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纤维素酶的结果曲线基本一致。
2.2 氮源添加量
持续添加氮源时,CM Case、FPase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呈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当氮源添加量达到0.9%后,继续添加,CM Case、FPase酶活性表现为逐渐下降,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基本持平。但对照组纤维素酶的活性增加。
2.3 接种量
当接种量控制在1.0%-6.0%范围内时,CM Case、FPase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表现为持续增长,但在接种量超过6.0%之后,3种酶的活性将逐渐下降。纤维素酶组也下降。
2.4 Tween-80添加量
持续添加Tween-80时,在0-0.8%范围内时,CM Case、FPase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呈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且在0.8%达到最大值;但当超过0.6%后,继续添加,各类酶其浓度不再有利于菌株生物量的积累。
2.5 正交试验(见表1)
3 讨论
发酵主要是指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特定的代谢途径对某些原料养分进行转化处理,使其能够形成所需产物的过程[2]。本研究通过对纤维素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对菌株J1-3-1产生CM Case、FPase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确立。CM Case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氮源添加量0.6%,接种量6%,Tween-80添加量0.8%,CM Case可活性可达到28.03U/mL、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达到7.01U/mL;FPase酶活性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5,氮源添加量0.6%,接种量6%,Tween-80添加量0.6%,活性可达到8.75U/mL。同时取得了纤维素酶的参考数据也。
参考文献:
[1]魏艳红,熊鹰,袁永泽等.纤维素酶产生菌HS-F9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5(02):274-278.
[2]高星星,潘丽军,杨培周等.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J].食品科学,2012,32(19):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