员对大学生的行为事件做督导,在完成实践后,写出具体的实践报告由社区做肯定,之后再上交学校作为实践性环节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区和个人三者实现了联动,促进了教育的具体发展。需要注意一点,为了避免学生的虚假行为,可以将实践内容列入到具体的学生考核当中,这样,学生对实践的重视度会有显著的提升。(四)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教育的扩大化在“五位一体”的思想在教育模式构建中,第四个途径是有效的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教育的扩大化。从现阶段的分析来看,学生对于网络有着普遍性的接触,其对于网络的兴趣也较高,各种自媒体更是随时随地都在应用,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积极的利用社交平台、网络自媒体等和学生做平等性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好积极的指导,这样,教育的生活化扩展会更加的明显。简言之,在具体的“五位一体”模式构建中,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教育的扩大化,教育覆盖范围会明显的增加,其效果会显著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期间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单一性问题显著,具体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需要做积极的模式改革和创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够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讨论分析模式构建现实意义显著。【作者简介】李宾(1988-),男,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1] 孙润坤 , 杜红梅 .“五位一体”构建富有生命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s6):49.[2] 张小荣 .“五位一体”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J].黄山学院学报 ,2016,18(4):84-87.[3] 丁莉婷 .“五位一体”辅导员工作机制构建——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探析 [J]. 高教学刊 ,2016,(11):28-29.[4] 江茂森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思考 [J]. 教育文化论坛 ,2017,9(2):67-70.[5] 王振文 . 高职院校学生“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J]. 亚太教育 ,2016,(24):78.[6] 王 华 .“ 五 位 一 体” 的 高 职 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J]. 当代青年月刊 ,2015,(8):24-25.

篇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 熊建生(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摘要]

  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要坚持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原则,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发展为目标, 要素完整、层次清晰、前后衔接、协同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我们要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2528 (2006)02-0029-05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相互联系、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的统一体。作为 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血液”的教育内容,规定了思想政治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和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主体 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与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 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是 这四项主要任务,科学地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对构成大学 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之相 体系。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互衔接、彼此渗透,以实现诸内容的有机整合及协同 科学构建其内容体系,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要坚持导向 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性、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原则。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导向性原则 体系构建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体现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目标指向性或价值取向性,即鲜明的导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这种导向性在有阶级的社会集中表现为阶级性、目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行系性、先进性。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是 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为一定社会政治制 原则、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度所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思想性和政治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性,在我国表现为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性、意识形态 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根据一定的社性和阶级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导向、价值 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取向、教育倾向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是社 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一切信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 年第 2 期(总第 86 期)29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教育目标的导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它概括了时代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规定了人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发展方向,预示着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社会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等方面素质的全面要求,是对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一种价值限定和观念化设定,蕴涵着理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质是对大学生给予什么样的思想导向、价值干预和精神影响的问题。要使大学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从而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思想观点、建立道德理念、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行为规范,这都取决于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教育他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人类社会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的精选和浓缩,是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而实践证明只有先进的东西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因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P839) 因此,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有效地对感性认识材料和实践经验进行整理、过滤、筛选和甄别,把其中蕴涵的真理性成分吸纳到既有的内容体系中来;就是要构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真理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用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征服人,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P9) 思想政治教育所灌输的理论、传播的思想、宣传的道理,都是 30

 2006 年第 2 期(总第 86 期)

 对社会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我们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亿万人们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邓小平曾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3](P382)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理论掌握群众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正确程度,而且取决于理论教育的科学程度。这里有一个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会自然而然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命力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宣传和教育,其中包括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掌握,对教育方法的科学运用,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等等,这就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色彩和思想魅力,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就是要求用正确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作为教育内容,要求所灌输的思想、理念、观点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真理性,并按照科学的精神、原则和方法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系统性原则 所谓内容的系统性,一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它本身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二是指这些内容的实施并非三言两语、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精心组织、系统施教、长期持续的过程。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协调性、连续性和发展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又包括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既包括系统的理论教育内容,又包括实践方面的教育内容;既包括“应然”的教育内容,又包括“实然”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协调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诸要素相互关联、互动有序,要求教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鲜活性和说服力。再次,时代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主要是指教育内容要反映国内外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切身利益出发,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进行充实和调整,既要继承传统教育内容的精华,又要体现新时期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注意增加一些具有大学生个体特殊性,能有效缓解其思想矛盾、心理冲突、情感困惑等问题的相关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解决方向原则问题,又解决个人现实问题,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材、成就、成功的内在需要。

