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对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16: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目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吕怀婉(196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焦健(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开发。(陕西 西安 710032)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精品课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它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一定的辐射推广作用。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精品课程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具有撞击作用

传统的教学理念把知识当成定论,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学和练的统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但是知识是灵活的,不是教条,学习也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具有撞击作用。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从教学理念上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与学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实践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课程成绩评定采取校内成绩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际操作能力。

2.精品课程具有闪光辐射作用

(1)精品课程可以发挥优质资源共享的效果。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精品课程所界定的“五个一流”准确地表述了国家在政策上对所谓“精品”内涵的界定,即需要对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明显,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优秀课程,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了物理空间、教学空间、学习空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一方面,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到网站建设与维护,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另一方面,组织网络师资培训、系列课程大讲坛、名师巡回演讲等活动,既传播了精品课程,又培训了师资队伍。

(3)精品课程建设可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为样板,带动了一大批课程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探索、在建设。无疑,整体提高了课程的平均水平和质量。

(4)精品课程是连接师生之间的桥梁。扩大教学空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即时学,随时问答,开放研讨,缩短师生之间距离。

3.精品课程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地指教师单一方面的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与“学”方法的统一。所以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不但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可以带动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变,教与学互相促进,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精品课程建设可以促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持续、深入的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带动了教材建设,推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精品课程建设其显著成果之一是形成了一系列的精品教材。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这是各省(市)、各高校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积极组织申报及争取数量的同时,还应该看到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近两年通过主持参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有感触。

1.建设环节的问题:重申报、轻建设,效果不佳,资源浪费

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价值是其价值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当前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却偏离了这一导向。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没有更多的精力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仅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一种奖励来看,其结果是为精品而精品,普遍重申报、轻建设,重包装、轻内涵。一旦申报成功也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已经获批准的精品课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更达不到辐射效应,这显然背离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核心。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各门课程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力和物力用在网站建设上,或者说是网站的包装上,因为网站包装如何决定着是否能被评上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家有意无意中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建好课程网站和申报网站。课程网站追求面面俱到、泛而不特、泛而不精。申报网站追求包装的华丽、形象的完整,在建设中却忽视了或者无力重视文字材料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佐证材料的充足性。

2.评审环节的问题:重形式、轻内涵,多而不精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国家精品课程应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产生,省级精品课程应在校级精品课程中产生。这种三级制在专家的严格评审下确实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校级精品课程的产生是基础性工作,它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以后两级的评审专家是否做无用功。然而有的学校报送的精品课程是缺乏竞争力的,没能选出最高水平的课程。而且,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过程中,一位专家需评审涉及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一二十门课程。隔行如隔山,外行专家在评审精品课程时,水分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造成有的表面包装好而无实质内容的课程被选入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样选出的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向全国(省)高等学校开放时,必然有损于省(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光荣称号。这其实也是造成精品课程在建设环节出现重申报、轻建设,重包装、轻内涵的主因之一。

3.精品课程在学科分布上不平衡问题:明显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

精品课程的含义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更重要的是它是蕴含着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仪器设备及实训基地等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所以,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与学科分布相适应。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明显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淀,在政策的导向上,应注重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条件和氛围。同时,我们也认为文理科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申报和评选不应在一个平台进行,因为本身就不具有太多的共性,尤其是实践环节,可比性差。

三、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

1.科学定位课程

在教学内容中强调准确定位、科学定位、以理论够用为度优化课程整合。例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建设中以财务活动为主线,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将新成果补充进课程中,重新组合成新的符合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

2.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突出产学结合特色,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对高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培养这个核心。

3.完善教学手段,优化师资团队建设

随着科技发展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引进,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在多媒体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与实践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际操作能力。

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的关键环节之一。高职院校要逐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充分利用专家委员会成员、企业专家、校友等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师资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

4.突出特色,开发适应高职高专教学需要的案例式教材

培养高职高专人才要解决“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在案例式教材中可以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色及需求,充分将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适合学生的学习及发展。编写案例式教材的关键在于设计案例,案例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案例最好还具有生动性,比如可以用一个故事情境把案例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以角色扮演完成任务,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

此外,在教材建设中应强调建设电子教材,将多媒体元素融于网络教材中。提出精品课程的教材体系必须包含理论教材、辅助教材、实践教材等,注重教材体系化建设。开发适应高职高专实践教学需要的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教材应有综合性、实用性、延展性、灵活性等特色。一方面,实训教材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不能偏深、偏难;另一方面,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同时要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地编写到教材中去,把不合时宜的内容删除。

5.平衡技术应用和课程建设的关系

精品课程中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既包含课程规划、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又包含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如何处理好课程建设和技术应用的关系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文科类课程,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较弱,课程建设中存在不能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和计算机技术拓展课程建设项目的问题。而在一些理工科类专业又存在教师过于关注动态演示等课件制作,而忽视课程整体规划和项目完整性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注意平衡技术应用和课程建设的关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指标体系内涵解读固化精品课程基本建设项目,同时通过全校资源调配,既强化技术应用又减少教师课程建设开发的负担。

6.强化特色,突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主线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强调精品课程不仅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课程建设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特色等。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就是强化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坚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途径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定等各个方面。对于不同的职业岗位也应有不同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同一职业岗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其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之,强化课程特色是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更应视为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教学质量的内涵出发,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只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 才可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才能切实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Z].

[2]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Z].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Z].

[4]吕怀婉,李琳.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高职高专 课程建设 思考 我国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