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职数学活动式教学研究

时间:2022-11-01 1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介绍活动式教学的理念及基本特征,论述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式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数学 活动式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48-03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承担着高职教育中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和素质培育功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乃至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工具,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将高职数学变成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优质课程?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活动式教学的理念及基本特征

早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就提出了“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的观点;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出发,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应当给儿童提供动手和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场所与条件,要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其中已经蕴涵了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上文件都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活动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它主要采用“活动—体验—认知—升华”策略,通过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

数学活动式教学通过活动促进数学学习。它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为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数学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创设数学活动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二、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人类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创新已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高职教育课程中,高职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曹才翰先生说过:“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苏联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也曾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对数学教育的片面认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仍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一,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对他们所学专业的作用,对数学缺乏兴趣,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负担重,没有用。他们学习数学往往是被动的,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第二,数学课教学时数相对较少。第三,高职数学教材过分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的严密性、推导的逻辑性,内容显得抽象、深奥、脱离实际,导致教师深感学时少、任务重、压力大。第四,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教材、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过程重逻辑推理、重演绎证明,轻思想方法的提炼,联系实际较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差,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其应发挥的作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已刻不容缓。现代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为了让学生“会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数学活动式教学的策略

笔者认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式教学的策略有:

(一)创设数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高职数学课堂上,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十分重要。如果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微分中值定理的内容时,以“大山的启示”为题,创设情境。先通过动画给出一幅风景图片,如图1所示。再将图1抽象简化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动画给出,如图2所示。图2表明,至少存一点c(a

再通过动画图像的变化过程,观察当曲线两端点的函数值不相等时,上述结论是否存在相应的结论。即:是否在区间内存在一点c,在该点处的切线与弦AB平行。演示图形肯定了这一结论,如图3所示。

因为曲线y=f(x)在x=c处的切线L与连接曲线两端点的弦AB平行,而弦AB的斜率为■,所以f"(c)=■。由此,学生自己发现了拉格郎日中值定理。

上述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老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如果曲线y=f(x)由参数方程x=g(t)y=f(t)(a学生经过讨论,借助已掌握的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导的知识,不难得到:如果函数y=f(x),x=(t)在[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且g"(x)≠0,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成立,由此得到了柯西中值定理的结论。

上述教学过程,改变了教师“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引导和指导性作用。减少了烦琐的理论证明,利用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成了自我发现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用案例带动教学,以问题驱动、案例导向强化数学应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高职不同专业背景,可以用“反复学习及效率”、“自然保护区中动物的数量”、“存款本利和问题”、“残留在餐具上的洗涤剂”等案例引入极限、无穷小概念;用“输油管道的铺设”、“石油消耗”、“汽车刹车距离”、“经济批量订货问题”、“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等案例,引入导数与积分的应用等相关内容。此外,在会计专业,用“企业交叉持股”、“年终利润分配问题”等案例引入线性方程组及其解的相关概念;在物流专业,用“高效的商品配送”案例,引入线性规划的内容,等等。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用案例驱动的方式,引入数学的概念,以案例带动教学,用任务或问题来带动学生,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通过抽象、简化、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并得到结论以及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合理的全过程。数学建模活动是数学活动式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李大潜曾经说过:“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建模的教学及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自2006年始,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于数学模型课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促使教师放弃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为采取教师讲清问题背景,启发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多了,既活跃了教学环节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很自然地形成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共4次获全国二等奖及广西赛区一等奖,8次获广西赛区二等奖。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不仅可学习数学专业的有关知识,而且还可了解案例的背景及相关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数学建模竞赛使学生能亲身体验数学的创造和发现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获得在书本中、课堂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正如有学生所说:“数学建模使我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欲望——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创新能力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我感谢数学建模。”由于建模竞赛都是组队参加,因而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数学教改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数学建模活动和高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在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中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活动式教学模式,可以逐步实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灌输者。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整体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把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朝军.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2]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3]康永强.应用数学与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白克志,余惠霖.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及数学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高成修.数学建模的教学、竞赛与创新教育[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5)

【基金项目】2010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2010-A027);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1JGB221)

【作者简介】白克志(1956- ),男,广西永福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和高等数学教学。

(责编 吴 筱)

推荐访问:高职 式教学 数学 活动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