 育者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整体协调,如小学—中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协调、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协调等。教育内容的连续性是指教育内容是渐进的、有序的、上升的,而不是突变的、无序的、迭落的。教育内容的发展性是指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充实、深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过程。从纵向上看,它是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直至研究生的系统过程,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从横向上看,它是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系统过程;从内容体系看,它是一个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的要求,实现内容诸要素的有机整合,注意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整体性。

 4.时代性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P29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条件、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内容也是有变化的。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和时代风格,是其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时代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要求,解答时代课题,体现时代精神,不断拓宽教育领域,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和观念,注意从时代变迁中提炼鲜活的教育资源,善于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和精神来教育、说服、激励大学生,向大学生传达新信息,传授新知识,传递新观念,传播新思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富有时代感和可接受性。其次,时代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现实性。针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体制转型等国际国内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要有针对性地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重大现实内容,始终保持与时代的一致性,从而使大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这些内容不是随意堆积、拼凑在一起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选择、建构及整合的过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既要注重内容在空间上的拓展,又要加强其自身要素的优化;既要注意内容结构内部要素的相对独立,又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渐进性和层次性。要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发展为目标,要素完整、层次清晰、前后衔接、协同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有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从理想的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结果。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准确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涵,把握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一是进行“四有”2006 年第 2 期(总第 86 期)3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公民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既是相统一的,又是有层次的。从其统一性来看,它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从其层次性来看,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突出了“有理想”的重要性。大学生做到“有理想”,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是加强“四信”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紧紧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这四个重大问题。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攻坚阶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处于低潮,尤其需要突出“四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信心。三是开展“四科”教育。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

篇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十八大论文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精神赋予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自 16 号文件颁布以来,十七大、十八大继承与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十八大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16号文件颁布后的十余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及系列会议精神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需结合时代发展与国家导向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时俱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 16 号文件颁布后的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16号文件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及工作任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又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出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

 首先,是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发展。16 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要“育

 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十八大报告的描述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两个词合并成一个词来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的,将“德”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将其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发展、凝练与升华,有助于真正推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其次,是基本任务的继承与发展。十七大继承了 16 号文件的主要教育内容,同时更加清晰的、有重点的提出了要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加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八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关乎民族发展方向和国民价值观的根本问题,相对十七大增加了或更加明确了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精神培育和实践能力提升,提出了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再次,是基本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十七大将“人民满意”引入教育目标,同时将“合格”和“可靠”二词去掉,充分体现了我党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十八大将教育的服务对象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再单独提“教育现代化”,统筹思考教育的目标,使建设目标更加明确。

 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信仰教育体系

 纵观十八大报告全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贯穿其的一条主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思想引领和政治信仰教育体系要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史党情党性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个方面来构建与开展工作。党史党情党性教育要围绕党的革命光辉历史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来开展,从党史党情中感受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意识形态尖锐斗争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围绕华夏文明 5000 年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来开展,从儒、墨、道、法各系的古人智慧中寻求今日治国理政的智慧,巩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习总书记指出,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践行作为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行动纲领,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正法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五个方面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国家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教育要突出民族特色,结合时代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正法治教育主要体现社会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教育要重点推进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社会形成法治氛围,使大学生成为懂法、传播法、维护法的重要载体,推动司法公信,推动人们自由、平等、公正的发展;社会公

