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产几丁质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时间:2022-10-21 2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测定培养15 d后发酵上清液的还原糖。

1.2.5 产酶菌株的初步鉴定 采用菌体直接扩增16S rDNA的方法[11]。PCR扩增引物选用16S rDNA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上游引物5′-AGAGTTTG ACCTGGCTCAG-3′;下游引物5′-TACCTTGTTACG ACTT-3′)。反应体系:25 mmol/L MgCl2 5 μL,10×Buffer 2.5 μL,25 mmol/L dNTP 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浓度2 μmol/L),模板DNA 1 μL,Taq酶 (5 U/μL)0.25 μL,ddH2O 12.25 μL,总体系为25 μL。PCR反应条件:94 ℃ 2 min,94 ℃ 30 s,52 ℃ 30 s, 72 ℃ 1 min,共30个循环。PCR产物采用试剂盒(Axyprep DNA Gel Extraction K it Axygen Biosciences)纯化后送至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同GenBank数据库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该菌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酶菌株的筛选

将富集培养的细菌经过梯度稀释后接种到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出7株可以产透明圈的菌株分别命名为1、2、3、4、5、6、7。测定7株菌的菌落直径以及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结果如表1所示,1号菌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大。在几丁质平板上,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除与菌株产酶水平相关外,还与菌株分泌的几丁质内切酶与外切酶比例相关,所以不能仅以菌落周围透明圈大小判断菌株的产酶能力,筛选时必须综合考虑透明圈大小、明亮程度、菌落大小以及菌落下培养基的液化程度[12]。因此,对所选取的7株含有透明圈的菌株进行复筛,从中选出目的菌株。

2.2 酶活测定

2.2.1 标准曲线制作 测定不同浓度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从标准曲线可以看出,NAG的含量和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36 9x-0.040 0,R2=0.993 8,式中,x为葡萄糖含量(μg/mL),y为OD540。

2.2.2 发酵液粗酶活 对挑选的7株含有透明圈的菌株放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取上清液,利用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值,通过计算得到的酶活如图2所示。由表1、图2可以看出,4号菌株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2、5、6号菌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大,而其酶活却较之小,由此可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与酶活力的高低并非呈正相关。通过酶活的测定得到1号菌株的吸光值最大,表明在相同时间内,该菌株产生的酶活最大。因此选用1号菌株作为目的菌株。

2.3 酶学性质测定

2.3.1 pH对酶活性质的影响 将1号菌株放在不同pH梯度下,利用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吸光度。所测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pH升高,酶活力不断升高,在pH 7.5以后开始下降。在pH 7.5~8.0时酶的活性较高,在pH 7.5时最高,所以该酶最适pH为7.5。该酶在pH<5时几乎没有活性,在pH>7.5活性开始下降,pH为10时仍有较高的活性,说明该菌耐碱性能力较强,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几丁质酶。

2.3.2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将pH固定在最适pH 7.5,利用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吸光度,绘制不同温度下的酶活曲线。结果如图4所示,该酶在20~60 ℃时活性非常高,但在30 ℃时最高,所以该酶最适温度为30 ℃。该酶60 ℃活力下降很快,在70 ℃以后活力极小。该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 ℃,略高于蜂房芽孢杆菌产生的酶,低于黄杆菌产生的酶,据报道蜂房芽孢杆菌的酶活最适温度为28 ℃[3],黄杆菌的最适酶活温度为50 ℃[2]。

2.3.3 酶的pH稳定性 酶液在不同pH缓冲液中4 ℃保存12 h后,测得残余酶活,绘制相对酶活曲线(图5)。由图5可知,pH 6.5~9.5的缓冲液中放置12 h后,残余酶活仍在60%以上,尤其是在pH 7.0~8.5的缓冲液中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说明该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非常稳定。

2.3.4 酶的热稳定性 在最适pH条件下,通过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保存30 min后的酶活,绘制不同温度下的相对酶活曲线(图6)。由图6可知,该酶在低于60 ℃的处理条件下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且80 ℃处理后仍有37%的残余酶活,说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

2.4 产酶菌株的初步鉴定

将16S rDNA的测序结果通过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发现该序列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同源性最高,达到100%,初步确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菌株。

2.5 菌株降解蟹壳的能力

取1 mL发酵液上清液与DNS反应,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每瓶发酵液总还原糖为5.3 mg,即该菌降解1 g蟹壳产生5.3 mg还原糖。表明该菌株可以直接降解蟹壳,但降解效果不是很好。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复筛,从土壤中获得一株透明圈最大的1号菌株,根据菌株和菌落的形态以及革兰氏染色,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紫色短杆菌,经过16S rDNA的测序,初步确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菌株。

本试验中所研究的细菌产几丁质酶的最适pH为7.5,略高于蜂房芽孢杆菌和黄杆菌,蜂房芽孢杆菌产的酶的最适pH为6.8[9],黄杆菌产的酶的最适pH为7.0[2]。该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 ℃,略高于蜂房芽孢杆菌的酶活最适温度28 ℃[9],而低于黄杆菌的最适酶活温度50 ℃[2]。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因此酶的稳定性在研究酶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温度和pH是影响酶稳定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几丁质酶在pH 6.5~9.5的缓冲液中放置12 h后,残余酶活仍在60%以上,尤其是在pH 7.0~8.5的缓冲液中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说明该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非常稳定;同时该酶在低于60 ℃的处理条件下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且80 ℃处理后仍有37%的残余酶活,说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众所周知,蟹壳中几丁质的含量很高,但是目前未见有利用菌直接降解蟹壳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将筛选的菌直接用于降解蟹壳,结果表明,该菌具有降解蟹壳的能力,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可能是蟹壳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结构紧密不适合直接降解,或者培养条件不合适,没有达到最佳降解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 革,陈洪章,李佐虎.金龟子绿僵菌深层培养产几丁质酶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19(3):362-367.

[2] 陈三凤,李季伦.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性质[J].微生物学报,1994,34(1):14-19.

[3] 曹 俊,周南进.壳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2):126-127.

[4] CHEN A S,TAGUCHI T,SAKAI K,et al. Effect of chitobiose and chitotriose on carbon tetra chloride-induced acute hepatotoxicity in rats[J].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5, 28(10):1971-1973.

[5] 张 丽.壳寡糖的制备及对动物营养功能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4(6):43-44.

[6] 郑晓广,沈新元,杨 庆.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保健领域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3):46-50.

[7] 姚婉生,王 雪,侯海荣,等.几丁寡糖制备的研究进展[J].山东科学,2006,19(3):27-31.

[8] 林 毅,陈金辉,黄志鹏.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及其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1998(S1):32-33.

[9] 郑志成,周美英,姚炳新.蜂房芽孢杆菌B-91几丁质酶的合成条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3):447-451.

[10] 吴志刚.几丁质/壳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酶学性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11 MAGALHAES C L,DE SOUZA E M,WEBER O B,et al. 16S ribosomal DNA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banana(Musa spp.)and pineapple(Ananas canosus (L)Merril)[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1, 67(5):2375-2379.

[12] 杨水英,李振轮.产组成型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159-163.

推荐访问:细菌 筛选 鉴定 性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