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负荷强度的评定方法

时间:2022-11-06 09:25: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iFmM=Mtm47i--Ag+^n޾'{޲ؠjبݙazfƥ֭bray셫޲۝mj[)aHק+r{kj)WzYu^jwexZǫyޮȧxz学生运动员(其中一级运动员12名和二级18名),请他们自述在训练中负荷强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运动负荷对人体机能反应和运动负荷评定的论文15篇。

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在计算机上进行频数分析、信度分析等统计处理。

2.4 逻辑推理

通过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以及查阅有关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阐述评定运动负荷强度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立运动负荷模型

3.1.1 建立运动负荷模型的依据

美国运动生理学博士哈森对运动员生理指标测试后指出:“在有关运动训练负荷的问题上,训练强度是首要,训练次数次之,而训练时间或训练总量为其末。”换句话说,在运动训练中,量与强度的关系上,强度才是最为关键和最需要控制的因素,因为强度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力作用最大,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与技术水平的发挥[3]。运动生理学通过研究发现,当1名运动员最大运动潜力为100%时,则最基本的身体机能能力为25%,而来参加运动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动员他自己最大机能能力为70%,如果通过系统的训练,在70%的基础上还可以挖掘出20%的运动潜力,即运动员的最大机能能力可以达到90%。高校运动训练的任务就是通过大强度训练把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3.1.2 建立负荷强度模型

运动生理学通过实验指出,脉搏频率和心脉频率是一致的,运动时心率指数与运动时的强度成正比关系,通过这种正比关系,在增加一级负荷时心率也随之增加一级。例如,我们以每5%为一级负荷,则可计算出每增加5%负荷时心率增加的级差值(Pa),就可以算出各级负荷与心率强度之间的对应模型。其公式为:Pa=(Pb-Pc)/N式中Pb为运动员在100%的最大负荷进行训练中心率所能达到的最大强度,Pc为安静心率,N为从0到100%负荷强度区域每5%为一级的级数(从0到100%共20级),而N即为N级负荷的差数。如某名二级运动员安静心率为50次/min,在其最大努力完成800 m冲刺后的心率为190次/min[4],则用建立练习的负荷强度与心率对应模型,即可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来,公式:Pa=(Pb-Pc)/N=(190-50)/20=7(次/min),用计算出的Pa值,即可推算出各级负荷的心率值,公式Pb=Pc+PaN。以上式为例,如要知道90%的负荷的心率值,则P(90%)=Pc+Pa×18=50+7×18=176(次/min)。用此方法可推算出其他负荷强度级别的对应值(见表1)。同时根据此模型,只要在运动员完成某一训练内容后即可测一个10 s的心率,然后换算成一分钟的心率,对照表1,即求出相应的负荷强度。

通过此模型就可以将训练负荷的定性估价变为定量计算。从事高校运动训练的教师或教练员就可以根据负荷强度模型来科学地安排和调控运动员的负荷训练强度。

3.2 不同等级运动员相同负荷量分析

见表2可知,在对每个组别测试了安静时和训练后的心率次数(采用同样的负荷量),一级运动员的心率安静时同二级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比较要稍低,但通过T检验,并无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训练后,一级运动员的心率同二级运动员的心率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不同,其机体和心理承受的负荷强度不同,据心理学、生理学家对不同等级运动员完成同样的负荷量研究后指出,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其生理所承受的负荷刺激要小些[5];所以,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是不能用同一负荷量来衡量运动员心理和生理所承受的负荷大小。

3.3 不同等级运动员相同负荷强度分析

由表3可知:训练前一级运动员的心率同二级运动员的心率比较,通过T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训练后,一级运动员的心率同二级运动员的心率比较,通过T检验,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一级运动员(或二级运动员)自己与自己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心率比较(各组别采用100%的强度训练),一级运动员的心率和二级运动员的心率分别达到了189次/min和189.6次/min。这正与表1负荷强度与心率强度的对应模型相吻合,同时说明不同等级运动员均可采用相同的负荷强度来进行训练,而且不同等级运动员采用相同的负荷强度训练效果是一致的。

3.4 建立负荷强度模型的意义

模型是对于对象过程的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表述,并且就某种特定用途以方便的形式(通常便于处理)向决策人员提高必要的参考[6]。建立了负荷强度模型,利用此模型在训练前就事先研究或演示训练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对训练计划的制定给予评定,便于确定和选择所要训练的内容,选取最佳训练途径,缩短训练时间,简化训练的程序过程,确定最佳方案[7],并且推断和预测训练之后可能产生的变化。为确定合理的训练步骤,找出适宜的解决办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使训练在有效的控制之下进行,以求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4 结论

因为心率指数简单易行,不需特定仪器,又是体育教学及训练广泛推行的一种训练方法[8],同时心率已被心理学界、运动医学界作为评定人体承受运动负荷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运动训练负荷强度模型,是根据人体承受负荷强度的理论,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采用“等差级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将内、外部负荷相结合起来,所以建立负荷强度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使从事高校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和教师准确、快捷地安排、掌握、控制训练中的负荷强度,从而真正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有效地防止因负荷强度过小成绩上不去,或因负荷强度过大创造运动员的疲劳、伤害等事故。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9-138.

[2]邓伟明,孙学川.高校体育课不同教材内容的生理负荷强度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4):63-65.

[3]尹军.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70-73.

[4]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93-299.

[5]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43.

[6]贾怀勤.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2.

[7]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252-253.

[8]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51.

推荐访问:中长跑 评定 负荷 运动员 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