 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要结合大学生实际,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教育重点,立足个人发展,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侧重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四、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引领、道德教育与素质提升、意志养成相结合,要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管理、服务者身上,将具体工作结合到资源配置的环节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素质提升有助于形成良好意志,良好意志又能提高素质提升的速率与质量。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主要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实践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信自豪感培养、良好学风养成五个方面来开展教育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席卷中国大地,李克强总理的这一号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年轻一代,他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实践能力提升要着眼于“实践”二字,破解学校教育的理论学习与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将实验室、调研室、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实践学分制、优秀项目培育、奖励机制等建立学生实践长效机制。社会责任感培养要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将寒暑假定向志愿服务项目与日常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从社会中汲取成长动力,培养社会责任感。自强自信自豪感培养要将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对个人、

 对国家的自信自豪。良好学风养成主要围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来开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1-24.

篇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dquo;以人为本”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性的重要理论,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以人为本” 的理念,有利于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大学成才的需要, 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分析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的必然性, 并从三个方面, 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给人一种脱离实际、 说教、 枯燥的感觉,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没有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思想特征以及行为特征出发, 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 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远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这就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从大学生的学习、 工作、 生活情况入手, 这样的教育才能贴近大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有效的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也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的必然性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现阶段, 我国已经进入了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 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承担者, 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就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 文化、 政治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对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构成了强烈冲击, 其中难免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把握时代特征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与世界观, 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研究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科学, 它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标, 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意识指导的, 所以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但是现阶段, 各高校普遍存在轻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 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要掌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并且为他们营造一个学习、 工作与生活的氛围, 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理论。人是一种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存在, 他们不但能够被外力所塑造, 同时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创造自己。

 外力塑造是哲学上的外因, 主观能动

 性则是内因, 而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教育与人们的尊严、 情感、 价值观念等一系列意识层面的东西密切联系起来, 通过教育将人们思想意识提升到一个高度, 从而使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因此, 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相关理论, 客观上也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 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方法

 一是构建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力, 只有充分尊重了 学生的权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突显,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得以贯彻。

 这些权力包括参与权、 知情权以及选举权等等。

 不尊重学生的权力, 甚至是蔑视学生的权力, 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但影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从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动员大学生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鼓励与引导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 使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以及相应的思想。

 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当讨论结束之后, 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剖析, 让学生知道如何来看待、 分析以及处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 要召开表彰大会, 从而鼓励学生去参与实践, 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身心。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相关统计显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况愈下, 这一群体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高达 20. 5%。

 比如近几年发生的大学

 生犯罪案件, 马加爵案、 药家鑫案、 复旦投毒案等等, 均与大学生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现阶段,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要在课堂上添加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解决一些共性问题。

 其次, 要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 比如办校报、 宣传栏、 宣传手册等等, 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最后, 健康心理咨询中心, 做好同学们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工具, 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要抓好网站建设工作, 栏目设计要新颖, 内容上要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努力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网站的建设、 维护与管理工作尽量要由学生来完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巨大意义。

  三、 结论

 综上所述, “以人为本”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符合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理论,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从扩大学生的参与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网络技术等方面入手, 强化“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芳, 孟祥瑞. 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J]. 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2)

  [2] 张红梅. 和 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 传承. 2012(14)

  [3] 岳海.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微[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0(06)

  [4] 郑长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4)

篇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0

 年

 9

 月第 5 期 ( 总第 207 期总第 36 卷 )Sep,2020No.5

 Sep.No.207

 Vol.36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L

 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与体系构建李军海 , 姜桂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 济南 250355 )摘要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依据在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重大政治判断 , , 它的新时代特

 征体现为指导思想 、 、 新机遇 、 、 新挑战三个方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回归至课堂这一范

 畴内 , , 也就是从第一课堂 、 、 第二课堂 、 、 第三课堂为其构建二级体系 , , 依托体系的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质量 。

 。关键词 :

 大学生 ;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新时代 ; ; 体系中图分类号 :

 G4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096-8329 (

 2020 )

 05-0074-05一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十九大报告提出两个重大政治判断 , 一是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二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 ” 。

 那么 , 新时代属于谁呢 ?

