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站在虚拟触觉技术研究的潮头

时间:2022-11-07 11:10:07 来源:网友投稿

刘小平教授中等的个子,为人随和,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风度翩翩。这是这位四十出头的学者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在采访刘小平教授时,正好他的学生也在身旁,于是先从他的学生小李采访。

“你要晚上11点过来看看,他办公室的灯绝对还亮着!”博士生小李说,“为了方便工作和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刘老师自己几乎每天都住在学校。我们做学生的,偷懒都不好意思,正是刘教授的勤奋劲,使得学生们都特别用功。”

小李还评价刘教授的课幽默、有感染力:“他一般不会直接跟你讲枯燥难懂的公式,会先给你放几段精心挑选的视频,通过视频引出我们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于是我们的课程变得像在听故事。”

刘教授接过话说:“每当走上三尺讲台,就有一种被赋予神圣责任和使命的感觉。”在谈到“教师”这个职业时,他的音调立马调高了八度:“我真的非常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很喜欢和这些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讨论问题。同时也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

说完,刘教授笑了,他忆起年少轻狂时,曾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夕在系里放话说:“打死我也不留校当老师。”这话当时在系里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没想到,在经历了工作、读博之后,当初那个极不情愿当老师的青年,最终成了一名受学生尊敬的老师。

科研工作有苦有乐。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研究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最苦,研究出了点成果的时候最乐。

刘小平教授也经历了早期的茫然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比较,他最终选择了虚拟触觉技术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今,10多个年头过去了,他在这个研究方向上的坚持与专注,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独立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重点研究项目,涵盖了网络化控制系统、网络机器人遥控操作、远程控制和触觉感知、无线传感器网络、机器人、智能系统等领域。

虚拟触觉技术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它有何种魅力能使刘小平教授如此废寝忘食地工作呢?

刘小平教授给出了答案。他解释说,虚拟触觉技术是一种能把我们手的感知和操作能力在空间距离或者量级上进行延伸,从而实现人对计算机仿真的虚拟世界、远程环境或微纳米结构的直接触觉感知和操作的高新技术。

这种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核电站机器人、井下采矿、医疗手术、材料加工、海底作业、空间(月球)探测、农林业、娱乐等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虚拟触觉技术,外科医生将可以无需打开患者的胸腔,通过操作手术机器人而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再例如,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中,通过虚拟触觉技术可以远程控制机器人代替人去进行监测、检修和应急处理任务,从而避免了核辐射的危险。

目前,刘教授正在全力以赴做的是成立“人机交互和虚拟触觉技术研究中心”。按照他的设想,这一研究中心将集中研究虚拟触觉技术的关键理论问题、技术难题及其在核电站救灾机器人、遥操作井下采矿设备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仍有大量的技术问题和应用难题没有解决。刘小平教授洞察了先机,极力推动虚拟触觉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并期望以研究中心为研究平台,能产出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真正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目前他主要针对核电站遥操作应急处理机器人所存在的一些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难题进行研究,目标是研制一种能在高辐射和复杂环境下作业的、具有一定远距离遥操作业功能的、具有模块化体系结构的核电站事故应急处理机器人原型系统;模拟核电站工作场景,实现遥操作机器人在核电事故后的关闭阀门、切割和焊接管槽等操作功能。

在学术研究上,刘教授至今为止已发表18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近50篇,EI收录论文100多篇。

在外人看来,“勤奋”和“肯钻研”是贴在刘小平教授身上的标签,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搞科研的都这样,习惯了而已。”

要早起、晚睡,总是错过饭点,没有双休的概念;时间看似自由支配,但绝对不能浪费。搞科研,带学生,外加回家哄小孩,爱好神马都是浮云;生活看似一成不变,其实自有天地之大美。这图景勾勒的,正是刘小平教授的日常生活。

推荐访问:站在 潮头 触觉 技术研究 虚拟