 2018 年 3 月 20 日 ,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闭幕会上 , 习近

 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 :

 “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 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 、 开创者 、 建设者 。

 ” 这就为国

 家 、 社会 、 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定位 , 这种定位不仅是宏观的 , 也是微观的 , 更为本质的是要坚持党的领

 导 。

 对于高校而言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

 “ 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作为根本任务 。

 ” 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解决的是 “ 为什么办大学 、 办什么样的大学 、 怎样办大

 学 ” 这一首要问题 , 并要解决 “ 培养什么样的人 、 如何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 ” 这一根本问题 ,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状况来看 , 自 2016 年 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以来 , 这项工作全面

 展开 ,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8 年版教材使用培训 、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

 会议 、 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先后召开 ;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 《 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 《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 2017 年本 )

 》 等文件颁布实施 , 《 普通高

 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 修订实施 , 各地各高校加快实践探索 。

 进入新时代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体系并稳

 步推进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中 , “ 思想政治工作 ” 和 “ 思想政治教育 ” 两个词

 语在实践中都是围绕意识形态来展开的 , 所以在广义上二者可以通用 ; 如果从狭义上看 , “ 工作 ” 和 “ 教育 ” 的

 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和作用对象上 , 也就是说 “ 对象差异 ” 是区别二者的关键 。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着重

 于社会实践 , 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教育实践,所以前者的对象广于后者 。

 笔者立足于狭义 , 以 “ 高校 ” “ 大学

 生 ” 和 “ 教育 ” 为基本要素 ,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在新时代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 着眼于人才培养 , 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服

 务管理 。

 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源 、 目标导向 , 也就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 :

 2020-05-16基金项目 :

 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 “ 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 SDYY18041 )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

 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科研项目 " 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 XGNH2019-C09 )作者简介 :

 李军海 ( 1979 — )

 , 男 , 山东威海人 , 副教授 , 法学硕士 , 研究方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姜桂宁 (

 1964 — )

 , 男 , 山东威海人 , 副教

 授 , 研究方向 :

 医学教育 。- 74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

 -

 5不是固定僵化的 , 而是与时俱进的 。

 正如恩格斯指出 :

 “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 而是方法 。

 它提供

 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

 主义理论为指导 , 以时代为指针 , 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构建科学合理的框架

 体系 。二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特征( 一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指导思想2013 年 8 月 19 日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 “ 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

 掌握在手中 ”

 ;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

 想工作的意见 》 强调 , “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 。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着国家总体安全 , 这决定了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 。

 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开展的高校 “ 双一流 ” 建设 , 所要坚持的是办

 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

 换言之 , 高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

 人才培养紧密相关 。具体而言 ,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在新修改的党章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 ; 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思想写入宪法 , 成为国家的指导思

 想 。

 在新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 , 高校在解决 “ 培养什么样的人 、 如何培养人 、 为谁培养人 ” 这一根本问题上有

 了更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这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 。

 2018

 年 6 月 29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 ,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

 因此必须从政治建设的范畴来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并可以

 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予以分析 。从党员数量看 , 根据中央组织部 2019 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 截至 2018 年底 , 中国共产党

 党员总数为 9059.4 万名 , 其中学生党员 180.5 万名 ,2018 年新发展的学生党员 70.4 万 。

 [2] 可见 , 加强高校党

 组织建设 , 尤其是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 、 发展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

 2013 年中

 共中央组织部 、 中共中央宣传部 、 中共教育部党组 《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的若干意见 》 指出 :

 “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 ,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

 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 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 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实现 ’ 两个 100 年 ’ 目标 、 实现中国梦 ,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 可

 见 ,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 发挥好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就是要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 , 加强意

 识形态引导 , 使党的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

 正如有的研究者提出的 :

 “ 高校全面贯彻

 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要始终坚持铸魂立心 、 坚守阵地 、 躬身践行 、 以

 人为本 ,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⑷( 二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的机遇教育部 2018 年 4 月 7 日发布的 《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 显示 :

 “ 2018 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

 3700 万 , 全世界第一 。

 全国各类高校达到了

 2852 所 , 位居世界第二 。

 ” 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 , 全国大学生

 仅有 11.7 万 ; 1978 年决定改革开放时 , 全国才有 86.7 万大学生 。

 与建国初期相比 , 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超过

 310 倍 。

 事实上 , 高考不再是 “ 独木桥 ” , 而是 “ 立交桥 ” ,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 , 大学生作

 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已经形成 , 而且随着每年学生的入学和毕业 , 使得这一群体内部具有典型的流动性 。

 面对

 如此大的群体 ,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 必然是一种挑战 , 也考验着高等教育质量 ; 当然这也是一种机遇 , 因

 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 , 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

 新时代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开关 , 就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 , 因为新时代意味着 “ 迎来了发展

 的崭新历史起点 ” “ 明确了发展的全新奋斗目标 ” “ 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 [4] , 这是从宏观上对新

 时代特征的阐释 。

 如果将视角浓缩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 , 我们可以从微观上审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所迎来的新机遇 。- 75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

 -

 5第一 , 党和国家的发展成就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力例证 。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

 人在哪里 , 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 , 其中理想信念是根本 。

 人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属于主观层面 , 但是大学

 生的理想信念还处于可塑阶段 , 关键是如何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

 教育是其必选的渠道 , 但是方法却会影响

 教育效果 , 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 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 单

 纯的说教甚至教条式的阐释往往使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 , 例证是一种可选方法 。

 无论是我们

 党的发展历史 , 还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 , 各种发展成就都可以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中 。

 例如纪录片 《 厉害了 , 我的国 》 以影视传播的方式 , 向世人展示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

 发展成就 , 一时之间 , 这部纪录片也成为大学生的 “ 思政课 ” 。

 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 “ 四个自信 ” , 对于大学生

 来说 , 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 用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各种成就来坚定大学生的 “ 四个自信 ” , 从而坚定理想

 信念 。第二 , 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力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会服务 、 文化传承

 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 , 要增强这些功能 , 就需要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并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强调 , “ 马克思主

 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 是我们认识世界 、 把握规律 、 追求真理 、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

 “ 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 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

 同时 , 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 。

 因此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 , 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 更要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

 在我

 国 , 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指导思想 , 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增强

 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力 , 为解决人才培养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第三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体系化实现合力效果 。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自

 十八大以来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 ,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渐形

 成 , 这种体系既有中央政策的统领 , 也有具体政策和法规的配套 , 而且各高校还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 由此形成

 了从中央到地方 、 从宏观到微观立体化的工作体系 , 这可以充分发挥原有各个工作模块的合力作用 , 并为进

 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 三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马克思提出 :

 “ 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 , 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的共同命运 :

 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 , 而是问题 。

 因此 , 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 , 而是问题 。

 ” 新机遇催生新平台 , 新

 挑战衍生新问题 , 所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 。

 当然 ,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

 的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新常态 , 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 , 迎难而上 , 方能实现新跨越 。第一 , “ 90 后 ” 大学生逐渐离开大学生群体 , 而 “ 00 后 ” 将陆续加入其中 。

 “ 以学生为本 ” “ 以学生为中

 心 ” 是各级教育的基本理念 , 这也是我们党 “ 以人民为中心 ” 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要坚持这一理念 , 需要对大学生的新特点予以精准把握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

 90 后 ” 和 “ 00 后 ” 这两个

 年代大学生特点并非截然分立的 , 我们可以进行交融性地研判 , 相对性地把握二者的特点 。

 近十年来 , 学界

 对 “

 90 后 ” 大学生特点的研究是热点选题 , 例如有的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 在 “ 90 后 ” 大学生的主

 观认知中 , “ 主流 、 自我 、 伪装 、 个性丰富 、 向往成熟 、 多愁善感是他们自身共同的特点 , 是时代大背景 、 家庭成

 长环境以及学校教育方式 、 网络生活等影响造就了他们的这些特征 ” 。

 [6]“ 00 后 ” ...

推荐访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